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洪海杰 陈燕凌 +5 位作者 蔡欣然 陈江枝 蒋雷 陈敏敏 潘韡 李戈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7-269,280,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HAML 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使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右肝后叶切除术。...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2月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HAML 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使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右肝后叶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80~280 min[传统腹腔镜(114. 6±51. 0) min,机器人手术280 min];术中出血量30~800 ml[传统腹腔镜(73. 1±27. 8) ml,机器人手术800 ml],并发症发生率14. 3%(2例肺炎),术后住院(7. 0±2. 0) d。全组随访8~98个月,中位数30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包括机器人手术)治疗HAML安全可行且具有微创优势,可有效用于肿瘤局部切除及规则性肝叶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腹腔镜肝切除术 机器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4基因表达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程锐 柯坤 +2 位作者 蔡欣然 周浩辉 陈燕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44-247,共4页
目的研究NOTCH4基因表达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2014年间85例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的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PAS/CD31双染检测NOTCH4表达与VM的相关性;在体外三维细胞培养体系中靶向抑制肝癌细胞NOT... 目的研究NOTCH4基因表达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2014年间85例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的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PAS/CD31双染检测NOTCH4表达与VM的相关性;在体外三维细胞培养体系中靶向抑制肝癌细胞NOTCH4的表达,观察其对VM管状结构形成的影响。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VM阳性的组织标本中NOTCH4高表达(P=0.019);siRNA组相对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NOTCH4基因的mRNA表达(P值分别为0.007、0.003)及蛋白表达(P值均为0.000)均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靶向抑制NOTCH4的表达影响肝癌细胞在三维细胞培养体系中VM管状结构的形成。结论 NOTCH4基因表达影响肝细胞癌中VM的形成,可能成为肝细胞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血管生成拟态 基因 肿瘤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C-kit和SCF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秀金 杨焕星 +2 位作者 王晓茜 唐南洪 陈燕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08-109,共2页
探讨C -kit、SCF基因编码的蛋白在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肝癌中C -kit、SCF蛋白表达,同时取对应的癌旁肝组织及30例良性肝病组织作对照。结果显示,HCC中有较强的C -kit和SCF蛋白表达,癌旁组... 探讨C -kit、SCF基因编码的蛋白在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2例肝癌中C -kit、SCF蛋白表达,同时取对应的癌旁肝组织及30例良性肝病组织作对照。结果显示,HCC中有较强的C -kit和SCF蛋白表达,癌旁组织呈弱表达,良性肝病组织则呈阴性表达。C -kit、SCF阳性率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良性肝病组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 . 0 1)。C -kit、SCF蛋白表达与AFP异常、肝癌分级、门脉癌栓有关。C -kit、SCF蛋白过表达可能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C-KIT基因 SCF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检测及其诊治 被引量:2
4
作者 朱金海 陈燕凌 +2 位作者 韩圣华 陈辉星 杜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79-981,共3页
目的分析260例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及其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点,病原学分布及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肝脓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寒战、发热,肝区疼痛。培养所获细菌96株,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分别占67.7%... 目的分析260例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及其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点,病原学分布及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肝脓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寒战、发热,肝区疼痛。培养所获细菌96株,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分别占67.7%和11.5%。内科保守治疗89例,B超引导下肝脓肿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142例,肝脓肿切开引流11例,肝叶切除18例。除1例因合并晚期肿瘤死亡,其余病例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已成为细菌性肝脓肿的优势菌。胆道疾病是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病因。糖尿病是细菌肝脓肿最重要的危险因素。B超引导下肝脓肿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 肝脓肿 病原菌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型人格对社区围绝经期女性焦虑、抑郁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钟富秀 林雁娟 王道慧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7-59,63,共4页
