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乙二醛对Jurkat细胞氧化应激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1
作者 游捷 余洪根 +2 位作者 彭雪峰 刘晓红 刘礼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3-587,共5页
目的:探讨甲基乙二醛(MGO)对Jurkat细胞氧化应激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MGO作用PHA预刺激的Jurkat细胞,MTT检测细胞生长,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Western blot检测p38 MAPK、JNK磷酸化水平,ELISA检测TNF-α、... 目的:探讨甲基乙二醛(MGO)对Jurkat细胞氧化应激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MGO作用PHA预刺激的Jurkat细胞,MTT检测细胞生长,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Western blot检测p38 MAPK、JNK磷酸化水平,ELISA检测TNF-α、IFN-γ。结果:1560μmol/L MGO对Jurkat细胞生长无影响,但能使ROS呈浓度依赖性升高;N-乙酰-L-半胱氨酸(NAC)和氨基胍(AG)能明显抑制此作用。MGO作用30分钟,pp38/p38、pJNK/JNK明显升高。MGO诱导Jurkat细胞分泌TNF-α、IFN-γ;P38、JNK抑制剂及NAC能降低TNF-α、IFN-γ的分泌。结论:MGO能诱导Jurkat分泌TNF-α、IFN-γ;其机制可能通过氧化应激、P38、JNK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乙二醛 JURKAT细胞 氧化应激 细胞因子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尿白介素-6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敬泽 王健 +1 位作者 黄培基 林哲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29-731,共3页
目的 :探讨II型糖尿病 (DM)患者血、尿白介素 6 (interleukin 6 ,IL 6 )水平的变化 ,了解IL 6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发病学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4 5例II型糖尿病患者及 2 0例正常人血、尿IL 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1)II型糖尿病... 目的 :探讨II型糖尿病 (DM)患者血、尿白介素 6 (interleukin 6 ,IL 6 )水平的变化 ,了解IL 6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发病学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4 5例II型糖尿病患者及 2 0例正常人血、尿IL 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1)II型糖尿病患者血、尿IL 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 (P <0 0 5或P <0 0 1)。 (2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IL 6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P<0 0 5 )。 (3)患者血IL 6水平分别与病程和空腹胰岛素 (fastinginsulin ,FINS)水平呈正相关 (r=0 30 5和 0 32 9,P 均 <0 0 5 ) ,与胰岛素敏感指数 (insulinsensitiveindex ,ISI)呈负相关 (r =- 0 35 2 ,P <0 0 2 ) ,尿IL 6水平分别与病程和尿白蛋白排泄率 (urinealbuminexcretionrate ,UAER)呈正相关 (r =0 32 6 ,P <0 0 5 ;r =0 4 6 6 ,P <0 0 1)。结论 :患者体内高水平的血清IL 6可能是II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种表现 ,IL 6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尿IL 6水平对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分析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细胞因子 白介素-6 DM 放射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与PI3k/Akt-Bcl-2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唐莉 刘小莺 +4 位作者 王林曦 王燕萍 吴莉 刘晓红 刘礼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59-861,共3页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与细胞存活信号通路PI3k/Akt-Bcl-2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0、50、100、200、400、800μmol/L)第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1~4 h,MTT法检测内皮细胞生存率,Hoechst...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与细胞存活信号通路PI3k/Akt-Bcl-2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0、50、100、200、400、800μmol/L)第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1~4 h,MTT法检测内皮细胞生存率,Hoechst/PI双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率。再选用最佳t-BHP浓度(100μmol/L)干预HUVEC不同时间(0、0.5、1、2、4、6 h),Western blot测Akt、p-Akt、Bcl-2以及caspase-3在各时间点的表达情况。结果:MTT显示随着t-BHP作用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HUVEC生存率逐渐下降,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Hoechst/PI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证实t-BHP能够诱导HUVEC发生凋亡。t-BHP浓度在50~200μmol/L时,随着其作用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8.2%±0.3%、37.2%±0.3%、55.6%±0.2%,P<0.05),大于200μmol/L凋亡率反而下降(44.9%±0.2%、36.8%±0.4%,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aspase-3的活化片段在4 h表达量最高。p-Akt在30 min时表达达高峰,随后降低。Bcl-2表达呈现递减的趋势。结论:t-BHP诱导caspase依赖的HUVEC凋亡,这一病理过程与p-Akt的迅速减少和Bcl-2的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丁基过氧化氢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凋亡 AKT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抑制剂对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小莺 吴莉 +1 位作者 陈洲 刘礼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4-519,共6页
