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见光诱导催化合成3,4-二氢异喹啉-1(2H)-酮及其衍生物
1
作者 康建军 王津 陈艳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0-236,共7页
建立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用可见光催化合成一系列3,4-二氢异喹啉-1(2H)-酮及其衍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在室温条件下,以2-烯丙基-N-甲氧基苯甲酰胺为模板底物,以碘化钾作为光催化剂,25 W 460 nm的蓝色LED灯照射下,合成一系列3,4-二氢异喹啉... 建立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用可见光催化合成一系列3,4-二氢异喹啉-1(2H)-酮及其衍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在室温条件下,以2-烯丙基-N-甲氧基苯甲酰胺为模板底物,以碘化钾作为光催化剂,25 W 460 nm的蓝色LED灯照射下,合成一系列3,4-二氢异喹啉-1(2H)-酮衍生物,最高产率可达到83%。该合成路径具有底物适用范围广、经济实用等特点,为3,4-二氢异喹啉-1(2H)-酮衍生物合成提供了一种经济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 2-烯丙基-N-甲氧基苯甲酰胺 3 4-二氢异喹啉-1(2H)-酮 异喹啉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诱导催化合成N-芳基吲哚类化合物的研究
2
作者 康建军 陈艳 周孙英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41-1447,共7页
建立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通过可见光催化合成一系列N-芳基吲哚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在室温条件下,以邻烯基苯胺和重氨萘酮为模板底物,以曙红Y作为光催化剂,在40 W 460 nm的蓝色LED灯照射下,合成一系列N-芳基吲哚衍生物,最高产率可达到... 建立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通过可见光催化合成一系列N-芳基吲哚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在室温条件下,以邻烯基苯胺和重氨萘酮为模板底物,以曙红Y作为光催化剂,在40 W 460 nm的蓝色LED灯照射下,合成一系列N-芳基吲哚衍生物,最高产率可达到74%。该合成路径具有底物适用范围广、经济实用等特点,为N-芳基吲哚衍生物合成提供了一种经济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 N-芳基吲哚 邻烯基苯胺 重氨萘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诱变选育巴弗洛霉素A1高产菌株及其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海敏 孙菲 +3 位作者 袁源 吴佳雯 江红 周剑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61,共11页
【目的】巴弗洛霉素是由灰褐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brunneus)发酵产生的一类大环内酯化合物,对多种植物真菌具有拮抗作用,其代表性化合物为巴弗洛霉素A1(Baf A1)。为了进一步提升链霉菌(Streptomyces sp.)FIM-B0711合成Baf A1的... 【目的】巴弗洛霉素是由灰褐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brunneus)发酵产生的一类大环内酯化合物,对多种植物真菌具有拮抗作用,其代表性化合物为巴弗洛霉素A1(Baf A1)。为了进一步提升链霉菌(Streptomyces sp.)FIM-B0711合成Baf A1的发酵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其为出发菌株选育Baf A1高产菌株,并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紫外诱变选育高产突变株,单因素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法进行摇瓶发酵工艺优化。【结果】紫外诱变菌株UV-21的Baf A1产量达到397.99 mg/L,较原始菌株提高了23.60%。单因素试验表明,该菌株发酵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麦芽糊精、大豆蛋白胨和碳酸钙,最佳培养条件为pH 7.0、接种量3%(体积分数)、装液量30 mL/250 mL、发酵培养时间96 h。最陡爬坡试验表明,在麦芽糊精45 g/L、大豆蛋白胨15 g/L、碳酸钙0.5 g/L时相对效价达到最高,为147.18%。响应面优化试验表明,该菌株的最佳发酵工艺:麦芽糊精45.98 g/L、大豆蛋白胨14.96 g/L、碳酸钙0.48 g/L、缬氨酸3 g/L,初始pH 7.0、接种量3%(体积分数)、装液量30 mL/250 mL、发酵培养时间96 h。优化后高产菌株UV-21摇瓶发酵产量为627.58 mg/L,较初始工艺提高了57.69%。【结论】基于紫外诱变及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试验获得1株Baf A1产量为627.58 mg/L的高产菌株,较原始菌株FIM-B0711产量提高了57.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弗洛霉素 链霉菌 响应面试验 发酵优化 紫外诱变 培养条件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蓝色荧光碳点探针测定替加环素 被引量:1
4
作者 郑丽丽 蔡柔荧 +2 位作者 曹扬远 翁少煌 魏岚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共9页