目的了解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中D型人格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与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发生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便利抽样选取5个社区382名围绝经期女性,采用D型人格问卷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围绝经期女性中D型人格有... 目的了解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中D型人格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与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发生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便利抽样选取5个社区382名围绝经期女性,采用D型人格问卷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围绝经期女性中D型人格有110名,所占比例为30.3%,其中负性情感与社交抑制维度的得分分别为(11.5±3.5)和(10.9±2.2)分。D型人格围绝经期女性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均低于非D型人格者(P<0.001)。D型人格与焦虑、抑郁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93,0.583,均P<0.05)。结论D型人格在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中分布比例较高,并与社区围绝经期女性焦虑、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社区保健人员应及时识别D型人格人群,减轻其围绝经期症状,预防焦虑和抑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D型人格 焦虑 抑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外胰腺腺泡细胞培养体系中的炎症调控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程锐 蔡欣然 +4 位作者 周浩辉 韩圣华 朱金海 陈辉星 陈燕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598-602,共5页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s)对急性胰腺炎早期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培养胰腺腺泡细胞系AR42J,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B组(ω-3 PUFAs预处理后蛙皮素刺激)、C组(仅用蛙皮素刺激);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s)对急性胰腺炎早期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培养胰腺腺泡细胞系AR42J,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B组(ω-3 PUFAs预处理后蛙皮素刺激)、C组(仅用蛙皮素刺激);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中NF-κB p65亚单位的含量;Hoechst33342/PI染色检测细胞坏死。结果 B组TNFα、IL-6、UCP-2 mRNA表达水平、细胞核NF-κBp 65含量及细胞坏死率与C组相比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9±0.10)vs(1.34±0.19),P<0.001;(0.69±0.06)vs(1.39±0.06),P<0.001;(0.58±0.12)vs(1.26±0.07),P<0.001;(0.54±0.09)vs(0.92±0.09),P<0.001;(0.20±0.01)vs(0.35±0.03),P<0.001;F=62.718~157.426,P均<0.05]。而B组、C组TNFα、IL-6、UCP-2 mRNA表达水平、细胞核NF-κBp65亚单位含量及细胞坏死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9±0.10)、(1.34±0.19)vs(0.34±0.05),P=0.003、P<0.001;(0.69±0.06)、(1.39±0.06)vs(0.23±0.03),P=0.001、P<0.001;(0.58±0.12)、(1.26±0.07)vs(0.32±0.08),P=0.003、P<0.001;(0.54±0.09)、(0.92±0.09)vs(0.26±0.12),P<0.001、P<0.001;(0.20±0.01)、(0.35±0.03)vs(0.13±0.03),P=0.024、P<0.001;F=62.718~157.426,P均<0.05]。结论ω-3 PUFAs可能抑制急性胰腺炎早期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对胆囊癌细胞的致病变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孟泽武 陈燕凌 +3 位作者 佘菲菲 唐南洪 李秀金 王晓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10-814,共5页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对胆囊癌细胞(GBC-SD)的致病变作用。方法金葡菌L型感染GBC-SD细胞后,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PCR检测其能否侵入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MTT)法、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法检测其能否...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对胆囊癌细胞(GBC-SD)的致病变作用。方法金葡菌L型感染GBC-SD细胞后,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PCR检测其能否侵入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MTT)法、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法检测其能否促进细胞增殖,采用基因芯片检测其引起的细胞基因改变。结果PCR检测以及光镜、电镜拍照显示金葡菌L型能够粘附并且进入GBC-SD细胞,MTT法、PCNA检测表明金葡菌L型能够促进GBC-SD细胞增殖。基因芯片结果显示金葡菌L型作用后的GBC-SD细胞有15个基因表达异常,取表达上调基因含表皮生长因子组件粘蛋白类似激素受体2(EMR2)、表达下调基因细胞外基质蛋白2(ECM2)进行RT-PCR法验证,与基因芯片结果符合。结论金葡菌L型能够进入GBC-SD细胞中并促进其增殖,引起细胞EMR2基因上调、ECM2基因下调,提示金葡菌L型可能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 胆囊癌细胞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再次手术中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的防治经验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弼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07-2008,共2页
目的探讨胆道再次手术中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9年9月在我院发生的11例胆道再次手术中出现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原因和防治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为胆石症复发急诊手术... 目的探讨胆道再次手术中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的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9年9月在我院发生的11例胆道再次手术中出现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原因和防治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为胆石症复发急诊手术时致十二指肠损伤,其中7例为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损伤,2例为十二指肠降部后壁损伤,2例为十二指肠降部前壁损伤。经采用穿孔修补、置管造瘘和腹腔引流等积极处理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严重感染、急性肾衰和死亡等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胆道再次手术尤其是急诊手术时容易发生医源性十二指肠损伤,手术当中细致的操作和强烈的责任心是减少损伤的关键,而损伤发生后进行积极并恰当的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手术 十二指肠 医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肝硬化患者淋巴细胞染色体着丝粒点结构的变化