目的 PTEN抑制剂对高糖诱导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原代内皮细胞的培养和鉴定,CCK8检测细胞生存率,实验分为正常组(C)、高糖组(HG),PIC处理组(PIC)。C组糖浓度为5.6 mmol·L^(-1)(C组),HG浓度为30 mmol·L^(-1)(HG),PIC组过氧... 目的 PTEN抑制剂对高糖诱导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方法原代内皮细胞的培养和鉴定,CCK8检测细胞生存率,实验分为正常组(C)、高糖组(HG),PIC处理组(PIC)。C组糖浓度为5.6 mmol·L^(-1)(C组),HG浓度为30 mmol·L^(-1)(HG),PIC组过氧钒(PIC)浓度为10、100 nmol·L^(-1),预培养半小时后加高糖。流式细胞测定细胞凋亡,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试剂盒(SA-β-Gal)染色测定阳性细胞数,实时定量PCR测定p16、PTEN基因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总PTEN p1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高糖降低内皮细胞生存率,高糖诱导内皮细胞PTEN基因及蛋白表达增加,增加β-半乳糖苷酶染色性阳性细胞数,p16、PTEN基因及蛋白表达增加。PIC增加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生存率,降低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p16、PTEN基因及蛋白的表达。高糖可以诱导内皮细胞凋亡,PIC降低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结论适当浓度PTEN抑制剂降低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高糖作用时间6 d可以诱导内皮细胞凋亡,PIC降低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PTEN P16 细胞衰老 PI3K-AKT 高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波动性高糖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脂联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郑敏 刘小莺 +2 位作者 刘晓红 郑培烝 刘礼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16-1220,共5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波动性高糖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脂联素受体(AdipoR1和AdipoR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UVEC在波动性高糖培养液(5.5、20mmol.L-1每隔8h轮换1次)中培养5d后,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吡格列酮处理组(10、1与0.1μmol...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波动性高糖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脂联素受体(AdipoR1和AdipoR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UVEC在波动性高糖培养液(5.5、20mmol.L-1每隔8h轮换1次)中培养5d后,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吡格列酮处理组(10、1与0.1μmol.L-1)和阳性对照组。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脂联素受体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与波动性高糖组比较,吡格列酮处理后HU-VECAdipoR1表达增高。当吡格列酮浓度增至1μmol.L-1以上时,AdipoR1mRNA表达增加呈现差异。各组细胞Adi-poR2表达量间差别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波动性高糖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脂联素受体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内皮细胞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及银杏达莫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敬泽 邱晓萍 王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1309-1312,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和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以及银杏达莫注射液在DN防治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检测65例2型糖尿病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CEC数,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将UAER为30—300mg·d^-1的45例...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和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以及银杏达莫注射液在DN防治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检测65例2型糖尿病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CEC数,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将UAER为30—300mg·d^-1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2例,进行常规降血糖、控制血压等治疗;银杏达莫治疗组2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压、UAER及CEC水平的变化。结果:单纯糖尿病(SDM)组和早期糖尿病肾病(Ⅱ)N)组的外周血CEC水平比对照组(NC)显著性升高,并呈逐渐增高的趋势(P〈0.01)。UAER与收缩压(SBP)、外周血CEC水平呈正相关(P〈0.01)。EDN组中,银杏达莫治疗后UAER及CEC明显降低(P〈0.01);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变化。线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银杏达莫治疗后UAER的改变与CEC数的变化成正相关(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在DN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银杏达莫对VEC的保护作用可能是其延缓DN发展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肾病 内皮 血管 银杏达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和血清骨转换指标与骨桥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健 陈瑶 +1 位作者 黄培基 刘晓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循环骨桥蛋白(OPN)水平与骨转换和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共有287名绝经后妇女纳入本研究。分析血清OPN水平,核因子κB(NF-κB)配体受体激活剂(RANKL)和骨转换标志物。