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化合物XN4抑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与其诱导氧化性的DNA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吴丽贤 黄立森 +3 位作者 陈显凌 柯方 郑鸣 许建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8-483,共6页
目的研究XN4在体外抑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AML)增殖的作用与诱导DNA损伤的关系。方法 MTT法检测XN4对AML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细胞反应性氧自由基(ROS)、DNA损伤、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探讨XN4对相关蛋白... 目的研究XN4在体外抑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AML)增殖的作用与诱导DNA损伤的关系。方法 MTT法检测XN4对AML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ML细胞反应性氧自由基(ROS)、DNA损伤、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探讨XN4对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XN4明显抑制AML细胞增殖,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2.79±0.15)μmol·L-1和(2.76±0.20)μmol·L-1;XN4增加细胞ROS水平和r-H2AX的表达,诱导细胞阻滞在S期并增加细胞凋亡率;XN4能增加H2AX、ATM的磷酸化以及Parp和Caspase-3的切割,而减少CDK2和Cyclin E1的表达。结论 XN4通过激活ROS,诱导DNA的损伤和细胞周期S期阻滞,抑制DNA损伤修复和诱导细胞的凋亡,抑制HL-60及KG1α细胞的增殖,抗氧化剂NAC(N-乙酰半胱氨酸)能减少ROS的产生逆转XN4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NA损伤 细胞周期阻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术通过加强血管扩张的方式促进跨区皮瓣存活 被引量:10
2
作者 庄跃宏 梁成 +2 位作者 温福利 谢志平 郑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50,共7页
目的在小鼠耳上建立耳瓣延迟模型,探究延迟术促进组织存活的原因。方法 ICR小鼠30只,等分入延迟组、非延迟组及分叉以下组。延迟组小鼠先在中间血管体分叉即上水平做一切口,1周后再切开尾侧血管体;非延迟组小鼠在中间血管体分叉即上水... 目的在小鼠耳上建立耳瓣延迟模型,探究延迟术促进组织存活的原因。方法 ICR小鼠30只,等分入延迟组、非延迟组及分叉以下组。延迟组小鼠先在中间血管体分叉即上水平做一切口,1周后再切开尾侧血管体;非延迟组小鼠在中间血管体分叉即上水平剪断尾侧与中间血管体;分叉以下组在中间血管体分叉即下水平剪断中间与尾侧血管体。术后对3组耳瓣的坏死率进行测量,对延迟组与非延迟组耳瓣内不同位置出现显著管径变化的choke血管的数量及管径进行计数与测量。结果延迟组、非延迟组及分叉以下组最终坏死率分别为(7.7±4.8)%、(31.0±12.4)%及(15.4±7.4)%,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3)。延迟组小鼠平均每耳瓣出现(8.8±2.0)根有显著形态学变化的choke血管;非延迟组小鼠平均每耳瓣出现(6.5±1.2)根,显著少于延迟组(t=3.083,P=0.006)。延迟组小鼠耳瓣内choke静脉的扩张幅度显著大于非延迟组,延迟组小鼠耳瓣内平均血管内阻力显著小于非延迟组。结论延迟术通过加强choke血管扩张的方式促进皮瓣的存活。中间血管的类型及处理方式可能对跨区皮瓣的存活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术 跨区皮瓣 choke血管 耳瓣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柯荔宁 王玮 +1 位作者 林凌 林如英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5-140,共6页
为进一步探讨缺氧缺血如何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直至凋亡,明确缺氧对海马神经元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从而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以19d的SD胎鼠脑作为取材对象,经过条件培养基纯化建立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体系... 为进一步探讨缺氧缺血如何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直至凋亡,明确缺氧对海马神经元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从而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以19d的SD胎鼠脑作为取材对象,经过条件培养基纯化建立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体系,通过MTT法、TUNEL法、免疫荧光、化学发光等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生长增殖活力、凋亡、Caspase-3活性等指标。结果显示缺氧可抑制S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生长增殖活力,并伴随着神经元凋亡和Caspase-3活性增高,且随着缺氧时间的增长程度加重。以上结果说明,缺氧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导致S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害,Caspase-3活性的激活可能是其重要的通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神经元 凋亡 CASPASE-3活性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区穿支体形态学及其血供分区 被引量:6
4
作者 庄跃宏 黄美贤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9-604,共6页
