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外伤性儿童急诊颅脑CT检查结果阳性的临床预测因子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建满 黄宏彪 +3 位作者 何慕真 范秋玲 林列兴 马明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30-433,438,共5页
目的寻找非颅脑外伤儿童的急诊颅脑 CT 结果阳性的临床预测因子。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急诊颅脑 CT 检查的 374 例非颅脑外伤急诊儿童(≤14 岁)的资料,以年龄、性别、抽搐、头痛、头晕/眩晕/行走不稳、晕厥、呕吐、发热、易发因素、... 目的寻找非颅脑外伤儿童的急诊颅脑 CT 结果阳性的临床预测因子。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急诊颅脑 CT 检查的 374 例非颅脑外伤急诊儿童(≤14 岁)的资料,以年龄、性别、抽搐、头痛、头晕/眩晕/行走不稳、晕厥、呕吐、发热、易发因素、体格检查异常、意识障碍作为临床因子;通过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寻找非颅脑外伤儿童的急诊颅脑 CT 结果阳性的独立临床预测因子。结果颅脑 CT 结果阳性 29 例,阳性率为 7.8%;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易发因素(OR=12.109,95%CI 1.96~74.80)、体格检查异常(OR=3.704,95% CI 1.17~11.72)、意识障碍(OR=9.593,95% CI 2.80~32.83)是颅脑 CT 检查结果阳性的临床预测因子。结论易发因素、体格检查异常、意识障碍是非颅脑外伤儿童急诊颅脑 CT 检查结果阳性的独立临床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体格检查 意识障碍 预测 急诊处理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晋龙 眭玉霞 +3 位作者 罗敏 陈志忠 李艳辉 王丽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hemangiopericytoma,SFT/HP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中枢神经系统SFT/HPC的临床病理学和影像学资料、免疫表型特征,并复...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hemangiopericytoma,SFT/HP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中枢神经系统SFT/HPC的临床病理学和影像学资料、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8~58岁,平均45.38岁。肿瘤大小从2.9 cm×3.1 cm×2.3 cm到7.8 cm×7.4 cm×5.5 cm不等。镜下根据WHO(2016)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将SFT/HPC分为3级:1级2例,2级3例,3级3例。低倍镜下肿瘤可见细胞丰富区和疏松区交替分布的经典图像,1级细胞密度相对较低,有丰富的胶原纤维;2级具有更多的细胞,较少的胶原,可见HPC图像;3级细胞密度高,可见坏死,核分裂象≥5/10HFP。免疫表型:vimentin、CD34、CD99和BCL-2(+),并且所有肿瘤细胞核强阳性表达STAT6蛋白。有随访资料的6例中2例术后复发。结论中枢神经系统SFT/HPC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具有特征性病理形态表现。结合发生部位、影像学资料、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中枢神经系统SFT/HPC具有不同于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外肿瘤的分级标准。根据分级不同,治疗方法和预后均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 Dixon技术定量分析胰腺脂肪沉积及其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俞顺 吕洁勤 +1 位作者 马明平 苏家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91-1895,共5页
目的应用MR Dixon技术定量胰腺脂肪沉积,观察胰腺脂肪含量对2型糖尿病(T2DM)的影响。方法对118例T2DM患者(T2DM组)及39名健康志愿者(NC组)采集腹部MR Dixon序列图像,获得胰头、胰颈、胰体、胰尾脂肪分数、胰腺平均脂肪分数、腹壁皮下脂... 目的应用MR Dixon技术定量胰腺脂肪沉积,观察胰腺脂肪含量对2型糖尿病(T2DM)的影响。方法对118例T2DM患者(T2DM组)及39名健康志愿者(NC组)采集腹部MR Dixon序列图像,获得胰头、胰颈、胰体、胰尾脂肪分数、胰腺平均脂肪分数、腹壁皮下脂肪面积(SA)及腹腔内脏脂肪面积(VA),计算腹部总脂肪面积(TA)。以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为肥胖标准,根据是否肥胖将2组细分为NT2DM亚组、OT2DM亚组和NNC亚组、ONC亚组,比较各参数差异。结果 NT2DM亚组64例,OT2DM亚组54例;NNC亚组28名,ONC亚组11名。NT2DM亚组胰腺平均脂肪分数、胰体脂肪分数、胰尾脂肪分数、VA均高于NNC亚组(P均<0.05)。OT2DM亚组胰腺平均脂肪分数、胰头脂肪分数、VA均高于ONC亚组(P均<0.05)。OT2DM亚组胰腺平均脂肪分数、胰体脂肪分数、胰尾脂肪分数、SA、VA及TA均高于NT2DM亚组(P均<0.05)。对非肥胖者,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胰体脂肪分数、胰尾脂肪分数、胰腺平均脂肪分数及VA均为T2DM的危险因素(P均<0.05);而对于肥胖者,FBG、VA为T2DM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MR Dixon技术可用于无创测量胰腺脂肪含量;无论是否肥胖,胰腺脂肪沉积均为发生T2DM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腺 脂肪组织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MRI特征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12
4
