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综合基础上创新——鼠伤寒菌pla基因及其功能研究的思考
1
作者 郑铃 张金钟 +1 位作者 陈锦英 包幼迪 《医学与哲学》 2000年第3期20-22,共3页
鼠伤寒菌pla基因及功能的研究从课题确立到取得结果整个过程,充分展现了综合研究方法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在综合基础上的创新是科学研究成功的中心环节。
关键词 综合研究方法 创新 科学研究 鼠伤寒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肾盂肾炎大肠杆菌粘附素papG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郑铃 陈锦英 +1 位作者 陈贻锴 詹丽钦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38,共5页
目的 克隆F13型致肾盂肾炎大肠杆菌 (UPEC) 132株的粘附素基因papG并作序列分析。 方法 根据Ⅰ型papG(papGJ96 )和Ⅱ型 papG(papGIA2 )基因序列设计 3条引物 ,PG2和PG3分别为下游 3’端引物 ,PG1为两型papG上游 5’端共用引物 ,并在... 目的 克隆F13型致肾盂肾炎大肠杆菌 (UPEC) 132株的粘附素基因papG并作序列分析。 方法 根据Ⅰ型papG(papGJ96 )和Ⅱ型 papG(papGIA2 )基因序列设计 3条引物 ,PG2和PG3分别为下游 3’端引物 ,PG1为两型papG上游 5’端共用引物 ,并在各引物 5’端加入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以UPEC132染色体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将扩增产物克隆入质粒载体 ,筛选阳性重组质粒作序列分析。结果 UPEC132株以Ⅰ型 papG引物扩增时为阴性结果 ,以Ⅱ型 papG引物扩增时可获得约 110 0bp的DNA片段。扩增产物经克隆获得阳性重组质粒 pGC39和pGC10 3,对其序列分析显示 papG132编码337个氨基酸 ,与 papGJ96的同源性仅为 4 5 % ,而与 papGIA2的同源性为 98.6 %。与papGIA2比较 ,papG132核苷酸序列 +3位缺失 1个三联体密码 ,并在特异性受体结合域 +49位、+16 0位和PapD蛋白亚单位作用区 +2 72位、+314位存在错义突变 ,此外还存在 7处同义突变。结论UPEC132株的P菌毛不同于相同血清型的UPECJ96株 ,前者为F13型papA与Ⅱ型papG组合 ,后者为F13型 papA与Ⅰ型papG组合。Ⅱ型PapG粘附力较强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肾炎 大肠杆菌 papG 序列分析 基因克隆 粘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洪新如 郑铃 +1 位作者 侍坚 陈新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80-682,共3页
为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 ,以 7天龄大鼠一侧结扎颈总动脉联合低氧吸入形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 ,伤后向脑室注射不同剂量 (0 2、0 5和 2 0 μg)BDNF ,观察对脑水肿、脑内脂质过氧化物 (M... 为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 ,以 7天龄大鼠一侧结扎颈总动脉联合低氧吸入形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 ,伤后向脑室注射不同剂量 (0 2、0 5和 2 0 μg)BDNF ,观察对脑水肿、脑内脂质过氧化物 (MDA)水平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 ,给药后 2 4h0 5 μg组脑水肿程度显著降低 ;左脑MDA含量 2 0 μg组显著高于单纯损伤组和 0 5 μg组 ;3种不同剂量BDNF组细胞凋亡不同程度降低 ,其中 0 2 μg和 0 5 μg组降低更明显。提示BDNF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皮层和海马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注射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新生儿窒息 HIE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球菌致病性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劲松 包幼迪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3-35,共3页
对40株从临床病理材料分离的肠球菌作溶血(人血)实验,其中β-溶血菌株占575%。利用1株从保健饮料中分离的肠球菌EFR为指示菌作细菌素检测,对EFR有杀菌作用的菌株比率为72.5%。实验发现这40株肠球菌中含有3种细菌素:a.细菌素/... 对40株从临床病理材料分离的肠球菌作溶血(人血)实验,其中β-溶血菌株占575%。利用1株从保健饮料中分离的肠球菌EFR为指示菌作细菌素检测,对EFR有杀菌作用的菌株比率为72.5%。实验发现这40株肠球菌中含有3种细菌素:a.细菌素/溶血亲;b.对氯位具有抗性的细菌素;c.既不具有β-溶血素的功能,又对氯仿敏感的细菌素。选择10株肠球菌,其中3株为α-溶血,7株为β-溶血,通过精子尾部低渗肿胀实验,检测肠球菌毒力,发现7株β-溶血菌株对人精子膜有显著破坏作用,而β-溶血菌株中,2株对精子膜无破坏作用,1株有破坏作用。上述结果提示,溶血素/细菌素和肠球菌的毒力密切相关,但还有一些其它因素和肠球菌的毒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溶血素 细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