目的探讨下腹壁皮肤的血供及神经支配规律,为下腹部皮瓣的窃取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新鲜成人标本10具,8具灌注明胶氧化铅,2具做红色乳胶灌注。灌注氧化铅的8具标本行螺旋CT扫描,后将数据导入Mimics图像工作站,集中对下腹壁的血管进行三... 目的探讨下腹壁皮肤的血供及神经支配规律,为下腹部皮瓣的窃取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新鲜成人标本10具,8具灌注明胶氧化铅,2具做红色乳胶灌注。灌注氧化铅的8具标本行螺旋CT扫描,后将数据导入Mimics图像工作站,集中对下腹壁的血管进行三维重建。之后行分层解剖及X光摄像,重点观察下腹壁的血供模式及神经支配情况。结果腹壁下动脉发出内外排两列穿支。其中,内侧列穿支走行无明显的偏向性,有分支跨越中线与对侧腹壁下动脉内排穿支吻合;外侧列穿支走行向外侧走行较长距离,与腹壁浅动脉及肋间后(下)动脉吻合。腹壁浅动脉属于腹壁浅动脉系统,分支与走行方式有3种。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相关的腹壁区域主要由T10~T12神经支配。T10、T11、T12神经本干在腹壁下动脉两分支前方与血管交叉,交叉位分别位于脐上(1.11±1.62)cm,脐下(1.84±1.93)cm及脐下(6.11±1.42)cm。结论内外排穿支的形态学不同,以它们为蒂的皮瓣的偏向性也不同。T10、T11、T12神经本干在腹壁下动脉两分支前方与血管交叉,分离血管蒂时应注意保护,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有其优点,是一良好的皮瓣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体 下腹壁 穿支皮瓣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小鼠跨区供血耳瓣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6
5
作者 梁成 庄跃宏 +3 位作者 郑和平 吴剑威 马雷 谢志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25-29,I0005,共6页
目的:建立一个实时活体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小鼠跨区供血耳瓣模型。方法体重25~30 g清洁级ICR小鼠30只,双耳脱毛后,观察其血管分布情况。小鼠麻醉后,用眼科剪从尾侧向头侧剪断鼠耳基底部尾侧2/3,保留头侧1/3,形成耳前血管蒂跨三... 目的:建立一个实时活体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小鼠跨区供血耳瓣模型。方法体重25~30 g清洁级ICR小鼠30只,双耳脱毛后,观察其血管分布情况。小鼠麻醉后,用眼科剪从尾侧向头侧剪断鼠耳基底部尾侧2/3,保留头侧1/3,形成耳前血管蒂跨三个血管体、二个choke区的耳瓣模型。将小鼠侧卧置于二维图像采集系统的动物承载台上,调节体视显微镜物镜并固定为25倍,设置步进参数,“弓”型路线渐次、局部采集造模后0,1,2,3,5,7,10,14,21,30 d的时间点图像,合成鼠耳全景图。重点观察皮瓣的坏死率、皮瓣内choke血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ICR小鼠耳有三个恒定的血管体来供养,从内到外依次为头侧血管体、中间血管体及尾侧血管体。术后5 d,耳瓣坏死面积趋于稳定,坏死率为(15±7)%。内侧血管体与中间血管体之间的choke动静脉的管径出现快速扩增,两者都在第10天左右达最大,choke静脉管径最高峰可达到原来的(3.9±0.5)倍,choke动脉管径最高峰可达到原来的(3.5±0.7)倍。10 d后,choke静脉管径开始减小,21 d后逐渐平稳,而choke动脉管径于术后10 d左右开始平稳,之后无明显减小。结论①跨区皮瓣切取后,静脉扩张是被动扩张,而动脉扩张是主动增值;②跨区皮瓣切取后血流动力学供区与潜力供区之间的choke区参与扩张的choke血管数量及扩张度均小于解剖供区与血流动力学供区之间的choke血管;③小鼠耳瓣模型为研究血管扩张机制及遴选促皮瓣存活药物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耳 跨区皮瓣 choke血管 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酶ABC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林扬元 谢群 +1 位作者 陈建明 王玮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8-292,共5页
为了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对脊髓损伤后损伤局部瘢痕形成和脊髓传导功能修复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制作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动物模型,并将其分为脊髓损伤组(A组)和脊髓损伤治疗组(B组)。在观察期内对动物的行为学表现进行BBB评分;用免疫荧光... 为了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对脊髓损伤后损伤局部瘢痕形成和脊髓传导功能修复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制作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动物模型,并将其分为脊髓损伤组(A组)和脊髓损伤治疗组(B组)。在观察期内对动物的行为学表现进行BBB评分;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损伤4周后硫酸软骨素酶ABC对损伤局部的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CSPGs)的裂解作用;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示踪法观察损伤8周后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结果显示:A组与B组之间动物的行为学评分B组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动物脊髓内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阳性物质的表达明显低于A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硫酸软骨素核心蛋白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HRP示踪法显示B组脊髓损伤头端可见少量HRP标记的神经元胞体和纤维。本研究结果提示硫酸软骨素酶ABC能够裂解CSPGs中的葡胺聚糖链,减少瘢痕,促进损伤的神经纤维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再生 硫酸软骨素酶ABC 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 硫酸软骨素核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及Fas表达的蛋白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郑鸣 许险艳 王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对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后细胞凋亡及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豚鼠72只,雌雄不拘。