构建基于N-CDs为荧光探针的简便、有效且灵敏度高的替加环素(TIGE)荧光检测体系,用于注射用TIGE和人血浆样品中TIGE的定量分析。以一水柠檬酸和L-谷胱甘肽为原料,采用熔融法合成了一种氮掺杂的蓝色荧光碳点(N-CDs),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 构建基于N-CDs为荧光探针的简便、有效且灵敏度高的替加环素(TIGE)荧光检测体系,用于注射用TIGE和人血浆样品中TIGE的定量分析。以一水柠檬酸和L-谷胱甘肽为原料,采用熔融法合成了一种氮掺杂的蓝色荧光碳点(N-CDs),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详细表征。以N-CDs为荧光探针,进一步探讨N-CDs与TIGE的相互作用和猝灭机制。并用于注射用替加环素和人血浆样品中TIGE的定量分析。当TIGE浓度在0.1~25μg·mL^(-1)范围内时,体系的荧光猝灭效率(F0-F)/F0与替加环素浓度(CTIGE)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拟合方程为y=0.01923 CTIGE+0.07893,R^(2)=0.993。根据3σ/S计算得出本方法检测TIGE的检测限为0.092μg·mL^(-1)(n=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法 氮掺杂碳点 荧光探针 替加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多糖肽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抗氧化应激及免疫炎症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蒋丹容 康晓平 +2 位作者 林冬梅 王联福 游育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肽(GLPP)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的抗氧化应激和免疫炎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建立C57雄性小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0只糖尿病肾病小鼠分为模型组、氯沙坦组、GLPP组(低、中、高... 目的:研究灵芝多糖肽(GLPP)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的抗氧化应激和免疫炎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建立C57雄性小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0只糖尿病肾病小鼠分为模型组、氯沙坦组、GLPP组(低、中、高剂量组)、GLPP高剂量+氯沙坦组,每组10只,正常饮食喂养的10只小鼠作为空白组,氯沙坦组给予10 mg/kg氯沙坦灌胃,GLPP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50、100、200 mg/kg GLPP灌胃,GLPP高剂量+氯沙坦组给予200 mg/kg GLPP+10 mg/kg氯沙坦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灌胃后观察小鼠饮食量、饮水量、肾脏病理、结构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并分析小鼠血生化指标、免疫炎症、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细胞凋亡/周期调控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生化指标Scr、BUN、TC、TG、GSP升高(P<0.05),炎症指标IL-6、TNF-α、MCP-1水平降低(P<0.05),氧化应激指标MDA升高,TAOC、GSH-PX、SOD降低(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Bax、Caspase-3、P53、P21表达量均升高,Bcl-2、Cyclin D1表达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组、GLPP各剂量组、GLPP高剂量+氯沙坦组Scr、BUN、TC、TG、GSP、IL-6、TNF-α、MCP-1、MDA水平、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P53、P21表达量均降低,T-AOC、SOD、GSH-PX水平、Bcl-2、Cyclin D1表达量均升高,肾病理改变有所改善,线粒体肿胀程度减轻,其中GLPP高剂量+氯沙坦组改善效果最显著(P<0.05)。结论:GLPP可逆转糖尿病肾病小鼠肾损伤,可能与减轻肾脏氧化应激、免疫炎症损伤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多糖肽 糖尿病肾病 肾脏损伤 氧化应激 免疫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异种融合技术选育他克莫司高产菌株
6
作者 严凌斌 张杨杰 +3 位作者 张祝兰 陈洲琴 林仙菊 连云阳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1,共4页
以筑波链霉菌(Streptomyces tsukubaensis)FIM-17-244和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FIM-24-69为亲本菌株,通过原生质体异种融合技术筛选获得一株孢子量丰富的他克莫司(FK506)高产融合菌株FIM-22-86,其摇瓶发酵效价较亲本菌... 以筑波链霉菌(Streptomyces tsukubaensis)FIM-17-244和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FIM-24-69为亲本菌株,通过原生质体异种融合技术筛选获得一株孢子量丰富的他克莫司(FK506)高产融合菌株FIM-22-86,其摇瓶发酵效价较亲本菌株FIM-17-244提高了15.5%;融合菌株FIM-22-86的遗传性状稳定,在1 t发酵罐中连续发酵3个批次,平均发酵效价达1771μg·mL^(-1),有望用于降低FK506工业化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他克莫司 发酵 原生质体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4年福建省直单位参保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门诊就诊机构及费用分布的概况及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纯 张勇 +1 位作者 黄绍中 谢小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3008-3014,共7页
