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稻—萍—鱼系统中红萍氮素吸收利用及有效性研究 |
翁伯琦
唐建阳
陈炳焕
刘中柱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1 |
11
|
|
|
2
|
7种红萍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与ISSR分子标记 |
钟珍梅
黄勤楼
黄毅斌
黄秀声
陈钟佃
冯德庆
唐龙飞
|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
2011 |
3
|
|
|
3
|
鱼类利用红萍氮的示踪法研究 |
陈炳焕
翁伯琦
唐建阳
张伟光
刘中柱
|
《淡水渔业》
|
1986 |
3
|
|
|
4
|
红萍养鱼的适口性研究 |
黄毅斌
柯碧南
李桂芬
|
《福建农业科技》
|
1994 |
1
|
|
|
5
|
福建省农业生态现状及生态农业研究方向初探 |
庄东萍
黄毅斌
|
《福建水土保持》
|
1999 |
3
|
|
|
6
|
不同红萍作鱼饵料的适口性研究 |
黄毅斌
宋铁英
|
《台湾海峡》
CAS
CSCD
|
1996 |
2
|
|
|
7
|
几种豆科决明属(Chamaecrista spp.)牧草喂兔效果研究 |
应朝阳
黄秀声
黄毅斌
方金梅
陈恩
|
《中国草食动物》
CAS
|
2003 |
13
|
|
|
8
|
回交满江红3号(MH3-1)若干抗逆特性研究 |
郑德英
唐龙飞
章宁
陈坚
余辉
|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
1994 |
8
|
|
|
9
|
满江红孢子果空间诱变效应的研究 Ⅱ空间条件对不同品系满江红耐荫性的影响 |
鲁雪华
卞祖良
郭文杰
陈敏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
2002 |
3
|
|
|
10
|
满江红孢子果空间诱变效应的研究 Ⅰ.高空条件对不同品系满江红孢子果生长发育的影响 |
郭文杰
鲁雪华
林勇
陆培基
刘中柱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
2002 |
2
|
|
|
11
|
山地红壤冬季牧草引种与鸡脚草喂鹅试验研究 |
冯德庆
黄秀声
陈忠佃
唐龙飞
|
《家畜生态》
|
2004 |
4
|
|
|
12
|
生态牧草的研究与利用 |
黄毅斌
应朝阳
翁伯奇
郑仲登
|
《福建水土保持》
|
2000 |
12
|
|
|
13
|
红萍作为鱼饲料的利用效果 |
林忠华
|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
1997 |
4
|
|
|
14
|
调控稻田人工生物圈及其新耕作体系研究 Ⅳ.综合调控技术对水稻生长和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
黄毅斌
翁伯琦
唐建阳
陈炳焕
贾芬
陈震南
李振武
刘中柱
|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
1997 |
4
|
|
|
15
|
三膘亚属满江红及其种间杂种雄性器官的数量分类研究初报 |
陈坚
罗涛
唐龙飞
林永辉
|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
1997 |
2
|
|
|
16
|
调控稻田人工生物圈及其新耕作体系研究Ⅲ.外源喷水系统的增氧效果研究 |
黄毅斌
翁伯琦
唐建阳
张逸清
宋铁英
何萍
刘中柱
|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
1996 |
1
|
|
|
17
|
^(15)N稀释法测定红萍固氮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
唐建阳
翁伯琦
陈炳焕
|
《福建农业科技》
|
1989 |
1
|
|
|
18
|
稻田人工生物圈的环保效应研究 |
林忠华
|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
1996 |
1
|
|
|
19
|
满江红九膘亚属种雄性育性的初步调查研究 |
金桂英
陈坚
唐龙飞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
2001 |
0 |
|
|
20
|
稻田人工生物圈的调控技术研究 |
林忠华
|
《耕作与栽培》
|
1997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