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tGPT聚焦临床医学教育管理研究热点的可行性与伦理考量 被引量:1
1
作者 曾嘉霖 苏萍 黄昉菀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8-1118,共11页
目的探讨利用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聚焦临床医学教育管理领域中研究热点的可行性,旨在加速该领域科学研究的进程。方法首先选定该领域的六个关键课题,通过提问引导ChatGPT自动生成每个课题中最紧迫或最重要的五个研究热点;然后组织六名... 目的探讨利用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聚焦临床医学教育管理领域中研究热点的可行性,旨在加速该领域科学研究的进程。方法首先选定该领域的六个关键课题,通过提问引导ChatGPT自动生成每个课题中最紧迫或最重要的五个研究热点;然后组织六名临床医学教育管理人员利用五分李克特量表对ChatGPT生成的研究热点从针对性、人文性、辩证性、拓展性和独创性五个维度进行评估;最后根据描述性统计、评分相似性、指标相关性对评估结果进行多角度分析。结果ChatGPT生成的研究热点在课题的针对性方面表现优异,在人文性、辩证性和拓展性方面的表现也令人满意,但在独创性方面则表现一般。结论ChatGPT可以作为聚焦临床医学教育管理中研究热点的辅助工具,但仍需更多努力来增强其所生成的研究热点的独创性。而在运用ChatGPT聚焦研究热点时,存在着一系列伦理风险,包括数据的虚假与滥用、算法的歧视与偏见、学术的失信与失范。研究者从技术层面可整合多种大型语言模型的聚焦结果,利用数据和算法多样性,规避伦理风险;从应用层面可利用个体鉴别和群体论证等手段,以批判性思维谨慎审视,规避伦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教育管理 研究热点 大型语言模型 伦理风险 规避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甲状腺癌基因变异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的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2
作者 陈灵锋 林洁 +1 位作者 俞训彬 吴义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患者基因变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结合高通量测序检测甲状腺肿瘤基因变异的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38例甲状腺癌中93.7%存在Ⅰ类或Ⅱ类变异。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相比,本中心队列甲状...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患者基因变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结合高通量测序检测甲状腺肿瘤基因变异的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38例甲状腺癌中93.7%存在Ⅰ类或Ⅱ类变异。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相比,本中心队列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 PTC)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小(44.4±12.4岁vs 46.8±15.5岁,P=0.043),淋巴结转移率较高(57.5%vs 49.2%;P=0.046),BRAF突变的发生率较高(82.4%vs 59.7%,P<0.001),而RAS突变(2.3%vs 12.9%,P<0.001)和TERT启动子突变(1.8%vs 9.4%,P<0.001)的发生率较低,RET融合(5.4%vs 6.8%,P=0.484)和NTRK融合(4.1%vs 2.1%,P=0.127)则无差别。在221例PTC队列中95.0%患者存在基因变异,分别为BRAF(182/221,82.4%)、RET融合(12/221,5.4%)、NTRK融合(9/221,4.1%)、FGFR扩增(6/221,2.7%)、CCND1扩增(6/221,2.7%)、FGF19扩增(6/221,2.7%)、RAS(5/221,2.3%)、PIK3CA(5/221,2.3%)和TERT启动子(4/221,1.8%)等。NTRK融合与年龄较小(P=0.049)和T分期更高(P=0.005)相关,而TERT启动子突变与年龄较大(P=0.003)和T分期更高(P=0.001)相关。8.6%(19/221)的PTC患者具有至少2个驱动基因变异,且倾向于发生在年龄较大(P=0.001)和T分期更高(P=0.001)的患者中,更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BRAF较高的突变丰度与T分期(P<0.001)和N分期(P=0.017)相关。结论 中国PTC患者具有独特的基因变异特征;NTRK融合、TERT启动子突变、多个驱动基因变异或BRAF较高的突变丰度患者表现出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基因变异 高通量测序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Ss基因变异致腓骨肌萎缩症遗传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3
作者 李一青 李桂河 +3 位作者 曹春艳 高缘 陈万金 何瑾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2-628,共7页
目的 总结ARSs基因变异致腓骨肌萎缩症(CMT)的临床表现和遗传学特征。方法与结果 选择1997年1月至2024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注册登记队列中临床拟诊腓骨肌萎缩症的12个家系共12例先证者。临床症状,10例四肢近端肌力正常,... 目的 总结ARSs基因变异致腓骨肌萎缩症(CMT)的临床表现和遗传学特征。方法与结果 选择1997年1月至2024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注册登记队列中临床拟诊腓骨肌萎缩症的12个家系共12例先证者。临床症状,10例四肢近端肌力正常,远端受累严重;肌萎缩多出现于踝关节及腕关节以下;2例主观肢体麻木感,1例对称性浅感觉减退;仅1例腱反射正常。电生理学特点,11例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平均为36.67 m/s,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平均为5.42 mV。ARSs基因变异分析,包括GARS1、YARS1、AARS1和SARS1共4种ARSs基因变异,8个GARS1基因突变位点(c.1235G>A、c.598G>C、c.362G>A、c.1415A>G、c.637C>T、c.374A>G、c.722G>T、c.1000A>T)中c.598G>C、c.722G>T国内外尚未见诸报道;肌电图提示5例先证者为中间型(ICMT型),3例为轴索型(CMT2型)。