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cyclin G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翁玉英 林东红 +5 位作者 吴荔香 林德馨 成玲 薛晓光 陈光荣 廖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6-619,623,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G1(cyclin G1)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石蜡包埋标本及其相关临床病理资料107例,其中正常宫颈上皮(正常对照)组18例、CIN组43例和宫颈癌组46例,用原位杂交技术检...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G1(cyclin G1)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石蜡包埋标本及其相关临床病理资料107例,其中正常宫颈上皮(正常对照)组18例、CIN组43例和宫颈癌组46例,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其cyclin G1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其cyclin G1蛋白的表达。结果:CIN组与宫颈癌组的cyclin G1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5%和60.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1.1%,P<0.05);正常对照组、CIN组和宫颈癌组的cyclin G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1.2%和71.7%,呈递增趋势,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正常对照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和宫颈癌组中,cyclin G1 mRNA和蛋白的阳性表达强度与宫颈病变级别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8和0.487,P<0.05);cyclin G1蛋白与cyclin G1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30,P=0.000);宫颈癌组cyclin G1 mRNA的表达与各项临床病理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但cyclin G1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cyclin G1 mRNA和蛋白在宫颈癌中均有高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cyclinG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其mRNA转录水平增高所致,并且可能与宫颈癌恶性侵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CYCLIN G1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血管病和红细胞膜三磷酸腺苷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卓孝福 严孙杰 +1 位作者 李志勇 郭永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42-444,共3页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Na+,K+—三磷酸腺苷(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改变参与糖尿病性血管病的可能机制。方法:测定50例正常人、36例无血管病和41例有血管病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平...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Na+,K+—三磷酸腺苷(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改变参与糖尿病性血管病的可能机制。方法:测定50例正常人、36例无血管病和41例有血管病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血小板容积、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统计方法用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无血管病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有血管病患者血压、平均红细胞容积和平均血小板容积均明显高于无血管病患者及正常人(P<0.01),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明显低于无血管病患者及正常人(P<0.01~P<0.05)。Ⅱ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和平均红细胞容积或平均血小板容积均呈负相关(r=-0.23,-0.29,P<0.05)。收缩压和Ca2+-ATP酶活性呈负相关(r=-0.24,P<0.05),和病程呈正相关(r=0.24,P<0.05)。舒张压和病程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性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 血管病 三磷酸腺苷酶 红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F2核易位激活SLC7A11并抑制SAS诱导的AML细胞铁死亡
3
作者 林艳凤 郑志远 +3 位作者 陈滢 吴玮 林东红 薛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9-1299,共11页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在柳氮磺吡啶(SAS)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以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核易位激活SLC7A11对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S法检测SAS对AML细胞株Kasumi-1和THP-...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在柳氮磺吡啶(SAS)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以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核易位激活SLC7A11对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S法检测SAS对AML细胞株Kasumi-1和THP-1的增殖抑制能力。使用不同细胞死亡抑制剂来明确SAS作用后AML细胞的死亡方式。检测SAS干预AML细胞后铁死亡相关指标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脂质活性氧簇(ROS)水平;微量法检测Fe^(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酶活性变化。通过qPCR检测SAS诱导AML细胞发生铁死亡过程中SLC7A11的mRNA表达变化,同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SLC7A11和GPX4的蛋白表达变化及SAS干预后的AML细胞NRF2入核变化,此外,添加NRF2抑制剂ML385共同干预后,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及铁死亡相关指标的变化。构建敲减关键基因SLC7A11的慢病毒载体,检测SLC7A11下调后SAS干预的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及铁死亡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AML细胞Kasumi-1和THP-1在SAS终浓度分别达200μmol/L和300μmol/L时细胞增殖能力被明显抑制(P<0.05);采用不同类型细胞死亡抑制剂,仅铁死亡抑制剂Fer-1和DFO能够明显逆转SAS干预后AML细胞的活力下降(P<0.01)。SAS干预后细胞脂质ROS水平、Fe^(2+)含量和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GSH含量和GPX4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SAS诱导AML细胞铁死亡时,SLC7A11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而GPX4的蛋白表达则明显降低(P<0.01)。SAS干预后的AML细胞胞核NRF2/胞浆NRF2的比值显著升高(P<0.01),加入NRF2抑制剂ML385共同干预后,其比值则降低(P<0.05)。与SAS组相比,SAS与ML385共同干预后AML细胞中SLC7A1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细胞活力进一步下降(P<0.01),且铁死亡抑制剂Fer-1和DFO均能够逆转其活力的下降(P<0.01)。与SAS组相比,SAS+ML385组AML细胞中的脂质ROS水平、Fe^(2+)含量和MDA含量的影响均显著升高(P<0.01),GSH含量和GPX4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NC shRNA组相比,SLC7A11慢病毒干预可使AML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且可被铁死亡抑制剂Fer-1和DFO逆转(P<0.01);同时,脂质ROS水平、Fe^(2+)含量、MDA含量升高(P<0.01);GSH含量和GPX4酶活性降低(P<0.05)。SLC7A11下调后,GPX4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SAS可诱导AML细胞铁死亡,同时其可促进AML细胞NRF2蛋白核转位,激活SLC7A11的表达,抑制NRF2或下调SLC7A11可提高AML细胞对SAS诱导的铁死亡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铁死亡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28例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分析