作者 俞顺 方主亭 +2 位作者 包强 苏家威 杜瑞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41-643,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MRI平扫和动态增强特征及病理表现,以提高对SNN的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SNN患者的MRI征象,对病灶数目、形状、大小、部位、边界,以及MRI平扫和增强后信号、强化方式进行评价,并...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MRI平扫和动态增强特征及病理表现,以提高对SNN的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SNN患者的MRI征象,对病灶数目、形状、大小、部位、边界,以及MRI平扫和增强后信号、强化方式进行评价,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发现10个病灶,平扫T1WI示7个病灶呈稍低信号,3个呈等信号;T2WI示2个病灶呈稍高信号,8个呈等信号,其中2个等信号及1个稍高信号病灶内见点状或小斑片状高信号;DWI示5个呈病灶呈等信号,5个呈稍高信号。10个病灶增强扫描后内部均未见强化,在门静脉及延迟期呈明显低信号,边界及形态显示清楚,边缘强化。病理表现:肝脏SNN中央为凝固性坏死物质,外周的薄层纤维包膜中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及少数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节周围的肝细胞基本正常。结论 MRI平扫和动态增强能较好地反映SNN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SNN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孤立性坏死结节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长径≤3cm)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8
5
作者 罗敏 蔡文超 +1 位作者 张玮 包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95-1301,共7页
目的:探讨长径≤3cm的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早期EAML的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共27个病灶)肾脏EAML(长径≤3cm)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资料,其中1例合并结节性硬化。术前2... 目的:探讨长径≤3cm的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早期EAML的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共27个病灶)肾脏EAML(长径≤3cm)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资料,其中1例合并结节性硬化。术前23例均行超声及CT检查,6例行MRI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结果:(1)部位:27个病灶中,位于肾皮质近包膜下19个(其中16个病灶的主体位于肾轮廓外),肾实质邻近包膜及肾窦4个,位于肾髓质2个,肾窦旁2个。(2)大小及形态:长径<1.0cm的病灶2个(A组),1.0~2.0cm的15个(B组),2.0~3.0cm的10个(C组);4个病灶形态不规则,23个呈类圆形或类椭圆形。(3)超声表现:18个病灶呈高低混杂回声,超声造影均呈流出型强化。(4)CT表现:平扫显示20个病灶呈稍高密度,6个病灶内含有脂肪密度呈等低混杂密度,1个病灶呈等密度;增强后24个病灶呈流出型、1个呈平台型、2个呈流入型强化;可见皮质掀起征16个,黑星征9个,条索征19个;(5)MRI表现:3个病灶的边缘部分在反相位图像上的信号较同相位减低;5个病灶在T2WI上呈等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流出型强化,1个病灶在T2WI上呈等高信号、增强后呈平台型强化;(6)诊断符合率:B超、CT及MRI在A组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0%(0/2)、50%(1/2)及0%(0/1);B组分别为40%(6/15)、73.33%(11/15)及100%(3/3);C组分别为60%(6/10)、80%(8/10)及100%(2/2)。结论:肾EAML(长径≤3cm)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多种影像检查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1-mapping技术对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治疗中轴型脊柱关节病疗效监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俞顺 苏家威 +2 位作者 林敏贵 陈贤源 马明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5,36,共6页
目的探讨运用T1-mapping技术监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拮抗剂(TNFi)治疗中轴型脊柱关节病(axial spondyloarthropathy,axSpA)疗效,以期对axSpA炎症活动性和疗效监测提供有效的量化指标。材料与方法纳入114... 目的探讨运用T1-mapping技术监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拮抗剂(TNFi)治疗中轴型脊柱关节病(axial spondyloarthropathy,axSpA)疗效,以期对axSpA炎症活动性和疗效监测提供有效的量化指标。材料与方法纳入114例研究对象,对照组15例,病例组99例,病例组中20例患者经过系统的TNFi治疗为治疗组。病例组分为活动组和非活动组,活动组分为中度活动组、活动度提高组、活动度非常高组三个亚组,治疗组根据治疗的不同周期分为治疗前组、治疗3周组、治疗6周组和治疗12周组。所有对象均行T1-mapping序列检查,比较对照组、病例组以及病例组各亚组之间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区域T1-mapping值的差异,运用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并根据治疗组不同治疗周期T1-mapping值下降率对疗效进行监测。结果(1)各组骶髂关节骶侧、髂侧关节软骨下骨髓区域T1-mapping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区域T1-mapping值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升,T1-mapping值的差异对活动度提高组和活动度非常高组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3)治疗组中不同治疗周期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区域T1-mapping值的下降率能够有效监测疗效。结论T1-mapping技术可以量化评估axSpA炎症活动性,并有效监测疗效,有益于临床个体化治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型脊柱关节病 强直性脊柱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T1-mapping 骨髓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前列腺增生操作者学习曲线 被引量:5
