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纹状体中谷氨酸、γ-氨基丁酸与多巴胺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婷婷 孟涛 +1 位作者 刘中海 林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7-310,共4页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纹状体内谷氨酸(glutamate,Glu)、γ-氨基丁酸(gama-aminobutyric acid,GABA)和多巴胺(dopamine,DA)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动物分为溶剂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帕金森模型组。大脑...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纹状体内谷氨酸(glutamate,Glu)、γ-氨基丁酸(gama-aminobutyric acid,GABA)和多巴胺(dopamine,DA)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动物分为溶剂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帕金森模型组。大脑右侧黑质致密部和前脑内侧束两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溶剂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注射任何药物,采用脑微透析术于建模后第3,4,5,6周连续动态透析大鼠毁损侧纹状体,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动态监测各组谷氨酸、GABA和多巴胺的变化。结果:(1)PD组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到第5周仅为溶剂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的1/5;(2)谷氨酸含量随建模时间逐渐升高,到第6周PD组是溶剂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的1倍以上;(3)GABA含量呈下降趋势,到第6周约降至溶剂对照组、假手术组的1/2。结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纹状体内谷氨酸的变化与多巴胺分泌可能存在某种联系;GABA含量随建模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多巴胺 微透析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胚胎中脑腹侧细胞和大脑皮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的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孟涛 林玲 +1 位作者 郑志竑 郑瑜宏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3-496,共4页
体外培养的大鼠胚胎中脑腹侧(VM)细胞和大脑皮质神经干细胞(NSCs)分别移植入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毁损侧纹状体。移植后2,4,8周采用脑微透析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动态监测毁损侧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同期观察大鼠的旋转行为。移植后... 体外培养的大鼠胚胎中脑腹侧(VM)细胞和大脑皮质神经干细胞(NSCs)分别移植入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毁损侧纹状体。移植后2,4,8周采用脑微透析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动态监测毁损侧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同期观察大鼠的旋转行为。移植后8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植入细胞的存活及分化情况。结果显示:移植后4,8周VM移植组多巴胺水平明显高于NSCs移植组或对照组,同期VM移植组较其余两组旋转行为有显著改善,而NSCs移植组与对照组多巴胺水平及旋转行为无显著差异。VM移植组较NSCs移植组植入的细胞易存活和分化。以上结果提示,大鼠胚胎VM细胞移植治疗PD模型的疗效明显优于胚胎大脑皮质N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帕金森病 细胞移植 脑微透析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测定的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林德馨 高永琳 +2 位作者 黄伟明 何艳 叶庆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2-223,共2页
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 2R)的水平及其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胆碱酯酶 (ChE)及乙肝病毒复制标志物之间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 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 2R)的水平及其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胆碱酯酶 (ChE)及乙肝病毒复制标志物之间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 77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血清sIL - 2R含量。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sIL - 2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 ,并且其升高与ALT、AST、PTA、ChE相关 ,与乙肝病毒的存在和复制与否无关。急性、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sI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测定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选择性未知基因loc91614的功能预测及表达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廖之君 马文丽 +3 位作者 梁爽 林德馨 王晓江 郑文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447-2450,共4页
目的:预测肝脏组织选择性未知基因loc91614的功能,实验验证其基因表达。方法:构建含未知基因的肝组织选择性细胞通讯(LSCC)基因网络,再进行聚类、文献挖掘、基因本体、KEGG通路、Transfac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等分析,用以预测loc91614的功... 目的:预测肝脏组织选择性未知基因loc91614的功能,实验验证其基因表达。方法:构建含未知基因的肝组织选择性细胞通讯(LSCC)基因网络,再进行聚类、文献挖掘、基因本体、KEGG通路、Transfac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等分析,用以预测loc91614的功能特征,最后,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验证其基因表达。结果:获得21个节点的LSCC基因网络,聚类显示loc91614与apob密切关联;文献挖掘显示基因与肝组织、胞质、脂等关键词显著相关;GO功能富集分析揭示loc91614具有细胞通讯、信号转导、细胞内信号级联的功能,有7个TFBS可对含loc91614的靶基因集进行调控,loc91614基因在肝细胞表达明显高于肝癌细胞。结论:loc91614可能分布于肝细胞的胞质中,很可能在肝组织中发挥细胞通讯等功能,也可能参与肝脏的糖、脂代谢过程,在肝细胞选择性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组织选择性 loc91614基因 细胞通讯 相互作用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植块贴壁法建立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 被引量:12
