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爆震伤大鼠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菌毛素-1的变化及其与肺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
作者 潘建光 张雷 +3 位作者 文文 胡群 柳德灵 赖国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69,共7页
目的探讨一级肺爆震伤大鼠早期(<48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神经菌毛素-1(NRP-1)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肺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异径三通管道和定压气动型模拟爆破装置制作大鼠肺爆震伤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组和爆震... 目的探讨一级肺爆震伤大鼠早期(<48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神经菌毛素-1(NRP-1)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肺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异径三通管道和定压气动型模拟爆破装置制作大鼠肺爆震伤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组和爆震(B)组,其中爆震组包括爆震后1h(B1h)组、爆震后6h(B6h)组、爆震后24h(B24h)组、爆震后48h(B48h)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肺组织VEGF、NRP-1浓度,并进行肺组织损伤严重程度评分。结果与C组相比,B组血清、肺组织NRP-1浓度增高(P<0.01),肺组织VEGF浓度下降(P<0.05);其中B6h组血清和肺组织NRP-1浓度最高,肺组织VEGF浓度最低。相关性分析显示,所有肺爆震伤大鼠肺损伤评分与肺组织NRP-1浓度呈正相关(r=0.429,P=0.014),B6h组肺损伤评分与肺组织VEGF浓度呈负相关(r=–0.769,P=0.013),B48h组肺损伤评分与血清VEGF浓度呈正相关(r=0.777,P=0.012),肺组织湿/干重比值与血清VEGF浓度呈正相关(r=0.687,P=0.030)。肺爆震伤基本病理改变则包括肺间质血管断裂、肺泡腔内出血、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泡毛细血管损伤,或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肺爆震伤大鼠早期肺组织和血清NRP-1、VEGF浓度随时间变化,并与肺损伤程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伤 肺损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神经菌毛素-1 模型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简易三通管路建立大鼠肺爆震伤模型的实验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潘建光 赖国祥 +3 位作者 文文 胡群 柳德灵 张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目的目前肺爆震伤模型复杂、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材料不易获得。文章探索一种简易、安全、可重复性好的大鼠一级肺爆震伤模型。方法将16只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肺爆震伤组。对照组大鼠仅氯氨酮(120 mg/kg),腹腔注射,胸部脱毛... 目的目前肺爆震伤模型复杂、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材料不易获得。文章探索一种简易、安全、可重复性好的大鼠一级肺爆震伤模型。方法将16只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肺爆震伤组。对照组大鼠仅氯氨酮(120 mg/kg),腹腔注射,胸部脱毛,肺爆震伤组大鼠充分麻醉后,胸部脱毛,放进异径三通管道固定仅充分暴露胸部,给予气动型模拟爆破装置调节至0.4 Mpa,距离约2.5 cm以胸骨正中平行线与左右腋前线交点为靶点分别爆破,先爆破右侧胸部,2 min后待呼吸恢复爆破左侧胸部,伤后6 h时处死大鼠,观察肺部病理、肺含水量、动脉血气分析、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结果所有爆震伤大鼠胸部外观均未见明显损伤。37.5%(3/8)伤后5min内出现一过性紫绀表现1h内恢复,爆震当场62.5%(5/8)大鼠出现10~20 s短暂呼吸暂停,6 h后逐渐恢复。肺爆震伤组肺组织W/D、血清IL-6和肺组织IL-6浓度[(4.97±0.37),(68.13±59.40)pg/m L,(487.04±30.57)pg/m 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62±0.07),(16.27±5.08)pg/m L,(172.74±35.02)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爆震伤组Pa O2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肺爆震伤后病变肺组织可见点状和片状出血,呈红色肝样变,显微镜下可见肺间质明显增厚,肺泡萎陷,肺间质和肺泡内红细胞、水肿液渗出,肺间质血管可见气体栓塞。结论大鼠经过简易三通管路爆震后肺部具有一级肺爆震伤的经典病理、病理生理表现,该建模方法简便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震伤 肺损伤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