9
作者 唐南洪 王小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染色作着丝位点结构(Cd)的变化在肝癌发生过程的意义。方法采用杂色体Cd带技术检测28例肝癌、25例肝硬化及26例正常人染色体Cd结构丢失频率。结果肝癌组Cd结构在总消失率、A和C组染色体中明显高于肝硬化和正常对照组(P<0.0... 目的探讨染色作着丝位点结构(Cd)的变化在肝癌发生过程的意义。方法采用杂色体Cd带技术检测28例肝癌、25例肝硬化及26例正常人染色体Cd结构丢失频率。结果肝癌组Cd结构在总消失率、A和C组染色体中明显高于肝硬化和正常对照组(P<0.01),在D、E组染色体中亦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细胞染色体Cd结构丢失有增高趋势,提示Cd结构消失率增加是引起肝癌细胞染色体非整倍性畸变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硬化 染色体着丝粒点 非整倍性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通过Bcl-2/Bax机制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研究
10
作者 陈辉星 陈燕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393-1396,共4页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肝细胞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HepG2细胞为实验模型.用MTT、荧光染色技术、透射电子显微镜、AO/EB染色、流式细胞仪定性和定量地检测HepG2细胞凋亡情况;Westem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肝细胞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HepG2细胞为实验模型.用MTT、荧光染色技术、透射电子显微镜、AO/EB染色、流式细胞仪定性和定量地检测HepG2细胞凋亡情况;Westem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H.pylori处理组(4.0x105、4.0×106、4.0×107和4.0×108CFU/mL)的24h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64±0.34)%、(16.35±4.24)%、(27.15±3.19)%和(33.35±2136)%(P〈0.05),抑制率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HepG2细胞与4×107/mL浓度的NCTCll637共培养24h后,在透射电镜下可见部分细胞呈不同时期的凋亡形态。不同浓度H.pylori的凋亡率分别为(2.50±0.45)%、(6.00±0.35)%、(11.10±0.45)%和(14.65±0.27)%,当H.pylori的浓度≥4.0x10‘CFU/mL,HepG2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作用HepG2细胞后,HepG2细胞的Bcl一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Bax蛋白表达则与Bcl一2蛋白表达情况相反。结论:H.pylori通过Bcl一2/Bax机制诱导HepG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HepG2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部良性病变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志鸿 白志刚 +4 位作者 王栋 刘俊飞 李予闽 刘洪波 温永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73-1575,共3页
目的:对保留脾血管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SPDP)及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术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45例行SPD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脾血管的SPDP24例(观察组),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21例(对照组)。比较... 目的:对保留脾血管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SPDP)及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术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45例行SPD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脾血管的SPDP24例(观察组),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2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58.5±27.3)min和(169.9±31.4)min(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1.4±30.0)mL和(292.3±54.9)mL(P<0.01),术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13.4±48.9)×109/L和(306.3±58.9)×109/L(P<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0±2.7)d和(20.0±4.7)d(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胰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相比,保留脾血管SPDP尽管手术难度大,但因避免损伤脾血管,保护了脾脏的正常结构及功能,并发症少,应为SPDP手术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切除术 脾脏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保留脾血管 良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因子对宫颈癌患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体外作用
12
作者 赵西侠 张吉成 +3 位作者 邹红燕 赵文理 程艳娟 张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7-569,共3页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对宫颈癌患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培养宫颈癌患者自体DC的小牛血清体系中加入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IL 4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对宫颈癌患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培养宫颈癌患者自体DC的小牛血清体系中加入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IL 4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 ;甲基噻唑蓝法 (MTT)法检测异体混和淋巴细胞反应 (MLR)和细胞毒实验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L 10和VEGF含量。结果  10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 10d后 ,获得 (40± 2 0 ) %的DC ,此类DC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减低 ,刺激自体T细胞杀伤癌细胞能力不足 ,分泌IL 10及VEGF的含量却升高。结论 IL 10和VEGF抑制了宫颈癌患者自体DC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宫颈癌 树突状细胞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