目的应用大数据处理方法,分析2005—2014年福建省直单位参保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门诊就诊流向,了解分级诊疗现状,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6月,从福建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就医数据库中筛选2005-01-01至2014-12-31符... 目的应用大数据处理方法,分析2005—2014年福建省直单位参保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门诊就诊流向,了解分级诊疗现状,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6月,从福建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就医数据库中筛选2005-01-01至2014-12-31符合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肌梗死、卒中诊断的患者共70 052例,提取这些患者所有门诊记录共15 468 958人次,导入Oracle数据库形成数据库文件,利用大数据处理工具对患者的就诊机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2014年福建省直单位参保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门诊就诊人次、门诊费用的分布情况:三级医院分别占52.87%、61.63%,二级医院分别占26.26%、23.40%,一级医院分别占20.87%、14.97%。(2)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下简称"三高")患者在一级医院的就诊人次自2008年开始上升,于2012年(血脂异常为2011年)达峰值,其后略有下调或持平;"三高"患者一级医院门诊费用也同步于2008年开始上升,至2012年(血脂异常为2011年)达顶峰,其后略有下调或持平。但一级医院在就诊人次及门诊费用上的增长并未影响三级医院的占比,反而是二级医院的份额被压缩。(3)2014年"三高"患者三级医院次均门诊费用是一级医院的3.3~5.3倍。2014年高血压患者各级医院合计门诊就诊418 635人次(其中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分别占53.87%、25.54%、20.59%),门诊费用12 364 587元;如果按照2017年总门诊就诊人次与2014年一致、一级医院门诊就诊人次达到65%的目标推算,则仅高血压一项疾病的年节约费用就可达442余万元;假使一级医院的次均门诊费用在2014年的基础上增长50%,则年节约费用仍可达265余万元。结论现阶段患者就诊机构流向仍呈明显的倒金字塔结构,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患者流向次均就医费用较低的一级医院,切实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门诊费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障碍 分级诊疗 医疗保险 大数据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股动脉的交感神经支配来源及其潜在临床意义
8
作者 吴志海 吴翠敏 +1 位作者 方芳 庄智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6-443,共8页
目的明确交感神经轴突到达外周动脉的确切途径,为新型去动脉交感神经手术策略的研发打下基础。方法首先取10只新生SD大鼠股神经血管束,进行全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接着,取40只成年SD大鼠,分为5组,分别接受假手术、股动脉外膜剥离术、股神... 目的明确交感神经轴突到达外周动脉的确切途径,为新型去动脉交感神经手术策略的研发打下基础。方法首先取10只新生SD大鼠股神经血管束,进行全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接着,取40只成年SD大鼠,分为5组,分别接受假手术、股动脉外膜剥离术、股神经-动脉分离术、神经切断术和腰交感切除术。术后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测量5组大鼠股动脉的血流灌注和直径,并使用TH、Tuj 1和α-SMA一抗,对5组股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的变化进行检测。最后,取30只大鼠,分成上述5组后,切取以腹壁浅动脉为蒂的跨区皮瓣,7 d后测量皮瓣坏死率。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测上述5组大鼠之间股动脉灌注、直径和皮瓣坏死率的差异。结果新生大鼠股神经平均发出(2.8±0.8)根直径为(4.8±1.2)μm的交感支,形成初级和次级交感神经链以支配股动脉及静脉。股神经-动脉分离、股神经切断和腰交感神经切除术可消除动脉外膜的交感神经,分别导致股动脉直径增加约22.5%、36.7%和59.2%(P<0.05),导致股动脉血流灌注分别增加约51.5%、63.4%和201.3%(P<0.01)。股动脉外膜剥离术对动脉远端外膜的交感神经、直径和灌注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于去交感导致股动脉血流灌注显著性增大,股神经-动脉分离、股神经切断和腰交感神经切除术能够显著减少腹部皮瓣的坏死率(P<0.001)。结论大鼠股动脉的交感神经支配来源于伴随神经发出的节段性交感支。可能存在3种手术方式可以去除动脉交感神经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动脉支配 皮瓣 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条件下g-C_(3)N_(4)诱导催化合成3-酰基吲哚类化合物的研究