7
作者 吴少杰 方主亭 +3 位作者 蔡森林 唐仪 周艳峰 陈平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10-414,共5页
目的分析前列腺动脉栓塞(PAE)治疗前列腺增生(PH)的操作者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由同一具有5年以上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经验医师行PAE治疗的第1~60例PH患者的资料,按治疗顺序分为A、B、C组,每组20例。比较各组间PAE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 目的分析前列腺动脉栓塞(PAE)治疗前列腺增生(PH)的操作者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由同一具有5年以上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经验医师行PAE治疗的第1~60例PH患者的资料,按治疗顺序分为A、B、C组,每组20例。比较各组间PAE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时间、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对比分析术前与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量(PVR)。结果3组PAE术前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QOL评分、Qmax及PV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时间及术中X线曝光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74、13.57,P均<0.01),其中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X线曝光时间明显长于B组(P均<0.01)及C组(P均<0.01),B组与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2、0.30)。3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7,P=0.84)。PAE术后3个月,A、B、C组IPSS评分(t=14.66、11.74、29.02)、QOL评分(t=8.51、8.19、7.99)及PVR(t=11.68、12.71、16.80)均低于术前(P均<0.01),Qmax均(t=-11.72、-10.80、-7.74)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1),前列腺体积(t=14.75、17.45、27.42)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均<0.01)。结论PAE治疗PH近期疗效确切。医师积累20例PAE手术经验后,后续手术时间及曝光时间明显缩短,学习曲线进入平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栓塞 治疗性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球型鼻-鼻窦炎的MRI范围评估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俞顺 王才虹 +4 位作者 周旭鹏 林敏贵 蔡佳玲 马明平 包强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12期908-912,共5页
目的探讨真菌球型鼻-鼻窦炎的MRI特征征象,评估患者鼻窦累及范围,提高真菌球型鼻-鼻窦炎术前诊断的精确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4例真菌球型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及CT、MRI影像资料,重点观察其在MRI上的特征影像表现... 目的探讨真菌球型鼻-鼻窦炎的MRI特征征象,评估患者鼻窦累及范围,提高真菌球型鼻-鼻窦炎术前诊断的精确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4例真菌球型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及CT、MRI影像资料,重点观察其在MRI上的特征影像表现,结合手术记录评估病灶累及范围。结果①24例病例中,21例行CT扫描,24例均行MRI扫描;②病变单侧发生23例、双侧1例;③病变发生于单侧窦腔17例(单侧上颌窦16例、单侧蝶窦1例),同时发生多个窦腔7例(累及上颌窦、筛窦及额窦2例,累及蝶窦及筛窦2例,累及上颌窦及筛窦2例,累及双侧上颌窦及单侧筛窦1例);④21例CT检查病变窦腔内均充填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19例病灶内可见结节状、斑点状、絮状高密度钙化,2例未见钙化。21例中13例伴窦壁骨质硬化;12例伴窦腔扩大,其中9例伴部分骨质吸收、破坏;⑤MRI可见病灶多数位于窦腔中央(15/24),部分位于窦口区(6/24),少数同时累及窦腔和窦口(3/24),T1WI表现为稍低至稍高信号,T2WI均呈现特征性低信号,低信号范围大于CT钙化灶的范围;受累窦腔黏膜增厚,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增厚黏膜明显强化,病灶边界显示更加清晰。结论真菌球型鼻-鼻窦炎T2WI呈现特征性低信号,范围大于CT所显示钙化灶范围,结合增强扫描MRI能更准确地判断病灶范围、邻近组织受累情况,有助于提高真菌球型鼻-鼻窦炎术前诊断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鼻窦炎 非侵袭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观察正常人后鼓索神经小管及其毗邻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玮 马明平 +5 位作者 王一红 王晓燕 童永秀 罗敏 曹稳福 郑礼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CT(HRCT)观察各年龄段健康人后鼓索神经小管(PCCT)及其毗邻关系。