2个YARS1基因突变位点c.1333A>G、c.787T>C中c.787T>C国内外尚未见诸报道;2例先证者分别为脱髓鞘型(CMT1型)和ICMT型;AARS1基因c.896C>T突变1例,为CMT2型;SARS1基因c.1187C>T突变1例,为ICMT型。结论 ARSs基因变异致腓骨肌萎缩症主要引起伴或不伴感觉受累的遗传性运动神经病,主要临床分型为CMT2型及ICMT型,不同ARSs基因变异致腓骨肌萎缩症患者存在不同临床表现,应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本研究扩大了腓骨肌萎缩症的遗传谱,为疾病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科-马里-图斯病 氨酰基tRNA合成酶类 基因 突变 表型 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两地区百日咳鲍特菌抗原基因型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4
作者 石小松 傅世杰 +4 位作者 何小花 吕辉 陈厚杨 陈茂琳 陈捷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75-582,共8页
目的 分析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及尤溪县百日咳鲍特菌(BP)抗原基因多态性特征与耐药表型,为优化疫苗策略和抗菌药物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4年收集两地区336份百日咳临床疑似病例的咽拭子标本,经细菌培养、分离与鉴定后,对7个抗原基因... 目的 分析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及尤溪县百日咳鲍特菌(BP)抗原基因多态性特征与耐药表型,为优化疫苗策略和抗菌药物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4年收集两地区336份百日咳临床疑似病例的咽拭子标本,经细菌培养、分离与鉴定后,对7个抗原基因(ptxP、ptxA、ptxC、prn、fim3、fim2、tcfA)以及23S rRNA A2047位点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多态性和变异情况。基于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cgSNPs)构建最大似然法系统发育树。采用E-test法检测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及β-内酰胺类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336份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中成功分离出29株BP临床株(8.6%,29/336),抗原基因谱分析显示,主要流行型别为ptxP3/prn2/ptxC1/ptxA1/fim2-1/fim3-1/tcfA2(55.2%,16/29),ptxP3/prn2/ptxA1型菌株比例达72.4%(21/29),检出prn150突变株4株(13.8%)。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疫苗株CS形成了独立的进化分支(A簇),2024年福建分离株与2020年前国内菌株存在显著遗传差异,形成B(ptxP3/prn2/ptxA1,含多数福建株)和C(ptxP1/prn1/ptxA1,含既往分离株)两大进化簇。所有分离株均检测到23S rRNA A2047G突变,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MIC>90 mg/L,呈现高度耐药;复方磺胺甲噁唑(TMP-SMX)的MIC为0.005~0.45 mg/L;β-内酰胺类(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MIC为0.004~0.64 mg/L。结论 福建地区BP流行株呈现独特的抗原基因进化特征且存在普遍的大环内酯类耐药现象。后续需强化基于分子分型的疫苗组分监测,并结合药敏结果精准优化抗菌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百日咳鲍特菌 抗原基因型 全基因组测序 大环内酯类耐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RNA疫苗的临床应用进展
5
作者 黄宇晗 黄胜林(综述) 方主亭(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3-419,共7页
肿瘤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疫苗作为新兴癌症免疫疗法,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取得技术突破,其通过精准抗原表达激活免疫应答,但RNA疫苗仍面临递送效率低及免疫原性不足等挑战。当前研究聚焦常规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 肿瘤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疫苗作为新兴癌症免疫疗法,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取得技术突破,其通过精准抗原表达激活免疫应答,但RNA疫苗仍面临递送效率低及免疫原性不足等挑战。当前研究聚焦常规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自扩增型mRNA和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疫苗设计,结合脂质纳米颗粒(lipid nanoparticle,LNP)及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优化递送效率。RNA疫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化疗及溶瘤病毒可展现良好疗效,但抗原筛选复杂性与储存稳定性仍制约临床应用。本文系统综述肿瘤RNA疫苗的最新临床应用进展,深入分析其技术挑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突破当前治疗困境提供理论依据和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RNA 疫苗 作用机制 递送方法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的临床特征与影像表现
6