4
作者 陈敏娟 查建梅 +2 位作者 李欣欣 贾亮 张冠斌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7-922,共6页
目的应用二十三项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微流控诊断芯片技术联合听力筛查分析张家港市新生儿耳聋基因携带情况以及基因突变者的听力情况,为张家港市出生缺陷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张家港市助产机构分娩的新生儿足跟血,采用微流控... 目的应用二十三项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微流控诊断芯片技术联合听力筛查分析张家港市新生儿耳聋基因携带情况以及基因突变者的听力情况,为张家港市出生缺陷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张家港市助产机构分娩的新生儿足跟血,采用微流控诊断芯片法对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 rRNA基因23个突变热点进行筛查,联合听力筛查进而分析新生儿耳聋基因携带及听力情况。结果2022年5月至2022年12月,张家港市共采集3328例新生儿足跟血,耳聋基因阳性携带者465例,阳性突变携带率13.97%,GJB2基因阳性检出率最高,为11.81%,SLC26A4基因阳性检出率1.44%,线粒体12S rRNA基因阳性检出率0.24%,多基因突变携带率0.27%。各基因型中,GJB2基因c.109 G>A阳性检出率最高,为9.74%,其次为GJB2基因c.235 del C阳性检出率2.04%。通过听力学诊断为听力损失12例,GJB2基因c.109 G>A纯合突变5例、GJB2基因c.109 G>A复合杂合突变3例、GJB2基因c.235 del C纯合突变1例、GJB2基因c.235 del C复合杂合突变1例、GJB2基因c.235 del C杂合突变2例。结论张家港市新生儿GJB2基因突变携带率最高,其次为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率。GJB2基因c.109G>A突变频率最高,其次为c.235delC突变频率。各基因型突变携带率在新生儿中不平衡,在今后的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中应有侧重点,对高危人群应重点关注其听力情况,有效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新生儿筛查 听力损失 突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hmin1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建萍 胡建达 +2 位作者 李静 刘庭波 林敏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05-1110,共6页
本研究探讨stathmin1基因和蛋白在急性白血病初治、复发和缓解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应用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25例正常人和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中stathmin1 mRNA和stathmin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正常人体内检测不... 本研究探讨stathmin1基因和蛋白在急性白血病初治、复发和缓解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应用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25例正常人和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中stathmin1 mRNA和stathmin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正常人体内检测不出stathmin1蛋白表达,其mRNA在正常人体内则低水平表达。急性白血病初治患者stathmin1 mRNA表达高于正常人(P<0.05),急性白血病复发者stathmin1 mRNA表达显著高于初治者(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之间stathmin1 mRNA表达无显著差别(P>0.05)。急性白血病初治患者stathmin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89%,stathmin1蛋白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缓解后表达明显下降或不表达,急性白血病复发者stathmin1蛋白表达与初治者无显著差别(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之间stathmin1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stathmin1蛋白和mRNA在急性白血病初治及复发患者体内高表达,而在缓解后体内仍有弱表达的患者,具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因此stathmin1可能成为判断微残留白血病的一个新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stathmin1蛋白 stathmin1基因 微残留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马凡综合征(MFS)患者FBN1基因两种新发突变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清泉 伍严安 +4 位作者 黄肖利 陈同 黄毅 陈发林 陈发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3,共5页
为调查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基因突变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对MFS患者的FBN1基因进行突变筛查,... 为调查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基因突变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对MFS患者的FBN1基因进行突变筛查,对DHPLC初筛异常的DNA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两个MFS家系中发现FBN1基因两种新的突变:一种为复合突变包含第55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c.6862_6871delGGCTGTGTAG(p.Gly2288MetfsX109)、同义突变c.6861A>G和内含子的突变c.[6871+1_6871+11delGTAAGAGGATC;6871+34dupCATCAGAAGTGACAGTGGACA];另一种为第20号外显子的错义突变c.2462G>A(p.Cys821Tyr)。研究表明,FBN1基因的缺失突变c.[6862_6871delGGCTGTGTAG;6871+1_6871+11delGTAAGAGGATC](p.Gly2288MetfsX109)和错义突变c.2462G>A(p.Cys821Tyr)可能分别是这两个家系患者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原纤维蛋白-1 基因 突变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hmin和CrkL蛋白在耐阿霉素的K562白血病细胞中表达上调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建萍 胡建达 +2 位作者 林敏辉 李静 刘庭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383-1387,共5页
