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病毒介导的新型Tet-On系统大鼠GDNF和TH双基因脑内转移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阳 张志坚 +2 位作者 俞晓岚 黄志新 吴秀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4-239,共6页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新型Tet-On系统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和酪氨酸羟化酶(TH)双基因直接转移对帕金森病(PD)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携带TH、GDNF基因并含启动子为Palb的四环素应答元件的慢病毒(Lv-TH-GDNF)和四环素...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新型Tet-On系统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和酪氨酸羟化酶(TH)双基因直接转移对帕金森病(PD)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携带TH、GDNF基因并含启动子为Palb的四环素应答元件的慢病毒(Lv-TH-GDNF)和四环素反式作用子rtTA2s-M2病毒共同注射到SD大鼠左侧纹状体,用强力霉素(DOX)诱导大鼠目的基因GDNF和TH的表达。1周后在大鼠的同侧纹状体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纹状体的DA能神经元。通过旋转行为、黑质TH免疫组化染色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方法(HPLC-ECD)检测纹状体DA含量评估其保护效应;通过RT-PCR、免疫印迹观察Lv-TH-GDNF在脑内的表达。实验与健康对照组、磷酸缓冲液(PBS)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在6-OHDA损伤后4周,Lv-TH-GDNF+rt-TA2s-M2+DOX组大鼠阿扑吗啡诱发的旋转效应均明显低于PBS对照组(P<0.01),损毁侧的的黑质区TH阳性细胞表达强度、纹状体DA含量均明显高于PBS对照组(P<0.01),但二者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RT-PCR、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PBS对照组比较,Lv-TH-GDNF+rtTA2s-M2+DOX组大鼠纹状体TH、GDNF基因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结论慢病毒介导的新型Tet-On系统大鼠GDNF和TH双基因脑内直接转移,在强力霉素诱导下可减缓6-OHDA诱发的大鼠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羟化酶 慢病毒 Tet-On系统 活体直接转移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Tet-On系统大鼠GDNF和TH双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7
2
作者 张阳 张志坚 +3 位作者 杨光华 俞晓岚 黄志新 吴秀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79-1084,共6页
目的采用改良的Tet-On四环素可调控系统,构建携带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和酪氨酸羟化酶(TH)双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观察四环素类抗生素对GDNF、TH基因的表达调控。方法 PCR方法获得大鼠GD-NF、TH基因,将其克隆至改良的Tet... 目的采用改良的Tet-On四环素可调控系统,构建携带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和酪氨酸羟化酶(TH)双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观察四环素类抗生素对GDNF、TH基因的表达调控。方法 PCR方法获得大鼠GD-NF、TH基因,将其克隆至改良的Tet-On四环素调控慢病毒载体。通过瞬间转染法包装出病毒上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滴度。将包装的慢病毒-TH-GDNF与rtTA2S-M2以相同感染复数(MOI)感染293T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强力霉素对GDNF、TH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调控。结果实验成功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质粒;生产的病毒浓缩后滴度为2.1×1011TU·L-1;感染293T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显示强力霉素阳性组可见GDNF、TH基因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和蛋白条带,阴性组未见。结论在改良的Tet-On调控系统的慢病毒载体上成功克隆大鼠GDNF、TH双基因,其表达受四环素类抗生素调控并未见背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羟化酶 慢病毒载体 基因克隆 Tet-On系统 可调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与罗非昔布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余涓 邱丽颖 +3 位作者 周宇 陈柏龄 郑祥 陈崇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2-575,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面积的变化、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Bcl2与Bax蛋白表达以及罗非昔布的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h/再灌注24h模型,于再灌注开始时灌胃给予罗非昔布。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面积的变化、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Bcl2与Bax蛋白表达以及罗非昔布的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h/再灌注24h模型,于再灌注开始时灌胃给予罗非昔布。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损伤侧脑组织出现明显梗死灶,神经细胞凋亡率与Bax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Bcl2/Bax比值明显下降。罗非昔布1.12、2.24mg·kg-1均可明显减少脑梗死面积,2.24mg·kg-1剂量还可显著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与Bax蛋白表达,增高Bcl2蛋白表达与Bcl2/Bax比值。