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章芳 王云英 +3 位作者 卢起棪 余英豪 孙慧敏 杨发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848-848,共1页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较少见.国外本病占所有子宫恶性肿瘤的0.2%,占子宫肉瘤25%;国内报告病例不止50例,且无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的报告.我院在近29年外检工作中遇见11例,并作了免疫组化的研究,探讨组织发生.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内膜间质细胞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附261例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祥福 林欣 +6 位作者 冯玉满 吴天金 方公贤 郑知文 杨发端 梁建纲 殷凤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6-29,共4页
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国内、外虽已有研究,但为数不多。鉴于国内尸解开展差,手术标本材料的仔细检查便很重要。类似本文工作,国内他处也有进行,本文工作不无缺点,淋巴结的采集有嫌不足,是今后应力求改善所在。本文报道261例胃癌根治标本... 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国内、外虽已有研究,但为数不多。鉴于国内尸解开展差,手术标本材料的仔细检查便很重要。类似本文工作,国内他处也有进行,本文工作不无缺点,淋巴结的采集有嫌不足,是今后应力求改善所在。本文报道261例胃癌根治标本的研究(R_2233例,R_328例),其中胃窦部癌130例,贲门部癌75例,胃体癌46例和全胃癌10例,总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3.9%,淋巴结转移度为36.1%。认为胃瘤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十分复杂,主要和原发部位、癌瘤浸润胃壁的深度以及癌瘤大小有密切关系。因此施行合理的根治术,必须根据以上3个因素结合患者的全身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才能制定出较合理的胃癌手术切除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结 转移 转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细胞PCNA和DNA含量与预后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发端 陈红 +5 位作者 陈维珠 王平 邵宇 吴秀红 郑天荣 张宝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7-179,共3页
分析22例胃癌癌细胞PCNA表达和DNA含量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使用常规石蜡切片,以单抗Pc10。检测PCNA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DNA含量,将患者按术后生存分为1年组5例,5年组6例,10年组11例进行统计。... 分析22例胃癌癌细胞PCNA表达和DNA含量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使用常规石蜡切片,以单抗Pc10。检测PCNA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DNA含量,将患者按术后生存分为1年组5例,5年组6例,10年组11例进行统计。结果:PCNA表达阳性率在1,5,10年组间皆有明显差异(P<0.01)。DNA含量,2C与≥3c比较在1与5和10年组间P<0.01,5与10年组间P>0.05,2c与≥5c比较在1,5,10年组间皆P<0.01。DNA含量变化与PCNA表达里线性密切关系。作者认为,DNA含量测定辅以PCNA检测对帮助判断患者的预后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抗原 DNA 预后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胆管结石病胆管上皮与肝胆管癌细胞核DNA含量的初步探讨
4
作者 滕木俭 殷凤峙 杨发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0年第4期187-189,共3页
肝胆管结石与肝胆管癌的关系日益受重视,其发病率约2—9%,本文103例肝胆管结石病中有2例伴发胆管癌(约2%)。现就肝胆管结石中增生胆管上皮细胞和胆管癌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探讨二者的关系。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肝胆管癌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胃粘膜细胞和病变细胞核的DNA含量初步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发端 陈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A00期302-304,共3页
本文选择49份胃手术标本(包括正常胃粘膜12例、慢性溃疡13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10例和胃管状腺癌14例)为对象,探讨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采用常规切片,H·E染色、Feulgen反应显示DNA,光镜下分三级,光镜下测核面积,并选新鲜的正常... 本文选择49份胃手术标本(包括正常胃粘膜12例、慢性溃疡13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10例和胃管状腺癌14例)为对象,探讨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采用常规切片,H·E染色、Feulgen反应显示DNA,光镜下分三级,光镜下测核面积,并选新鲜的正常胃粘膜、胃癌各2例应用显微分光光度仪检查。结果发现光镜下各组病变DNA含量分级中,癌>不典型增生>慢性溃疡>正常,具统计学意义;正常胃粘膜和病变细胞核DNA与直径、核面积的平均值,则癌肿表现核大且DNA含量多;正常胃粘膜细胞和病变细胞核DNA含量与核面积的相关,表现DNA Ⅰ级含量与核面积大小呈负相关,DNA Ⅱ、Ⅲ级均呈正相关;显微分光光度仪结果表明,癌细胞的多倍体及不整倍体细胞的百分数占相当数量,其参差不等的结果与镜下所见很吻合。我们认为,细胞化学方法在光镜下测定DNA含量,可以达到半定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细胞核 脱氧核糖核酸
全文增补中
香烟对阻止黄曲霉素B_1诱致小白鼠癌前病变影响的肝细胞核内DNA定量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可怀 张玉珍 +13 位作者 戴硕荣 杨发端 章迟 杨长培 陈维珠 林礼务 叶真 薛恩生 高上达 张连郁 吴德丰 张翼 孙昌盛 Dahiel W.Nebert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94-398,共5页
本文将津白2纯系小白鼠60只.随机等数分三组:AFB_1组、AFB_1+香烟熏组和对照组。AFB_1溶于DMSO.5μg/每日/每只量拌于饲料投食,熏烟组以30g/日烟丝熏烟,经半年实验,肝H.E常规切片.发现两实验组.肝细胞有不典型增生,程度难确定,电镜下.... 本文将津白2纯系小白鼠60只.随机等数分三组:AFB_1组、AFB_1+香烟熏组和对照组。AFB_1溶于DMSO.5μg/每日/每只量拌于饲料投食,熏烟组以30g/日烟丝熏烟,经半年实验,肝H.E常规切片.发现两实验组.肝细胞有不典型增生,程度难确定,电镜下.肝细胞主要为变质及轻度胶原增生。但肝印片置Leitz MPV Ⅲ型测定肝细胞核DNA含量,发现三组均属多峰型,对照组与AFB_+烟熏组主峰相当4C处.AFB_1组则在8C处.两实验组间从多倍体与异倍体数量看,则有显著差别(P<0.05).证实AFB_1+烟熏组具有阻止AFB_1诱致小白鼠肝癌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DNA 香烟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