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型猪在颞骨解剖及手术培训中的教学应用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志峰 陈希杭 +7 位作者 袁硕龙 戢小军 徐良慰 姜超 倪晓琛 郭维维 杨仕明 陈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3-517,共5页
目的 探索利用小型猪开展颞骨解剖及活体手术培训的方法,提出利用小型猪开展颞骨解剖及手术培训的新思路。方法 对小型猪尸头标本进行系统的颞骨解剖研究,优化解剖方法和流程,评估将其作为颞骨解剖培训标本的可行性。对活体小型猪模拟... 目的 探索利用小型猪开展颞骨解剖及活体手术培训的方法,提出利用小型猪开展颞骨解剖及手术培训的新思路。方法 对小型猪尸头标本进行系统的颞骨解剖研究,优化解剖方法和流程,评估将其作为颞骨解剖培训标本的可行性。对活体小型猪模拟开展耳外科手术,优化活体手术模拟流程。结果 小型猪中耳、内耳结构与人类相似,其颞骨标本可用于低年资医生颞骨解剖培训,活体小型猪可用于开展中耳、内耳手术培训,为耳外科医生手术培训提供新路径。结论 小型猪可用于颞骨解剖及活体手术培训,在耳外科医生培训中具有教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解剖 手术培训 耳外科培训 低年资医生 小型猪 继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纤维化与microRNA-181a调控肝星状细胞自噬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陈靖 郑琦 +2 位作者 陈薇 赖瑞敏 朱月永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8-105,共8页
目的:观察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HF)大鼠肝脏结构的改变、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微小RNA-181a(microRNA-181a)、自噬标志性蛋白LC3-Ⅱ/-Ⅰ和beclin-1水平及胶原沉积的变化,以及microRNA-181a对TGF-β1诱导大鼠肝星... 目的:观察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HF)大鼠肝脏结构的改变、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微小RNA-181a(microRNA-181a)、自噬标志性蛋白LC3-Ⅱ/-Ⅰ和beclin-1水平及胶原沉积的变化,以及microRNA-181a对TGF-β1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自噬的作用,探讨microRNA-181a调控HSCs活化及HF的可能机制。方法:(1)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和CCl4诱导HF模型2周(W2)、4周(W4)、6周(W6)及8周(W8)组,每组8只。control组给予皮下注射橄榄油3 mL/kg;W2、W4、W6及W8组给予皮下注射40%CCl4(4∶6混合橄榄油)3 mL/kg,每周2次,分别连续作用2、4、6及8周;Masson染色评估大鼠HF改变;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及肝组织中TGF-β1的水平;RT-qPCR检测肝组织中microRNA-181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LC3-Ⅱ/-Ⅰ、beclin-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 Ⅰ)和Ⅲ型胶原(ColⅢ)的蛋白水平;(2)microRNA-181a inhibitor转染大鼠HSC-T6细胞,或采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预处理细胞后,以TGF-β1诱导细胞自噬,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SC-T6细胞中microRNA-181a的表达及LC3-Ⅱ/-Ⅰ、beclin-1、α-SMA、Col Ⅰ和ColⅢ的蛋白水平。结果:(1)大鼠肝组织中TGF-β1和micro RNA-181a表达、自噬标志性蛋白LC3-Ⅱ/-Ⅰ比值和beclin-1水平均随HF程度加重而呈上升趋势,microRNA-181a表达水平与细胞自噬呈正相关(P<0.01);(2)体外TGF-β1诱导HSC-T6细胞自噬及活化时伴有microRNA-181a表达显著上调;转染microRNA-181a inhibitor后HSC-T6细胞中microRNA-181a表达显著下降,细胞自噬及活化受到显著抑制(P<0.01),这一结果与3-MA作用相似。结论:CCl4呈时间依赖性地促进大鼠HF,上调肝组织microRNA-181a表达及自噬水平;降低HSC-T6细胞microRNA-181a表达可抑制TGF-β1诱导的细胞自噬;大鼠HF与microRNA-181a调控HSCs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81a 肝星状细胞 自噬 肝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国兴 武莉莉 +3 位作者 郑学栋 胡建章 王婷婷 林鸿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3-595,共3页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TRAP-银染法及TRAP-ELISA两种方法检测9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9例年龄相关...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TRAP-银染法及TRAP-ELISA两种方法检测9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9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3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均呈阳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的降低可能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凋亡的一个重要机制,端粒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端粒酶 TRAP-银染法 TRAP-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胡建章 徐国兴 许建斌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与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将1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DR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技术分...