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简介
1
《福建稻麦科技》 2003年第1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 育种 品种 审定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稻田大小麦机播配套技术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剑锋 吴华聪 《福建稻麦科技》 1999年第4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稻田 规模机播 栽培 大麦 小麦 播种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稻田大、小麦机播配套技术研究初报
3
作者 林济生 吴贻开 +4 位作者 曾任平 许请仁 庄木法 吴伯星 方义祥 《福建农业科技》 1991年第5期9-10,共2页
实践证明,推广冬闲稻田种麦,是解决福建缺粮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近年来,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农户种麦积极性已出现下降的趋势,如全省大、小麦种植面积,从1976年350万亩,降低至1987年161万亩。其主因是工价提高,传统手工种麦耗工多,成... 实践证明,推广冬闲稻田种麦,是解决福建缺粮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近年来,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农户种麦积极性已出现下降的趋势,如全省大、小麦种植面积,从1976年350万亩,降低至1987年161万亩。其主因是工价提高,传统手工种麦耗工多,成本高,效益低,。为解决此矛盾,我们承担了省科委下达的“稻田大小麦机播栽培配套技术研究”。经1987年开始预试、至1990年起正式研究的四年中,已初步探索出我省稻田大小麦规模机播栽培配套技术,并明确其具有省工、高产、成本低、效益高等优越性,为福建寻到克服种麦难的良法。现初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大麦 小麦 机播 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育成大麦品种(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稳定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涂祖荣 张绍南 +2 位作者 张秋英 余建华 叶定生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6年第3期14-18,共5页
对福建省育成的6个大麦品种(系)进行两个年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育成的大麦品系产量提高9.2%~16.6%,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在各试点表现不同,品种与地点... 对福建省育成的6个大麦品种(系)进行两个年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育成的大麦品系产量提高9.2%~16.6%,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在各试点表现不同,品种与地点互作显著。(2)丰产、稳产性较好,各构成因素相对比较稳定和协调的品种为闽麦06;莆麦50丰产性较好,但稳产性偏差(有效穗,其余两个因素稍好);莆麦93、闽诱3号和泉1418产量优于对照,稳产性较好,除泉1418穗粒数稳定度紊乱外,其余相对都比较稳定;对照品种莆大麦4号产量稳定性很差,产量构成因素的稳定度也较乱。(3)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平均值与各自稳定性参数(b值)及变异系数无显著相关,而b值与变异系数多表现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品种(系) 产量因素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大麦育种现状分析及今后育种思考 被引量:4
5
作者 涂祖荣 林守涌 叶定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11-715,共5页
分析了福建省大麦育种的现状,指出20多年来福建大麦育种取得明显进展,育出了莆大麦4号、闽诱3号、闽麦06、闽麦02、莆大麦5号、莆大麦7号等良种。这些良种产量提高、千粒重增加和抗白粉病能力增强,但大麦育种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作者... 分析了福建省大麦育种的现状,指出20多年来福建大麦育种取得明显进展,育出了莆大麦4号、闽诱3号、闽麦06、闽麦02、莆大麦5号、莆大麦7号等良种。这些良种产量提高、千粒重增加和抗白粉病能力增强,但大麦育种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作者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的育种目标、技术路线和技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大麦 育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沿海麦类规模机播栽培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济生 吴贻开 +1 位作者 张琳 张含良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11-14,共4页
福建沿海稻田大、小麦规模机播栽培比手工播种栽培省165.6%~71.8%,降低成本21.6%~33.5%,可提高效益20.2%~54.0%,促进麦类增穗、增产。它将在福建粮食的增产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大麦 小麦 规模机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近11年审定的水稻品种及今后水稻育种方向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利兴 游年顺 +1 位作者 雷上平 雷捷成 《福建农业科技》 2002年第4期20-23,共4页
对福建省 1 991~ 2 0 0 1年审定的水稻品种省区试产量进行分类比较分析 ,归纳总结它们的抗性和稻米品质。并对福建省今后的水稻育种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产量 抗性 稻米品质 育种方向 福建 审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大麦品种区试结果分析及今后生产和育种方向 被引量:3
8
作者 涂祖荣 林守涌 +1 位作者 苏保 陈火高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71-476,共6页
