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层培训在神经外科护士岗位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钟桂钦 许乐 肖春秀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4期499-503,共5页
本研究对神经外科护士进行分层培训,内容包括:根据护士的能级要求与专业技术等级,制定层级目标及计划;将培训的具体时间表穿插到日常工作中,理论培训与操作培训交叉进行。经过分层培训建立了有一定专业特色的护理队伍,提高了护理队伍的... 本研究对神经外科护士进行分层培训,内容包括:根据护士的能级要求与专业技术等级,制定层级目标及计划;将培训的具体时间表穿插到日常工作中,理论培训与操作培训交叉进行。经过分层培训建立了有一定专业特色的护理队伍,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护士的科研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学) 护士 岗位管理 分层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海人酸致痫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欧阳龙强 杨少春 +4 位作者 邹连生 梁日生 刘德华 高志强 程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9-274,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海人酸诱导的小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54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持续状态(SE)组、黄芩苷治疗组(100mg/kg)。采用腹腔内注入海人酸(12mg/kg)建立小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通过TUNEL染...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海人酸诱导的小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54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持续状态(SE)组、黄芩苷治疗组(100mg/kg)。采用腹腔内注入海人酸(12mg/kg)建立小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通过TUNEL染色观察小鼠海马CA1、CA3区神经细胞的凋亡程度;免疫组化观察海马组织中caspase-3细胞的阳性表达情况;RT-PCR检测海马组织中Bax、Bcl-2 mRNA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癫痫持续状态组相比,黄芩苷可显著减轻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CA1区:0.3984±0.0586 vs.0.7258±0.0235,P<0.05;CA3区:0.3593±0.0391 vs.0.6191±0.0686,P<0.05),降低海马中Bax mRNA的合成和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5),增加Bc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黄芩苷能够减轻小鼠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和下调Bax、caspase-3的表达来发挥抗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黄芩苷 海人酸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下行26例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 被引量:9
3
作者 王锐 杨卫忠 +2 位作者 石松生 陈建屏 陈春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1-372,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导航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治疗高颈段脊髓肿瘤11例 被引量:7
4
作者 杨卫忠 陈建屏 +5 位作者 倪天瑞 石松生 张国良 刘才兴 梁日生 何曦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65-366,共2页
发生于高位颈髓(C1~C4)的肿瘤,常并发四肢瘫痪和呼吸功能障碍等。若诊断处理不当,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本院1989年8月至1997年8月手术全切除该部位的肿瘤11例,效果满意,总结分析如下。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7... 发生于高位颈髓(C1~C4)的肿瘤,常并发四肢瘫痪和呼吸功能障碍等。若诊断处理不当,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本院1989年8月至1997年8月手术全切除该部位的肿瘤11例,效果满意,总结分析如下。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4例;年龄21~57岁,平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高颈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玛刀双靶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方俊杰 赵洪洋 杨卫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9-341,共3页
目的评价使用伽玛刀双靶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采用双靶点治疗,以三叉神经根近桥脑处和近半月节处为照射靶点,中心剂量84~90Gy,周边剂量42~45Gy,桥脑临界剂量<20Gy。结果本组32例... 目的评价使用伽玛刀双靶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采用双靶点治疗,以三叉神经根近桥脑处和近半月节处为照射靶点,中心剂量84~90Gy,周边剂量42~45Gy,桥脑临界剂量<20Gy。结果本组32例获随访,均有疼痛缓解,按BNI评分,有效率为96.9%。起效时间平均4.2个月(1d~26个月)。8例(25%)复发,8例(25%)出现并发症。结论双靶点治疗能有效缓解三叉神经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双靶点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酯对大鼠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新峰 陈春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GM)对大鼠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GM低、中、高剂量治疗组,缺血48 h后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测定脑组织一氧...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GM)对大鼠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GM低、中、高剂量治疗组,缺血48 h后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测定脑组织一氧化氮(NO)的含量,检测脑细胞凋亡率,分析脑缺血区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GM低、中、高剂量治疗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O含量、凋亡率、iNOS和Caspase-3表达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和GM低剂量治疗组比较,GM中、高剂量治疗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和GM低剂量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M中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酯减少iN-OS生成,抑制细胞凋亡,对缺血神经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神经节苷脂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凋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治疗巨大岩斜坡区肿瘤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卫忠 石松生 +5 位作者 陈阵 张国良 刘才兴 倪天瑞 陈建屏 何曦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28-229,共2页