方法对108名健康人采集颞骨HRCT,按年龄间隔10岁分为6组,每组18名,记录PCCT起始位置,测量其与面神经管乳突段(MSFC)及第二膝、外耳道后壁、圆窗下缘、砧...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CT(HRCT)观察各年龄段健康人后鼓索神经小管(PCCT)及其毗邻关系。方法对108名健康人采集颞骨HRCT,按年龄间隔10岁分为6组,每组18名,记录PCCT起始位置,测量其与面神经管乳突段(MSFC)及第二膝、外耳道后壁、圆窗下缘、砧骨短突最后缘的距离及角度,比较不同性别、侧别、不同年龄组间各参数差异。结果101名PCCT均起自MSFC,7名起始于茎乳孔外;105名PCCT为单干线型,3名双侧均为单干双支型;不同性别间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侧与右侧PCCT起始点与面神经管第二膝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2);不同年龄组双侧PCCT与MSFC连线中点至圆窗下缘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0、3.35,P均<0.05)。结论HRCT可用于术前充分评估PCCT起始位置、走行及毗邻关系,有助于避免或降低耳蜗植入术及后鼓室成形术中神经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索神经 面神经 解剖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容积多期增强MR诊断乏脂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被引量:1
10
作者 俞顺 蔡佳玲 +3 位作者 王才虹 林敏贵 马明平 包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容积多期增强MR对诊断乏脂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AML)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HEAML,重点观察三维容积多期增强MRI所示病灶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中心血管。结果 22处HEAML病灶中,17处MRI同时显示病灶供血... 目的探讨三维容积多期增强MR对诊断乏脂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AML)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HEAML,重点观察三维容积多期增强MRI所示病灶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中心血管。结果 22处HEAML病灶中,17处MRI同时显示病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2处仅见供血动脉,1处仅见引流静脉,2例未见供血动脉或引流静脉。9处病灶血供来自肝动脉分支,7处来自门静脉属支,3处同时存在肝动脉及门静脉血供。引流静脉多于动脉期提早显影,汇入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各9处;10处动脉期见病灶内部及周边扭曲血管,8处见假包膜征;15处病灶不含脂肪,7处含少量脂肪,6处病灶合并出血、坏死。4例接受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增强检查,病灶在肝胆期均呈低信号。结论三维容积多期增强MR可显示HEAML病灶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中心血管,对乏脂型肝EAML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嫁接性梭形动脉瘤的高频超声观察与病理学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文清 漆松涛 +6 位作者 黄绳跃 吴烽芳 沈衍富 俞训彬 丁桂升 黄绍嵩 林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389-2393,共5页
目的建立犬嫁接性梭形动脉瘤模型,高频超声(high-frequency ultrasound,HFUS)观察模型的长期可靠性,光镜与透射电镜(TEM)评价模型的病理学特征。方法 10只犬采用全麻和显微外科的方法,将双侧的颈外静脉剥离外膜后,取1.5cm嫁接同侧颈总... 目的建立犬嫁接性梭形动脉瘤模型,高频超声(high-frequency ultrasound,HFUS)观察模型的长期可靠性,光镜与透射电镜(TEM)评价模型的病理学特征。方法 10只犬采用全麻和显微外科的方法,将双侧的颈外静脉剥离外膜后,取1.5cm嫁接同侧颈总动脉制作梭形动脉瘤模型20枚;术后第2、4、12周分别进行HFUS检测血管参数;术后6、12、24周分别选择2只犬的4枚动脉瘤模型解剖后进行病理学观察;其余4只犬继续观察至24个月。结果 10只犬全部存活,术后经HFUS观察:共收获大小相似的梭形动脉瘤模型20枚(成模率达100%),瘤腔内为涡流,术后12周模型膨胀性增大,并具有自发破裂的趋势;HFUS可清晰地显示动脉瘤壁的内膜增厚、增生斑块和钙化;模型的病理学观察显示:在血流动力学作用下,6、12周,瘤壁以损伤、应激增生为主;24周瘤壁以适应性重塑为主。术后12个月发现1枚动脉瘤自发破裂并闭塞,病理学显示瘤壁多层次出血、内膜崩裂、远端吻合口斑块钙化、脱落,瘤腔内多层次血栓闭塞。长达24个月的观察表明:破裂梭形动脉瘤模型的血流动力学作用机制和病理学特征,与人体真正的颅内动脉瘤生理特性相符合。结论犬嫁接性梭形动脉瘤模型制作简便、可重复性强、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模型 高频超声 超微结构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微血管通透性参数量化评估SpA骶髂关节炎症活动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林敏贵 陈贤源 +1 位作者 俞顺 马明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运用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微血管通透性参数对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ial spondyloarthritis,SpA)骶髂关节改变进行量化评估,以期对SpA骶髂关节炎症活动性评估提供量化指标。