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循环骨桥蛋白(OPN)水平与骨转换和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共有287名绝经后妇女纳入本研究。分析血清OPN水平,核因子κB(NF-κB)配体受体激活剂(RANKL)和骨转换标志物。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BMD。结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102名受试者(35.5%)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125名(43.6%)骨质减少,60名(20.9%)正常骨密度。骨质疏松组的OPN水平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均为P<0.001)。OPN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界值为10.2 ng/mL,敏感性为90.1%,特异性为56.8%,曲线下面积为0.949。血清OPN和骨质疏松症组中甲状旁腺激素(PTH),腰椎BMD和股骨颈骨密度呈负相关,与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I型的羧基端交联端肽胶原(CTX)和RANKL呈正相关。在多元回归分析中,腰椎骨密度,PTH和RANKL可以作为血清OPN水平的预测指标。结论 OPN血清水平与BMD呈负相关,与中国绝经后妇女骨转换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骨密度 骨转换 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化终产物通过其受体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CTGF和FN 被引量:5
8
作者 冯敏 黄国良 +1 位作者 李健榕 钟林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RMCs)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纤维连接蛋白(FN)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RMCs与不同浓度的糖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共同培...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RMCs)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纤维连接蛋白(FN)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RMCs与不同浓度的糖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共同培养,或与同一质量浓度的AGE-BSA和BSA共同培养不同时间,以中和性抗RAGE抗体封闭细胞膜上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观察AGEs对HRMCs中RAGE表达的影响,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CTGF、FN mRNA的表达。结果:在HRMCs中存在少量RAGE的表达,AGE-BSA能够诱导HRMCs中RAGE的表达增加,并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促进HRMCs中CTGF和FN的表达上调;CTGF、FN的表达水平在加入不同浓度(50、100、200、400 mg/L)的AGE-BSA作用48 h后以及加入质量浓度为200 mg/L的AGE-BSA作用不同时间(12、24、48、72h)后,较相应质量浓度或时间的BSA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抗RAGE抗体干预后能够部分抑制AGE-BSA诱导CTGF及FN的表达,而人IgG没有这种作用。结论:AGEs可能通过RAGE诱导CTGF及FN的表达上调,是糖尿病肾病肾脏纤维化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肾小球系膜细胞 受体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纤维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青年女性肥胖者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海春 李迅 李健榕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6-90,共5页
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单纯性青年女性肥胖者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应用医学测定法、实验法等方法,以随机抽取的36例单纯性青年女性肥胖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机体氧化应激指标血浆8-表氧-前列腺2α(8-epi-PGF2α),炎症反应指... 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单纯性青年女性肥胖者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应用医学测定法、实验法等方法,以随机抽取的36例单纯性青年女性肥胖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机体氧化应激指标血浆8-表氧-前列腺2α(8-epi-PGF2α),炎症反应指标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计算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IR)及体重指数(BMI)。结果显示,肥胖组血浆8-epi-PGF2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对照组,且与BMI、hsCRP、HOMR-IR成正相关。经过慢跑+抗阻力运动12周后,肥胖组BMI、血浆8-epi-PGF2α、HOMR-IR、hsCRP均有显著降低,慢跑+抗阻力运动比慢跑更显著降低青年女性肥胖者机体的HOMR-IR,慢跑+抗阻力运动干预前后血浆8-epi-PGF2α降低的变化值与BMI的下降值呈正相关,说明12周慢跑+抗阻力运动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与该组运动对BMI值的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运动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绿色荧光蛋白和hytk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叶传忠 林震 +4 位作者 陈仕平 张芳林 裴雪涛 李梁 冯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25-829,共5页
目的 :构建一种带有绿色荧光蛋白 (gfp)、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和HSV -tk的融合基因cDNA(hytk)的新型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利用脑炎心肌炎病毒 (EMCV)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IRES) ,将gfp的cDNA与hytk基因连接 ,构建获得含gfp和hytk基因的... 目的 :构建一种带有绿色荧光蛋白 (gfp)、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和HSV -tk的融合基因cDNA(hytk)的新型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利用脑炎心肌炎病毒 (EMCV)的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IRES) ,将gfp的cDNA与hytk基因连接 ,构建获得含gfp和hytk基因的重组质粒 ;lipofectin介导下转染人膀胱癌细胞株EJ,并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地构建了含gfp和hytk基因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 ,PCR检测证实转基因细胞的gfp与hytk基因的整合 ,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发绿色荧光的转基因细胞 ,MTT法测定示丙氧鸟苷 (GCV)对EJ/hytk -gfp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此杀伤效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72hIC5 0值为 2 16mg/L ,而对野生型的EJ细胞无明显毒性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核糖体 膀胱肿瘤 癌细胞 基因表达 肿瘤基因治疗 基因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2型糖尿病绝经妇女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彩华 陈俊钦 +3 位作者 陈益光 刘礼斌 林建新 倪国新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5-419,共5页