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与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将1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DR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技术分别于1、3、6个月检测视网膜中HIF-1α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的超微结构。结果免疫组织化学与RT-PCR检测结果均显示,HIF-1α蛋白及其mRNA在对照组视网膜中不表达,在DR组中呈进行性表达增强(P<0.05);透射电镜观察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血管未见异常,DR组随着病程发展逐渐出现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基底膜厚薄不均。结论DR中HIF-1α的异常表达和超微结构改变与视网膜缺氧关系密切,两者与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缺氧诱导因子-1Α 超微结构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STAT3活化在大鼠肝移植胆管上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莉萍 郭毅斌 +3 位作者 戴睿武 曾永毅 张玉君 董家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移植肝胆管上皮细胞(BEC)增殖过程中IL-6/STAT3信号通路活化的意义。方法在"两套袖法"基础上,以"支架法"建立肝动脉重建大鼠原位肝移植(OLT)模型,并随机分为CP1h、CP12h组(供肝在4℃UW液中分别冷保存1h... 目的探讨大鼠移植肝胆管上皮细胞(BEC)增殖过程中IL-6/STAT3信号通路活化的意义。方法在"两套袖法"基础上,以"支架法"建立肝动脉重建大鼠原位肝移植(OLT)模型,并随机分为CP1h、CP12h组(供肝在4℃UW液中分别冷保存1h、12h后行OLT)、雷帕霉素(RPM)组(CP12h组术后给予RPM),和对照(C)组。分别于术后1、3、7、14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IL-6mRNA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M)原位检测肝BEC内活化型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并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EC增殖情况。结果CP1h组术后1d肝内IL-6mRNA表达升高(0.41±0.03),随后(3、7、14d分别为0.28±0.03、0.23±0.03、0.27±0.05)逐渐接近C组水平;BEC内STAT3的活化水平(94±8、61±6、39±4、34±3),及肝内BEC增殖率(分别为2.1%±0.3%、5.9%±0.5%、2.6%±0.5%、2.3%±0.5%)的变化也呈现相同趋势。与C组及CP1h组相比,CP12h组术后各时相点肝组织IL-6mRNA表达明显增加(分别为0.60±0.03,0.73±0.02,0.38±0.02,0.30±0.04);BEC内STAT3活化水平(167±17、247±13、110±9、74±8)和BEC增殖率(分别为7.0%±0.5%、27.8%±1.8%、23.1%±1.6%、17.8%±1.2%)亦明显升高,且IL-6mRNA表达水平与STAT3活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95,P<0.05)。RPM可明显降低CP12h组BEC内STAT3的活化水平(分别为88±7、106±4、84±5、40±4)和BEC增殖率(4.2%±0.5%、11.2%±1.2%、12.9%±1.3%、8.5%±0.6%)。结论严重的冷保存-再灌注损伤活化BEC内IL-6/STAT3信号通路,可能是调控移植肝BEC增殖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管上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6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630
6
作者 王金万 孙燕 +26 位作者 刘永煜 于起涛 张沂平 李凯 朱允中 周清华 侯梅 管忠震 李维廉 庄武 王东林 梁后杰 秦凤展 卢辉山 刘晓晴 孙红 张燕军 王杰军 罗素霞 杨瑞合 涂远荣 王秀问 宋恕平 周静敏 游丽芬 王竞 姚晨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83-290,共8页
背景与目的EndostarTM(YH-16)是中国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tin),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该药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Ⅰ、Ⅱ期临床结果证明该药单药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背景与目的EndostarTM(YH-16)是中国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ndostatin),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该药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Ⅰ、Ⅱ期临床结果证明该药单药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YH-16联合长春瑞滨和顺铂(N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4月~2004年6月,493例一般状况评分为0~2,经病理和细胞学确诊的Ⅲ/Ⅳ期NSCLC患者进入NP联合YH-16与NP联合安慰剂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的终点目标是有效率(RR)、临床受益率(CBR)、肿瘤进展时间(TTP)、生活质量(QOL)以及安全性.结果486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RR分别为35.4%和19.5%(P=0.0003),总CBR分别为73.3%和64.0%(P=0.035),总的中位TTP分别为6.3个月和3.6个月(P=0.0000).对初治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的RR分别为40.0%和23.9%(P=0.003),CBR分别为76.5%和65.0%(P=0.023),中位TTP分别为6.6个月和3.7个月(P=0.0000);对复治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的RR分别为23.9%和8.5%(P=0.034),CBR分别为65.2%和61.7%(P=0.68),中位TTP分别为5.7个月和3.2个月(P=0.0002).