岩斜坡区肿瘤早期诊断和手术切除困难,一直为神经外科公认的难题[1]。作者从1989年8月至1997年8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巨大型岩斜坡区肿瘤28例,且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一般资料男15例,女13例。年龄20~... 岩斜坡区肿瘤早期诊断和手术切除困难,一直为神经外科公认的难题[1]。作者从1989年8月至1997年8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巨大型岩斜坡区肿瘤28例,且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一般资料男15例,女13例。年龄20~59岁,平均35岁。病程3个月至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坡区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幕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卫忠 王锐 +11 位作者 陈建屏 刘才兴 林毅兴 梁日生 林于峰 石松生 倪天瑞 张国良 何曦 曾涛 陈阵 陈春美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05-208,共4页
目的进一步提高天幕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1989~2003年经显微外科治疗天幕脑膜瘤患者53例,其中普通型天幕脑膜瘤42例(后外侧型32例、后内侧型10例);天幕游离缘脑膜瘤11例(前外侧型3例、后内侧型8例)。普通型天幕脑膜瘤经颞枕或枕部入... 目的进一步提高天幕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1989~2003年经显微外科治疗天幕脑膜瘤患者53例,其中普通型天幕脑膜瘤42例(后外侧型32例、后内侧型10例);天幕游离缘脑膜瘤11例(前外侧型3例、后内侧型8例)。普通型天幕脑膜瘤经颞枕或枕部入路者9例,枕下正中入路6例,单侧枕下入路24例,幕上下联合入路3例;天幕游离缘脑膜瘤经枕-天幕入路7例,幕下小脑上入路2例,改良翼点入路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43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一例手术死亡。手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视野障碍(5例)、脑神经损害(7例)、偏瘫(3例)、癫痫发作(2例)、颅内感染(4例)以及手术区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3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47例患者接受为期7个月~8年的随访,其中恢复正常生活学习者25例,改换工作11例,生活完全自理7例,部分自理4例。结论天幕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CT和MRI。显微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根据肿瘤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合理地使用辅助器械以及熟练的手术技巧,可有效地提高天幕脑膜瘤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显微外科 治疗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表达特点 被引量:38
9
作者 杨卫忠 陈春美 +3 位作者 王春华 石松生 雷军荣 张永亮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35-339,共5页
目的建立脑缺血SD大鼠模型,探讨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脑缺血模型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根据缺血不同时间分为8组,设立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各有6只大鼠。应用硝酸... 目的建立脑缺血SD大鼠模型,探讨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脑缺血模型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根据缺血不同时间分为8组,设立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各有6只大鼠。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脑组织NO的含量,流式细胞术(FCM)定量检测硝基酪氨酸(NT)表达,化学比色法测定脑组织NOS的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位检测eNOS、nNOS和iNOS表达位置,逆转录反应系统(RT-PCR)半定量分析eNOS、nNOS和iNOS的 mRNA在脑缺血区域的表达。结果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发现缺血时间越长,神经功能缺失越明显;脑组织中NO含量与缺血时间正相关;缺血1h后NT阳性细胞百分比开始明显升高(9.50%);缺血0.5h时NOS的活性开始升高,缺血3d达到高峰[0.94nmol/(g.min)];免疫组织化学提示eNOS在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均有表达,nNOS和iNOS抗体主要在神经细胞胞浆中表达;RT-PCR半定量分析在缺血早期(0.5h^6h),随着缺血时间延长,eNOS和nNOS表达增加,iNOS未见表达或低表达;缺血中晚期(6h^5d),iNOS高表达,并与缺血时间呈正相关,eNOS和nNOS表达明显减少。结论脑缺血时间延长,NOS的活性升高,NO在体内特异性代谢产物NT量增加,神经功能缺失越明显;NOS在缺血早期以eNOS和nNOS为主,在缺血晚期以iNOS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一氧化氮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抑制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TNF-α和AQP-4表达及减轻脑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涂献坤 杨卫忠 +3 位作者 石松生 陈春美 陈建屏 王春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22-1225,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芩苷治疗组,通过检测脑组织髓过氧物酶的含量,评价炎症反应的程度;通过检测脑组织伊文思蓝的含量,评价...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芩苷治疗组,通过检测脑组织髓过氧物酶的含量,评价炎症反应的程度;通过检测脑组织伊文思蓝的含量,评价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通过ELISA法检测脑组织TNF-α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结果黄芩苷治疗组能明显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炎症反应,减少脑梗死体积,以及降低脑组织TNF-α和AQP-4的表达水平。