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罗非昔布可促进Bcl2蛋白表达并减少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罗非昔布 凋亡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与褪黑素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余涓 周宇 +1 位作者 郑祥 陈崇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7期740-743,共4页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后神经细胞凋亡与褪黑素(MT)的影响,探讨相关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h/再灌注24h模型,再灌注0、1、2、6hi.p.MT。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后神经细胞凋亡与褪黑素(MT)的影响,探讨相关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h/再灌注24h模型,再灌注0、1、2、6hi.p.MT。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无机磷酸法测定脑组织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法测定脑组织ATP含量。结果:MT10、20mg/kg均可显著缩小脑梗死体积;MT20mg/kg可显著降低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IP)神经细胞凋亡、增高Bcl-2/Bax比值,显著抑制损伤侧脑组织CaN活性,升高脑组织ATP含量。结论:MT抑制CIRI后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使脑梗死体积减小,其机制与上调Bcl-2/Bax比值、抑制CaN活性升高、增加ATP保有量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褪黑素 凋亡 BCL-2/BAX 钙调神经磷酸酶 A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甲基十四烷酸对H_2O_2诱导SH-SY5Y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余涓 胡桂芳 翁绳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6期622-626,共5页
目的:探讨13-甲基十四烷酸(13-MTD)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SH-SY5Y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建立SH-SY5Y神经细胞H2O2损伤模型。光镜观察细胞形态,SRB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O/EB双重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检测线... 目的:探讨13-甲基十四烷酸(13-MTD)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SH-SY5Y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建立SH-SY5Y神经细胞H2O2损伤模型。光镜观察细胞形态,SRB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O/EB双重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检测线粒体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2O2损伤模型组细胞出现明显病理改变,细胞存活率、线粒体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13-MTD10、20、40μg/mL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1);13-MTD5、10、20μg/mL可显著下调细胞凋亡率(P<0.01);13-MTD5、10、20、40μg/mL可显著提高细胞MTT代谢率(P<0.01);且存在一定量效差异(P<0.05,P<0.01)。结论:不同剂量的13-MTD对H2O2诱导的SH-SY5Y神经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甲基十四烷酸 过氧化氢 SH-SY5Y 细胞存活率 线粒体活性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镜蛇毒L-氨基酸氧化酶对人膀胱癌ECV304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齐元麟 张明芳 +3 位作者 赵蓉 张旭 吴玲珊 林建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60-1665,共6页
目的研究眼镜蛇毒L-氨基酸氧化酶(Naja atra L-a-mino acid oxidase,NA-LAAO)对人膀胱癌细胞株ECV304的生长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CCK-8法测定NA-LAAO的细胞毒性及对细胞增殖抑制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NA-LAAO对ECV304细胞周期... 目的研究眼镜蛇毒L-氨基酸氧化酶(Naja atra L-a-mino acid oxidase,NA-LAAO)对人膀胱癌细胞株ECV304的生长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CCK-8法测定NA-LAAO的细胞毒性及对细胞增殖抑制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NA-LAAO对ECV304细胞周期的影响;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周期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结果 NA-LAAO对ECV304细胞有强烈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NA-LAAO处理6、12、24 h对ECV304的IC50分别为(1.54±0.23)、(1.09±0.15)和(0.48±0.14)mg.L-1;细胞生长曲线显示,0.156 mg.L-1的NA-LAAO作用4 d可明显抑制ECV304细胞增殖;0.313 mg.L-1从d 2起就有明显效果;0.625 mg.L-1处理后细胞多数死亡;流式细胞术分析提示NA-LAAO可使ECV304细胞阻滞在G1期,并呈量效关系;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NA-LAAO可下调Cyclin A2、B1、D1、E1、CDK2、CDK6、Survivin、Skp2,上调p21、p16、p27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A-LAAO可下调Cyclin A、CDK2、CDK6,上调p21,与实时PCR结果一致。结论 NA-LAAO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相关分子,使ECV304细胞阻滞在G1期,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中华眼镜蛇 L-氨基酸氧化酶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膀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MTD对氧反常诱导的SH-SY5Y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余涓 胡桂芳 翁绳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7-352,共6页