材料与方法纳入65例经... 目的探讨运用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微血管通透性参数对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ial spondyloarthritis,SpA)骶髂关节改变进行量化评估,以期对SpA骶髂关节炎症活动性评估提供量化指标。材料与方法纳入65例经临床诊断的SpA患者为病例组,18例排除SpA诊断的正常骶髂关节受检者为对照组。病例组依据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价积分(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Score,ASDAS)分为活动组和非活动组。所有对象均行骶髂关节常规MRI及DCE-MRI扫描,利用Omni-Kinetics后处理软件测量骶髂关节感兴趣区域定量渗透参数、定量灌注参数和半定量参数,比较不同参数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活动组和非活动组之间的差异性,寻找具有统计意义的量化指标。结果(1)病例组中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及半定量参数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值分别为0.1315、1.7467、0.0887、1.97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281、0.8559、0.0469、1.22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活动组中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及半定量参数TTP值分别为0.1574、1.8710、0.0960、2.1790,均高于非活动组0.0892、1.1987、0.0744、1.84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K^(trans)与ASDAS-CRP高度相关(r=0.663),相关性优于K_(ep)(r=0.286)、V_(e)(r=0.441)。结论DCE-MRI微血管通透性参数可以直观反映骶髂关节微循环灌注状态,可对SpA骶髂关节炎症活动性评估提供有效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 磁共振成像 微血管通透性参数 定量分析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OLVE弥散加权成像评估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骶髂关节活动性病变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敏贵 陈贤源 +3 位作者 俞顺 高飞 马明平 包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7-592,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b值RESOLVE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中轴型脊柱关节炎(SpA)骶髂关节活动性病变的价值。方法纳入70例临床诊断SpA患者(SpA组)和17例骶髂关节正常者(对照组);SpA组再分为活动亚组和非活动亚组。行骶髂关节常规MRI及不同b值RESOL... 目的观察不同b值RESOLVE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中轴型脊柱关节炎(SpA)骶髂关节活动性病变的价值。方法纳入70例临床诊断SpA患者(SpA组)和17例骶髂关节正常者(对照组);SpA组再分为活动亚组和非活动亚组。行骶髂关节常规MRI及不同b值RESOLVE DWI,测量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ADC1为b=50、500 s/mm^(2)拟合,ADC2为b=50、700 s/mm^(2)拟合,ADC3为b=50、500、700 s/mm^(2)拟合;比较不同b值RESOLVE DWI在2组的诊断效能。结果SpA组整体及其非活动亚组和活动亚组骶髂关节软骨下骨髓在不同b值RESOLVE DWI中的ADC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非活动亚组ADC2和ADC3均低于活动亚组(P均<0.05),而ADC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3的曲线下面积大于ADC2及ADC1。结论多b值拟合(b=50、500、700 s/mm^(2))RESOLVE DWI可兼顾图像质量及显示病灶;ADC可作为定量指标评估SpA骶髂关节活动性病变,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关节炎 弥散磁共振成像 b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联合序列对比MDCT在食管鳞癌T分期诊断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生发 苏丽清 +3 位作者 彭英 沈衍富 李添 马明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48,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食管鳞癌MRI联合序列与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multi 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的T分期诊断效能,为临床精准T分期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90例福建省立医院活检证实为食管鳞癌的住院患者,皆有完... 目的通过对比食管鳞癌MRI联合序列与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multi 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的T分期诊断效能,为临床精准T分期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90例福建省立医院活检证实为食管鳞癌的住院患者,皆有完整MRI联合序列(高分辨率T2-TSE-BLADE序列+高分辨率T1-STAR-VIBE-FS延迟增强序列)、MDCT增强检查数据。由两名影像科主治医师在双盲下分别进行评估,采用Kappa检验评估两名阅片者T分期一致性。参照术后病理金标准分别计算上述两种T分期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MRI联合序列、单模态序列、MDCT分期方法分别对照病理标准进行一致性Kappa分析。