作者 郑蕾 聂驰 +1 位作者 陈萍 郑贤应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08-913,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NEC)的临床特征和影像表现,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方法:收集并分析14例ANEC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4例患儿均表现为高热后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等急性脑病症状。14例患儿均行血液检查,其中血清转氨酶...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NEC)的临床特征和影像表现,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方法:收集并分析14例ANEC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4例患儿均表现为高热后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等急性脑病症状。14例患儿均行血液检查,其中血清转氨酶、D-二聚体均有不同程度升高。13例患儿行脑脊液检查,其中12例细胞数正常、10例有蛋白水平升高。8例患儿行颅脑CT检查,2例阴性,6例提示双侧基底节肿胀、呈对称性低密度影。13例患儿行颅脑MRI检查,表现为颅内对称性、多发性病变,首次检查均提示双侧丘脑对称性肿胀,表现为典型“同心圆”改变。MRI随访中,12例患儿接受1次短期随访(<14 d)及1~3次长期随访(>14 d),末次复查均提示脑萎缩样改变。随访显示4例死亡,7例大脑性瘫痪,3例预后良好。结论:ANEC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能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坏死性脑病 影像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的智慧财务建设实践探索——以福建省肿瘤医院为例
7
作者 郑胜寒 陈新平 +3 位作者 吴中 周武 林泽君 黄传沁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93,共5页
会计信息化是发展会计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福建省肿瘤医院以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为契机,与智慧财务建设有机融合,建立健全了“全口径采集接收、全流程自动处理、全场景智能风控、全业务协同共享”的电子凭证平台;通过内外部系统互联互... 会计信息化是发展会计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福建省肿瘤医院以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为契机,与智慧财务建设有机融合,建立健全了“全口径采集接收、全流程自动处理、全场景智能风控、全业务协同共享”的电子凭证平台;通过内外部系统互联互通、全生命周期流程重构,实现了电子凭证闭环管理,充分发挥了电子凭证标准化、批量化、安全化、智能化、价值化的应用潜能,为其他医院推进电子凭证数字化转型、拓展会计职能、赋能现代医院管理提供了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电子凭证 会计数据标准 智慧财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2年福建省5907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林宇岚 杨滨 +4 位作者 陈守涛 高丽钦 陈曦 甘龙杰 欧启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3-386,共4页
目的了解2008—2012年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临床分布。方法收集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用纸片扩散法和自动化仪器法(VITEK—II)进行药敏试验。按2012年CLSI标准判读,以Whonet5.4和SPSSl6.0软件进行... 目的了解2008—2012年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临床分布。方法收集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用纸片扩散法和自动化仪器法(VITEK—II)进行药敏试验。按2012年CLSI标准判读,以Whonet5.4和SPSSl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5907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ICU(34.5%)、神经外科(15.7%)、呼吸科(12.7%)、骨科(8.3%)和神经内科(6.4%)。该菌对米诺环素和阿米卡星耐药率为1.9%~7.5%和15.0%~38.0%;替加环素抑菌率为86.1%;2012年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2.2%、72.7%和63.4%,与2008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RAB(多重耐药Ab)的检出率为14.2%、21.3%、27.1%、36.2%及46.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趋势呈逐年递增,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仍呈上升趋势,MDRAB的检出率逐年增加。米诺环素、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监测 抗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时 吴晨榆 +5 位作者 卢舒怡 柯龙凤 邱雅婷 张文雯 陈刚 陈燕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0-735,共6页
目的 探讨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 IRF4 rearrangement, LBCL-IRF4r)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8例LBCL-IRF4r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原位杂交和FISH法进行检... 目的 探讨伴IRF4重排的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 IRF4 rearrangement, LBCL-IRF4r)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8例LBCL-IRF4r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原位杂交和FISH法进行检测,观察组织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8例LBCL-IRF4r中,男女比为1.67∶1,年龄10~53岁,平均25.8岁,其中发生于扁桃体5例,鼻咽2例,左腹股沟淋巴结1例。