结论黄芩苷具有抑制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TNF-α和AQP-4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和修复损伤的血脑屏障,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中风 炎症反应 血脑屏障 TNF-Α AQP-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诱导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及对端粒酶活性和hTERT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春美 杨卫忠 +5 位作者 王春华 石松生 易海波 黄勇 王锐 杨贤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榄香烯诱导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及其影响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单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的机制。方法:将榄香烯处理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并求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倒置显微镜和电镜... 目的:探讨榄香烯诱导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及其影响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单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的机制。方法:将榄香烯处理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并求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倒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经榄香烯处理的U251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测定bcl-2表达水平,端粒重复扩增(TRAP)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的变化,RT-PCR检测bcl-2和hTERT的表达。结果:榄香烯对U251细胞株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和作用时间的依赖性,IC50为0.062mg/ml,倒置显微镜下可见榄香烯组细胞皱缩、变小,电镜下可见具有典型新月形核的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榄香烯阻滞U251细胞周期中S期向G2/M期的转变过程,减少有丝分裂,并引起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凋亡小体,TRAP法发现榄香烯可以降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型。RT-PCR分别证实榄香烯降低bcl-2和hTERT基因表达水平。结论:榄香烯诱导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并抑制U251细胞端粒酶的活性,榄香烯作用于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通过抑制bcl-2表达,下调hTERT基因,降低端粒酶的活性,从而诱导细胞调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胶质瘤 细胞凋亡 bcl-2 端粒酶 HTE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留通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炎症反应和缺血性脑损伤 被引量:13
12
作者 涂献坤 石松生 +3 位作者 杨卫忠 陈建屏 陈琰 王立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41-1444,共4页
目的研究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5-LOX)抑制剂齐留通(zileuton)是否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诱导的炎症反应和缺血性脑损伤。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溶媒组、zileuton治疗组和PD98059干预组,zileuton... 目的研究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5-LOX)抑制剂齐留通(zileuton)是否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诱导的炎症反应和缺血性脑损伤。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溶媒组、zileuton治疗组和PD98059干预组,zileuton(50 mg·kg-1)经口服给药,PD98059经脑室内给药。对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评分,测量大鼠脑梗死体积;分析大鼠缺血性脑水肿程度;检测脑组织髓过氧物酶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ERK1/2、t-ERK1/2的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的分泌。结果 Zileuton治疗组能明显减轻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脑梗死体积、脑水肿、MPO活性及TNF-α含量,且zileuton的这种脑保护作用和抗炎症作用被PD98059抑制。Zileuton可上调p-ERK1/2的表达,同时也被PD98059抑制。结论 5-LOX抑制剂zileuton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减轻脑缺血诱导的炎症反应和缺血性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脂氧合酶 脑缺血 炎症反应 ZILEUTON ERK1/2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抑制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c-myc癌基因表达及其影响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卫忠 陈春美 +3 位作者 石松生 王春华 杨贤义 王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763-766,共4页
