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NOS活性与细胞凋亡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郑鸣 王丰 梁书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耳蜗组织损伤方式及可能的损伤机制。方法:健康豚鼠72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各8只。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耳蜗各部位的组织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检测各组动物...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缺血再灌注耳蜗组织损伤方式及可能的损伤机制。方法:健康豚鼠72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各8只。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耳蜗各部位的组织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检测各组动物耳蜗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和变化;用原位凋亡法(TUNEL法)观察耳蜗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的内外毛细胞变形缺损、血管纹变薄等;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缺血及再灌注的表达增强;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没有或仅有个别部位出现细胞凋亡,缺血及再灌注各组内外毛细胞及螺旋神经节部位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结论:再灌注期间细胞凋亡数较缺血期间明显增多,其原因为包括一氧化氮在内的多种氧自由基表达增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耳蜗 缺血再灌注损伤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化合物XN4抑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与其诱导氧化性的DNA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吴丽贤 黄立森 +3 位作者 陈显凌 柯方 郑鸣 许建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8-483,共6页
目的研究XN4在体外抑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AML)增殖的作用与诱导DNA损伤的关系。方法 MTT法检测XN4对AML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细胞反应性氧自由基(ROS)、DNA损伤、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探讨XN4对相关蛋白... 目的研究XN4在体外抑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AML)增殖的作用与诱导DNA损伤的关系。方法 MTT法检测XN4对AML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细胞反应性氧自由基(ROS)、DNA损伤、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探讨XN4对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XN4明显抑制AML细胞增殖,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2.79±0.15)μmol·L-1和(2.76±0.20)μmol·L-1;XN4增加细胞ROS水平和r-H2AX的表达,诱导细胞阻滞在S期并增加细胞凋亡率;XN4能增加H2AX、ATM的磷酸化以及Parp和Caspase-3的切割,而减少CDK2和Cyclin E1的表达。结论 XN4通过激活ROS,诱导DNA的损伤和细胞周期S期阻滞,抑制DNA损伤修复和诱导细胞的凋亡,抑制HL-60及KG1α细胞的增殖,抗氧化剂NAC(N-乙酰半胱氨酸)能减少ROS的产生逆转XN4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NA损伤 细胞周期阻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大鼠视网膜TPA变化与视网膜水肿的关系
3
作者 陈少强 杨瑞铭 +1 位作者 张更 徐榕清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视网膜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影响及其与视网膜水肿的关系。方法 采用提高眼压法造成视网膜缺血后,恢复眼压形成血流再灌注。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缺血 1h再灌注 1h组、缺血 1h再灌注 2h组、缺血...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视网膜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影响及其与视网膜水肿的关系。方法 采用提高眼压法造成视网膜缺血后,恢复眼压形成血流再灌注。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缺血 1h再灌注 1h组、缺血 1h再灌注 2h组、缺血 2h再灌注 1h组和缺血 2h再灌注 2h组。每组各取 10例测试视网膜组织TPA的活性和含水量。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视网膜组织TPA的活性和含水量随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 01)。 结论 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视网膜组织TPA的活性升高和视网膜水肿,是视网膜组织结构和功能损伤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视网膜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宋精梅 王玮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9-702,共4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少突胶质细胞 髓鞘 早产儿 脑损伤 病理表现 脑白质 O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口服液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与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赵小贞 王玮 +3 位作者 康仲涵 陈金水 周琳瑛 徐剑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53,共7页