结果术后病理T分期:T1期22例(24.44%)、T2期22例(24.44%)、T3期34例(37.78%)、T4a期12例(13.33%)。两名阅片者两种T分期方法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97、0.86。结果显示:(1)MRI联合序列对T1~T3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均高于MDCT;(2)两种分期方法对T4a期的敏感度较低,特异度高,约登指数较低;(3)MRI联合序列、单模态序列、MDCT分期方法与病理标准一致性分析Kappa值从高到低分别为MRI联合序列(0.91)、T1-STAR-VIBE-FS(0.81)、T2-TSE-BLADE(0.78)、MDCT(0.71)。结论MRI联合序列对食管鳞癌T分期效能优于MD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磁共振成像 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 T分期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模型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 被引量:6
15
作者 阮惠萍 何慕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观察弥散加权成像(DWI)单指数模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和弥散峰度成像(DKI)模型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乳腺病变的202例患者(215个病灶)采集乳腺DWI,b值取0、30、50、80、120、160、200、500、1000、1500... 目的观察弥散加权成像(DWI)单指数模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和弥散峰度成像(DKI)模型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乳腺病变的202例患者(215个病灶)采集乳腺DWI,b值取0、30、50、80、120、160、200、500、1000、1500及2000 s/mm^(2)。采用单指数模型、IVIM模型、DKI模型分析原始数据,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IVIM参数灌注分数(IVIM-FP)、真实弥散系数(IVIM-D)及灌注相关弥散系数(IVIM-DP)和DKI参数平均峰度(DKI-K)及平均弥散率(DKI-D)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参数,并建立联合模型。以病理结果为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单一及联合参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结果良性组54例(63个病灶),恶性组148例(152个病灶),组间ADC、IVIM-D、DKI-K和DKI-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IVIM-FP及IVIM-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DC+DKI-K联合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联合参数。ADC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效能最高,敏感度91.45%,特异度82.54%、准确率88.84%;其AUC 0.92,高于DKI-K及IVIM-DP(Z=4.72、6.78,P均<0.01),与IVIM-D、DKI-D、ADC+DKI-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64、1.34、1.11,P=0.52、0.18、0.27)。结论DWI单指数模型、IVIM及DKI模型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均有较高价值;DWI单一参数中,ADC诊断效能最佳,与联合参数模型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弥散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弥散峰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不同方法MR弥散加权成像术前预测胃癌病理分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蓝燕芬 郑云艳 +3 位作者 马明平 殷磊 苏家威 林圣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常规视野弥散加权成像(fFOV-DWI)、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ZOOMit-DWI)与单层动态匀场弥散加权成像(iShim-DWI)术前预测胃癌病理分化的效能。方法收集188例接受不同方法MR DWI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观察其fFOV-DWI、ZOOM... 目的对比观察常规视野弥散加权成像(fFOV-DWI)、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ZOOMit-DWI)与单层动态匀场弥散加权成像(iShim-DWI)术前预测胃癌病理分化的效能。方法收集188例接受不同方法MR DWI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观察其fFOV-DWI、ZOOMit-DWI及iShim-DWI,测量相应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以病理结果为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预测胃中分化腺癌的效能。结果共81例患者纳入研究,包括中分化腺癌25例(中分化组)、低分化腺癌37例(低分化组)及低黏附性癌19例(低黏附组);其fFOV-ADC(F=4.41,P=0.02)、ZOOMit-ADC(F=8.37,P<0.01)、iShim-ADC(H=22.8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iShim-ADC预测胃中分化腺癌的AUC(0.83)高于fFOV-ADC(0.66,Z=3.44,P<0.01),而与ZOOMit-ADC(0.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7,P=0.10);ZOOMit-ADC的AUC与fFOV-AD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P=0.07)。