“七五”至“九五”期间 ,福建省进行了三轮大麦品种区试。结果表明 :大麦品种产量不断提高 (从“七五”平均 14 4 .0kg/u提高到“九五”平均 2 4 2 .4kg/u) ,穗数增加 ,千粒重提高 ,向多穗大粒和大穗大粒方向发展 ,抗白粉病能力增强 ,... “七五”至“九五”期间 ,福建省进行了三轮大麦品种区试。结果表明 :大麦品种产量不断提高 (从“七五”平均 14 4 .0kg/u提高到“九五”平均 2 4 2 .4kg/u) ,穗数增加 ,千粒重提高 ,向多穗大粒和大穗大粒方向发展 ,抗白粉病能力增强 ,新育成品种多表现抗白粉病 ,株高和生育期适宜 ,但稳定性尚需进一步提高 ,通过区试筛选出丰产品种莆大麦 4号、闽诱 3号 ,丰产稳产品种闽麦 0 6 ,丰产抗白粉病品种莆大麦 5号、莆大麦 7号和闽麦 0 2等。从区试结果分析认为 :今后福建大麦育种目标应该是 :中熟、中秆、高产、稳产、抗逆力强 ,质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大麦 品种区试 生产 育种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回顾和展望 被引量:3
9
作者 叶定生 张绍南 +2 位作者 张秋英 余建华 涂祖荣 《福建稻麦科技》 1997年第1期42-45,共4页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抗病性 育种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水稻育种协作攻关的主要成就与策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乌齐 翁国华 涂祖荣 《福建稻麦科技》 2001年第4期26-29,共4页
福建省水稻育种经历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四轮的攻关 ,至 2 0 0 0年 ,先后选育出 6 9个品种 (组合 )投放于生产 ,在全国累计推广 75 0 0多万hm2 ,其中省内累计推广面积达 130 0多万hm2 ,仅在省内就增产稻谷 4 0 5亿kg ,... 福建省水稻育种经历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四轮的攻关 ,至 2 0 0 0年 ,先后选育出 6 9个品种 (组合 )投放于生产 ,在全国累计推广 75 0 0多万hm2 ,其中省内累计推广面积达 130 0多万hm2 ,仅在省内就增产稻谷 4 0 5亿kg ,增创社会产值 2 9亿元 ;先后获得国家、农业部、省科技成果奖 33项。十多年来 ,成果转化取得良好的效益 ,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 ,形成了一套良好的科研网络 ,运行有序并趋于优化 ;以《福建稻麦科技》为主要载体 ,完整保存了我省水稻科技信息。在迈向新世纪征途中 ,笔者提出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用高新科技手段 ,努力培养一批能攻克技术难关的高素质科研人才 ,选育出优质、高产、抗性、适应性强的新品种 ,加大成果转化力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攻关 成就 策略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水稻育种协作攻关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11
作者 翁国华 王乌齐 +1 位作者 何花榕 郭灵灵 《福建农业科技》 2000年第5期25-28,共4页
福建省水稻育种经历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4轮的攻关.至2000年,先后选育出67个品种(组合)投放于生产,至1998年在全国累计推广近7000万hm2,其中省内累计推广面积达1169万 hm2,仅在... 福建省水稻育种经历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4轮的攻关.至2000年,先后选育出67个品种(组合)投放于生产,至1998年在全国累计推广近7000万hm2,其中省内累计推广面积达1169万 hm2,仅在省内增产稻谷 37.5亿 kg,增创社会产值 26.58亿元;先后获得国家、农业部、省科技成果奖32项。十多年来,成果转化取得良好的效益,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形成了一套良好的科研网络,运行有序并趋于优化;完整保存了我省水稻科技信息的宝贵资料。在迈向新世纪征途中,提出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用高新科技手段,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科研人才,选育出高产、优质、抗性、适应性强的良种,加大成果转化力度,为福建的经济腾飞做出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协作攻关 科技成果转化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优异稻种资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金英 江川 +1 位作者 陈卫伟 邹雪玉 《福建稻麦科技》 1996年第4期27-35,共9页
福建优异稻种资源王金英,江川,陈卫伟,邹雪玉(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福州350016)(福建省农科院生物中心)(长乐市农业局)福建稻作历史悠久,蕴有丰富的水稻品种资源。邓世纪30年代已开展稻种资源的调查和检定,共收集保... 福建优异稻种资源王金英,江川,陈卫伟,邹雪玉(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福州350016)(福建省农科院生物中心)(长乐市农业局)福建稻作历史悠久,蕴有丰富的水稻品种资源。邓世纪30年代已开展稻种资源的调查和检定,共收集保存地方品种4025份,可惜文革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资源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再生丰产技术研究 Ⅶ报、福建山区再生稻气候生态适应性区划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义珍 黄育民 +1 位作者 林文 蔡亚港 《福建稻麦科技》 1993年第2期15-21,共7页
本系列研究曾根据福建山区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模式,初步拟出再生稻适宜发展地区。为探明安全蓄养再生稻的纬度、海拔临界线,作出再生稻气候生态适应性区划,本文对5年来多点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对福建省山区再生稻适宜种植地区进... 本系列研究曾根据福建山区热量资源的时空分布模式,初步拟出再生稻适宜发展地区。为探明安全蓄养再生稻的纬度、海拔临界线,作出再生稻气候生态适应性区划,本文对5年来多点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对福建省山区再生稻适宜种植地区进行初步区划,明确适宜种植的品种(组合)和宜栽时段。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88起在福建山区的沙县西霞(26°30'N,117°35'E,海拔550米),武夷山市溪洲(27°39'N,118°08'E,海拔220米)和武夷山市黄村(27°40'N,117°58'E,海拔220米)进行。以汕优63为试验材料,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生态 分期播种试验 丰产技术 种植地区 齐穗期 播期 分布模式 临界线 抽穗开花 热量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优质杂交早稻发展现状及品质改良 被引量:1