应用Morris水迷宫、免疫组织化学法、透射电镜、图像分析和细胞形态计量学等技术,观察黄精口服液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突触可塑性的影响。结果显示: (1)术后3. 5个月(即给药2. 5个月)痴呆+黄精口服液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较... 应用Morris水迷宫、免疫组织化学法、透射电镜、图像分析和细胞形态计量学等技术,观察黄精口服液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突触可塑性的影响。结果显示: (1)术后3. 5个月(即给药2. 5个月)痴呆+黄精口服液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较血管性痴呆组和痴呆+生理盐水组大鼠明显缩短(P<0. 05); (2)血管性痴呆组和痴呆+生理盐水组大鼠海马结构突触膜糖蛋白免疫反应产物校正灰度值比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痴呆+黄精口服液组大鼠海马结构突触膜糖蛋白免疫反应产物校正灰度值高于血管性痴呆组和痴呆+生理盐水组大鼠(P<0. 05);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与海马结构突触膜糖蛋白免疫反应产物校正灰度值呈负相关。(3)痴呆+黄精口服液组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界面曲率增大、突触后致密物增厚、突触活性区增长(P<0.05)。这些结果表明:黄精口服液具有重塑突触结构与功能、改善血管性痴呆SD雌性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口服液 血管性痴呆 大鼠 学习记忆功能 海马 突触结构 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神经干细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叶建新 王玮 郑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血管性痴呆 (VD)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方法制作VD大鼠模型 ,随机取用VD大鼠模型 12只 ,分移植组 6只 ,痴呆组 6只。另外 ,取假手术组 6只。新生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经分离培养和纯化 ,移植于大鼠海马。...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血管性痴呆 (VD)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方法制作VD大鼠模型 ,随机取用VD大鼠模型 12只 ,分移植组 6只 ,痴呆组 6只。另外 ,取假手术组 6只。新生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经分离培养和纯化 ,移植于大鼠海马。术后 8周 ,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能否存活、迁移及 3组大鼠海马CA1区胆碱能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移植组大鼠海马CA1区胆碱能神经元数目较痴呆组明显增多。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能迁移至海马 ,分化或诱导海马产生具有ChAT活性神经元 ,所产生的ChAT活性神经元可能就是胆碱能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移植 血管性痴呆 海马 胆碱能神经元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损伤对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WDR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罗道枢 陈磊 +1 位作者 王玮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9-553,共5页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损伤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audal subnucleus of the spinaltrigeminal nucleus,Vc)内广动力范围(wide dynamic range neurons,WDR)神经元自发放电和诱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通过慢性压迫损伤三...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损伤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audal subnucleus of the spinaltrigeminal nucleus,Vc)内广动力范围(wide dynamic range neurons,WDR)神经元自发放电和诱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通过慢性压迫损伤三叉神经根的方法建立三叉神经痛(TN)动物模型,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技术观察空白对照组和TN模型组大鼠Vc内WDR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和诱发的放电活动。结果:对照组和TN模型组大鼠Vc内WDR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分别为0.84±0.15 Hz和3.18±0.59 Hz;口面部感受野分别给予刷、压、夹机械刺激后,对照组大鼠Vc内WDR神经元的诱发放电频率分别为3.27±1.28 Hz、5.62±0.74 Hz和6.76±1.22 Hz,而TN组大鼠诱发放电频率则分别为7.85±1.57 Hz、10.04±0.72 Hz和12.04±1.77 Hz。结论:TN模型组大鼠Vc内WDR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和诱发放电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提示三叉神经根慢性压迫损伤可诱导Vc内WDR神经元兴奋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根 慢性压迫损伤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广动力范围神经元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罗道枢 王玮 林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5-360,共6页
为了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在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将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三叉神经痛模型组和对照组两组,模型组大鼠以铬制羊肠线疏松结扎大鼠一侧眶下神经,对照组大鼠眶下神经不结扎。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 为了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在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将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三叉神经痛模型组和对照组两组,模型组大鼠以铬制羊肠线疏松结扎大鼠一侧眶下神经,对照组大鼠眶下神经不结扎。应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分别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节(TG)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中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本研究发现p-ERK在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的TG和Vc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模型组大鼠中p-ERK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ERK可能参与了三叉神经痛(TGN)痛觉信号的传导,在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酶ABC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林扬元 谢群 +1 位作者 陈建明 王玮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8-292,共5页