试验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较对照组略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疗后QOL评分比较有明显提高(P=0.015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血液学及非血液学毒性方面,中、重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YH-16与NP方案联合,能明显提高晚期NSCLC的RR及中位TTP,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NP方案 随机双盲对照 晚期和复发非小细胞肺癌 Ⅲ期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醛糖还原酶与糖尿病性角膜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潘晓辉 徐国兴 朱学军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5-668,共4页
糖尿病性角膜病变(DK)并不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疾病或病理改变,然而许多患者却因并发DK而致视力降低或丧失。因此作为一种潜在的致盲性疾病,探讨其发病机制以及探索对其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很重要的。近年来,国外对DK的研究给予了一定的关注,... 糖尿病性角膜病变(DK)并不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疾病或病理改变,然而许多患者却因并发DK而致视力降低或丧失。因此作为一种潜在的致盲性疾病,探讨其发病机制以及探索对其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很重要的。近年来,国外对DK的研究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醛糖还原酶(AR)作为多元醇通路的关键限速酶,与其发病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是,AR活性增高使多元醇通路代谢增强,由此启动高渗应激、葡萄糖及脂质氧化应激、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单独或损伤协同作用。就AR与DK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糖还原酶 糖尿病性角膜病变 多元醇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赖剑平 黄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777-780,共4页
本研究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K562的抑制作用和对VEGF表达的影响,为青蒿琥酯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抗白血病药物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实验以K562细胞为靶细胞,设对照组及各ART浓度(12.5、25、50、100μg/ml)组,绘制其生长曲线... 本研究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K562的抑制作用和对VEGF表达的影响,为青蒿琥酯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抗白血病药物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实验以K562细胞为靶细胞,设对照组及各ART浓度(12.5、25、50、100μg/ml)组,绘制其生长曲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K562细胞生长情况及不同浓度ART作用不同时间后的细胞形态变化,同时用ELISA检测ART作用K562前后细胞上清液中VEGF含量变化。结果表明:ART对K562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ART在抑制K562细胞生长时也下调其VEGF的表达(p<0.01)。K562细胞抑制率与其上清液中的VEGF浓度的相关分析表明:随着各ART组作用浓度递增,在一定时间范围内K562细胞抑制率升高,与此同时K562细胞VEGF表达下调,此变化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蒿琥酯能显著地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青蒿琥酯在抑制K562细胞生长时对VEGF的表达明显下调,K562细胞抑制率与其VEGF表达呈负相关;青蒿琥酯抑制K562细胞生长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细胞的VEGF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 K562细胞株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戊型肝炎流行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柳丽娟 潘皖榕 +3 位作者 林秀珍 温珠妹 郑玲 江家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8-540,共3页
目的: 调查2000 ~2004年福州市戊型肝炎流行情况.方法: 检测健康人群及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抗HEV抗体E2-IgG, 并用HEV单克隆抗体(8C11和8H3)阻断实验确证阳性血清, 回顾性统计急性散发性肝炎中, 甲型肝炎及戊型肝炎的分布情... 目的: 调查2000 ~2004年福州市戊型肝炎流行情况.方法: 检测健康人群及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抗HEV抗体E2-IgG, 并用HEV单克隆抗体(8C11和8H3)阻断实验确证阳性血清, 回顾性统计急性散发性肝炎中, 甲型肝炎及戊型肝炎的分布情况.结果: 急性散发性肝炎中, 甲型肝炎的发病率平稳降低, 而戊型肝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63例健康体检人群中, E2-IgG的总阳性率为41.1%, 感染率与年龄显著相关; 随着年龄的递增每年感染率平均增加0.8%.成年男性与女性的平均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中, E2-IgG的阳性率分别为37.4%和53.1%; 男性与女性的总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实验的结果确证, E2-IgG阳性的血清均为抗HEV抗体阳性.