目的:研究13-甲基十四烷酸(13-methyltetradecanoic acid,13-MTD)对SH-SY5Y神经细胞氧反常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建立SH-SY5Y细胞氧糖剥夺/再复氧糖(OGD/R)模型,光镜观察细胞形态,SRB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O/EB双重染色法观察... 目的:研究13-甲基十四烷酸(13-methyltetradecanoic acid,13-MTD)对SH-SY5Y神经细胞氧反常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建立SH-SY5Y细胞氧糖剥夺/再复氧糖(OGD/R)模型,光镜观察细胞形态,SRB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O/EB双重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MTT法检测线粒体活性,Rhodamine-123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细胞相比,OGD/R模型组SH-SY5Y细胞出现明显病理损伤,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线粒体活性、细胞存活率、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下降(P<0.01);不同剂量的13-MTD可显著改善以上变化(P<0.01),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13-MTD对OGD/R诱导的SH-SY5Y神经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可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MTD SH-SY5Y 糖氧剥夺/再复糖氧 细胞存活率 凋亡 线粒体活性 线粒体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雌鼠内脏痛觉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陈瑜 林春 +1 位作者 唐影 黄子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雌鼠内脏痛觉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在大鼠新生期给予数次结直肠扩张刺激,通过观察结直肠扩张刺激下的腹壁撤退反射和腹外斜肌放电水平来评价内脏痛觉敏感性。从尾静脉采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雌鼠体...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雌鼠内脏痛觉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在大鼠新生期给予数次结直肠扩张刺激,通过观察结直肠扩张刺激下的腹壁撤退反射和腹外斜肌放电水平来评价内脏痛觉敏感性。从尾静脉采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雌鼠体内的雌激素水平。结果:(1)模型雌、雄大鼠的腹壁撤退反射阈值均显著低于各自的对照组。(2)模型雄鼠的腹壁撤退反射在20~60mmHg的结直肠扩张刺激下,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雄鼠;模型雌鼠的腹壁撤退反射在20mmHg的结直肠扩张刺激下,评分显著高于对照雌鼠。(3)模型雌鼠在15~45mmHg的结直肠扩张刺激下腹外斜肌放电均高于模型雄鼠。(4)模型雌鼠在各个压力的结直肠扩张刺激下,腹外斜肌放电平均幅度均与其血清雌激素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模型雌鼠内脏痛觉较模型雄鼠敏感,且与其血清雌激素水平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痛 肌电 慢性 雌性 痛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致血脑屏障破坏与zileuton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余涓 许琳 +1 位作者 林艳婷 叶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42-1347,共6页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致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破坏的影响因素,观察高选择性5-脂氧合酶(5-LO)抑制剂zileuton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h/再灌注24h模型(MCAO2h/R24h),于缺血前2h、再...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致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破坏的影响因素,观察高选择性5-脂氧合酶(5-LO)抑制剂zileuton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h/再灌注24h模型(MCAO2h/R24h),于缺血前2h、再灌注0、5、10h,分别灌胃给予zileuton10、50mg·kg-1。伊文氏蓝示踪剂检测BBB;AutoCAD图像分析软件计算脑水肿程度;RT-PCR法检测脑组织白三烯受体1mRNA(Cys-LTR1mRNA);ELISA法检测血清白三烯B4(LTB4);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结果:MCAO2h/R24h后,BBB通透性明显增高,出现脑水肿,血清LTB4含量升高,梗塞侧脑组织CysLTR1mRNA表达增强,缺血区与梗塞灶周边缺血半暗带(IP)区AQP4与MMP-9蛋白表达上调;zileuton10、50mg·kg-1均能有效控制CIRI所致的BBB破坏,改善脑水肿,降低血清LTB4含量,下调脑组织CysLTR1 mRNA、AQP4与MMP-9表达。结论:CIRI后BBB通透性明显破坏,zileuton的保护作用与抑制脑组织和循环血液中的5-LO通路活化、下调脑组织缺血区与IP区的AQP4与MMP-9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ZILEUTON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沉默Notch1基因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明芳 郭亚 +1 位作者 齐元麟 郑志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沉默Notch1基因对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Notch1-shRNA慢病毒感染人胶质瘤U251细胞,筛选稳定低表达Notch1的细胞单克隆,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Notch1蛋白的表达;CCK-8法测定细胞生长;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目的探讨沉默Notch1基因对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Notch1-shRNA慢病毒感染人胶质瘤U251细胞,筛选稳定低表达Notch1的细胞单克隆,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Notch1蛋白的表达;CCK-8法测定细胞生长;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裸鼠种植瘤模型观察Notch1沉默对种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成功筛选得到Notch1稳定沉默的U251细胞单克隆,其Notch1蛋白下调(65.3±5.1)%。