14
作者 游年顺 黄利兴 +2 位作者 雷捷成 王乌齐 叶润生 《福建稻麦科技》 2000年第1期7-10,共4页
分析近 10a福建省杂交早稻发展现状认为 ,早杂优种植面积下降是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和多数组合米质低劣 ,米质是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综合性状的表现 ,胚乳属于三倍体 ,杂交稻的稻米是F2 的杂合体 ,解决优质途径是培育优质亲本 ,以达到配制优... 分析近 10a福建省杂交早稻发展现状认为 ,早杂优种植面积下降是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和多数组合米质低劣 ,米质是基因型与环境效应综合性状的表现 ,胚乳属于三倍体 ,杂交稻的稻米是F2 的杂合体 ,解决优质途径是培育优质亲本 ,以达到配制优质组合的目的 ,选育优质的不育系是培育优质组合的当务之急 ,福建省今后育种目标应是高产与优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早稻 稻米品质 不育系 发展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水稻地方品种稻米品质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金英 林亨芳 江川 《福建稻麦科技》 1993年第3期22-26,共5页
“七五刀期间福建省762份水稻地方品种,经中国水稻研究所谷物化学分析室分析了糙米率、精米率、粗蛋白、赖氨酸、粗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等9个项目,现将结果分折报道如下。一、稻米品质类型供试品种762份,其中... “七五刀期间福建省762份水稻地方品种,经中国水稻研究所谷物化学分析室分析了糙米率、精米率、粗蛋白、赖氨酸、粗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等9个项目,现将结果分折报道如下。一、稻米品质类型供试品种762份,其中,籼稻品种644份(籼粘品种622,籼糯品种22份),粳稻品种118份(粳粘品种51份,粳糯品种67份)。九个项目稻米品质测定表明,福建地方品种稻米品质类型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品种 胶稠度 直链淀粉 籼稻品种 精米率 糙米率 中国水稻研究所 支链淀粉 优质米 糊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早籼食用优质稻品种(组合)生态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润生 郑长林 +1 位作者 郑旋 李宇 《福建稻麦科技》 2001年第1期10-12,共3页
从 1997~ 2 0 0 0年福建省早籼食用优质稻品种 (组合 )生态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稻的产量水平为 5 5 0t/hm2 ,杂交稻的产量水平为 6 70t/hm2 ,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 2 1 82 % ,与对照种 78130相比 ,常规稻比对照种减少 10 15 % ,杂交稻比... 从 1997~ 2 0 0 0年福建省早籼食用优质稻品种 (组合 )生态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稻的产量水平为 5 5 0t/hm2 ,杂交稻的产量水平为 6 70t/hm2 ,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 2 1 82 % ,与对照种 78130相比 ,常规稻比对照种减少 10 15 % ,杂交稻比对照种增产 8 19%。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的主要因素在于有效穗与每穗粒数。杂交稻生育期比常规稻迟 3 1d。抗性方面两者均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优质稻 生态试验 品种 福建 产量表现 生育期 抗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讯“福建稻种资源保存、鉴定、研究与利用”通过省级技术鉴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金英 江川 《福建稻麦科技》 2003年第1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福建 水稻 种质资源 保存 鉴定 利用 技术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年福建省部分籼稻品种米质检测结果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玲娜 李清华 郑苹立 《福建稻麦科技》 2002年第3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籼稻品种 垩白率 直链淀粉 垩白度 精米率 主要品质 优质米 整精米 蒸煮品质 福建省农科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杂交早稻现状和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利兴 游年顺 雷捷成 《福建农业科技》 1998年第S1期100-102,共3页
根据1990~1996年福建省早稻及杂交早稻播种面积的增减,杂交早稻8大主栽组合的形成,及对这些组合产量、抗性、米质、生育期简要地分析,指出杂交早稻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杂交早稻发展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杂交早稻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米质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无公害稻米的研究方向 被引量:1
20
作者 翁国华 何花榕 陈子聪 《福建稻麦科技》 2002年第2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无公害稻米 稻米生产 绿色食品稻米 垩白 农药残留量 传统育种方法 稻种资源 田间试验 早代选择 亲本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