9
作者 孟鹏 黄姝玲 +2 位作者 刘华丰 王少丽 柯方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37-2144,共8页
开发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利用可见光催化合成3-酰基吲哚类化合物的新方法。这一过程在常温下进行,使用吲哚和α-酮酸作为起始原料,以g-C_(3)N_(4)作为光催化剂。在20 W 460 nm波长的蓝色LED灯照射下,成功合成了多种3-酰基吲哚衍生物,其... 开发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利用可见光催化合成3-酰基吲哚类化合物的新方法。这一过程在常温下进行,使用吲哚和α-酮酸作为起始原料,以g-C_(3)N_(4)作为光催化剂。在20 W 460 nm波长的蓝色LED灯照射下,成功合成了多种3-酰基吲哚衍生物,其中最高产率达到了88%。此外,该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至少6次而没有明显的活性损失。此合成策略不仅底物适用性广泛,而且成本效益高,为3-酰基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经济而简便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 催化合成 3-酰基吲哚 Α-酮酸 吲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与猎奇:福州禅臣花园考辨
10
作者 林轶南 吴思远 +2 位作者 王翰涛 徐炜 林炜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由德商禅臣洋行兴建的禅臣花园(Siemssen Garden),是近代福建最具代表性的西式花园之一,至今仍留存有40余棵挂牌古树名木,其中大部分由海外引种。采用景观考古学方法,通过树木地理信息采集、历史文献研判、结合造园者后代的口述记录,梳... 由德商禅臣洋行兴建的禅臣花园(Siemssen Garden),是近代福建最具代表性的西式花园之一,至今仍留存有40余棵挂牌古树名木,其中大部分由海外引种。采用景观考古学方法,通过树木地理信息采集、历史文献研判、结合造园者后代的口述记录,梳理了禅臣花园的建造过程和植物引种历史,试图还原其整体格局的演变过程。研究认为,对异域植物的猎奇,是禅臣花园产生的直接动因;花园的扩张经历了仪式性的城堡花园、画意式的自然景园和以生产为目的的温室苗圃3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猎奇主体都有所不同,体现出时局的变化,并勾勒出一条隐藏的物种交流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禅臣花园 近代 造园 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孢菌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sp.FIM18-327基因组的测序与遗传操作体系的建立
11
作者 方志锴 谢立君 +3 位作者 林鹏辉 林如 周剑 江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4-1012,共9页
目的通过基因组测序明确星孢菌素高产菌株Streptomyces sp.FIM18-327遗传背景,并建立该菌的遗传操作体系。方法通过第二代和第三代DNA测序技术相结合的策略对Streptomyces sp.FIM18-327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组装,利用antiSMASH软件预测该... 目的通过基因组测序明确星孢菌素高产菌株Streptomyces sp.FIM18-327遗传背景,并建立该菌的遗传操作体系。方法通过第二代和第三代DNA测序技术相结合的策略对Streptomyces sp.FIM18-327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组装,利用antiSMASH软件预测该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分布。通过优化接合转移载体、培养基种类及镁离子浓度,建立了Streptomyces sp.FIM18-327的遗传操作体系。结果Streptomyces sp.FIM18-327基因组大小为9.73 Mb,由一条染色体、两个线性质粒及一个环状质粒组成。其中染色体大小为9.48 Mb,GC含量70.12%,包含了8431个蛋白编码基因与34个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以pFIM4123为载体,MS为接合转移培养基,在MS中添加MgCl2至终浓度为20 mmol/L时,接合转移的效率达3.2×10^(-6)。结论Streptomycessp.FIM18-327基因组信息的解析及遗传操作体系的建立,为该菌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孢菌素 全基因组测序 代谢途径 接合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K429286A促进大鼠皮瓣术后存活与感觉恢复的研究
12
作者 林加福 王建红 +1 位作者 方芳 刘东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3-679,共7页
