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灭活T细胞免疫后诱导Treg下调的机制
1
作者 张秋玉 吴娟娟 +6 位作者 林锦骠 张壮壮 史媛 沈佰华 张艳 李宁丽 王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48-1151,1156,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灭活T细胞免疫注射后诱导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下调的机制。方法自体T细胞体外用刀豆蛋白(ConA)刺激活化,照射灭活T细胞给小鼠进行皮下和腹腔免疫(每只小鼠5×106/次),每隔5 d免疫一次,免疫3次后检测小鼠体内Treg的数... 目的探讨自体灭活T细胞免疫注射后诱导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下调的机制。方法自体T细胞体外用刀豆蛋白(ConA)刺激活化,照射灭活T细胞给小鼠进行皮下和腹腔免疫(每只小鼠5×106/次),每隔5 d免疫一次,免疫3次后检测小鼠体内Treg的数量及功能;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PBS。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鼠CD25抗体。免疫小鼠血清分离后经尾静脉注入未免疫小鼠体内,检测受体小鼠Treg的数量及功能变化。结果免疫小鼠体内CD4+CD25+Foxp3+Treg数量较对照组减少(P<0.01),抑制功能也显著降低(P<0.01),但血清中抗CD25的抗体增加(P<0.01)。正常小鼠接受免疫小鼠血清后,Treg的数量和抑制功能下调(P<0.01)。结论采用ConA活化的自体灭活T细胞免疫,可诱导抗CD25抗体增加,进而减少体内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量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CD4 CD25 FOXP3 抗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LF对增敏小鼠内毒素致死性攻击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炎症因子产生的调节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秋玉 许伟群 +2 位作者 黄爱明 王依星 苏东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58,共5页
目的 观察LALF(鲎抗脂多糖因子 )对D -氨基半乳糖 (D -Gal)增敏的小鼠败血症休克的保护作用 ,以及LALF对内毒素 (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 (NO)和白介素 - 10 (IL - 10 )的影响。方法 体内实验用D -Gal增敏建立LPS休克模... 目的 观察LALF(鲎抗脂多糖因子 )对D -氨基半乳糖 (D -Gal)增敏的小鼠败血症休克的保护作用 ,以及LALF对内毒素 (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 (NO)和白介素 - 10 (IL - 10 )的影响。方法 体内实验用D -Gal增敏建立LPS休克模型 ;治疗组接受LALF处理 ,对照组给予缓冲液。体外实验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分别给予单独LPS或LALF/LPS处理 ,收集培养上清 ,分别用比色法和ELISA法检测NO及IL - 10浓度。结果 体内实验表明 :LALF与LPS体外预混合后可明显改善小鼠的生存率 ,且在LPS攻击之后给予LALF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体外实验提示LALF可明显降低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 ,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与此相反 ,LALF能增加LPS诱导IL - 10的生成。结论 LALF能保护D -氨基半乳糖增敏小鼠抵抗内毒素休克。体外实验提示LALF的保护效应可能与LALF降低LPS诱导的炎症因子NO的产生而同时增加抗炎因子IL - 10的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LF 增敏 小鼠 内毒素 保护作用 炎症因子 调节 致死性攻击 败血症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基因沉默促进多柔比星诱导的胃癌BGC-823细胞自噬及凋亡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秋玉 豆文利 +4 位作者 吴林青 韩艳非 许伟群 刘樑英 章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0-616,共7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基因沉默对化疗药物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诱导BGC-823胃癌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MTT、Western blotting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DOX对BGC-823细胞增殖及...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基因沉默对化疗药物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诱导BGC-823胃癌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MTT、Western blotting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DOX对BGC-823细胞增殖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Ⅰ(microtubule light chain-3Ⅰ,LC3Ⅰ)、LC3Ⅱ表达和自噬小体形成的影响。构建靶向HMGB1的shRNA载体p Super-sh HMGBl及其对照载体p Super-sh NC并转染BGC-823胃癌细胞,建立HMGB1稳定沉默的细胞系。DOX处理不同质粒转染组的BGC-823胃癌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MGB1沉默对DOX诱导的自噬小体形成的影响,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对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HMGB1、LC3、Bcl-2、Bcl-XL、Mcl-1和激活型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DOX可上调BGC-823细胞中LC3-Ⅱ蛋白的水平和促进细胞自噬体的形成(P<0.01)。与对照组相比,HMGB1基因沉默可减少DOX诱导的胃癌细胞自噬[(19.33±2.96)%vs(71.67±3.38)%,P<0.01],促进胃癌细胞发生凋亡[(46.12±3.15)%vs(12.37±2.84)%,P<0.05],上调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DOX诱导胃癌细胞发生自噬时,Mcl-1的降解增加,而Bcl-2和Bcl-XL表达无明显变化;HMGB1基因沉默可抑制DOX诱导的Mcl-1降解。结论:DOX可诱导BGC-823胃癌细胞发生自噬,HMGB1基因沉默有助于逆转胃癌细胞对DOX的耐药性,促进胃癌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1基因 多柔比星 短发夹RNA BGC-823细胞 胃癌 自噬 凋亡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3敲除促进弓形虫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M1偏移 被引量:3