镜下肿瘤呈滤泡、弥漫或滤泡和弥漫混合的生长模式,肿瘤细胞为典型的中心母细胞或中等至大的母细胞样细胞,具有细腻的染色质和不明显的核仁,核分裂象、凋亡小体易见,未见星空现象。免疫表型:8例LBCL-IRF4r的肿瘤细胞均弥漫强表达CD20(8/8)、PAX5(2/2)、CD79a(3/3)、BCL6(8/8)和MUM-1(8/8),表达CD10(7/8)、BCL2(5/8)和CD5(4/8),不表达Cyclin D1、CD23、CD30,Ki67增殖指数70%~95%。EBER原位杂交均阴性。FISH检测8例均有IRF4基因分离(8/8),部分病例有BCL6基因分离(1/2),未检出MYC(0/4)和BCL2(0/3)基因分离。结论 LBCL-IRF4r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弥漫性强表达MUM-1,具有特征性IG∷IRF4基因重排,预后好,需与其它类型的大B细胞淋巴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B细胞淋巴瘤 IRF4 重排 MUM-1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梭形细胞脂肪瘤样肿瘤8例临床病理特征
10
作者 周冬梅 卢建平 +2 位作者 张静 何时 杨世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4-827,共4页
目的 探讨非典型梭形细胞脂肪瘤样肿瘤(atypical spindle cell lipomatous tumour, ASL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ASLT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和FISH对8例ASLT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 目的 探讨非典型梭形细胞脂肪瘤样肿瘤(atypical spindle cell lipomatous tumour, ASL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ASLT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和FISH对8例ASLT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均可见不同比例的梭形细胞、脂肪细胞混杂分布,细胞无或轻度异型,无坏死。免疫表型:8例肿瘤细胞CD34、S-100不同程度阳性,RB均表达缺失,MDM2、CDK4阴性或灶阳性,Ki67增殖指数低。FISH检测示6例MDM2无扩增。结论 ASLT是新近命名的良性脂肪源性肿瘤亚型,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预后好,正确诊断可避免临床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源性肿瘤 梭形细胞脂肪瘤样肿瘤 RB MDM2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或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局灶性癫痫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梦倩 李云飞 +3 位作者 林守华 张旭 汪银洲 王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40-845,共6页
目的对比左乙拉西坦与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福建省立医院诊断与治疗的476例局灶性癫痫患者,分为左乙拉西坦组(275例)和奥卡西平组(201例),均持续治疗12个月,分析两组及不同亚... 目的对比左乙拉西坦与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福建省立医院诊断与治疗的476例局灶性癫痫患者,分为左乙拉西坦组(275例)和奥卡西平组(201例),均持续治疗12个月,分析两组及不同亚组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左乙拉西坦组总有效率为57.82%(159/275),奥卡西平组总有效率为46.77%(94/201),左乙拉西坦组高于奥卡西平组(χ^(2)=5.696,P=0.017)。不同年龄的局灶性癫痫患者左乙拉西坦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5,P=0.034),其中,青年患者总有效率高于未成年患者(χ^(2)=3.898,P=0.048)和中老年患者(χ^(2)=4.946,P=0.026)。发病后首次影像学正常的局灶性癫痫患者左乙拉西坦总有效率(χ^(2)=5.349,P=0.021)和奥卡西平总有效率(χ^(2)=10.036,P=0.002)均高于影像学异常患者。同一亚组不同药物疗效分析:对于青年局灶性癫痫患者,左乙拉西坦总有效率高于奥卡西平(χ^(2)=6.591,P=0.010)。左乙拉西坦组有13例(4.73%)出现不良反应,奥卡西平组有19例(9.45%)出现不良反应,奥卡西平组高于左乙拉西坦组(χ^(2)=4.135,P=0.042)。结论与奥卡西平单药治疗相比,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对于青年患者疗效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发病后首次影像学正常的局灶性癫痫患者两种药物疗效均优于影像学异常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部分性 左乙拉西坦 奥卡西平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子宫肝样腺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12
作者 罗丹 黄海建 +1 位作者 陈新 陈小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6-1131,共6页
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HAC)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发生于肝外的特殊类型腺癌,因其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与肝细胞癌相似而得名。发生于子宫的HAC极为少见,检索国内外文献,目前原发于宫颈的HAC仅见2例报道^([1-2]),原发于子宫内膜... 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HAC)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发生于肝外的特殊类型腺癌,因其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与肝细胞癌相似而得名。发生于子宫的HAC极为少见,检索国内外文献,目前原发于宫颈的HAC仅见2例报道^([1-2]),原发于子宫内膜的HAC共16例报道^([3-17])。本文收集2例原发性子宫HAC病例,并对以往文献进行了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以期提高对子宫HAC的认识,为该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样腺癌 子宫 子宫颈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C重排肉瘤4例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分析