目的探讨强ROCK抑制剂GSK429286A促进大鼠背部跨区皮瓣存活及神经再生的效果。方法取SD雄性大鼠32只,以髂腰穿支为蒂,设计切取背部大小为10 cm×3 cm跨区皮瓣。后将大鼠等分为对照组与GSK429286A组(按10 mg/kg腹腔给药),每组又分入... 目的探讨强ROCK抑制剂GSK429286A促进大鼠背部跨区皮瓣存活及神经再生的效果。方法取SD雄性大鼠32只,以髂腰穿支为蒂,设计切取背部大小为10 cm×3 cm跨区皮瓣。后将大鼠等分为对照组与GSK429286A组(按10 mg/kg腹腔给药),每组又分入7 d与30 d两个时间点。术后7 d,对皮瓣进行拍照,测量皮瓣坏死率。接着,利用激光多普勒称比成像仪对第二choke区的血流灌注进行测定。术后30 d,利用躯干皮肌反射对两组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术后7 d和30 d取choke二区组织,利用α-SMA与NF-200一抗分别对皮瓣内的血管和神经进行染色。体外研究部分,取15 d孕鼠DRG,分成对照组与GSK429286A(10 mmol/L)组。培养3 d后,利用Tuj1一抗对DRG轴突进行染色,后测量每个DRG轴突的长度。结果对照组与GSK429286A组皮瓣坏死率分别为(19±7)%与(10±5)%,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对照组与GSK429286A组第二choke区的血管管径分别为(51±8)μm与(76±7)μm,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对照组与GSK429286A组第二choke区血流灌注分别为(115±11)PU与(163±12)PU,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术后30 d,GSK429286A组大鼠皮瓣内能观察到丰富的NF-200阳性的神经纤维,躯干皮肌反射为阳性,而对照组大鼠皮瓣内未能观察到NF-200阳性的神经组织,躯干皮肌反射为阴性。结论强ROCK抑制剂GSK429286A能够同时促进大鼠皮瓣术后存活与感觉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K429286A ROCK抑制剂 皮瓣坏死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链霉菌的鉴定及其产格尔德霉素的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鹭 袁源 +3 位作者 方志锴 林如 江红 周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9-309,共11页
【目的】对链霉菌Streptomyce sp.FIM18-0592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胞外格尔德霉素产量进行发酵工艺优化,旨在提高产量并降低发酵成本。【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菌种鉴定;... 【目的】对链霉菌Streptomyce sp.FIM18-0592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胞外格尔德霉素产量进行发酵工艺优化,旨在提高产量并降低发酵成本。【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培养条件及培养基配方,进一步使用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的含量。【结果】通过对链霉菌FIM18-0592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初步培养观察发现,其在ISP2等培养基上生长较好,气生菌丝旺盛,产黑色素。结合16S rDNA分子鉴定,确定该菌为格尔德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geldanamycininus)。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发酵条件以及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得到最适宜菌株发酵的培养条件为转速140 r/min、装液量12%(体积分数)、接种量7%(体积分数)、培养时间144 h。最佳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分别为葡萄糖、黄豆饼粉和硫酸铵。采用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了其最优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0.42%、黄豆饼粉1.68%、硫酸铵0.3%、乳酸0.3%、甘油4%、硫酸镁0.1%、碳酸钙0.4%,在此条件下,格尔德霉素的发酵效价达到2887μg/mL,较原始发酵工艺效价提高了66%。【结论】链霉菌FIM18-0592为格尔德霉素链霉菌,通过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显著提高格尔德霉素的产量,为格尔德霉素及其衍生物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尔德霉素 菌种鉴定 发酵优化 单因素优化 响应面试验 形态特征 培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霉素的联合抗菌方案治疗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疗效: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
14
作者 郑慧敏 刘彩玉 +3 位作者 梁炜杰 黄美佳 王凌 阮君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6-699,共14页
目的评价含磷霉素联合治疗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菌(carbapenem-resistant Gram-negative organism,CRO)感染的疗效。探讨含磷霉素联合治疗CRO感染的最佳方案。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目的评价含磷霉素联合治疗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菌(carbapenem-resistant Gram-negative organism,CRO)感染的疗效。探讨含磷霉素联合治疗CRO感染的最佳方案。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3年7月6日公开发表的关于磷霉素治疗CRO感染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使用RevMan5.4.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主要结局指标包括临床死亡率。使用R软件对含磷霉素的联合治疗方案进行网状Meta分析。使用Cochrane偏差风险评估工具和Newcastle-Ottawa scale量表评估文献质量。本研究已在PROSPERO注册,CRD42022344659。