目的:研究24周规律运动对2型糖尿病绝经后妇女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及其与体成分变化和胰岛素抵抗状态改善的关系。方法:将21名受试者(53.67±3.57岁,BMI 26.22±2.89)随机分成运动组及对照组,进行24周运动试验(每周3次,每次70... 目的:研究24周规律运动对2型糖尿病绝经后妇女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及其与体成分变化和胰岛素抵抗状态改善的关系。方法:将21名受试者(53.67±3.57岁,BMI 26.22±2.89)随机分成运动组及对照组,进行24周运动试验(每周3次,每次70 min)。试验前后测量身体形态指标、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血清脂联素,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运动组体重、BMI、体脂含量、空腹血糖、胰岛素和HOMA-IR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性升高,血清脂联素升高37.57%(P=0.03);与对照组相比,体重、BMI、体脂含量、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HDL-C、HOMA-IR及脂联素水平的变化率有显著的组间差异。运动引起的HOMA-IR水平改善与脂联素水平升高呈显著负相关(r=-0.553,P=0.01)。结论:24周每周3次规律运动显著降低了2型糖尿病绝经后妇女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改善了胰岛素抵抗状态,并使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与脂联素的升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脂联素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绝经妇女 脂肪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小鼠胰岛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晓红 陈洲 +1 位作者 王燕萍 刘礼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45-648,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第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分为:对照组、tBHP(25μmol/L)组、IGF-1(100ng/mL)组和IGF-1+tBHP组。丫啶橙-溴化乙锭(AO-...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第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分为:对照组、tBHP(25μmol/L)组、IGF-1(100ng/mL)组和IGF-1+tBHP组。丫啶橙-溴化乙锭(AO-EB)荧光染色法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镜下观测各实验组细胞凋亡情况,Griess法检测各实验组细胞内NO水平。结果:25μmol/LtB-HP作用1h可诱导MIN6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内NO含量明显增加。预先经过100ng/mLIGF-1作用24h后,tBHP诱导的MIN6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同时细胞内NO含量亦显著降低。结论:IGF-1对tBHP诱导凋亡的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IGF-1减少tBHP诱导的NO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Β细胞 第三丁基过氧化氢 凋亡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晓红 林益川 《解放军护理杂志》 1997年第3期34-35,共2页
作者观察了自我血糖监测(SMBG)对胰岛素疗法的影响,结果显示,应用要SMBG后血糖控制改善,而低血糖发生率减少,故认为对糖尿病的控制产生有利的影响。
关键词 自我血糖监测 糖尿病 治疗中 胰岛索 血糖控制 低血糖 疗法 作者 产生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3T3-L1脂肪细胞PI-3K、p38 MAPK磷酸化的影响
14
作者 王丽静 刘礼斌 +3 位作者 刘晓红 黄培基 刘小莺 林益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04-1707,共4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3T3-L1脂肪细胞糖转运活动的影响,及介导糖转运的胰岛素信号通路PI-3K/AKT、p38 MAPK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导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T3-L1脂肪细胞与1μmol/L地塞米松共孵育48 h,加或...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3T3-L1脂肪细胞糖转运活动的影响,及介导糖转运的胰岛素信号通路PI-3K/AKT、p38 MAPK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导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T3-L1脂肪细胞与1μmol/L地塞米松共孵育48 h,加或不加100 nmol/L胰岛素继续温育30min。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3T3-L1脂肪细胞中糖转运活动,以Western blotting测定3T3-L1脂肪细胞Glut4的表达及分布、Akt、phos-pho-Akt、p38 MAPK、phospho-p38 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地塞米松抑制3T3-L1脂肪细胞的糖转运活动。对细胞内总Glut4蛋白表达无影响,但抑制了胰岛素刺激的Glut4转位,同时抑制了胰岛素激活的Akt、p38MAPK磷酸化水平。结论:地塞米松抑制胰岛素激活的PI-3K/Akt、p38 MAPK信号途径,影响Glut4的转位及活性,下调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并可能由此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3T3-L1脂肪细胞 葡萄糖转运子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刺激性抗体对甲状腺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15
作者 张翼 何伟民 黄国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9-189,共1页
