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椒红色素在仿真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
作者 张甫生 庞杰 李文东 《食品与机械》 CSCD 2002年第5期34-35,共2页
探讨了辣椒红色素在仿真食品中的应用 ,并对其性质 ,着色效果和贮藏中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辣椒红色素 仿真食品 应用 性质 着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技术在食品贮藏保鲜和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林娇芬 林河通 +2 位作者 陈绍军 赵云峰 陈莲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05年第2期30-34,共5页
本文综述了真空技术的原理及真空技术在食品贮藏保鲜和加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 真空技术 贮藏保鲜 应用 加工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主要乌龙茶品种PPO酶活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丽霞 肖丽霞 +2 位作者 陆蒸 林启训 陆则坚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7-121,127,共6页
对四种乌龙茶茶树鲜叶的多酚氧化酶(PPO)进行粗提,测定并比较不同品种酶的特性。结果表明:在邻苯二酚与被测酶液的反应体系中,当底物邻苯二酚(C6H6O2)景为0.3-0.9ml时,毛蟹、铁观音、黄旦、肉桂酶活力随底物浓度的增加呈曲线... 对四种乌龙茶茶树鲜叶的多酚氧化酶(PPO)进行粗提,测定并比较不同品种酶的特性。结果表明:在邻苯二酚与被测酶液的反应体系中,当底物邻苯二酚(C6H6O2)景为0.3-0.9ml时,毛蟹、铁观音、黄旦、肉桂酶活力随底物浓度的增加呈曲线增长,含量太高会产生抑制作用,当底物含量:酶含量=1.5:1时,酶活力表现最高;毛蟹、铁观音、黄旦、肉桂酶活力在45-65℃范围内均呈ω型变化趋势,依次在45℃、55℃、65℃时出现高峰。在50-90℃下水浴处理1h,毛蟹、铁观音、黄旦、肉桂酶活力分别丧失34.66%-55.91%,22.68%-50.89%,23.14%-53.57%,31.58%-57.89%;酶活力的适宜pH相对偏碱,在pH8.6时表现为一个活力高峰。相同浓度的五种抑制剂对酶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NaHSO3对酶活力的抑制作用最强,L-半胱氨酸其次,NaCl的抑制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鲜叶 多酚氧化酶 PPO酶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在环保、医药及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彭述辉 庞杰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0-33,共4页
对魔芋葡甘聚糖的特性及在环保、医药、食品及其他领域中的广阔应用进行了综述,讨论了魔芋葡甘聚糖的环保性能、药理作用、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环保 医药 食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真花卉食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庞杰 田世平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80-186,共7页
利用葡甘聚糖等食品胶的胶凝特性,对仿真花卉食品的主辅材料进行了研究;采用L9(3^4)正交实验分别探讨了色素、香精、乳化剂及β-环状糊精、黄原胶、卡拉胶对仿真花卉食品中色泽、香气及塑形效果等的影响,以仿真效果等为考核指标,... 利用葡甘聚糖等食品胶的胶凝特性,对仿真花卉食品的主辅材料进行了研究;采用L9(3^4)正交实验分别探讨了色素、香精、乳化剂及β-环状糊精、黄原胶、卡拉胶对仿真花卉食品中色泽、香气及塑形效果等的影响,以仿真效果等为考核指标,对其制作过程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经凝胶、注模等制得兼有保健功能的仿真花卉食品。结果表明:以5%葡甘聚糖为主料,3%辣红色素等为辅料;用0.3%色素、0.3%香精、0.1%乳化剂的最优配比及0.75%β-环状糊精、0.75%黄原胶为0.375%卡拉胶最适复配比例研制的成品形态逼真,色、香、味俱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花卉食品 葡甘聚糖 色泽 香气 保健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食品的加工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康彬彬 庞杰 徐淳 《中国农村科技》 2003年第6期39-40,共2页
仿生海洋食品是以海洋资源为主要原料,利用食品工程手段从形状上或从风味、营养上模仿海洋食品而加工制成的一种新型食品.这种制品的风味及口感与天然海洋食品几乎可以乱真,而成本却远远低于天然海鲜,此外,它还是一种低热、低盐、低胆... 仿生海洋食品是以海洋资源为主要原料,利用食品工程手段从形状上或从风味、营养上模仿海洋食品而加工制成的一种新型食品.这种制品的风味及口感与天然海洋食品几乎可以乱真,而成本却远远低于天然海鲜,此外,它还是一种低热、低盐、低胆固醇、高蛋白的营养健康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食品 加工技术 仿生海洋食品 营养健康食品 工艺流程 加工技术 仿生扇贝柱 人造虾仁 仿生鱼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食品机械故障分析及其对策
7
作者 洪亚阔 黄志远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03年第1期16-18,49,共4页
本文阐述常见食品机械故障分析及其对策 ,这对拥有同类型食品机械的用户来说 ,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食品机械 故障分析 维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魔芋风味食品的生产工艺
8
作者 方婷 颜文勇 庞杰 《中国农村科技》 2003年第6期41-41,共1页
(一)主要原辅材料 ①原料:素天下食品厂生产的魔芋萄甘露聚糖制成的功能性食品--素蛏.