结果最初检索到11806篇文献,其中有16篇、6篇分别纳入死亡率的Meta分析和网状Meta分析。含磷霉素的联合抗菌治疗方案和其他方案治疗CRO感染的总死亡率分别为25%(76/304)和42.63%(350/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dds ratio,OR)=0.44;95%CI=0.32-0.62P<0.0001,I^(2)=48%]。在亚组分析中,含磷霉素的联合抗菌治疗方案和其他方案治疗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感染的总死亡率分别为22.06%(45/204)和35.96%(228/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2,95%CI=0.41~0.95,P=0.03<0.05,I^(2)=0%)。含磷霉素的联合抗菌治疗方案和其他方案治疗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感染的总死亡率分别为31.87%(29/91)和66.12%(121/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24,95%CI=0.03~1.76,P=0.16>0.05,I^(2)=91%)。在网络荟萃分析中,多利培南+磷霉素治疗CRO感染的死亡率最低。结论含磷霉素的联合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CRO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此外,多利培南加磷霉素可能是最佳的组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 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菌 联合治疗 CRO 临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构建预测早期老年HER2阳性乳腺癌生存概率的列线图
15
作者 吴桂兰 刘佳 孙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95,共13页
目的:利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构建列线图来预测老年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概率。方法:SEER数据库中筛选的5220名(基于单靶向治疗时代)和1176名(基于双靶向治疗时代... 目的:利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构建列线图来预测老年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概率。方法:SEER数据库中筛选的5220名(基于单靶向治疗时代)和1176名(基于双靶向治疗时代)患者被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内部验证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筛选生存相关预测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利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及实用性。对接受化疗和非化疗的患者使用两组倾向评分匹配进行统计配对,并对筛选的变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单靶治疗时代列线图是由七个变量构建:年龄、婚姻状态、T分期、N分期、手术、化疗、放疗。双靶治疗时代列线图由两个变量构建:化疗和放疗。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接受化疗的老年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有更好的总生存期(OS)。结论:基于SEER数据库,建立并验证了预测老年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准确列线图。该研究表明,化疗能增加老年患者的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阳性乳腺癌 列线图 化疗 SEER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PK1调控癫痫发作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样病变
16
作者 邹玉莲 陈洲 甘陈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83-2288,共6页
目的 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 (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1,DAPK1)对小鼠癫痫发作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样病变的调控。方法 C57BL/6小鼠经腹腔注射25 mg·kg^(-1)海人藻酸(kainic acid,KA),建立颞... 目的 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 (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1,DAPK1)对小鼠癫痫发作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样病变的调控。方法 C57BL/6小鼠经腹腔注射25 mg·kg^(-1)海人藻酸(kainic acid,KA),建立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模型,对照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小鼠海马体中淀粉样代谢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的分泌,tau的高度磷酸化及DAPK1通路的活化;WT小鼠和Dapk1 KO小鼠经腹腔注射KA,考察DAPK1对KA诱导的AD样病变的影响。结果TLE小鼠海马体中可溶性Aβ的分泌、淀粉样代谢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tau的磷酸化水平,以及DAPK1的表达和活性均高于对照小鼠。相比WT小鼠,Dapk1 KO小鼠海马体中KA诱导的Aβ的分泌和tau的磷酸化水平均明显下降。结论 TLE诱导了小鼠AD样病变,而DAPK1敲除可缓解小鼠脑老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海人藻酸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 Β淀粉样蛋白 TAU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素通过ROS介导内质网应激诱导吉非替尼耐药NCI-H1975细胞发生凋亡 被引量:1
