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制高分子微泡超声造影机械指数与频率和峰值强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
作者 林敏 黄丹凤 +5 位作者 陈志奎 林礼务 薛恩生 何以敉 黄嵘森 林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兔体内自制高分子微泡CEUS机械指数和频率与峰值强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乳化法制备包裹全氟戊烷的嵌段共聚物微泡造影剂,固定其他超声扫描条件,对6只新西兰大白兔于机械指数0.04、0.09、0.17、0.34和超声频率3.5、5.0、6.5、8... 目的探讨兔体内自制高分子微泡CEUS机械指数和频率与峰值强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乳化法制备包裹全氟戊烷的嵌段共聚物微泡造影剂,固定其他超声扫描条件,对6只新西兰大白兔于机械指数0.04、0.09、0.17、0.34和超声频率3.5、5.0、6.5、8.0MHz下进行肾脏CEUS,分析机械指数和频率与峰值强度的相关性;静脉注射10倍造影剂量微泡,观察毒性反应。结果自制微泡平均粒径为(3.92±1.43)μm。兔体内峰值强度与机械指数呈正相关(r=0.99,P<0.05),与超声频率呈负相关(r=-0.93,P<0.05);静脉注射大剂量微泡后,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结论采用自制高分子微泡作为造影剂对兔进行CEUS时,峰值强度与机械指数呈正相关,与超声频率呈负相关;微泡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机械指数 超声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嵌段共聚物微泡与脂质微泡造影剂的体外稳定性及体内超声造影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黄丹凤 陈琬萍 +6 位作者 陈志奎 林礼务 薛恩生 张秀娟 林鹏 林艺凯 苏婕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4期234-237,共4页
目的比较嵌段共聚物微泡造影剂与脂质微泡造影剂的体外稳定性及体内CEUS效果。方法采用单乳化法制备以mPEG-PLLA为外壳、包裹液态氟碳全氟戊烷的嵌段共聚物微泡造影剂,以机械振荡法制备脂质微泡造影剂,比较两种造影剂在体外随时间延长... 目的比较嵌段共聚物微泡造影剂与脂质微泡造影剂的体外稳定性及体内CEUS效果。方法采用单乳化法制备以mPEG-PLLA为外壳、包裹液态氟碳全氟戊烷的嵌段共聚物微泡造影剂,以机械振荡法制备脂质微泡造影剂,比较两种造影剂在体外随时间延长微泡数量的变化情况;经静脉团注造影剂进行新西兰大白兔肝脏造影,比较两种造影剂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廓清时间等参数的差异。结果嵌段共聚物微泡造影剂稳定性明显高于脂质微泡造影剂,静置24h后微泡数量明显高于脂质微泡。兔肝CEUS结果显示,嵌段共聚物微泡造影与脂质微泡造影剂在低机械指数CEUS模式下均可明显增强,二者各项CEUS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嵌段共聚物微泡造影剂稳定性高于脂质微泡造影剂,用于兔体内CEUS可明显增强,可视为一种新型高分子微泡造影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嵌段共聚物 全氟戊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前后的DSA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蔡清源 曹稳福 +3 位作者 蔡驰 郑屏萍 朱玲玲 陈济铭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773-777,共5页
目的:用DSA参数性成像评价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栓塞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及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应用截图软件及Photoshop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分别获得颈内动脉、脑组织及上矢状窦感兴趣区(ROI)的血流动... 目的:用DSA参数性成像评价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栓塞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及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应用截图软件及Photoshop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分别获得颈内动脉、脑组织及上矢状窦感兴趣区(ROI)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栓塞治疗前、后每个区域各参数的变化。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栓塞前、后各区域ROI的最高强化值(PV),对比剂出现时间(TA),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达峰时间(TP),相对脑循环时间(RTCC)。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患侧脑组织ROI内PV、TP、TA、RMTT、RTCC术前分别为40.75±2.99、(1.85±0.39)s、(0.48±0.36)s、(2.00±0.80)s、(1.30±0.55)s,术后分别为56.50±5.69、(2.95±0.13)s、(0.85±0.31)s、(2.88±0.74)s、(3.23±0.67)s,上述参数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26、8.12、5.00、5.30、9.97,P<0.05);②患侧颈动脉ROI内PV、TP术前分别为77.00±10.68、(0.88±0.22)s,术后分别为98.00±3.67、(1.38±0.10)s,上述参数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0、3.69,P<0.05)。患侧颈动脉ROI内TA、RMTT术前分别为(0.26±0.19)s、(1.45±0.40)s,术后分别为(0.36±0.21)s、(2.08±0.60)s,上述参数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5、1.33,P>0.05)。结论:DSA参数性成像技术在栓塞前、后所得参数变化能够反映出CCF栓塞后脑血流灌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玛刀联合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腔静脉瘤栓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林立 杨维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2-445,共4页
目的评价伽玛刀联合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的疗效。方法对26例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于内支架植入术后进行伽玛刀治疗下腔静脉瘤栓。定期行下腔静脉造影复查,了解下腔静脉通畅程度。结果治疗后,下腔静脉内径均有不... 目的评价伽玛刀联合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的疗效。方法对26例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于内支架植入术后进行伽玛刀治疗下腔静脉瘤栓。定期行下腔静脉造影复查,了解下腔静脉通畅程度。结果治疗后,下腔静脉内径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支架植入后下腔静脉内径增大(0.842±0.283)cm,伽玛刀治疗后内径增大(1.523±0.195)cm。伽玛刀治疗后内径与支架植入前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至少达6个月,3、6个月下腔静脉通畅率均为100%。均未发生与内支架植入术和伽玛刀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伽玛刀联合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支架 伽玛刀 腔静脉 瘤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