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与双极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嘉芳 何龙 +5 位作者 林鹏 莫海兵 谢恬 庄国雄 林章雅 江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4-670,共7页
目的: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和双极脉冲射频(bipolar pulse radiofrequency,b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 目的: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和双极脉冲射频(bipolar pulse radiofrequency,bPRF)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8例PHN病人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st SCS组(40例)和b PRF组(68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等指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各时间点VAS、PSQI、SAS和SDS评分均较术前(T0)显著降低(P<0.05)。术后6个月(T7)、9个月(T8)、12个月(T9)时st SCS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 PRF组(P<0.05),术后1天(T1)、7天(T2)、14天(T3)、28天(T4)、2个月(T5)、3个月(T6)两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T8和T9时st SCS组病人PSQI、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b PRF组(P<0.05),但T1至T7时,这些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 SCS组和b PRF组在近期疗效上相当,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PHN。在远期疗效上st SCS组显示出更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双极脉冲射频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外射频热凝术与经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林鹏 何龙 +6 位作者 陈嘉芳 莫海兵 谢恬 姚丽熙 姚培森 林章雅 江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64-670,共7页
目的:探究颅外射频热凝术(extracranial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ERT)与经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短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收集2020至2021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目的:探究颅外射频热凝术(extracranial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ERT)与经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的短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收集2020至2021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而接受治疗的60例病人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ERT组(n=29)和PBC组(n=31),并随访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巴罗神经科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BNI)疼痛量表、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和并发症。结果:共60例纳入研究。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疼痛侧别、病程、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内的BNI、NRS评分无明显差异。PBC组在第6个月仍有1例听力减退,2例眼部并发症,1例咀嚼肌肌力减退,ERT组术后6个月无上述并发症出现。面部麻木感发生率在前3个月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在第6个月ERT组明显高于PBC组(P<0.05)。结论:两种方式的近期疗效相当,PBC并发症较多,ERT会产生更持久的面部麻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射频热凝术 经皮球囊压迫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痛 短期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