为了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对脊髓损伤后损伤局部瘢痕形成和脊髓传导功能修复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制作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动物模型,并将其分为脊髓损伤组(A组)和脊髓损伤治疗组(B组)。在观察期内对动物的行为学表现进行BBB评分;用免疫荧光... 为了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对脊髓损伤后损伤局部瘢痕形成和脊髓传导功能修复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制作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动物模型,并将其分为脊髓损伤组(A组)和脊髓损伤治疗组(B组)。在观察期内对动物的行为学表现进行BBB评分;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损伤4周后硫酸软骨素酶ABC对损伤局部的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CSPGs)的裂解作用;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示踪法观察损伤8周后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结果显示:A组与B组之间动物的行为学评分B组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动物脊髓内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阳性物质的表达明显低于A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硫酸软骨素核心蛋白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HRP示踪法显示B组脊髓损伤头端可见少量HRP标记的神经元胞体和纤维。本研究结果提示硫酸软骨素酶ABC能够裂解CSPGs中的葡胺聚糖链,减少瘢痕,促进损伤的神经纤维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再生 硫酸软骨素酶ABC 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 硫酸软骨素核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及Fas表达的蛋白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鸣 许险艳 王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对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后细胞凋亡及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豚鼠72只,雌雄不拘。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丹参干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术前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每天... 目的:探讨丹参对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后细胞凋亡及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豚鼠72只,雌雄不拘。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丹参干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术前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每天一次共7d),后两组各在缺血30min、再灌注6h及24h取材。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段耳蜗各部位的组织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耳Fas的表达;用原位凋亡法(TUNEL法)检测内耳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丹参干预假手术组内耳罕见调亡细胞,Fas为弱阳性表达;模型组Corti器、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在缺血及再灌注每个时间点均有细胞凋亡,Fas为阳性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Corti器、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在缺血及再灌注每个时间点均有细胞凋亡,Fas为阳性表达,程度较模型组减弱,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参与了耳蜗I/RI后细胞凋亡的发生,丹参可能通过抑制Fas蛋白的表达使凋亡细胞减少而对I/RI后的耳蜗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耳蜗 丹参 缺血再灌注损伤 FAS蛋白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对糖尿病大鼠股骨头血管新生及渗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海英 王秀国 +2 位作者 陈少强 刘文革 唐军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1-68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Poietin-1,Ang-1)对糖尿病大鼠股骨头微血管新生及渗漏的影响。方法建立速发型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5周组(CON1)、10周组(CON2)及15周组(CON3),糖尿病5周组(DM1)、10周...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Poietin-1,Ang-1)对糖尿病大鼠股骨头微血管新生及渗漏的影响。方法建立速发型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5周组(CON1)、10周组(CON2)及15周组(CON3),糖尿病5周组(DM1)、10周组(DM2)及15周组(DM3),每组10只。墨汁灌注观测股骨头微血管密度;摘取模型动物股骨头组织,免疫组化分析凝血因子Ⅷ(FⅧ)表达;原位杂交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强度;RT-PCR分析Ang-1的mRNA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股骨头随病程发展,Ang-1、FⅧ因子表达上升,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mRNA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P<0.01);微血管密度加大,显示血管增生、渗漏。结论糖尿病股骨头Ang-1与VEGFmRNA相互协同或拮抗分别促进微血管增生、抗血管渗漏。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的FⅧ及VEGFmRNA与微血管密度(MVD)变化存在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生成素1 微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FⅧ因子 墨汁灌注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二醇玻璃体腔注射缓解大鼠玻璃体后脱离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白月 郑鸣 徐国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1-544,共4页