关键词 魔芋风味食品 生产工艺 原料 辅料 配方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包装材料与贮藏技术
9
作者 陈虹 庞杰 《中国农村科技》 2004年第2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食品 包装材料 贮藏技术 可食性食品包装膜 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冷冻调理食品的加工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林 《中国农村科技》 2002年第11期41-41,共1页
在淡水养殖鱼类中,由于罗非鱼生长快、食性广、疾病少、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力强,在大小水体中均可养殖,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养殖面积较大,资源相当丰富,且价格较低,以罗非鱼为原料并加工成方便食品,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 在淡水养殖鱼类中,由于罗非鱼生长快、食性广、疾病少、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力强,在大小水体中均可养殖,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养殖面积较大,资源相当丰富,且价格较低,以罗非鱼为原料并加工成方便食品,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冷冻调理食品 加工技术 工艺流程 产品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柿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开发利用 被引量:80
11
作者 林娇芬 林河通 +3 位作者 谢联辉 林奇英 陈绍军 赵云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0-96,共7页
柿叶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而且价格低廉,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我国丰富的柿叶资源,文中对国内外柿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开发利用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柿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开发利用 生理活性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涂膜的保鲜原理及其在果蔬上的应用 被引量:29
12
作者 陈明木 陈绍军 +3 位作者 庞杰 陈青青 林鸳源 邱桂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0-403,共4页
简述魔芋葡甘聚糖的特性、涂膜保鲜原理及其在果蔬保鲜上的应用,并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保鲜 水果 蔬菜 涂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收期对龙眼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被引量:47
13
作者 林河通 陈绍军 席玙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79-184,共6页
以福建省主栽龙眼品种油潭本果实为材料 ,研究采收期 (从 8月 19日到 9月 12日每隔 4d采果一次 )对龙眼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采收期的延迟和果实成熟度的提高 ( 8月 19日到 9月 8日采收 ) ,龙眼果皮颜色由青褐色逐渐... 以福建省主栽龙眼品种油潭本果实为材料 ,研究采收期 (从 8月 19日到 9月 12日每隔 4d采果一次 )对龙眼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采收期的延迟和果实成熟度的提高 ( 8月 19日到 9月 8日采收 ) ,龙眼果皮颜色由青褐色逐渐变成黄褐色 ,果实由近长圆球形逐渐变成扁圆球形 ,果实质量和大小逐渐增加 ,果皮逐渐变薄而果肉逐渐增厚 ,果肉可食率、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提高。但过熟的龙眼 ( 9月 12日采收 )果皮变成灰褐色 ,果实品质下降。可用果皮颜色 ,果实质量和大小 ,果皮和果肉厚度 ,果肉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含量和固酸比值、糖酸比值、食用品质作为确定龙眼果实的采收成熟度参数。供长期贮藏或长距离运输用的龙眼应在 8月 3 1日~ 9月 4日采收 ,在 ( 3 0± 2 )℃下贮藏 8d ,好果率为84.2 4%~ 85 .0 7% ,失重率 3 .0 5 %~ 3 .2 0 % ;在 ( 3± 1)℃下贮藏 40d ,好果率 98%~ 10 0 % ,失重率 0 .2 4%~ 0 .2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果实 采收期 成熟度参数 品质 耐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选择 被引量:28
14
作者 林祥木 童金秀 +1 位作者 陈汉清 庞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0-513,共4页
采用摇床液体发酵试验,对18个菌株产纤维素酶进行滤纸酶活性、CMC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筛选出1株产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C真3),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菌株的最优产酶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组合条件是液体发酵时间7d,摇床培养... 采用摇床液体发酵试验,对18个菌株产纤维素酶进行滤纸酶活性、CMC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筛选出1株产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C真3),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菌株的最优产酶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组合条件是液体发酵时间7d,摇床培养温度30℃,起始粗酶发酵培养基pH值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酶活性 液体发酵 正交试验 产酶条件 菌株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青工艺对柿叶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林娇芬 林河通 +3 位作者 陈绍军 赵云峰 瓮红利 陈莲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05年第3期1-4,共4页
以不同的杀青方式,探讨杀青工艺对柿叶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柿叶绿茶以鲜叶直接采用锅式炒青的感官品质最佳;杀青条件以150℃、3min的处理形成的柿叶绿茶感官品质最好。
关键词 感官品质 杀青工艺 绿茶 柿叶 杀青条件 炒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果实成熟和贮藏期间果皮色素的变化 被引量:24