17
作者 庄敏 谢钱龙 +2 位作者 檀灵芳 庄捷 眭玉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0-1231,共12页
目的:研究橙皮素(hesperetin,HST)对人吉非替尼耐药NCI-H1975肺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HST对NCI-H1975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HST诱导NCI-H1975细胞发生凋亡;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HST及H... 目的:研究橙皮素(hesperetin,HST)对人吉非替尼耐药NCI-H1975肺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HST对NCI-H1975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HST诱导NCI-H1975细胞发生凋亡;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HST及HST+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联合对NCI-H1975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ST、NAC+HST及Salubrinal+HST对NCI-H1975细胞Bcl-2、Bax、Cleaved Caspase-3、p-eIF2α、eIF2α和CHOP蛋白表达情况;通过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HST体内抑瘤作用;采用HE染色观察HST对荷瘤鼠心、肝、肾和移植瘤组织病理学形态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ST对移植瘤组织p-eIF2α蛋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7.5μmol/L HST作用24 h能明显抑制NCI-H1975细胞活性(P<0.05),NAC可减弱HST的抑制作用;浓度大于150μmol/L时可提高细胞内ROS水平(P<0.05)、诱导细胞凋亡(P<0.05)、Caspase3活性增加(P<0.01),与HST 300μmol/L组比较,NAC+HST 300μmol/L组ROS水平、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活性明显下降(P<0.01);HST呈浓度依赖性上调Bax、Cleaved Caspase-3、CHOP和p-eIF2α表达、下调Bcl-2表达(P<0.01),与HST 300μmol/L组比较,Sal+HST 300μmol/L组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下降,Bcl-2表达升高;NAC+HST 300μmol/L组和Sal+HST 300μmol/L组p-eIF2α和CHOP表达明显下调(P<0.01)。体内实验显示HST能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上调p-eIF2α蛋白表达(P<0.05),对裸鼠生长状态、体质量及重要脏器(心、肝、肾)无明显不良影响。结论:HST在体内外均可抑制吉非替尼耐药NCI-H1975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HST通过ROS介导内质网应激诱导NCIH1975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素 NCI-H1975细胞 活性氧 内质网应激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性碳点修饰PEEK干预MRSA感染环境植入物骨整合性能的体内研究
18
作者 何宏星 张心恬 +3 位作者 章梦涵 王耀 邓晓琴 翁少煌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08-1416,共9页
目的本研究拟评价抗菌性碳点修饰聚醚醚酮(polyether ether ketone,PEEK)在感染性骨缺损环境的骨整合性能。方法熔融法制备结合透析纯化获得胍基碳点(guanidine-based carbon dots,G-CDs),应用聚乙烯醇缩丁醛酯(polyvinyl butyral,PVB)... 目的本研究拟评价抗菌性碳点修饰聚醚醚酮(polyether ether ketone,PEEK)在感染性骨缺损环境的骨整合性能。方法熔融法制备结合透析纯化获得胍基碳点(guanidine-based carbon dots,G-CDs),应用聚乙烯醇缩丁醛酯(polyvinyl butyral,PVB)通过浸泡-干燥法制备G-CDs修饰的PEEK植入物(PEEK/PVB-G-CDs)。将SD大鼠分为:PEEK植入未感染组(PEEK(-)组),PEEK/PVB-G-CDs植入未感染组(PEEK/PVB-G-CDs(-)组),PEEK植入感染组(PEEK(+)组),PEEK/PVB-G-CDs植入感染组(PEEK/PVB-G-CDs(+)组)。每组大鼠均于垂直股骨外侧髁处制备一个直径2 mm、深度5 mm的孔洞以模拟骨缺损。将30μL生理盐水注入PEEK(-)组和PEEK/PVB-G-CDs(-)组大鼠骨缺损的骨髓腔内形成未感染组。将30μL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菌悬液(1.5×10^(4) CFU/mL)注入PEEK(+)组和PEEK/PVB-G-CDs(+)组大鼠骨缺损的骨髓腔内。