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总动脉内径扩大与内膜—中层厚度是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两个重要标志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贞耀 陈达光 +2 位作者 陈玲 王华军 陈松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6期337-341,共5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人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即颈总动脉后壁内膜—外层之间的距离,CAIMT)与颈总动脉内径(即颈总动脉前壁内膜—后壁内膜之间的距离,CADIA)的变化。方法:用双功能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286例高血压病人及172名正常对照C...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人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即颈总动脉后壁内膜—外层之间的距离,CAIMT)与颈总动脉内径(即颈总动脉前壁内膜—后壁内膜之间的距离,CADIA)的变化。方法:用双功能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286例高血压病人及172名正常对照CADIA。结果:高血压病人CADIA扩大,CAIMT增厚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关系密切。CADIA扩大随着高血压病病程延长而增大,矫正年龄与收缩压因素后,差别仍然十分明显。CADIA扩大与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危险因素相关关系比CAIMT增厚明显。结论:CADIA扩大与CAIMT增厚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内径 内膜中层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早期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阻止遗传性高血压形成的机理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松苍 陈达光 +2 位作者 晋学庆 胡文养 王华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5-179,共5页
本文探讨早期卡托普利治疗阻止高血压形成的机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宫内期给药(100mg·kg-1·d-1)到16周龄,40wk处死。测定收缩压,血管壁/腔面积比(M/L),血管收缩(后肢灌注Folko... 本文探讨早期卡托普利治疗阻止高血压形成的机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宫内期给药(100mg·kg-1·d-1)到16周龄,40wk处死。测定收缩压,血管壁/腔面积比(M/L),血管收缩(后肢灌注Folkow模型)和舒张(动脉环体外实验)功能。卡托普利治疗显著降低血压,停药后24wk,血压仍维持在相对低的水平(21.1±1.1kPa,对照28.5±1.1kPa。P<0.01).治疗能明显减少M/L并接近正常WKY大鼠水平。治疗组SHR大鼠主动脉对硝普钠舒张敏感性及最大舒张反应明显比8HR增高,后肢阻力血管苯福林灌注显示SHR最小灌注压,最大灌注压,曲线最大斜率都明显比WKY大,EC50明显较小,治疗的SHR以上四个指标几乎达到与WKY相同水平。结论:卡托普利持久地阻止高血压形成,持久降压的机理可能是在抑制血管肥厚基础上,减弱末梢血管阻力,改善血管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卡托普利 药物疗法 大鼠 遗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