13
作者 汤晨晨 黄海建 +2 位作者 李柏成 李峰 陈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6-868,872,共4页
目的 探讨CIC重排肉瘤(CIC-rearranged sarcoma, CR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4例CRS,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CRS中,男性2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20~76岁(平均43.25岁)。肿瘤部位分别为左大腿、左颈部、... 目的 探讨CIC重排肉瘤(CIC-rearranged sarcoma, CR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4例CRS,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CRS中,男性2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20~76岁(平均43.25岁)。肿瘤部位分别为左大腿、左颈部、右胸壁和右颅顶,肿瘤最大径3.5~8.8 cm(平均5.83 cm)。病理学表现为小圆细胞肿瘤,细胞丰富,排列密集,部分细胞质透明,其中2例细胞呈横纹肌样特征;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免疫表型:WT-1(4/4)、DUX4(3/4)、CD99(3/4)、CD31(1/3)、FLI-1(2/2)、vimentin(2/2)阳性;INI-1、SMARCA4、H3K27Me3均无缺失表达,其余抗体均阴性。分子检测:3例FISH检测到CIC基因分离,4例均未检测到EWSR1基因分离。3例行手术切除,例1术后辅助化疗,例2术后行放、化疗和免疫治疗,1例失访。3例获得随访(16~21个月),1例无瘤生存,另2例局部复发。结论 CRS属于较少见的小圆细胞未分化肉瘤,诊断需要结合临床、影像、病理,并加做必要的免疫组化及CIC基因检测后确诊,该肿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化疗、放疗,多数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圆细胞肿瘤 肉瘤 CIC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2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Tcm细胞的代谢重编程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
14
作者 刘枋 潘春丽 +2 位作者 周智锋 陈淑萍 叶韵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0-578,共9页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2(Id2)在诱导生成中央记忆性T(Tcm)细胞及增强T细胞抗肿瘤持久性中的作用。方法:磁珠分选CD8^(+)初始T细胞,与负载癌胚抗原(CEA)的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经白介素-2(IL-2)或IL-7/15/21/23分别诱导培养效应T(Teff)...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2(Id2)在诱导生成中央记忆性T(Tcm)细胞及增强T细胞抗肿瘤持久性中的作用。方法:磁珠分选CD8^(+)初始T细胞,与负载癌胚抗原(CEA)的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经白介素-2(IL-2)或IL-7/15/21/23分别诱导培养效应T(Teff)或Tcm细胞;qPCR和WB法分别检测T细胞中Id2和Id3 mRNA、蛋白表达;慢病毒敲减T细胞中Id2基因,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T细胞记忆表型;WB法检测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Seahorse能量代谢仪分析细胞外酸化速率(ECAR)和耗氧速率(OCR);斑马鱼结肠癌HCT116细胞移植瘤模型分析Teff和Tcm细胞的抗肿瘤差异,进一步观察敲减Id2基因的Tcm细胞(Tcm-shId2)对第二次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结果:Tcm细胞高表达Id3 mRNA(P<0.05),而Teff细胞高表达Id2 mRNA(P<0.001)。成功构建敲减Id2基因的Tcm细胞(Tcm-shId2)且其Id3表达明显上调,敲减Id2可促进Tcm细胞的形成(P<0.05)。Tcm-shId2细胞通过PI3K/AKT通路进行代谢重编程,有效抑制斑马鱼体内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对第二次移植瘤也能产生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Id2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改变T细胞代谢模式,从而促进CD8^(+)T细胞向Tcm细胞分化,有效抑制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抑制因子2 中央记忆性T细胞 T细胞分化 PI3K/AKT信号通路 代谢重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与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对比 被引量:29
15