本研究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白血病K562细胞及其耐阿霉素的K562/A02细胞中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筛选新的耐药相关蛋白。利用荧光差异双向电泳(2D-DIGE)技术分离K562细胞及K562/A02细胞的总蛋白,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 本研究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白血病K562细胞及其耐阿霉素的K562/A02细胞中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筛选新的耐药相关蛋白。利用荧光差异双向电泳(2D-DIGE)技术分离K562细胞及K562/A02细胞的总蛋白,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差异表达蛋白质点进行鉴定,搜索蛋白质数据库,获得差异蛋白质的信息,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蛋白质水平和mRNA水平对差异蛋白质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经过DIGE技术和质谱分析,鉴定出8个蛋白质在耐阿霉素的K562细胞中表达有差异,其中2个表达下调,6个表达上调,它们分别参与细胞能量代谢、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信号转导和基因转录等。在表达上调的蛋白中挑选Stathmin和CrkL蛋白,在K562及其耐药细胞株中进行了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与双向电泳结果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CrkL在mRNA水平变化与在蛋白质水平变化一致,而Stathmin在mRNA水平变化与蛋白质水平变化不完全一致。结论:白血病K562细胞及其耐阿霉素K562/A02细胞蛋白质表达谱有差异,Stathmin和CrkL蛋白可能与耐药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HMIN蛋白 CrkL蛋白 阿霉素 多药耐药 K562细胞 K562/A0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尼替尼对白血病细胞K562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罗玲清 程效 +2 位作者 陈燕 崔兆磊 林东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65-970,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舒尼替尼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应用MTT法检测以IC50为3.2μg/ml的舒尼替尼作用不同时间后K562细胞的增殖情况;用凝胶电泳分析DNA片段化、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舒尼替尼... 本研究旨在探讨舒尼替尼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应用MTT法检测以IC50为3.2μg/ml的舒尼替尼作用不同时间后K562细胞的增殖情况;用凝胶电泳分析DNA片段化、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舒尼替尼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RT-PCR检测3.2μg/ml舒尼替尼作用于K562细胞后C-MYC、hTERT、BCR-ABL 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舒尼替尼处理K562细胞后和3.2μg/ml舒尼替尼作用不同时间后Akt、p-Ak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舒尼替尼可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呈时间依赖性;舒尼替尼诱导K562细胞呈现典型的DNA梯状带,促进细胞原位凋亡;3.2μg/ml舒尼替尼作用后K562细胞C-MYC、hTERT、BCR-ABL mRNA表达呈时间依赖性降低;Western blot显示,p-Akt蛋白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降低,而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舒尼替尼能有效地通过诱导凋亡抑制K562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R-ABL、C-MYC和hTERT的表达及抑制Akt磷酸化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舒尼替尼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SU1124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11248干预白血病细胞HL-60对P27^KIP1和cyclin G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林东红 韩燕燕 +2 位作者 陈惠瑜 罗玲清 胡建达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28-630,共3页
目的:探讨SU11248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效应及其对HL-60细胞表达P27KIP1和cyclin G蛋白改变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检测SU11248对HL-6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U11248干预HL-60细胞前后P27KIP1和cyclin G蛋白... 目的:探讨SU11248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效应及其对HL-60细胞表达P27KIP1和cyclin G蛋白改变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检测SU11248对HL-6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U11248干预HL-60细胞前后P27KIP1和cyclin G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不同浓度(0.5、1.0、2.0、4.0、8.0mg/L)SU11248作用HL-60细胞24h、48h、72h、96h后,SU11248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2.0mg/L。2.0mg/LSU11248作用HL-60细胞72h时抑制率达到最高。2.0mg/LSU11248作用HL-60细胞后cyclin G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降低,而P27KIP1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升高。两蛋白各时间组的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11248具有抑制HL-60细胞增殖的生物效应,在HL-60细胞及SU11248干预HL-60细胞过程中,P27KIP1基因可能对cyclin G基因及细胞周期发挥负性调控作用。SU11248通过上P27KIP1、下调cyclin G而干扰细胞周期可能是其发挥抑制肿瘤细胞分裂的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11248 HL-60细胞 P27KIP1 CYCLIN 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11248干预白血病细胞K562对WWOX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秀霖 林东红 +4 位作者 罗玲清 程效 李丹 崔兆磊 徐建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6-369,381,共5页