4
作者 何小丽 吴林青 +4 位作者 许伟群 颜彩铃 林俊锦 张鲁榕 章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8-314,共7页
目的研究IL-33敲除(IL-33^(-/-))对小鼠急性弓形虫感染腹腔巨噬细胞(pMφ)极化的影响,探讨IL-33^(-/-)在弓形虫感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收集C57BL/6IL-33^(-/-)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pMφ,各分为弓形虫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各组pMφ... 目的研究IL-33敲除(IL-33^(-/-))对小鼠急性弓形虫感染腹腔巨噬细胞(pMφ)极化的影响,探讨IL-33^(-/-)在弓形虫感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收集C57BL/6IL-33^(-/-)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pMφ,各分为弓形虫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各组pMφ感染率、细胞因子及表面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IL-33^(-/-)小鼠pMφ弓形虫感染30 min后的感染率低于WT小鼠(t=-2.49,P<0.05);IL-33^(-/-)小鼠感染组pMφM1型标志物NO(t=29.71,P<0.05)、MHCⅡ(t=19.05,P<0.05)、TLR4(t=8.34,P<0.05)表达高于WT小鼠感染组,而M2型标志物CD206表达低于WT小鼠感染组(t=-3.34,P<0.05);感染组小鼠pMφNO、IL-10、TNF-α、MHCⅡ类分子及CD86的表达高于各自未感染对照组;IL-33敲除和弓形虫感染对IL-33^(-/-)与WT小鼠pMφMHCⅡ(F=5.25,P<0.05)、TLR2(F=14.88,P<0.05)分子的表达有交互作用。结论在急性弓形虫感染早期,IL-33敲除驱动小鼠pMφ向M1方向极化,促进pMφ抗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3 巨噬细胞 急性弓形虫感染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趋化因子CXCL10和CXCL1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祝先进 宋艳芳 +2 位作者 曹颖平 许伟群 张臣青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804-80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趋化因子CXCL10和CXCL11的表达水平及与ALT和HBV DNA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CHB患者外周血中CXCL10和CXCL11含量;以实时定量PCR检测CHB患者HBV DNA含量。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HB患者...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趋化因子CXCL10和CXCL11的表达水平及与ALT和HBV DNA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CHB患者外周血中CXCL10和CXCL11含量;以实时定量PCR检测CHB患者HBV DNA含量。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HB患者血清中ALT含量。结果 CHB患者血清中CXCL10和CXCL11浓度分别为(123.38±88.37)pg/ml和(129.24±82.79)pg/m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与AL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9、0.597,P<0.05);但外周血中CX-CL10和CXCL11的含量与血清中HBV DNA含量无明显相关(r值分别为0.244、0.242,P>0.05)。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中CX-CL10和CXCL11介导了肝脏炎症细胞浸润和免疫损伤,参与了乙型肝炎慢性化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趋化因子CXCL10 趋化因子CXCL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秋玲 翁开枝 +3 位作者 朱玲 梅序桥 许丽萍 林捷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检测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患者外周血总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其各亚群百分率的变化,探讨NK细胞在其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患者及18例正常新生儿的总NK细胞及其各亚群占外周血总淋巴细胞百分率... 目的检测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患者外周血总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其各亚群百分率的变化,探讨NK细胞在其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患者及18例正常新生儿的总NK细胞及其各亚群占外周血总淋巴细胞百分率,住院天数在10 d以内(含10 d)为A组、住院天数10 d以上为B组;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的数量<5.0×109/L或>20.0×109/L者为重度感染组,5.0×109/L<外周血白细胞数量<20.0×109/L者为轻度感染组。结果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患者外周血总NK细胞及CD3-CD56negCD16bright百分率低于正常新生儿(P<0.01),但NK细胞CD3-CD56bright CD16neg/dim及CD3-CD56dimCD16bright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CD3-CD56negCD16bright亚群百分率低于正常新生儿(P<0.01),而总NK细胞及其他亚群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总NK细胞及CD3-CD56negCD16bright亚群百分率低于正常新生儿(P<0.01),且B组总NK细胞及各亚群百分率低于A组(P<0.05)。重度感染组总NK细胞及其各亚群百分率明显低于轻度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患者病情越重住院时间越长,总NK细胞及其各亚群百分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细菌性肺炎 自然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幽门螺杆菌致小鼠感染 被引量:6
7
作者 佘菲菲 林建银 +4 位作者 刘君炎 黄琛 苏东辉 吴小茜 陈月秀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1-23,F002,共4页