Notch1稳定沉默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生长曲线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慢;Notch1沉默组的平板克隆形成率为(18.6±2.5)%,低于对照组(37.0±3.3)%;Notch1沉默组软琼脂集落形成率(51±5)%,低于对照组(80±4)%;Notch1沉默组裸鼠腋下种植瘤生长速度减慢,30d后瘤重(0.31±0.09)g,明显低于对照组(2.35±0.71)g;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RNAi沉默Notch1基因可致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体外增殖和体内成瘤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 RNA干扰 慢病毒 细胞增殖 无胸腺小鼠 种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LO通路活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致血脑屏障破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余涓 吴艳云 翁绳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7-183,共7页
为了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改变,观察5-脂氧酶(5-LO)、白三烯(LTs)、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探讨5-LO通路活化参与BBB破坏的可能机制,本实验采用线栓法制备大... 为了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改变,观察5-脂氧酶(5-LO)、白三烯(LTs)、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探讨5-LO通路活化参与BBB破坏的可能机制,本实验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h/再灌注24h模型。伊文氏蓝示踪剂检测BBB的通透性;RT-PCR检测损伤侧脑组织5-LO mRNA、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CysLTR1)mRNA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LTB4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损伤侧脑组织5-LO、NF-κB、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24h后,大鼠BBB的通透性明显增高,5-LO mRNA、CysLTR1 mRNA的表达以及血清LTB4的含量均增高;5-LO、NF-κB、MMP-9蛋白在脑组织内的表达亦显著增多。本研究结果提示,CIRI后5-LO通路活化可经CysLTR1、LTB4、NF-κB、MMP-9介导BBB破坏,继而引发级联反应,加重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脑屏障 5-脂氧酶 白三烯 核因子-κB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人卵巢颗粒细胞株COV434凋亡并上调促炎因子HMGB1自分泌 被引量:7
12
作者 曾真 李建华 谢新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1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否诱导人卵巢颗粒细胞株COV434凋亡,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AGEs牛血清白蛋白与人卵巢颗粒细胞株COV434共同孵育,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率,Wester...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否诱导人卵巢颗粒细胞株COV434凋亡,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AGEs牛血清白蛋白与人卵巢颗粒细胞株COV434共同孵育,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观察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0 mg/L AGEs组和200 mg/L AGEs组早、晚期凋亡率显著增加,各组caspase-3蛋白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但与对照组比较,100 mg/L AGEs组和200 mg/L AGEs组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此外,与对照组比较,100 mg/L AGEs组和200 mg/L AGEs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中HMGB1促炎介质的水平显著上升(P<0.05)。结论: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人卵巢颗粒细胞株COV434凋亡可能与促炎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颗粒细胞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细胞凋亡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细胞刺激因子对环磷酰胺致S_(180)荷瘤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姚琦 倪秀雄 陈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肝细胞刺激因子(HSS)对环磷酰胺(CP)致S180荷瘤小鼠化疗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采用S180荷瘤小鼠,观察HSS对CP化疗后S180荷瘤小鼠血清生化指标和肝组织匀浆氧化及抗氧化指标、肝组织病理学以及S180瘤重的影响。结果:... 目的:肝细胞刺激因子(HSS)对环磷酰胺(CP)致S180荷瘤小鼠化疗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采用S180荷瘤小鼠,观察HSS对CP化疗后S180荷瘤小鼠血清生化指标和肝组织匀浆氧化及抗氧化指标、肝组织病理学以及S180瘤重的影响。