16
作者 林河通 陈绍军 +1 位作者 洪启征 傅虬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7-400,共4页
研究了檀香橄榄果实在成熟和贮藏期间果皮色素的变化以及贮藏温度对果皮色素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果实的成熟 ,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 ,而类胡萝卜素含量缓慢提高 ;果实贮藏期间 ,果皮叶绿素 (包括叶绿素 a和叶绿素 b)含量逐渐降低 ... 研究了檀香橄榄果实在成熟和贮藏期间果皮色素的变化以及贮藏温度对果皮色素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果实的成熟 ,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 ,而类胡萝卜素含量缓慢提高 ;果实贮藏期间 ,果皮叶绿素 (包括叶绿素 a和叶绿素 b)含量逐渐降低 ,而类胡萝卜素含量缓慢提高 ,叶绿素 b的降解速度比叶绿素 a快 ,所以叶绿素 a/叶绿素 b的比率上升 ;低温贮藏可抑制叶绿素的降解和类胡萝卜素的形成 ,长时间保持果实鲜绿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果实 成熟 贮藏 果皮 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7
作者 谢建华 庞杰 +1 位作者 朱国辉 陈翠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0-183,共4页
综述了魔芋葡甘聚糖的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并介绍了魔芋葡甘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结构 功能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伤害对枇杷果实采后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绍军 陈明木 +2 位作者 康彬彬 林缘源 陈青青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0-253,共4页
以解放钟枇杷果实为材料,模拟运输过程中机械伤害对果实采后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枇杷果实受机械伤害后,丙二醛(MDA)含量上升,呼吸强度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先急剧上升而后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上升后下... 以解放钟枇杷果实为材料,模拟运输过程中机械伤害对果实采后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枇杷果实受机械伤害后,丙二醛(MDA)含量上升,呼吸强度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先急剧上升而后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枇杷果肉受机械伤害后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引起果肉生理代谢失调,导致果肉腐败;PPO引起的酶促褐变是导致果肉褐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伤害 枇杷 果实 生理 采收 呼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藏技术(英文) 被引量:17
19
作者 林河通 陈绍军 席玙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6-134,共9页
荔枝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主要亚热带果树 ,但其果实成熟于高温季节 ,采后由于果皮褐变 (即失去红色 )和果实腐烂而使果实迅速劣变 ,常温下的采后寿命少于 3d,这种短的采后寿命严格限制荔枝的长距离贮运、销售和消费。因此 ,荔枝采后技术研... 荔枝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主要亚热带果树 ,但其果实成熟于高温季节 ,采后由于果皮褐变 (即失去红色 )和果实腐烂而使果实迅速劣变 ,常温下的采后寿命少于 3d,这种短的采后寿命严格限制荔枝的长距离贮运、销售和消费。因此 ,荔枝采后技术研究成为荔枝生产的关键问题。该文全面地介绍了荔枝果实采后腐烂和损失的原因 (即荔枝果实的结构特性、生理和病理原因 ) ,荔枝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藏技术 ,包括不同品种的耐贮运性、采收成熟度和采收方法、选别和分级、杀菌剂浸泡、减少失水处理、减少果皮褐变和保持果实红色处理 (如熏硫处理、酸浸或塑料包装 )、检疫杀虫处理、预冷、包装、贮藏 (常温贮藏、低温贮藏、气调贮藏、自发气调贮藏 )、运输和销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采收 采后处理 贮藏 果皮褐变 果实腐烂 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丁胺醇直接竞争ELISA法快速测定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保玲 袁利鹏 +5 位作者 雷红涛 徐振林 杨金易 孙远明 丁武 庞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70-274,共5页
建立沙丁胺醇的直接竞争ELISA(dcELISA)快速检测方法,采用高碘酸钠法制备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沙丁胺醇单克隆抗体,棋盘滴定法确定包被抗原质量浓度和抗体稀释倍数,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反应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离子浓度、甲醇体积分数、pH... 建立沙丁胺醇的直接竞争ELISA(dcELISA)快速检测方法,采用高碘酸钠法制备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沙丁胺醇单克隆抗体,棋盘滴定法确定包被抗原质量浓度和抗体稀释倍数,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反应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离子浓度、甲醇体积分数、pH值因素对dcELISA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优检测条件,同时考察方法的特异性。结果表明:酶标抗体克分子比为2.1时偶合物的滴度最高,最佳反应条件为包被抗原质量浓度1μg/mL,酶标抗体稀释2560倍,0.01mol/L、pH7.4的磷酸盐抗体稀释液(PBS)中含体积分数0.05%的Tween-20、0.5mol/LNaCl溶液和体积分数5%的甲醇时dcELISA具有最高的灵敏度和最好的稳定性,所建立方法的IC50为10.3ng/mL,检测限为0.049ng/mL,线性范围0.3~76.30ng/mL,批内变异系数13.8%,批间变异系数为22.38%,与克伦特罗交叉反应率为321.18%,与溴布特罗交差反应率为29.09%,与其他结构类似物没有明显交叉反应。本研究所建立的dcELISA可用于沙丁胺醇和克伦特罗的多残留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丁胺醇 酶标抗体 直接竞争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