目的探讨雌二醇缓解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A(正常对照组)、B(平衡盐液2μL)、C(纤溶酶3μg/2μL)、D(纤溶酶3μg+雌二醇10-(-6)mol/... 目的探讨雌二醇缓解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A(正常对照组)、B(平衡盐液2μL)、C(纤溶酶3μg/2μL)、D(纤溶酶3μg+雌二醇10-(-6)mol/L,2μL)组,每组12只,玻璃体腔内注射7 d后,各组大鼠用视觉电生理(flash electroretinography,F-ERG)、病理切片、免疫组织荧光法、蛋白质印迹法来观察和评价视网膜结构、玻璃体后脱离的情况以及各组玻璃体视网膜optic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视网膜形态结构较完整,A组和B组无PVD发生,C组发生完全性PVD,D组发生部分性PVD(8/12)或无PVD(4/12)。F-ERG显示各组均无视网膜毒性损伤。C组opticin蛋白表达较A、B组明显降低,D组opticin蛋白表达较C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雌二醇对大鼠玻璃体后脱离具有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 玻璃体腔注射 玻璃体后脱离 opticin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氮脱氧胞苷及曲古抑菌素A影响供核细胞H19基因表达的时间依赖性及浓度依赖性
13
作者 杨晓煜 姚建凤 +3 位作者 黄燕芳 张更 徐榕清 郑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51-1454,共4页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和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影响供核细胞H19基因表达的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方法:用不同浓度5-aza-dC及TSA按不...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和组蛋白去乙酰基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影响供核细胞H19基因表达的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方法:用不同浓度5-aza-dC及TSA按不同作用时间处理供核细胞(鼠尾尖成纤维样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处理后H19基因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5-aza-dC处理组之间H19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但延长作用时间可使H19表达增强;TSA使H19的表达下降,但无时间依赖性。结论:长时间低浓度的5-aza-dC能增强供核细胞中H19基因的表达,而TSA则使H19的表达减弱,为体细胞克隆中表观遗传修饰抑制剂的选择及后续基因印迹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9基因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 5-AZA-DC TSA 供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ferroportin 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其转染PC12细胞
14
作者 林清 赵小贞 +2 位作者 林凌 冯俊生 王玮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7-163,共7页
目的:构建含大鼠ferroportin 1(FP1,膜铁转运蛋白1)基因和E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转染PC12细胞。方法:化学合成含有目的基因FP1的质粒,将酶切获得的目的基因连接入线性化慢病毒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GC-FU-FP1并进行... 目的:构建含大鼠ferroportin 1(FP1,膜铁转运蛋白1)基因和E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转染PC12细胞。方法:化学合成含有目的基因FP1的质粒,将酶切获得的目的基因连接入线性化慢病毒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GC-FU-FP1并进行测序鉴定;鉴定正确的阳性克隆采用Lipofectamine2000转染293T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检测FP1表达情况;在脂质体介导下将PGC-FU-FP1、pHelper1.0和pHelper2.0三质粒系统共转染入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毒滴度。以重组慢病毒载体质粒PGC-FU-FP1转染PC12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FP1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FP1基因序列经测序后与GeneBank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质粒PGC-FU-FP1中携带有正确的FP1基因并能在293T细胞中表达;病毒滴度为2×108TU/ml。荧光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证实目的基因FP1能被重组慢病毒高效导入PC12细胞并得到过表达。结论:成功构建携带FP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获得FP1基因修饰的PC12基因工程细胞。为进一步研究FP1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及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1 慢病毒载体 转染 PC12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叶青素的基因合成、原核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齐元麟 张明芳 +2 位作者 胡建石 徐剑文 林建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合成竹叶青素trigramin基因,在原核系统中表达、纯化,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缓慢退火-PCR法合成竹叶青素基因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常规柱层析和HPLC纯化天然竹叶青素;Born法测定竹叶青... 目的合成竹叶青素trigramin基因,在原核系统中表达、纯化,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缓慢退火-PCR法合成竹叶青素基因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常规柱层析和HPLC纯化天然竹叶青素;Born法测定竹叶青素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能力;CCK-8法测定竹叶青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分析竹叶青素对细胞运动的影响。结果合成了竹叶青素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纯度为89.1%的重组竹叶青素;重组竹叶青素抑制血小板聚集的IC50为0.78μmol.L-1,而天然竹叶青素为0.35μmol.L-1;竹叶青素不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但可抑制细胞体外运动能力。结论本研究成功合成竹叶青素基因并在大肠杆菌系统进行了有功能的表达和纯化,竹叶青素可抑制肿瘤细胞体外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去整合素 竹叶青素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胞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感神经对小鼠小肠T淋巴细胞亚型及其增殖的影响