结论: HEV的感染率与年龄密切相关, 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福州市急性散发性肝炎病例中, 戊型肝炎的感染率和发病率逐年升高, 为急性肝炎的最主要病因.该市已成为戊型肝炎的高流行区, 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 感染率 发病率 抗HEV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ber病一家系线粒体DNA突变检测与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付群 童绎 +1 位作者 霍豫星 张向东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Leber病一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对Leber病一家系49个成员进行家系调查,分析其遗传特征和临床发病特点,并对家系现存成员进行眼科临床检查(视力、视野、眼底、色觉检查及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全血滤纸法提取线粒体DNA(... 目的探讨Leber病一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对Leber病一家系49个成员进行家系调查,分析其遗传特征和临床发病特点,并对家系现存成员进行眼科临床检查(视力、视野、眼底、色觉检查及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全血滤纸法提取线粒体DNA(mt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扩增mtDNA上相应片段检测G3460A、G11778A和T14484C位点突变。结果该家系显示为典型的母系遗传,共18例36眼患病,男11例22眼,女7例14眼。母系亲属mtDNA的G11778A位点突变阳性,3460和14484位点突变阴性。结论该家系为典型的遗传性Leber病家系,mtDNA上G11778A位点突变可导致Leber病的发生,但并不是所有G11778A位点突变者均发生Leber病,也可能成为基因携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s病 家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线粒体DNA 聚合酶链式反应 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树突状细胞活化的骨髓细胞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的净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君敏 陈志哲 +1 位作者 魏秀妹 林祥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3-148,共6页
为考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自体树突状细胞 (DCs)活化骨髓细胞、净化骨髓的作用 ,采用免疫磁珠从 2例血液学缓解的CML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NCs)分离DCs,另取BMMNCs置T 2 5塑料培养瓶建立Dexter培养体系 ,分为 3份 ,第 1份为对照 ,... 为考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自体树突状细胞 (DCs)活化骨髓细胞、净化骨髓的作用 ,采用免疫磁珠从 2例血液学缓解的CML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NCs)分离DCs,另取BMMNCs置T 2 5塑料培养瓶建立Dexter培养体系 ,分为 3份 ,第 1份为对照 ,第 2份加rhIL 2 ,第3份加自体DCs。每周取半量非贴壁细胞、计数、行CFU GM检测 ,然后加等量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当非贴壁细胞总数 <2× 10 5时终止培养 ,收集贴壁细胞做CFU GM集落形成试验并检测CD34和P2 10表达。取贴壁细胞形成的CFU GM集落 ,抽提RNA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BCR ABL的表达。结果发现 ,在DCs加入CML骨髓Dexter培养体系培养后 1- 2周 ,非贴壁细胞的CFU GM产量明显下降 ,与rhIL 2的体系基本平行 ,同时体系中的P2 10阳性细胞显著减少。不过 ,培养 3周后含DCs的体系CFU GM产量下降减缓 ,而含rhIL 2的体系CFU GM产量持续下降。在含自体DCs的Dexter体系 ,贴壁细胞中CD34+ 细胞和P2 10 + 细胞比例最低 ,只是贴壁细胞产生的CFU GM集落中 ,BCR ABL(+ )的集落比例与不含DCs的体系比较无明显差别。这些结果说明自体DCs加入CML骨髓Dexter培养体系能减少白血病的祖细胞 ,包括成熟的祖细胞和原始的祖细胞 ,自体DCs有可能用于CML骨髓的体外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骨髓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细胞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廖萌 严孙杰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3年第3期260-265,共6页
Toll样受体4(TLR4)为天然免疫的关键模式识别受体,在骨丢失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TLR4通路与影响成骨细胞的其他通路如Wnt/β-catenin、TGF-β/BMP、Notch通路间存在密切联系。TLR4通路通过抑制NF-κB配体受体活化剂(RANKL)、骨保护... Toll样受体4(TLR4)为天然免疫的关键模式识别受体,在骨丢失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TLR4通路与影响成骨细胞的其他通路如Wnt/β-catenin、TGF-β/BMP、Notch通路间存在密切联系。TLR4通路通过抑制NF-κB配体受体活化剂(RANKL)、骨保护素(OPG)、碱性磷酸酶(ALP)等成骨相关标志物表达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矿化等。TLR4通路还能促进成骨细胞凋亡、降低骨密度。本文就TLR4结构、功能及其对成骨细胞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成骨细胞 信号通路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视神经炎的线粒体DNA 11778位点检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童 绎 高静娟 林经安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7-237,共1页