目的:探讨SU11248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作用及对K562表达WWOX和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检测SU11248对K56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RT-PCR检测SU11248干预K562细胞前后WWOX、BCL-2、BAX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SU11248处理K562... 目的:探讨SU11248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作用及对K562表达WWOX和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检测SU11248对K56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RT-PCR检测SU11248干预K562细胞前后WWOX、BCL-2、BAX 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SU11248处理K562细胞前后Wwox、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SU11248作用后K562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3.2μg/ml。3.2μg/ml SU11248作用后,K562细胞BCL-2 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WWOX mRNA逐渐增强,而BAX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显示Bcl-2蛋白呈时间依赖性降低,而Wwox蛋白呈时间依赖性增强。WWOX与BCL-2成负相关(P<0.05)。结论:SU11248抑制K562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作用可能与上调WWOX、下调Bcl-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11248 K562细胞 WWOX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11248对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及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惠瑜 施腾飞 +3 位作者 成玲 林东红 罗玲清 胡建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2-516,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抗肿瘤药物苹果酸舒尼替尼(SU11248)对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SU11248对HL-6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的DNA倍... 目的:探讨新型抗肿瘤药物苹果酸舒尼替尼(SU11248)对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SU11248对HL-6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的DNA倍体及细胞周期变化;用凝胶电泳分析DNA片段化;以Western blot法检测2.0μg/ml SU11248作用HL-60后bcl-2、bax、caspase-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SU11248可明显抑制HL-60细胞增殖(P<0.05),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2.00μg/ml。SU11248可促进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能将HL-60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呈时间依赖性;诱导HL-60细胞呈典型的DNA梯带;SU11248作用后bcl-2蛋白表达随时间依赖性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bax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SU11248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调节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并裂解caspase-3是其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11248 白血病 HL-60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7^(kip1)与细胞周期蛋白G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惠瑜 林东红 +1 位作者 罗玲清 胡建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847-851,共5页
为了探讨P27kip1与细胞周期蛋白G(cyclin G)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白细胞的P27kip1与cyclin G 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3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0... 为了探讨P27kip1与细胞周期蛋白G(cyclin G)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白细胞的P27kip1与cyclin G 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3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白细胞的P27kip1与cyclin G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急性白血病初治/复发组的cyclin G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白血病初治/复发组的P27kip1 mRNA水平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急性白血病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的P27kip1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初治/复发组(p<0.05),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P27kip1与cyclin G的表达呈低度负相关。结论:P27kip1与cyclinG在白血病患者中有异常表达,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P27kip1的低表达与cyclin G的异常高表达可能是白血病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7^KIP1 细胞周期蛋白G 急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11248对骨髓瘤细胞U266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玲清 程效 +1 位作者 林东红 陈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SU11248抑制骨髓瘤细胞U266增殖及促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以IC50为3.0μg/ml的SU11248作用不同时间后U266细胞的增殖情况;免疫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3.0μg/ml SU11248处理U266细胞不同时间后人Akt、p-Akt... 目的:探讨SU11248抑制骨髓瘤细胞U266增殖及促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以IC50为3.0μg/ml的SU11248作用不同时间后U266细胞的增殖情况;免疫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3.0μg/ml SU11248处理U266细胞不同时间后人Akt、p-Akt、p73、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SU11248可明显抑制U266细胞增殖,且呈现时间依赖性;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显示,3.0μg/ml SU11248处理U266细胞不同时间后Akt无明显变化,p-Akt、Bcl-2、Caspase-3前体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降低,而p73蛋白、Caspase-3剪接体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强。结论:SU11248抑制U266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作用与抑制Akt蛋白磷酸化、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p73蛋白及Caspase-3蛋白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11248 U266细胞 凋亡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细胞周期蛋白G基因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东红 陈惠瑜 胡建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G基因(CyclinG)mRNA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129例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白细胞的CyclinGmRNA表达进行分析。结果(1)急性白血病(AL)组和慢性白血病(CL)组CyclinGm...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G基因(CyclinG)mRNA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129例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白细胞的CyclinGmRNA表达进行分析。