作者 吴少杰 蔡森林 +4 位作者 唐仪 蔡文超 周艳峰 何剑锋 方主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动脉介入栓塞术(PAE)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并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43例高龄BP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PAE治疗57例(PAE组),接受TUR... 目的探讨前列腺动脉介入栓塞术(PAE)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并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43例高龄BP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PAE治疗57例(PAE组),接受TURP治疗86例(TURP组)。对比两组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及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AE组术中出血量[(4.76±1.92) mL对(156.56±83.12) mL]、止痛药应用次数[(0.12±0.33)次对(0.76±1.35)次]、术后住院时间[(2.47±1.91) d对(7.21±2.44) d]、ClavienⅡ级及以上并发症(χ~2=5.563)均低于TURP组。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URP组在前列腺体积[(42.93±11.62) cm^3对(69.82±13.52) cm^3]、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9.77±1.71对11.82±3.31)、生活质量(QOL)评分(1.87±0.76对2.57±0.59)、最大尿流率(Qmax)[(18.26±3.98) mL/s对(13.90±3.95) mL/s]、残余尿量(PVR)[(36.16±10.67) mL对(45.82±9.43) mL]指标上改善均比PAE组更明显。结论 PAE术治疗高龄BPH患者安全、有效,可作为TURP术补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动脉介入栓塞术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9
16
作者 徐驯宇 陈前顺 +3 位作者 梁玮 欧德彬 林兴 韩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99-802,共4页
目的评价胸腹腔镜下早期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接受胸腹腔镜(n=56)和传统开胸(n=53)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复发或转移率、病死率及随访情况等差别。... 目的评价胸腹腔镜下早期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接受胸腹腔镜(n=56)和传统开胸(n=53)行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复发或转移率、病死率及随访情况等差别。结果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胸组,但失血量、住院时间、转ICU病例数、胸液引流时间、胸液引流量等方面优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8.9%,少于开胸组的1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3~21个月,腔镜组复发或转移率为5.7%,生存率98.1%;开胸组复发或转移率8.3%,生存率为97.9%;两组在复发或转移率及生存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具有与开胸手术相当的近期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的微创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胸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 食管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8
17
作者 眭玉霞 邓晓宇 +6 位作者 伍铮 林雅婷 张润民 郝昌鹏 陈灵锋 王丽萍 晋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3-1028,共6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驱动基因突变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病理资料完整的550例原发性NSCLC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 ARMS)荧光定量PCR法对184例NSCL...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驱动基因突变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病理资料完整的550例原发性NSCLC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 ARMS)荧光定量PCR法对184例NSCLC进行9种驱动基因检测,对另外366例NSCLC患者采用Illumina测序法进行10种驱动基因检测,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550例NSCLC中有405例检测到基因突变(73.6%),分别为EGFR(57.3%)、KRAS(5.8%)、PIK3CA(2.2%)、ALK(3.8%)、RET(2.0%)、ROS1(1.1%)、NRAS(0.2%)、BRAF(1.5%)、HER-2(2.0%)和MET(0.3%),检出驱动基因联合突变12例(2.2%),EGFR双位点突变8例(1.5%)。在NSCLC中,腺癌、女性、无吸烟史、周围型和以腺泡型为主的腺癌患者更易发生驱动基因突变(P<0.05)。EGFR基因突变人群特征为女性、无吸烟史、腺癌、周围型,多发于以腺泡型为主型的腺癌中,少见于以实体型和黏液型的腺癌患者中(P<0.05)。KRAS基因突变率在男性、有吸烟史和以浸润性黏液型为主的腺癌中更高,不易发生在贴壁型腺癌中(P<0.05)。PIK3CA基因突变在男性中发病率较高(P<0.05)。ALK基因突变率在以实体型为主的腺癌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更高且不易发生在贴壁型腺癌中(P<0.05)。RET基因在以实体型为主的腺癌中突变率较高(P<0.05)。EGFR双位点突变多发于有淋巴结转移和以乳头型为主的肺腺癌中(P<0.05)。结论NSCLC中EGFR、KRAS、ALK基因存在较高的突变率,其他驱动基因改变以及联合突变的突变率虽低,但意义重大不容忽视,其中EGFR合并PIK3CA突变提示患者有较高的临床分期。多基因联合检测在临床上对加快筛选有效治疗目标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驱动基因 临床病理 组织学亚型 联合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愉生 吴春兰 +5 位作者 李鸿茹 王大璇 林晓红 林明 许能銮 胡辛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9-535,共7页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各科室2006年1月-2015年9月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按照基础病、性别、年龄、血流感染前住院时间、住院科室...