结论相比fFOV-DWI及ZOOMit-DWI,iShim-DWI术前预测胃中分化腺癌的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分化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志超 朱育婷 罗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肾脏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与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hRCC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3例RO(33个病灶)和65例ChRCC患者(66个病灶)的临床及... 目的:探讨肾脏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与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hRCC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3例RO(33个病灶)和65例ChRCC患者(66个病灶)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比较两组肿瘤的MDCT特征,各影像特征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CT强化值及相对强化率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所有病例术前均行MD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RO和ChRCC二组之间的肿瘤内中央瘢痕、实性部分强化CT值和相对强化率、肿瘤侵犯被膜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发病年龄、肿瘤内节段反转征象、肾盂肾盏受压(伴或不伴侵犯)及瘢痕的强化CT值和相对强化率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性别、有无血尿及腰痛、肿瘤部位、形状、最大径、钙化、囊变及肾门血管侵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MDCT征象如中央瘢痕、节段反转征象、肿瘤实性部分及瘢痕在增强各期的强化程度及相对强化率、肿瘤侵犯被膜、肾盂肾盏受压(伴或不伴侵犯)对RO及ChRCC有重要的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腺瘤 嗜酸性 腺瘤 嫌色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ss-EPI-、RESOLVE-和iShim-DWI图像质量的对比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一倩 朱育婷 罗敏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73-1580,共8页
目的:对比分析膀胱癌术前ss-EPI、RESOLVE和iShim序列DWI的图像质量,探讨iShim-DWI在膀胱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7例膀胱癌患者(其中51例有明确的膀胱壁肌层浸润情况的病理结果)的MRI数据。所有患者... 目的:对比分析膀胱癌术前ss-EPI、RESOLVE和iShim序列DWI的图像质量,探讨iShim-DWI在膀胱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7例膀胱癌患者(其中51例有明确的膀胱壁肌层浸润情况的病理结果)的MRI数据。所有患者术前在3.0T磁共振仪上分别采用ss-EPI、RESOLVE和iShim序列行横轴面DWI扫描。由两位观察者独立对3种DWI序列的图像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同时观察和记录肿瘤是否侵犯膀胱壁肌层。定性评估使用李克特量表5分法,评价内容包括解剖细节(膀胱轮廓和边缘)、图像失真、病变显著性(肿瘤信号强度)、伪影和整体图像质量;定量测量指标包括病灶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ADC值。采用Kappa检验分析观察者组间及组内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3种DWI序列图像质量定性评估结果的比较采用Friedman M秩和检验,定量评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采用卡方检验和ROC曲线评估3种序列对膀胱癌肌层浸润的诊断效能。结果:图像质量各项主观评分结果的观察者组间一致性为良好~好(Kappa≥0.75,P<0.001)。在显示膀胱癌的解剖细节和病变显著性方面,iShim与ss-EPI序列之间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均高于RESOLVE序列(P<0.001)。图像失真、伪影和整体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方面,iShim-DWI均高于ss-EPI-DWI和RESOLVE-DWI(P<0.001)。3种DWI序列之间膀胱癌的SNR和CNR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iShim-DWI的SNR和CNR均高于ss-EPI-DWI和RESOLVE-DWI(P<0.001)。三种DWI序列之间膀胱癌的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1)。IShim-DWI、ss-EPI-DWI和RESOLVE-DWI对膀胱癌肌层浸润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2%(46/51)、80.4%(41/51)和80.4%(41/51),IShim-DWI诊断膀胱癌肌层浸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0(95%CI:0.796~0.972),高于ss-EPI-DWI[0.798(95%CI:0.662~0.897),P=0.017)和RESOLVE-DWI[0.790(95%CI:0.654~0.892),P=0.012]。结论:与ss-EPI-DWI和RESOLVE-DWI相比,iShim-DWI在有效检出膀胱癌的同时可较好地显示肿瘤浸润肌层的情况,有利于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单层动态匀场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