结果(1)急性白血病(AL)组和慢性白血病(CL)组CyclinGmRNA的表达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AL组和CL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2)AL、AML、ALL组中初治/复发亚组的CyclinG阳性率分别为71.3%、66.7%和85.7%,均明显高于相应的缓解组(P<0.05或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但各白血病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Cyc-linG阳性表达率在白血病初治患者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幼稚细胞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AL组和AML组中初治患者WBC计数>50×109/L组的Cyclin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WBC计数≤50×109/L组。(4)初治患者中有53例CyclinG表达阳性,其中强阳性表达患者的缓解率(51.7%)显著低于一般阳性患者的缓解率(79.1%)(P<0.05)。结论CyclinG在白血病患者中有异常高表达,与白血病的发生有一定联系;其异常高表达可能是白血病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G基因 白血病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对HL-60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步远 胡建达 +1 位作者 陈鑫基 吕联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18-1520,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单体黄芩苷(baicalin)对人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应用细胞形态学方法、细胞克隆形成试验、流式细胞术分析和NBT还原实验检测黄芩苷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能力。结果:黄芩苷可诱导HL-60细胞向... 目的:观察中药单体黄芩苷(baicalin)对人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应用细胞形态学方法、细胞克隆形成试验、流式细胞术分析和NBT还原实验检测黄芩苷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能力。结果:黄芩苷可诱导HL-60细胞向成熟阶段分化,低浓度黄芩苷可显著抑制HL-60细胞克隆的形成;HL-60细胞经黄芩苷处理后CD11b表达显著增高,CD33表达显著降低;NBT还原实验示黄芩苷处理组的分化成熟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加药组。结论:黄芩苷具有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向成熟粒细胞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60细胞 黄芩苷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脂多糖对NIH3T3细胞增生、胞内游离钙及cAMP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闻平 戴赓孙 叶庆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295-297,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菌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 PS)对 NIH 3T3细胞增生、胞内游离钙及 c AMP浓度的影响。 方法 :以中性红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 ,酚试剂法检测细胞蛋白质合成 ,并动态检测 L PS对胞内游离钙和 c AMP浓度的影响。 结果 :1... 目的 :探讨细菌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 PS)对 NIH 3T3细胞增生、胞内游离钙及 c AMP浓度的影响。 方法 :以中性红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 ,酚试剂法检测细胞蛋白质合成 ,并动态检测 L PS对胞内游离钙和 c AMP浓度的影响。 结果 :1微量 L PS可促进细胞生长及蛋白质合成 ;2 L PS作用后 3~ 5 min可使胞内游离钙浓度升高 ,作用 1 m in后使 c AMP浓度升高 ,并保持较高水平。 结论 :胞内游离钙 ([Ca2 + ]i)及 c AMP是 L PS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脂多糖 胞内游离钙 环磷酸腺苷 NIH3T3细胞 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检测白血病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东红 刘庭波 陈志哲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3-64,共2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表面受体,其介导的信号转导效应具有多向性,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内环境的稳定,并与细胞的再生和恶性转化密切相关,在人类多种恶性...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表面受体,其介导的信号转导效应具有多向性,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内环境的稳定,并与细胞的再生和恶性转化密切相关,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高表达。近年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某些实质性肿瘤如喉癌,其EGFR表达随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浸润转移性而增强,且与肿瘤的发生和预后明显相关。在造血肿瘤细胞SKT6中也发现EGFR的表达。本课题应用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检测基因mRNA序列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急性白血病细胞EGFR基因的表达,探讨EGFR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白血病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晓岚 黄慧芳 林东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9-201,共3页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免疫疗法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VIA-120血液分析仪在白血病初诊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宝顺 兰小鹏 +1 位作者 黄胜 高丽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77-278,共2页
关键词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白血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量子对脑梗塞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及变形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智文 许国英 +1 位作者 卓孝福 吴秀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2-332,342,共2页
紫外线照射血液疗法,又称光量子血液疗法,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对脑梗塞疗效显著,但其作用机制至今尚未清楚。紫外线照射血液与体内血液混合后,引起血细胞膜表面的亚微层蛋白多糖复合体(glycocalyx)脱离细胞膜,影响膜... 紫外线照射血液疗法,又称光量子血液疗法,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对脑梗塞疗效显著,但其作用机制至今尚未清楚。紫外线照射血液与体内血液混合后,引起血细胞膜表面的亚微层蛋白多糖复合体(glycocalyx)脱离细胞膜,影响膜结构和功能。红细胞膜Na+-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红细胞膜 ATP酶 光量子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