5
作者 林京 张子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27-829,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方法:参照传统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方法,在动物体重、中膜的取材、植块贴壁过程、培养基选择、细胞传代等多个关键环节进行改进,成功建立了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用倒置相... 目的:建立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方法:参照传统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方法,在动物体重、中膜的取材、植块贴壁过程、培养基选择、细胞传代等多个关键环节进行改进,成功建立了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用特异性α-SM-actin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台盼蓝检查传代细胞的存活率大于96%;培养细胞排列呈梭形及“峰”“谷”状的结构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培养细胞中的平滑肌细胞的纯度为97%。结论:此培养方法可作为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和移植血管再狭窄机制的有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 血管 细胞培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MC-7721肝癌细胞67kD层粘连蛋白受体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4
6
作者 郑大利 林建银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4-628,共5页
分离纯化肝癌细胞的 6 7kD层粘连蛋白受体 (6 7LR) ,以便进一步研究 6 7LR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肝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以SMMC 772 1肝癌细胞和L 0 2正常肝细胞为材料 ,采用13 1I标记的层粘连蛋白测定其与细胞的结合能力 ;亲和层析... 分离纯化肝癌细胞的 6 7kD层粘连蛋白受体 (6 7LR) ,以便进一步研究 6 7LR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肝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以SMMC 772 1肝癌细胞和L 0 2正常肝细胞为材料 ,采用13 1I标记的层粘连蛋白测定其与细胞的结合能力 ;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层粘连蛋白受体 ,用SDS PAGE、放射自显影及体外竞争结合实验进行鉴定 .在相同条件下SMMC 772 1肝癌细胞与层粘连蛋白特异结合量为 17 5 4± 0 4 9ng 10 5细胞 ,而L 0 2正常肝细胞与层粘连蛋白的特异结合量为 8 36± 0 4 8ng 10 5细胞 .经过亲和层析 ,从SMMC 772 1肝癌细胞和L 0 2正常肝细胞均可获得纯化受体 ,SDS PAGE显示为单一条带 ,分子量为 6 7kD ,放射自显影及体外竞争结合实验表明其具有较强的与层粘连蛋白结合的活性 .体外竞争结合实验表明 ,SMMC 772 1肝癌细胞层粘连蛋白受体 (772 1LnR)的抑制率可达到 96 2 7± 2 2 9% ,而L 0 2正常肝细胞层粘连蛋白受体 (L 0 2LnR)的抑制率为 4 8 71± 3 79% ,这说明 772 1LnR与层粘连蛋白的亲和力明显高于L 0 2LnR(P <0 0 0 1) .结果表明 ,与L 0 2肝细胞比较 ,SMMC 772 1肝癌细胞具有与层粘连蛋白较强结合能力的特异受体 ,并从肝癌细胞膜上分离纯化到与层粘连蛋白有较强亲和力的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MC-7721 肝癌细胞 67kD层粘连蛋白受体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细胞67kD层粘连蛋白受体N-糖链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大利 阎平 +1 位作者 黄清玲 林建银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8-522,共5页
探讨肝癌细胞与正常肝细胞 6 7kD层粘连蛋白受体 (6 7LR)N 糖链结构与功能的差异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MMC 772 1肝癌细胞和L 0 2正常肝细胞膜表面 6 7LR的表达 ,并分别从这 2株细胞分离纯化到高亲和力的 6 7LR ,利用凝集素结合分析其... 探讨肝癌细胞与正常肝细胞 6 7kD层粘连蛋白受体 (6 7LR)N 糖链结构与功能的差异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MMC 772 1肝癌细胞和L 0 2正常肝细胞膜表面 6 7LR的表达 ,并分别从这 2株细胞分离纯化到高亲和力的 6 7LR ,利用凝集素结合分析其糖链结构 ,并用肽 N 糖苷酶水解N 糖链 ,观察糖链在与层粘连蛋白结合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发现 ,L 0 2细胞膜表面 6 7LR表达的阳性率为5 5 3% ,而SMMC 772 1细胞为 34.7% ,这两株细胞 6 7LR与伴刀豆素 (ConA)的结合能力无显著差异 ,但SMMC 772 1细胞的 6 7LR与麦胚凝集素的结合能力明显高于L 0 2细胞的 6 7LR ,说明 2株细胞 6 7LR的糖链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当N 糖链被切除后 ,SMMC 772 1细胞的 6 7LR与层粘连蛋白的结合能力明显下降 ,而L 0 2细胞则没有变化 .这些资料表明 ,SMMC 772 1肝癌细胞和L 0 2正常肝细胞与层粘连蛋白结合能力的差别 ,以及两株细胞的 6 7LR与层粘连蛋白结合能力的不同 ,很可能是由于这两株细胞的层粘连蛋白受体的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层粘连蛋白受体 N-糖链 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氯腺苷诱导的组蛋白H3K79双甲基化促进NBS1和p21的基因转录激活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畅 李文娟 +5 位作者 陈瑜 丁卫 安国顺 李淑艳 倪菊华 贾弘禔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35-1040,共6页
组蛋白H3第79位赖氨酸甲基化(H3K79me)修饰有单甲基、双甲基及三甲基3种形式,是常染色质的标志.然而,对于组蛋白H3K79三种甲基化各自在基因转录、DNA损伤修复中所起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以8-氯腺苷(8-Cl-Ado)为DNA双链断裂(DNAdoub... 组蛋白H3第79位赖氨酸甲基化(H3K79me)修饰有单甲基、双甲基及三甲基3种形式,是常染色质的标志.然而,对于组蛋白H3K79三种甲基化各自在基因转录、DNA损伤修复中所起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以8-氯腺苷(8-Cl-Ado)为DNA双链断裂(DNAdouble-stranded breaks,DSB)诱导剂,采用Western印迹,在人肺癌细胞H1299检测出了DNA修复分子NBS1、细胞周期检验点相关分子p21,并发现H3K79me1、H3K79me2和H3K79me3三种甲基化修饰的组蛋白明显增加;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结合实时定量PCR实验显示,只有H3K79me2与DNA损伤检验点分子p21、DNA修复分子NBS1的启动子区域相结合,说明H3K79双甲基化修饰与这些基因的转录激活有关.结果提示,在8-氯腺苷引起DSB时,是H3K79me2、而不是H3K79me1和H3K79me3参与NBS1和p21基因转录激活时的染色质重塑.8-氯腺苷诱导H3K79双甲基化增强、促进H3K79me2所在染色质区域的NBS1和p21基因转录激活可能是8-Cl-Ado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氯腺苷 DNA双链断裂 H3K79甲基化 NBS1 P21 表观遗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