结果:HSS明显降低CP化疗组S180荷瘤小鼠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使肝组织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HSS治疗组与对照组、CP化疗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病理学检查发现CP化疗组肝组织点状及小灶性坏死,坏死区及汇管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HSS可部分逆转这些变化;HSS治疗组瘤重与CP化疗组瘤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P可致S180荷瘤小鼠化疗性肝损伤,HSS具有保护作用,其抗损伤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化疗性肝损伤 肝细胞刺激因子 氧化应激 肝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镜蛇毒L-氨基酸氧化酶诱导人胃癌细胞MGC-803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齐元麟 张明芳 +1 位作者 赵蓉 林建银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研究眼镜蛇毒L-氨基酸氧化酶(NA-LAAO)对人胃癌细胞MGC-803的细胞毒性、诱导凋亡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毒性;采用DNA倍体分析和An-nexin V/碘化丙啶染色测定细胞凋亡;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Caspase-3酶活性;采用We... 目的:研究眼镜蛇毒L-氨基酸氧化酶(NA-LAAO)对人胃癌细胞MGC-803的细胞毒性、诱导凋亡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毒性;采用DNA倍体分析和An-nexin V/碘化丙啶染色测定细胞凋亡;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Caspase-3酶活性;采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酸-1(PARP-1)切割。结果:NA-LAAO可抑制MGC-803细胞增殖,6、12、24h的IC50分别为(2.48±0.41)、(1.74±0.27)和(0.83±0.19)mg/L;NA-LAAO可使细胞DNA分布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峰,并可促使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外翻;NA-LAAO可激活Caspase-3并可促使其底物PARP-1降解。结论:NA-LAAO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3这一分子机制而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中华眼镜蛇 L-氨基酸氧化酶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改良脱水程序在小白鼠不同组织处理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伟 刘亚军 陈倩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40-942,共3页
人体标本与动物标本的组织处理,以及不同动物脏器的处理程序,已有过一些报道,但说法不一。本文取材小白鼠不同脏器组织,分别用改良的“常规送检标本通用脱水程序”与“小标本脱水程序”处理,并比较这两种程序处理的小白鼠各脏器在常规... 人体标本与动物标本的组织处理,以及不同动物脏器的处理程序,已有过一些报道,但说法不一。本文取材小白鼠不同脏器组织,分别用改良的“常规送检标本通用脱水程序”与“小标本脱水程序”处理,并比较这两种程序处理的小白鼠各脏器在常规制片、免疫组化片中的差异,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水程序 组织处理 动物标本 人体标本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十三基二乙胺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瑞幸 黄循铷 +2 位作者 吴枝娟 林菁 方秋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探讨异十三基二乙胺(D-108)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应用台盼蓝排染法、MTT法检测D-108对多种体外培养肿瘤细胞、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及Beagle犬骨髓基质干细胞(MSC)的细胞毒作用;Bliss法观察小鼠灌胃(i.g.)D-108... 目的:探讨异十三基二乙胺(D-108)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应用台盼蓝排染法、MTT法检测D-108对多种体外培养肿瘤细胞、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及Beagle犬骨髓基质干细胞(MSC)的细胞毒作用;Bliss法观察小鼠灌胃(i.g.)D-108急性毒性实验;在可耐受剂量下观察D-108对小鼠移植性实体瘤U14的抑制率。Giemsa染色法观察在D-108影响下,HL60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D-108对肿瘤细胞的体外细胞毒作用(IC50:0.22~2.19mg·L^-1)强于HGF及MSC(IC50分别为5.55、3.57mg·L^-1)。LD50为36.49mg·kg^-1(i.g.)。D-108有效抑制U14在小鼠体内的生长,100mg·kg^-1·d^-1i.g.瘤质量抑制率为45.27%。HL60细胞经D-108处理后呈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D-108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且毒性较小,并能诱导HL60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异十三基二乙胺 肿瘤细胞 肿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P和大鼠GDNF基因共表达的慢病毒载体构建及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阳 张志坚 +1 位作者 陈东平 吴秀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5-311,共7页
为了构建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观察GDNF基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mesenchymal stem c... 为了构建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观察GDNF基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的表达,本研究采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方法从P0大鼠小脑组织中扩增出GDNF基因编码区636 bp的片段,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T4DNA连接酶连接,将GDNF插入慢病毒转移载体PNL-IRES2-EGFP,构建PNL-GDNF-IRES2-EGFP。在脂质体介导下将构建成功的慢病毒三质粒系统共转染人胚肾细胞系(293T)包装生产慢病毒,测定病毒滴度。感染rMS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转导效率,RT-PCR、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GDN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GDNF的基因序列经测序后与GeneBank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重组慢病毒载体质粒PNL-GDNF-IRES2-EGFP经双酶切鉴定正确;三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后荧光激发可见大量绿色荧光,收集、浓缩病毒后测定其滴度为5.3×107pfu/ml;感染rMSCs结果显示:GDNF-rMSCs组5 d转导效率为93.3%±3.17%,传代培养4周,下降到81.1%±3.