目的:探讨榄香烯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c-myc癌基因表达及其影响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应用榄香烯处理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试验,并求出半数致死浓度(IC50),倒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经榄香烯处理的U251细胞形态... 目的:探讨榄香烯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c-myc癌基因表达及其影响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应用榄香烯处理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试验,并求出半数致死浓度(IC50),倒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经榄香烯处理的U251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凝胶电泳检测凋亡梯度,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凋亡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myc蛋白和RT-PCR检测c-myc基因的表达。结果:榄香烯对U251细胞株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和作用时间的依赖性,IC50为0.062mg/ml,倒置显微镜下可见榄香烯组细胞皱缩、变小,电镜下可见具有典型新月形核的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榄香烯阻滞U251细胞株周期中S期向G2/M期的转变过程,减少有丝分裂,并引起细胞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得清晰的凋亡特征性梯形条带,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凋亡小体,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分别证实榄香烯抑制c-myc蛋白和c-myc基因的表达。结论:榄香烯可抑制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c-myc癌基因表达,并通过下调U251细胞株的凋亡途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胶质瘤 c—myc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通路在丙泊酚减轻大鼠脑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3
14
作者 涂献坤 杨滨 +2 位作者 涂德文 梁日生 石松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0-633,共4页
目的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在丙泊酚减轻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溶媒组、丙泊酚治疗组和LY294002干预组,丙泊酚腹腔注射给药,LY294002脑室内给药。对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评分,测量大鼠脑梗... 目的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在丙泊酚减轻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溶媒组、丙泊酚治疗组和LY294002干预组,丙泊酚腹腔注射给药,LY294002脑室内给药。对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评分,测量大鼠脑梗死体积;分析大鼠缺血性脑水肿程度;检测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Akt、Akt的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和IL-1β的分泌。结果丙泊酚能明显减轻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脑梗死体积、脑水肿、MPO活性、TNF-α和IL-1β含量,丙泊酚的抗炎作用和神经保护作用被LY294002抑制。丙泊酚上调p-Akt的表达,这种作用也被LY294002抑制。结论 PI3K/Akt信号通路在丙泊酚减轻脑缺血诱导的脑损伤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丙泊酚 炎症反应 PI3K/AKT 信号通路 LY29400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表达骨桥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涛 陈衔城 +2 位作者 秦智勇 张义 宫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2-383,387,共3页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的人脑动静脉畸形(CAVM)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表达骨桥蛋白的影响。方法: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人CAVM的VSMC,MTT法检测VSMC的增殖,免疫印迹法检测VSMC骨桥蛋白的表达。结果:bFGF...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的人脑动静脉畸形(CAVM)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表达骨桥蛋白的影响。方法: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人CAVM的VSMC,MTT法检测VSMC的增殖,免疫印迹法检测VSMC骨桥蛋白的表达。结果:bFGF作用于VSMC后,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加。实验组骨桥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条件下,bFGF可以刺激CAVM的VSMC增殖,并能促进其表达骨桥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平滑 血管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骨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信号转导通路与癫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欧阳龙强 梁日生 杨卫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90,96,共4页
癫痫(Epilepsy,EP)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以短暂性中枢神经系统(CNS)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海马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对癫痫最敏感的脑区之一,癫痫发作可引起海马特定区域(如CA1、CA3)神经细胞凋亡或坏死[1],... 癫痫(Epilepsy,EP)是一组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引起的以短暂性中枢神经系统(CNS)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海马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对癫痫最敏感的脑区之一,癫痫发作可引起海马特定区域(如CA1、CA3)神经细胞凋亡或坏死[1],引起学习、记忆和认知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发作 信号转导通路 TLR4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元异常放电 慢性脑部疾病 神经细胞凋亡 功能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子脊髓缺血动物模型建立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9
17
作者 宋启民 杨卫忠 陈春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29-431,共3页