Leber病系线粒体DNA基因突变引起的母系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者易诊断.现将一组散发性视神经炎患者进行mt-DNA 11778位点突变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散发性原因不明的视神经病变21例,男性15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在11~2... Leber病系线粒体DNA基因突变引起的母系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者易诊断.现将一组散发性视神经炎患者进行mt-DNA 11778位点突变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散发性原因不明的视神经病变21例,男性15例,女性6例,发病年龄在11~20岁16例,21~25岁3例,26~30岁1例,35岁1例.双眼20例,单眼1例.急性球后视神经炎4例,急性视神经乳头炎2例,视神经萎缩15例.视力0.06~0.1者16例,0.2者3例,0.4者2例;RAPD阳性14例;眼底呈程度不等视神经萎缩15例;眼底无异常4例;有视乳头充血,境界不清等2例;视野检查者18例,其中12例有中心暗点,5例有亚铃状暗点,10例周边视野缺损超过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视神经炎 DNA11778位点 LEBER病 基因突变 视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外段椎动脉夹层的超声诊断及漏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鄢磊 陈晓宇 +2 位作者 叶小剑 阮琴韵 徐荣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29-1133,共5页
目的:分析颅外段椎动脉夹层(VAD)的超声表现,并分析漏误诊原因。方法:收集经高分辨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TA)或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的21例颅外段VAD患者,回顾性分析超声声像图特征和漏误诊... 目的:分析颅外段椎动脉夹层(VAD)的超声表现,并分析漏误诊原因。方法:收集经高分辨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TA)或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的21例颅外段VAD患者,回顾性分析超声声像图特征和漏误诊原因。结果:21例颅外段VAD患者中,自发性VAD19例(90.48%),创伤性VAD 2例(9.52%)。根据血管结构和影像学特征分型,其中双腔型4例,壁内血肿型11例,闭塞型6例。超声诊断符合率33.33%(7/21),漏误诊率66.67%(14/21),其中5例闭塞型VAD误诊为单纯椎动脉闭塞,5例壁内血肿型VAD误诊为单纯椎动脉狭窄,2例双腔型VAD漏诊,2例壁内血肿型VAD漏诊。结论:超声诊断颅外段VAD的漏误诊率较高。线样膜性回声是识别椎动脉夹层的重要超声征象。年轻患者椎动脉出现狭窄、闭塞或频谱异常时需警惕夹层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夹层动脉瘤 超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DNA3-TIMP-2的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长谦 王顺 +6 位作者 汤大鸣 林旭 丁弘毅 谢秀兰 徐依敏 王彬尧 黄定九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13-416,420,共5页
目的构建TIMP-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TIMP-2,并探讨其体外表达效果。方法应用已克隆得到的人TIMP-2基因和分子克隆技术构建pcDNA3-TIMP-2,酶切鉴定,并用体外培养人THP-1细胞,电穿孔转入pcDNA3-TIMP-2,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 目的构建TIMP-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TIMP-2,并探讨其体外表达效果。方法应用已克隆得到的人TIMP-2基因和分子克隆技术构建pcDNA3-TIMP-2,酶切鉴定,并用体外培养人THP-1细胞,电穿孔转入pcDNA3-TIMP-2,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外源基因转染效果,Zymography检测培养上清MMPs活性。结果构建pcDNA3-TIMP-2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电穿孔法导入体外培养人THP-1细胞后,TIMP-2 mRNA约增加2.8倍,TIMP-2蛋白表达增加约2.7倍,MMP-2和MMP-9的活性分别约为对照组的32%和28%。结论成功构建了pcDNA3-TIMP-2,且证实有良好的体外转染和表达效果,为进行转移TIMPs基因抑制MMPs及探讨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病理过程的关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DNA3-TIMP-2 基因表达 基因转染 基因克隆 MM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在成年大鼠不同视神经再生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捷 朱益华 +4 位作者 唐宝丰 徐国兴 童绎 韩晓丽 郑伟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8-591,共4页
目的 测层粘连蛋白(LN)和纤维粘连蛋白(FN)在成年大鼠视神经再生模型中的表达,探讨坐骨神经、LN和FN在视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6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自体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32只,对照组自体视神经-视... 目的 测层粘连蛋白(LN)和纤维粘连蛋白(FN)在成年大鼠视神经再生模型中的表达,探讨坐骨神经、LN和FN在视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6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自体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32只,对照组自体视神经-视神经吻合模型32只。术后15、30、45、60 d处死动物取吻合神经。利用免疫组化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LN和FN在各组中的表达。 结果 实验组LN和FN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N和FN涉及成年大鼠视神经再生。坐骨神经移植有助于增加两者表达,促进视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再生 坐骨神经 层粘连蛋白 纤维粘连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腔镜BAK腰5~骶1椎体间融合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17