目的 观察甲状腺刺激性抗体 (TSAb)对甲状腺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 (TPO)的影响及该作用所通过的信号传导途径 ,探讨TSAb导致Graves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原代培养人甲状腺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学法检测TSAb活性 ;应用改良愈创木酚... 目的 观察甲状腺刺激性抗体 (TSAb)对甲状腺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 (TPO)的影响及该作用所通过的信号传导途径 ,探讨TSAb导致Graves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原代培养人甲状腺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学法检测TSAb活性 ;应用改良愈创木酚氧化法检测TPO活性 ;同时应用信号传导抑制剂阻断各传导途径 ,分别观察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BAPTA AM(细胞内Ca2 +鳌合剂 )、TPK(酪氨酸蛋白激酶 )抑制剂木黄酮对TSAb作用下TPO活性的影响。结果 ①新鲜分离的甲状腺细胞TPO活性最高 ,此后逐渐下降 ,培养第 6天已基本降至最低 ;②TSAb作用 12h可使TPO活性开始增加 ,随时间延长 ( 12~ 4 8h) ,TPO活性逐渐增强 ,高峰时间为 4 8h ,持续 72h仍可见明显的刺激效应。 1mg·mL-1TSAb即可使TPO活性增加 ,以后随剂量增加TPO活性逐渐增强 ,4mg·mL-1作用基本达最大。 4mg·mL-1TSAb作用 4 8h可使甲状腺细胞TPO活性增加约 36 0 % ;③PKA抑制剂阻断cAMP/PKA途径 ,可使TSAb作用的TPO活性增加减少近 79.2 % (P <0 .0 1) ,BAPTA AM阻断PIP2 /Ca2 +(磷酸酰肌醇 /钙离子 )途径及木黄酮阻断TPK途径 ,均对TPO活性无明显影响 (P >0 .0 5 )。结论 TSAb通过激活cAMP/PKA途径导致TPO活性增加 ,甲状腺细胞合成激素功能亢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刺激性抗体 甲状腺细胞 过氧化物酶活性 信号传导 GRAVES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损伤对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鲁豫 王燕萍 +4 位作者 王林曦 刘小莺 唐莉 刘晓红 刘礼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40-1544,共5页
目的:通过第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建立体外氧化应激的细胞凋亡模型,观察氧化损伤对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ER stress)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t-BHP(25、50、100、200、400μmol/L)诱导HUVECs 1-2... 目的:通过第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建立体外氧化应激的细胞凋亡模型,观察氧化损伤对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ER stress)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t-BHP(25、50、100、200、400μmol/L)诱导HUVECs 1-24 h,MTT法观察t-BHP作用后细胞的存活率;Hoechst/PI染色荧光显微镜观测细胞凋亡形态;Western blotting检测ER应激标志物肌醇需求激酶1α(IRE1α)、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及凋亡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t-BHP(25、50、100、200、400μmol/L)诱导HUVECs 1-24 h后,发现随着t-BHP作用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细胞活力逐渐下降;不同浓度t-BHP处理8 h后,t-BHP大于25μmol/L时,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6.3%±0.6%、16.1%±0.9%、24.7%±1.5%、23.8%±1.3%,P<0.05);ER应激相关信号蛋白IRE1α、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及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增加。结论:氧化应激可导致内皮细胞发生凋亡,可能与引起内质网应激相关信号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丁基过氧化氢 氧化性应激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endin-4可通过下调内质网应激信号标志蛋白表达改善3T3-L1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丽 官滨斌 +3 位作者 王林曦 刘小莺 陈洲 刘礼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58-1263,共6页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exendin-4对内质网应激(ERS)诱导剂衣霉素(TM)介导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T3-L1脂肪细胞,分别用TM、内质网应激抑制剂牛磺熊脱氧胆酸(TUDCA)及exendin-4进行...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exendin-4对内质网应激(ERS)诱导剂衣霉素(TM)介导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T3-L1脂肪细胞,分别用TM、内质网应激抑制剂牛磺熊脱氧胆酸(TUDCA)及exendin-4进行干预,以MTT法检测不同干预条件下脂肪细胞的存活情况,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不同干预条件下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干预条件下p-Akt、Akt及ERS关键信号标志蛋白肌醇需求蛋白1(IRE1)、p-IRE1、c-Jun末端激酶(JNK)、p-JNK、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p-PERK、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的α亚单位(eIF2a)、p-eIF2a和转录激活因子(ATF)-6的蛋白水平。结果:单独TUDCA或exendin-4作用,可协同胰岛素作用,增加胰岛素刺激的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量(P<0.05)。TM(5 mg/L)作用5 h后可减少胰岛素刺激的3T3-L1脂肪细胞萄糖消耗量(P<0.05)及p-Akt的蛋白水平(P<0.05)。TUDCA(1 mmol/L)或exendin-4(100 nmol/L)预处理24 h后,均可拮抗TM对胰岛素刺激的3T3-L1脂肪细胞萄糖消耗量(P<0.05)及p-Akt蛋白水平的改变(P<0.05),二者效价相当。TM(5 mg/L)作用5 h后可显著提高ERS标志蛋白的表达。而exendin-4(100 nmol/L)预处理24 h后,可降低TM诱导的ERS标志蛋白的表达,其效价与应用内质网应激抑制剂TUDCA(1 mmol/L)预处理24 h相当。不同的处理因素对于总IRE1、JNK、PERK及eIF2a的表达情况并无显著性影响。结论:Exendin-4可改善内质网应激介导的3T3-L1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ENDIN-4 内质网应激 3T3-L1脂肪细胞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