目的 证明球形幽门螺杆菌体内致病性。方法 用抗生素和水诱导幽门螺杆菌 (Hp)球变 ,螺旋形和球形Hp分别经胃灌注接种BALB/c小鼠 ,实验组小鼠 (各 16只 )接种Hp菌液 0 .4ml/只 ( 10 9/ml) ,接种 4次 ,2w完成 ,对照组 ( 10只 )接种生理... 目的 证明球形幽门螺杆菌体内致病性。方法 用抗生素和水诱导幽门螺杆菌 (Hp)球变 ,螺旋形和球形Hp分别经胃灌注接种BALB/c小鼠 ,实验组小鼠 (各 16只 )接种Hp菌液 0 .4ml/只 ( 10 9/ml) ,接种 4次 ,2w完成 ,对照组 ( 10只 )接种生理盐水。距最后一次接种后 3和 4w分别处死小鼠各半。取胃粘膜组织作细菌学检测 (包括胃粘膜快速尿素酶试验 ,细菌培养鉴定 ,电镜观察 )和组织学检测。结果 螺旋菌、抗生素诱变的球形菌、水中球形Hp这 3个实验组的胃粘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率分别为 93 .8% ( 15 /16)、87.5 % ( 14 /16)、5 0 % ( 8/16) ,由此反映的细菌定居量评分为 1.75、1 13、0 .5 6,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 87.5 % ( 14 /16)、75 .0 % ( 12 /16)、68.8% ( 11/16) ,对照组阴性。Hp感染 3w和 4w的实验结果无差异。电镜下可见 3个实验组均有弯曲形、杆状和球形Hp粘附于胃粘膜上。组织学检测发现感染的小鼠胃粘膜呈正常、轻度或重度糜烂、溃疡等不同的表现 ,有炎症细胞浸润。水中球形Hp感染引起的胃粘膜损伤较轻。 结论 球形Hp可致胃炎或溃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幽门螺杆菌感染 BALB/C小鼠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actalkine对脂多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祝先进 宋艳芳 +3 位作者 张秋玉 曹颖平 许伟群 苏东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98-1300,共3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Fractalkin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N9)激活时所分泌的TNF-α、IL-1β和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方法:用Fractalkine处理经LPS激活的小鼠小胶质细胞24 h,以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1β的浓...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Fractalkin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N9)激活时所分泌的TNF-α、IL-1β和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方法:用Fractalkine处理经LPS激活的小鼠小胶质细胞24 h,以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1β的浓度,以NO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中NO的浓度。结果:LPS能够激活小胶质细胞,使IL-1β、TNF-α和NO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Fractalkine能够降低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IL-1β、TNF-α和NO的表达。结论:Fractalkine可能通过抑制炎症相关因子的产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FRACTALKINE IL-1Β TNF-Α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鲎抗脂多糖因子的基因克隆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9
作者 张秋玉 许伟群 苏东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87-591,共5页
目的构建中国鲎的鲎抗脂多糖因子(LALF)基因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尝试其在真核细胞COS-7中的表达。方法从鲎血细胞中提取mRNA,经RT-PCR扩增出LALF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中进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重组... 目的构建中国鲎的鲎抗脂多糖因子(LALF)基因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尝试其在真核细胞COS-7中的表达。方法从鲎血细胞中提取mRNA,经RT-PCR扩增出LALF的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中进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重组载体通过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进行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结果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证实重组质粒含有LALF的基因片段。经RT-PCR证实转染的COS-7细胞含有LALF的基因序列,经SDS-PAGE分析表明转染重组质粒的COS-7细胞表达融合蛋白。结论LALF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实现其在真核细胞COS-7中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rLALF的生物活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鲎抗脂多糖因子 真核表达 COS-7细胞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s株弓形虫P22基因片段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
10
作者 陈义忠 章涛 +2 位作者 黄清玲 彭碧文 林建银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82-785,共4页
目的 克隆表达ZS株弓形虫表膜抗原P2 2编码基因的巨噬细胞株。方法 扩增P2 2编码基因ORF的全长 5 6 1bp片段 ,经PstI、XbaI双酶切后 ,定向克隆于质粒 pBudCE 4 .1,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 pBudCE 4 .1/P2 2 ,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入小鼠... 目的 克隆表达ZS株弓形虫表膜抗原P2 2编码基因的巨噬细胞株。方法 扩增P2 2编码基因ORF的全长 5 6 1bp片段 ,经PstI、XbaI双酶切后 ,定向克隆于质粒 pBudCE 4 .1,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 pBudCE 4 .1/P2 2 ,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入小鼠巨噬细胞RAW2 6 4 .7,以RT PCR方法鉴定目的基因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成功获取pBudCE 4 .1/P2 2转染的巨噬细胞阳性克隆 ,并证实P2 2 mRNA在阳性克隆细胞中的表达 ,为P2 2蛋白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作用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P22 基因转染 基因表达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