16
作者 陈玲珑 郑鸣 +1 位作者 兰宝金 肖颖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9-452,共4页
采用化学阻断剂6-羟多巴胺(6-OHDA)损毁交感神经,研究了交感神经对小鼠小肠局部细胞免疫作用的内在机理。将3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连续5d腹腔注射6-OHDA,另一组用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细胞培养方法检测两组动物小... 采用化学阻断剂6-羟多巴胺(6-OHDA)损毁交感神经,研究了交感神经对小鼠小肠局部细胞免疫作用的内在机理。将3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连续5d腹腔注射6-OHDA,另一组用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细胞培养方法检测两组动物小肠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及肠系膜淋巴结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结果表明,试验组的CD4+T细胞数量比对照组少6.5%~51.5%,十二指肠、空肠段差异极显著(P<0.01);CD8+T细胞数量比对照组增加5.6%~22.7%,十二指肠段差异显著(P<0.01);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总体呈下降趋势。肠系膜淋巴结T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在ConA浓度为3μg/ml时比对照组降低了9.2%,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提示:交感神经通过调节小鼠小肠T淋巴细胞增殖以及亚型CD4+、CD8+T淋巴细胞的数量,影响肠黏膜细胞免疫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培养 小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roD的表达调控机制
17
作者 李玉宇 徐剑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5-458,共4页
关键词 NEUROD 靶基因 调控蛋白 转录调控 神经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蒂在穿支筋膜蒂皮瓣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庄家正 王开放 +6 位作者 刘敏敏 林奕楠 鲍文珍 王锋 郑海波 方芳 庄跃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进一步阐明穿支筋膜皮瓣的皮蒂对皮瓣的静脉引流和动脉输入的作用。方法 40只重约300g的雄性SD大鼠,在背部切取大小为9 cm×3 cm的皮瓣后,等分入以下4组:穿支完好组(蒂部穿支保留完好)、动脉缺失组(结扎蒂部动脉)、静脉缺失组(... 目的进一步阐明穿支筋膜皮瓣的皮蒂对皮瓣的静脉引流和动脉输入的作用。方法 40只重约300g的雄性SD大鼠,在背部切取大小为9 cm×3 cm的皮瓣后,等分入以下4组:穿支完好组(蒂部穿支保留完好)、动脉缺失组(结扎蒂部动脉)、静脉缺失组(结扎蒂部静脉)及穿支缺失组(结扎动静脉)。术后7 d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皮瓣血液灌注,计算皮瓣坏死率,测量皮蒂血管的直径。结果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提示穿支完好组与静脉缺失组的灌注模式相似,穿支缺失组与动脉缺失组的灌注模式相似。穿支完好组和静脉缺失组的血流灌注量更大。穿支缺失组皮瓣的坏死率(26±1)%与动脉缺失组皮瓣的坏死率(29±1)%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穿支完好组(11±3)%和静脉缺失组(12±4)%皮瓣的坏死率(P<0.001)。静脉缺失组和穿支缺失组的皮肤基底部静脉网明显扩张,而动脉缺失组和穿支完好组的动脉网管径轻度增大。结论穿支筋膜皮瓣的皮蒂作为静脉引流额外通道的作用比其作为动脉输入的作用更加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穿支 皮蒂 choke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在肿瘤增殖与迁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达岑 林默君 周瑞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00-1505,共6页
瞬时感受器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超家族成员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类广泛分布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激活TRP通道多可引起胞质游离Ca^(2+)浓度升高,调节细胞增殖、迁移和转移。目前研究表明,TRP通道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 瞬时感受器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超家族成员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类广泛分布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激活TRP通道多可引起胞质游离Ca^(2+)浓度升高,调节细胞增殖、迁移和转移。目前研究表明,TRP通道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对目前TRPC、TRPV和TRPM通道在肿瘤增殖与迁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感受器电位 钙通道 肿瘤 增殖 迁移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丹皮酚的结构修饰与在模拟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和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丁旺 方权辉 +2 位作者 彭永练 林友文 陈莉敏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9-224,共6页
丹皮酚、2-羟基-5-甲氧基-苯乙酮、3-羟基苯乙酮、2-羟基苯乙酮和2,4-二羟基苯乙酮先与1,4-二溴丁烷合成缩合物,再与酮洛芬合成系列目标化合物。用HPLC考察目标化合物在不同pH缓冲液中的降解情况,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对其进行抗炎... 丹皮酚、2-羟基-5-甲氧基-苯乙酮、3-羟基苯乙酮、2-羟基苯乙酮和2,4-二羟基苯乙酮先与1,4-二溴丁烷合成缩合物,再与酮洛芬合成系列目标化合物。用HPLC考察目标化合物在不同pH缓冲液中的降解情况,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对其进行抗炎活性筛选。合成了5个目标化合物,经MS和~1H-NMR确证其结构。HPLC证明其在体内稳定。小鼠实验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目标化合物在胃肠道pH值中稳定,抗炎活性较强,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酮洛芬 合成 高效液相色谱法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