植入术后0、2和4周,应用动物专用X射线机照射各组大鼠植入部位。术后6周,Micro-CT评估植入部位的骨组织特征。骨髓细菌培养、苏木精-伊红染色(HE staining)、甲苯胺蓝染色(Toluidine blue staining)、戈德纳三色染色(Goldner trichrome staining)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各组大鼠的骨植入部位。结果(1)X射线、Micro-CT、骨髓细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等结果确定证实了PEEK(-)组和PEEK/PVB-G-CDs(-)组未出现感染与骨缺损整合;PEEK/PVB-G-CDs(+)组发挥抗菌性有效控制MRSA,菌株形成的骨髓炎实现骨整合,而PEEK(+)组因持续的感染无法骨整合;(2)免疫组化染色评价明确PEEK(+)组显示出比其他3组更低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和IL-10等抗炎因子以及更强的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等促炎因子表达,表明G-CDs修饰的PEEK可抑制MRSA感染,调节局部微环境的炎症水平,促进骨缺损部位的骨整合。结论抗菌性碳点修饰PEEK具备优异的骨整合性能,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候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性碳点 聚醚醚酮 植入物改性 骨整合 MRSA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真菌来源杂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晓惠 陈彬彬 +5 位作者 黄迎 王玉琴 陈钟情 黄晓源 唐灵芝 洪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17,共8页
海洋真菌生活在高盐、高压、低温、弱光的独特海洋环境中,具有结构独特、代谢多样、活性显著等特点,并产生了一系列功能多样、结构新颖的次级代谢产物,是杂萜类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海洋真菌体内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使获得的杂萜类化合物... 海洋真菌生活在高盐、高压、低温、弱光的独特海洋环境中,具有结构独特、代谢多样、活性显著等特点,并产生了一系列功能多样、结构新颖的次级代谢产物,是杂萜类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海洋真菌体内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使获得的杂萜类化合物骨架结构多样,具有抗菌、抗肿瘤、酶活性抑制等丰富的生物活性。介绍了海洋真菌来源杂萜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并对其生物合成途径、发酵与分离方法、生物活性等进行了综述,为海洋真菌来源杂萜类化合物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萜类化合物 海洋真菌 生物活性 生物合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减少放射性肺纤维化中肌成纤维细胞活化与抑制TGF-β1/ERK/Smad3通路相关 被引量:24
20
作者 张彦伟 张志强 +2 位作者 吴丽贤 张鲁榕 陈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0-636,共7页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PL)减少放射性肺纤维化中肌成纤维细胞(MFBs)活化与TGF-β1/ERK/Smad3通路的相关性。方法以TGF-β1刺激成纤维细胞建立体外MFBs活化模型,C57BL/6小鼠胸部照射形成体内MFBs活化、放射性肺纤维化模...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PL)减少放射性肺纤维化中肌成纤维细胞(MFBs)活化与TGF-β1/ERK/Smad3通路的相关性。方法以TGF-β1刺激成纤维细胞建立体外MFBs活化模型,C57BL/6小鼠胸部照射形成体内MFBs活化、放射性肺纤维化模型。MFBs活化状态通过检测小鼠成纤维细胞中α-SMA(RT-PCR、Western blot方法)和ColⅠ(RT-PCR、ELISA方法)的表达,通路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p-Smad3(Ser208)、p-Smad3(Ser423)的水平。ERK siRNA及Smad3 siRNA观察ERK、Smad3在MFBs活化中的地位。结果 TGF-β1激活p-ERK/p-Smad3(Ser208)及p-Smad3(Ser423),诱导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活化为MFBs,合成Col I明显增多;使用ERK siRNA及Smad3 siRNA确定了ERK及Smad3均参与α-SMA、ColⅠ的表达,其中ERK可能通过磷酸化Smad3连接区(Ser208)起相关作用。小鼠胸部照射可致肺组织中p-ERK、p-Smad3(Ser208)、p-Smad3(Ser423)的水平上调,α-SMA表达增加,显示多量MFBs活化。TPL对体内和体外实验中ERK、Smad3(Ser208)、Smad3(Ser423)的磷酸化活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可明显下调α-SMA表达及ColⅠ合成,减少MFBs的活化。结论 TPL可通过抑制TGF-β1/ERK/Smad3通路,减少肺部照射后MFBs活化,从而抑制放射性肺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放射性肺纤维化 肌成纤维细胞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Ⅰ型胶原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ERK SMA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