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丹参干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术前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每天... 目的:探讨丹参对豚鼠耳蜗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后细胞凋亡及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豚鼠72只,雌雄不拘。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丹参干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术前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每天一次共7d),后两组各在缺血30min、再灌注6h及24h取材。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段耳蜗各部位的组织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耳Fas的表达;用原位凋亡法(TUNEL法)检测内耳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丹参干预假手术组内耳罕见调亡细胞,Fas为弱阳性表达;模型组Corti器、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在缺血及再灌注每个时间点均有细胞凋亡,Fas为阳性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Corti器、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在缺血及再灌注每个时间点均有细胞凋亡,Fas为阳性表达,程度较模型组减弱,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参与了耳蜗I/RI后细胞凋亡的发生,丹参可能通过抑制Fas蛋白的表达使凋亡细胞减少而对I/RI后的耳蜗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耳蜗 丹参 缺血再灌注损伤 FAS蛋白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对糖尿病大鼠股骨头血管新生及渗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海英 王秀国 +2 位作者 陈少强 刘文革 唐军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1-68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Poietin-1,Ang-1)对糖尿病大鼠股骨头微血管新生及渗漏的影响。方法建立速发型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5周组(CON1)、10周组(CON2)及15周组(CON3),糖尿病5周组(DM1)、10周...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Poietin-1,Ang-1)对糖尿病大鼠股骨头微血管新生及渗漏的影响。方法建立速发型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5周组(CON1)、10周组(CON2)及15周组(CON3),糖尿病5周组(DM1)、10周组(DM2)及15周组(DM3),每组10只。墨汁灌注观测股骨头微血管密度;摘取模型动物股骨头组织,免疫组化分析凝血因子Ⅷ(FⅧ)表达;原位杂交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强度;RT-PCR分析Ang-1的mRNA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股骨头随病程发展,Ang-1、FⅧ因子表达上升,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mRNA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P<0.01);微血管密度加大,显示血管增生、渗漏。结论糖尿病股骨头Ang-1与VEGFmRNA相互协同或拮抗分别促进微血管增生、抗血管渗漏。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的FⅧ及VEGFmRNA与微血管密度(MVD)变化存在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生成素1 微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FⅧ因子 墨汁灌注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叶青素的基因合成、原核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齐元麟 张明芳 +2 位作者 胡建石 徐剑文 林建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合成竹叶青素trigramin基因,在原核系统中表达、纯化,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缓慢退火-PCR法合成竹叶青素基因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常规柱层析和HPLC纯化天然竹叶青素;Born法测定竹叶青... 目的合成竹叶青素trigramin基因,在原核系统中表达、纯化,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缓慢退火-PCR法合成竹叶青素基因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常规柱层析和HPLC纯化天然竹叶青素;Born法测定竹叶青素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能力;CCK-8法测定竹叶青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分析竹叶青素对细胞运动的影响。结果合成了竹叶青素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纯度为89.1%的重组竹叶青素;重组竹叶青素抑制血小板聚集的IC50为0.78μmol.L-1,而天然竹叶青素为0.35μmol.L-1;竹叶青素不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但可抑制细胞体外运动能力。结论本研究成功合成竹叶青素基因并在大肠杆菌系统进行了有功能的表达和纯化,竹叶青素可抑制肿瘤细胞体外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去整合素 竹叶青素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胞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