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nta胆管炎1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雪芳 陈丽红 +3 位作者 黄丽云 吴丽霞 林秋香 王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631,共5页
目的探讨Lenta胆管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2例Lenta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化法对12例Lenta胆管炎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Lenta胆管炎患者均有急性发病史和肝功能指标异常,9例(75.0%... 目的探讨Lenta胆管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2例Lenta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化法对12例Lenta胆管炎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Lenta胆管炎患者均有急性发病史和肝功能指标异常,9例(75.0%)白细胞计数异常,11例(91.7%)有腹腔感染,8例(66.7%)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8例(66.7%)确诊为脓毒症。常见病理学表现包括点状坏死(100%)、碎屑样坏死(100%)、融合性坏死(75.0%)、桥接坏死(66.7%)、肝细胞和毛细胆管淤胆(75.0%)、汇管区轻微水肿(33.3%),12例均有汇管区周围细胆管增生,扩张细胆管内见浓缩胆汁,均无小叶间胆管淤胆。12例均有原发肝病基础。2例(16.7%)患者转院治疗后死亡,10例(83.3%)患者存活,随访时间7~55个月。结论Lenta胆管炎表现出独特的临床表现和形态学特征,常在基础疾病上伴发;肝活检组织中出现Lenta胆管炎,常提示患者可能有脓毒症和(或)腹腔感染,诊断时应综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nta胆管炎 脓毒症 腹腔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免疫抑制剂对肝移植大鼠模型免疫排斥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海涛 俞赛花 +4 位作者 陈丽红 赖子森 刘海岩 刘红枝 沈聪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9-1214,共6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免疫抑制剂(IS)对肝移植大鼠模型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将F344大鼠分成5组:Normal组(不进行任何干预)、P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SC组(注射MSC)、IS组(注射IS)、MSC+IS组(注射MSC和IS),每组8只。除Nor...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免疫抑制剂(IS)对肝移植大鼠模型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将F344大鼠分成5组:Normal组(不进行任何干预)、P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SC组(注射MSC)、IS组(注射IS)、MSC+IS组(注射MSC和IS),每组8只。除Normal组以外,各组均采用Kamada双袖套法不重建肝动脉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大鼠肝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并进行纤维化程度统计,免疫组化实验检测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浸润情况,免疫荧光实验分析巨噬细胞M2极化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与PS组相比,MSC+IS组生存期显著延长(P<0.01),MSC组、IS组和MSC+IS组的肝组织结构明显改善,纤维化程度显著降低(P值均<0.0001),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润数量显著减少(P值均<0.0001),巨噬细胞M2极化程度显著增加(P值均<0.0001),提示MSC+IS组的疗效显著优于MSC组和IS组。结论MSC联合IS可以改善大鼠肝移植术后肝组织病理,降低炎性细胞浸润,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起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间质干细胞 移植物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
3
作者 王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076-1081,共6页
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ALD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典型的ALD病变模式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以及酒精性肝硬化。然而,ALD组织病理形态的多样性... 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ALD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典型的ALD病变模式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以及酒精性肝硬化。然而,ALD组织病理形态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与其他肝病组织形态的相似性对于临床病理学诊断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就ALD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分级和分期系统以及鉴别诊断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酒精性 活组织检查 病理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胆管板畸形为特征的肝内胆管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雪芳 陈怡 +3 位作者 刘末娇 林智鸿 陈丽红 王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64-1366,共3页
目的探讨以胆管板畸形(ductal plate malformation,DPM)为特征的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1例以DPM为特征的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对其行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及基因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 目的探讨以胆管板畸形(ductal plate malformation,DPM)为特征的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1例以DPM为特征的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对其行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及基因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左肝肿瘤大小2.0 cm×1.4 cm×1.3 cm,切面灰白色,质中,无包膜,界尚清;周围肝组织未见肝硬化。镜检:肿瘤细胞呈不规则裂隙样、微囊状及腺管状结构,间质富含纤维组织,伴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肿瘤性腺体不规则扩张,腺腔内见胆汁淤积,模拟DPM形态,分割纤维间质,其中可见残留汇管区样结构;瘤细胞立方状或低柱状,形态较温和,异型性小;部分区域见普通型胆管癌(约占20%),与DPM区域移行过渡;普通型胆管癌区域,肿瘤细胞呈腺管样、鹿角样排列,细胞轻~中度异型;周围肝组织呈脂肪性肝病改变,未见肝硬化。免疫表型:MUC-1、CK7、CK19、N-cadherin均阳性,CD56部分阳性,ARID1A、S-100P、HepPar1、Arg-1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5%,p53呈野生型表达模式;阿辛蓝染色未见腺腔内或细胞内黏液分泌。基因检测示:IDH1 R132H杂合性突变,IDH2及KRAS均未检测到基因突变。结论以DPM为特征的肝内胆管癌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明确诊断需依靠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内胆管癌 胆管板畸形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部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性肉瘤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明月 张丽娜 曲利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73-875,共3页
患者女性,91岁,2年前发现左侧额部有一黄豆大小包块,偶有瘙痒,未予治疗,肿块渐增大至乒乓球大小,局部皮肤反复破溃、溃疡(图1),无发热、头痛、视物模糊等。既往无特殊病史。头颅专科查体:头颅大小、形状正常,左侧额部头皮见一肿物突出... 患者女性,91岁,2年前发现左侧额部有一黄豆大小包块,偶有瘙痒,未予治疗,肿块渐增大至乒乓球大小,局部皮肤反复破溃、溃疡(图1),无发热、头痛、视物模糊等。既往无特殊病史。头颅专科查体:头颅大小、形状正常,左侧额部头皮见一肿物突出皮肤表面,大小3 cm×2.5 cm×2 cm,表面暗红色,质脆,触之易出血,边界尚清,基底部固定。口眼耳鼻无明显异常。CT示左侧额部头皮软组织内见一大小1.8 cm×2.8 cm×3.0 cm肿物,宽基底向外隆起,边界欠光整。向左侧蝶窦、蝶骨大翼、枕骨斜坡转移。予以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部肿瘤 纤维母细胞肉瘤 TGFBR3 MGEA5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细胞性蓝痣多部位累及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丽霞 曾德华 +1 位作者 林心语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2-243,共2页
患者女性,27岁,因经期延长5年,发现子宫颈肿物1个月入院。6年前婚检时发现子宫颈色黑,未诊治。5年前行剖宫产术,术后经期延长。盆腔MRI示子宫颈管增粗,子宫体及子宫颈可见团块状异常信号影,膀胱后上壁受累,伴盆壁多发淋巴结转移。专科检... 患者女性,27岁,因经期延长5年,发现子宫颈肿物1个月入院。6年前婚检时发现子宫颈色黑,未诊治。5年前行剖宫产术,术后经期延长。盆腔MRI示子宫颈管增粗,子宫体及子宫颈可见团块状异常信号影,膀胱后上壁受累,伴盆壁多发淋巴结转移。专科检查:子宫颈紫黑色,表面尚光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细胞性蓝痣 多部位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