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各科室2006年1月-2015年9月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按照基础病、性别、年龄、血流感染前住院时间、住院科室配对选择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56对,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危险因素与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经多因素分析发现,先前使用超过2类抗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OR:4.92,95%CI:1.31-18.44)、抗MRSA药物(OR:9.09,95%CI:1.05-78.99)是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预后分析提示铜绿假单胞菌组的30 d病死率(30.4%)显著高于对照组(14.3%)(χ2:4.171,P=0.041),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OR:1.23,95%CI:1.08-1.40)、不恰当的经验治疗(OR:6.55,95%CI:1.44-29.72)是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病死率高,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其预后的关键因素,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恰当的经验治疗将有利于降低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预后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血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8
19
作者 陈兴泳 张旭 +2 位作者 雷惠新 汪银洲 张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23-424,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探讨NT-pro-BNP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88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梗死大小分成小面积脑梗死组14例、中度脑梗死组21例、大面积梗死组53例。按是否合并房颤,分成脑梗...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探讨NT-pro-BNP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88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梗死大小分成小面积脑梗死组14例、中度脑梗死组21例、大面积梗死组53例。按是否合并房颤,分成脑梗死合并房颤43例,脑梗死未合并房颤45例。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NT-pro-BNP值。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NT-pro-BNP水平升高。小面积脑梗死、中度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各组血浆NT-pro-BNP中位数分别为277.50 pg/mL、983.70pg/mL、2556.00 pg/mL。血NT-pro-BNP在18例死亡或脑疝自动出院患者高于70例存活患者(中位数,3017.50 pg/mL vs.992.85pg/mL)。脑梗死合并房颤组NT-pro-BNP高于脑梗死无合并房颤组(中位数,2880.00 pg/mL vs.432.70 pg/mL)。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NT-pro-BNP升高,NT-pro-BNP可能作为急性脑梗死预后预测一个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N端-脑钠肽前体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疗程西那卡塞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1
20
作者 周凌辉 张恒远 +2 位作者 裴娟 程翱 张燕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89-992,共4页
目的观察西那卡塞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合并难治性SHPT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西那卡塞初始剂量为25.0 mg/d... 目的观察西那卡塞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合并难治性SHPT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例为研究对象。西那卡塞初始剂量为25.0 mg/d,每4周根据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钙、血磷调整剂量,调整范围为加减12.5~25.0 mg/d,最大用药量不超过100.0 mg/d,治疗目标为i PTH在150~300 pg/ml;血钙、血磷降至参考范围后决定是否联用骨化三醇。监测治疗期间i PTH、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尿素、血肌酐水平变化,共随访84周。结果 11例患者初始i PTH水平为(1 375±352)pg/ml,末期为(245±82)pg/ml,达标均值为(243±47)pg/ml,首次达标时间为12~84周;西那卡塞最大剂量(46.3±20.4)mg/d,末期剂量(20.0±13.4)mg/d,最大剂量治疗时间4~36周;10例患者联用骨化三醇。西那卡塞剂量在第8周达到最大,较初始剂量明显增加,在第60~84周时下降至初始剂量。骨化三醇剂量在第36~84周较初始剂量明显增加。患者治疗后各周i PTH、血钙、血磷水平均低于初始水平,治疗后第60~84周,ALP水平低于初始水平(P<0.05)。治疗前后ALB、Hb、尿素、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疗程的西那卡塞能有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SHPT,联用骨化三醇效果更佳;随着治疗期间i PTH的下降,维持期西那卡塞剂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继发性 西那卡塞 血液透析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