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real time-PCR)、Western blot显示GDNF成功在rMSCs中表达。本结果表明,我们已经成功构建带有EGFP、GDNF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获得GDNF-rMSCs基因工程细胞,但提高该工程细胞外源基因的稳定表达技术仍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NF 慢病毒载体 基因克隆 MSC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leuton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余涓 林艳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60-1465,共6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5-脂氧合酶(5-LO)抑制剂zileu-ton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引发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于缺血前2h,再灌注0、5、10h,分别... 目的探讨选择性5-脂氧合酶(5-LO)抑制剂zileu-ton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引发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于缺血前2h,再灌注0、5、10h,分别4次灌胃给予zileuton 10、50mg·kg-1。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湿干重比(W/D)检测肺组织含水量;RT-PCR法检测肺组织白三烯受体1 mRNA(CysLTR1 mR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三烯B4(LTB4)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生化法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Na+,K+-ATPase活性。结果Zileuton10、50mg·kg-1均可改善肺组织病理变化,减少肺组织W/D比值(P<0.01),并下调肺组织CysL-TR1mRNA和TNF-α蛋白表达(P<0.05,P<0.01),降低血清LTB4浓度(P<0.01),缓解肺组织MPO升高和Na+,K+-ATPase活性下降(P<0.05,P<0.01),提高肺组织T-AOC(P<0.05,P<0.01)。结论Zileuton可有效抑制CIRI所致的ALI,其机制与抑制5-LO通路活性,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和离子转运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LEUTON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急性肺损伤 白三烯 TNF-α MPO Na+ K+-ATPase T-A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K-432增强脐血树突状细胞瘤苗抗胃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倪秀雄 陈玄 张文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66-2369,共4页
目的:用脐血浆代替胎牛血清,观察OK-432对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的影响,探讨制备高效抗肿瘤DCs疫苗的优化方案。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并在含10%同源脐血浆、GM-CSF和IL-4的培养体系中诱导培养,部分加入肿瘤冻融抗原和/或OK-... 目的:用脐血浆代替胎牛血清,观察OK-432对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功能的影响,探讨制备高效抗肿瘤DCs疫苗的优化方案。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并在含10%同源脐血浆、GM-CSF和IL-4的培养体系中诱导培养,部分加入肿瘤冻融抗原和/或OK-432冲击,MTT法检测DCs体外刺激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增殖的免疫活性,LDH法检测DCs诱导的CTL对不同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收集第9 d的各组DCs,肿瘤冻融抗原冲击后的DCs呈成熟形态,能呈递胃癌相关抗原给淋巴细胞刺激其增殖并诱导对胃癌细胞株特异的CTL毒性。OK-432联合肿瘤冻融抗原冲击能增强其抗原呈递功能,诱导更强的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针对胃癌细胞株的强烈CTL杀伤效应。结论:该DCs培养方案具有培养时间短、细胞因子消耗少、试剂简单等优点,可用于制备DCs肿瘤疫苗,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胎血 OK-432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叶青素的基因合成、原核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齐元麟 张明芳 +2 位作者 胡建石 徐剑文 林建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合成竹叶青素trigramin基因,在原核系统中表达、纯化,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缓慢退火-PCR法合成竹叶青素基因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常规柱层析和HPLC纯化天然竹叶青素;Born法测定竹叶青... 目的合成竹叶青素trigramin基因,在原核系统中表达、纯化,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缓慢退火-PCR法合成竹叶青素基因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常规柱层析和HPLC纯化天然竹叶青素;Born法测定竹叶青素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能力;CCK-8法测定竹叶青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分析竹叶青素对细胞运动的影响。结果合成了竹叶青素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纯度为89.1%的重组竹叶青素;重组竹叶青素抑制血小板聚集的IC50为0.78μmol.L-1,而天然竹叶青素为0.35μmol.L-1;竹叶青素不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但可抑制细胞体外运动能力。结论本研究成功合成竹叶青素基因并在大肠杆菌系统进行了有功能的表达和纯化,竹叶青素可抑制肿瘤细胞体外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去整合素 竹叶青素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胞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