作者 许卫红 郑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7-238,共2页
目的 :为经腹腔镜BAK椎体间融合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察了L5 ~S1椎间盘的形态及其前侧的毗邻关系。结果 :①脊柱L5 ~S1段前方有两侧髂血管围成的“∧’形区 ,内有骶中动、静脉 ,上腹下神经丛走行。②... 目的 :为经腹腔镜BAK椎体间融合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察了L5 ~S1椎间盘的形态及其前侧的毗邻关系。结果 :①脊柱L5 ~S1段前方有两侧髂血管围成的“∧’形区 ,内有骶中动、静脉 ,上腹下神经丛走行。②椎间盘平面正对腹前壁耻骨联合上方 ( 6 .7± 2 .8)cm处。结论 :经腹腔镜BAK椎体间融合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椎体融合 BAK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18
作者 方丽君 朱益华 阳菊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2-522,共1页
关键词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腺相关病毒载体 factor 293细胞 转基因治疗 视网膜疾病 重组质粒 真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带状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静 唐由之 +2 位作者 张守康 冯俊 童绎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2-572,共1页
患者男,36岁.2002年8月感冒后皮肤出现数个水疱,经美国某医院诊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相应治疗后好转.约2周后夜间感头疼,次日感双眼前'冒星星',走路时会撞到两侧东西,夜间不能视物,在美国当地医院查眼底正常,周边视野缩小,... 患者男,36岁.2002年8月感冒后皮肤出现数个水疱,经美国某医院诊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相应治疗后好转.约2周后夜间感头疼,次日感双眼前'冒星星',走路时会撞到两侧东西,夜间不能视物,在美国当地医院查眼底正常,周边视野缩小,ERG波幅降低,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正常.发病6周后诊为'急性带状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予以'泼尼松60 mg,1次/日共3次'静脉点滴,后改为口服,8个月后逐渐减量为5 mg.2003年9月11日患者在我院门诊诊治.首诊查视力:右眼0.05,矫正视力-4.00.DS→1.0;左眼0.04,矫正4.50.DS→1.0,双眼近视力1/10.cm.双眼玻璃体后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 视网膜病变 急性 隐匿性 正常 医院 夜间 外层 降低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载体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海容 陈君敏 +3 位作者 陈志哲 吴素文 郭江睿 黄逸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192-1197,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钙载体(calcium ionophore, CI)诱导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细胞分化成树突状细胞(DC)的作用,了解诱导产生P210蛋白的情况和刺激自身T细胞产生针对CML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CI和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诱导CML病人骨... 本研究旨在探索钙载体(calcium ionophore, CI)诱导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细胞分化成树突状细胞(DC)的作用,了解诱导产生P210蛋白的情况和刺激自身T细胞产生针对CML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CI和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诱导CML病人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和超微结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变化和变化过程;用Western blot检测CML特异的肿瘤标志物P210蛋白在DC中的表达;通过乳酸脱氢酶(LDH)实验评估CI诱导的CML-DC刺激自身T细胞产生抗CML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 CML细胞经CI和GM-CSF联合诱导96小时后在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DC典型的形态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83、CD86、CD80、HLA-DR、CD40等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表达显著提高;Western blot实验表明,生成的CML-DC有P210蛋白的表达,与未经诱导的CML单个核细胞比较,用CI和GM-CSF联合诱导生成的CML-DC的P210蛋白表达水平降低;LDH实验表明,这些CML-DC刺激的自身T细胞对CML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用CML细胞刺激的自身T细胞。结论: CI和GM-CSF联合能快速诱导CML细胞分化成DC,这些CML-DC表达CML细胞特异的肿瘤标志物P210蛋白,但其表达水平较未经诱导的CML单个核细胞低;CML细胞经诱导生成的CML-DC能够刺激自身T细胞产生抗白血病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钙载体 慢性髓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