目的了解左肾动脉与动脉分叉间腰动脉的自身解剖学特点及腰动脉与腹主动脉、脊椎的位置关系,为腰动脉阻断建立脊髓缺血动物模型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0只新西兰大白兔红色乳胶灌注后显微镜下追踪解剖左肾动脉和动脉分叉间的5条腰动脉,... 目的了解左肾动脉与动脉分叉间腰动脉的自身解剖学特点及腰动脉与腹主动脉、脊椎的位置关系,为腰动脉阻断建立脊髓缺血动物模型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0只新西兰大白兔红色乳胶灌注后显微镜下追踪解剖左肾动脉和动脉分叉间的5条腰动脉,测量其本干长度及左右分支到椎间孔的长度,同时观察腰动脉的变异情况,及其与腹主动脉、脊椎的位置关系。1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缺血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只不结扎腰动脉,缺血组5只分别结扎左肾动脉与动脉分叉间所有腰动脉,12h后进行运动诱发电位评估,并取脊髓缺血中心区标本进行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腰动脉主干长度(6.897±3.764)mm,直径(1.211±0.145)mm,左和右分支长度分别为(104.832±2.610)mm和(11.003±2.687)mm,下4腰动脉的直径为(1.461±0.333)mm,下4与其他腰动脉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5条腰动脉结扎后,运动诱发电位波形完全消失,HE染色脊髓前角正常运动神经元基本消失,可见坏死和凋亡样改变;对照组假手术前后均可记录到稳定的诱发电位波形,HE切片可见正常脊髓组织结构完整。结论兔腰动脉呈"人字形"分支,变异情况少,手术结扎方便,适于动物模型的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缺血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责任血管测量为“显微血管减压术”正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治权 陈松 +3 位作者 袁贤瑞 伍军 袁盾 侯永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通过责任血管的测量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的实质,从而提出正确的中文名称。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进行的150例MVD的责任血管进行总结,并连续对其中的53例58条责任血管直径进行测量。复习文... 目的通过责任血管的测量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的实质,从而提出正确的中文名称。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进行的150例MVD的责任血管进行总结,并连续对其中的53例58条责任血管直径进行测量。复习文献,了解各种中文名称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对MVD中文译名的看法。结果三叉神经痛常见的责任血管依次是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基底动脉、岩静脉及上述多血管压迫;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责任血管依次是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椎动脉及多血管压迫。连续测量其中53例病人的58条责任血管的直径,范围从0.7~4.9mm,大部分是中小血管,少数是大血管,微血管不是责任血管。文献中应用最多的“微血管减压术”,其次是“显微血管减压术”。结论MVD手术巾的责任血管是中小血管及大血管,将MVD统一为“显微血管减压术”更能反映该手术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S反义RNA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体内提高脑细胞耐缺血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卫忠 陈春美 +4 位作者 王春华 石松生 陈建屏 黄勇 蔡冬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1-295,共5页
目的探讨二种分别携带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反义RNA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AsnNOS和rAAV-AsiNOS)提高脑细胞耐受缺血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立体定位技术将预处理好的病毒载体转染至将要梗... 目的探讨二种分别携带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反义RNA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AsnNOS和rAAV-AsiNOS)提高脑细胞耐受缺血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立体定位技术将预处理好的病毒载体转染至将要梗死侧的基底节区,转染病毒滴度为2×10^9mL~,并将SD大鼠分为4组:即rAAV-AsnNOS组,rAAV-AsiNOS组,rAAV—LacZ组和对照组;处理后运用MACO建立缺血模型,每组分为缺血早期和缺血晚期,流式细胞术(FCM)检测NT阳性细胞百分比和细胞凋亡率,逆转录反应系统(RT-PCR)分析nNOS、iNOS,p38MAPK,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一定剂量的重组病毒载体转染到大鼠海马区域,无神经损伤症状;转染rAAV-AsnNOS病毒载体的脑神经细胞在缺血早期(缺血1~6h),NT阳性细胞百分比、细胞凋亡率以及nNOS、p38MAPK和Caspase-3 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rAAV-LacZ组和rAAV—AsiNOS组降低;转染rAAV—AsiNOS病毒载体的脑神经细胞在缺血晚期(缺血24—72h),NT阳性细胞百分比、细胞凋亡率以及nNOS、p38MAPK和Caspase-3 mRNA表达量均较对照组、rAAV-LacZ组和rAAV-AsnNOS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转染重组病毒载体后动物模型脑神经细胞能够耐受缺血损伤,转染rAAV-AsnNOS病毒载体的脑神经细胞能够在缺血早期抑制nNOS、p38MAPK和Caspase-3的表达,转染rAAV—AsiNOS病毒载体的脑神经细胞能够在缺血晚期抑制iNOS、038MAPK和Caspase-3的表达,从而在缺血后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一氧化氮合酶 凋亡 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中度疼痛对第一、第二躯体感觉皮质激活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公维义 薛蕴菁 +3 位作者 宋施委 张良成 苏建生 范崇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3-425,共3页
目的研究轻、中度疼痛电刺激对第一躯体感觉皮质(SⅠ)和第二躯体感觉皮质(SⅡ)的激活规律。方法对7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右足测定痛觉阈值后,给予痛觉阈值和2倍痛觉阈值刺激,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疼痛分级,行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痛觉... 目的研究轻、中度疼痛电刺激对第一躯体感觉皮质(SⅠ)和第二躯体感觉皮质(SⅡ)的激活规律。方法对7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右足测定痛觉阈值后,给予痛觉阈值和2倍痛觉阈值刺激,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疼痛分级,行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痛觉阈值和2倍痛觉阈值刺激分别引起志愿者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两种刺激均可激活SⅠ和SⅡ,并以左侧为主。其中,轻度疼痛主要激活左侧SⅠ,对两侧SⅡ激活区域小;中度疼痛明显激活左侧SⅠ和双侧SⅡ。结论 SⅠ对轻、中度疼痛电刺激反应一致,但SⅡ对中度疼痛电刺激的反应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电刺激 躯体感觉皮质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