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的福建泉州世界文化遗产景观感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任维 李巧婷 +1 位作者 詹开元 傅伟聪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0-129,共10页
【目的】既有的遗产景观感知研究多存在数据类型单一且融合度不足、机器学习等新技术方法应用尚不充分等问题,制约了遗产景观感知研究的维度与深度,因此亟待探索多模态数据有效融合的新方法及多种机器学习模型集成的新技术。【方法】以... 【目的】既有的遗产景观感知研究多存在数据类型单一且融合度不足、机器学习等新技术方法应用尚不充分等问题,制约了遗产景观感知研究的维度与深度,因此亟待探索多模态数据有效融合的新方法及多种机器学习模型集成的新技术。【方法】以福建泉州世界文化遗产的12处遗产点为对象,基于100292份有效网络图文数据,通过系统集成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主题聚类模型、多模态统一(one-for-all,OFA)图像描述模型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情感分析模型等机器学习技术方法,从遗产点热度时空演变、遗产景观感知维度、遗产景观感知网络、遗产景观感知情感倾向4个方面进行景观感知研究。【结果】1)在遗产点热度时空演变上,遗产点热度与游客景观感知度受政策与事件驱动呈协同快速增长趋势,但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梯度由“高—低”两阶向“高—中—低”三阶过渡。2)在遗产景观感知维度与遗产景观感知网络上,多元融合是景观感知的文化内核,并衍生出层次丰富、以文化价值为主导的景观感知体系。遗产景观感知维度有三大类、七小类,涵盖共性及差异化感知内容;整体上,12处遗产点主题数量占比为文化价值>风景游赏>特色体验>物质载体;各遗产点差异显著,形成由各感知维度主导的4类群组。遗产景观感知高频词分布在物质载体、风景游赏、文化价值3个维度;语义网络呈“中心区域—边缘区域”结构,且中心均质、边缘松散;4个语义网络集群与LDA主题聚类感知维度匹配度高。3)在遗产景观感知情感倾向上,游客有效感知到了泉州世界文化遗产景观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遗产属性。遗产景观感知情感倾向整体为中性偏积极,且文本情感倾向比图像描述文本更积极;各遗产点情感指数差异大,可达性、聚集度是根本影响因素,文化科普宣传、服务与配套设施是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有效融合了网络图文多模态数据及多种机器学习模型,探索出遗产景观感知量化研究的新方法,解决了既有研究数据类型单一且融合度不足、机器学习等新技术方法应用尚不充分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感知 世界遗产 遗产景观 机器学习 网络图文数据 泉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重感知的生活型历史街区活力空间辨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阙晨曦 邓双 +2 位作者 冯艳 任维 兰思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91,共8页
生活型历史街区指街区内仍有大量原有居民居住、生活氛围浓厚、承担着居住功能的历史街区,是典型的活态遗产。在历史-生活双重价值、保护-发展双重目标的指导下,将生活型历史街区的活力空间分为显性活力空间和隐性活力空间,基于双重感... 生活型历史街区指街区内仍有大量原有居民居住、生活氛围浓厚、承担着居住功能的历史街区,是典型的活态遗产。在历史-生活双重价值、保护-发展双重目标的指导下,将生活型历史街区的活力空间分为显性活力空间和隐性活力空间,基于双重感知方法,构建整体研究框架和空间识别方法模型。并以苏州山塘历史文化街区(渡僧桥-北环路段)为例,讨论显性、隐性活力空间具体识别过程。将研究成果与实际现状空间相结合,探寻活力空间具体点位,并对生活型历史街区活力空间的更新发展研究提出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景观 社会感知 历史感知 活力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健康生活:健康中国视角下社区景观系统构建
3
作者 徐衍慧 刘群阅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6-31,共6页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健康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社区景观是居民接触最为频繁的景观,是健康城市建设的基本载体,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在解析健康社区景观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主...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健康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社区景观是居民接触最为频繁的景观,是健康城市建设的基本载体,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在解析健康社区景观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主题下健康社区景观内涵的变化,基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从空间设计和社区治理两个方面提出能同时满足日常情景和突发情景需要的健康社区景观构建框架,以期为健康社区营造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崭新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 社区景观 健康中国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no模型的社区体育公园环境适老化分析
4
作者 顾嘉楠 王婷 张春英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8-22,108,共6页
社区体育公园是老年人日常开展休闲健身的良好场所,能够有效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丰富老年群体生活。为了解老年群体对当前社区体育公园环境需求程度,借助Kano模型定量化评价社区体育公园环境要素与老年群体需求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 社区体育公园是老年人日常开展休闲健身的良好场所,能够有效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丰富老年群体生活。为了解老年群体对当前社区体育公园环境需求程度,借助Kano模型定量化评价社区体育公园环境要素与老年群体需求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老年人优先关注的层面是场地进出便捷和环境氛围舒适,较不关注的是场地的社交与共享属性。具体来说,在活动安全层面,老年人最注重夜间照明要素;使用便捷层面,最注重无障碍设施建设;设施多样层面,更注重休闲健身设施;氛围舒适层面,更注重维护管理。结合评价情况提出确保公园使用安全、提升活动空间质量、完善公园活动设施和倡导公园多元共享四项适老化更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体育公园 KANO模型 老年人 环境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nkage Mapper与粒度反推法的关中平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5
作者 张慧敏 刘群阅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7-14,共8页
为应对城市化引发的生态空间破碎化与连通性下降问题,以西安市为研究区,结合粒度反推法、主成分分析与电路理论,按照“源地—阻力面—廊道”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系统构建科学的生态网络。研究结果表明:(1)2200 m粒度下连通性最优,共识别... 为应对城市化引发的生态空间破碎化与连通性下降问题,以西安市为研究区,结合粒度反推法、主成分分析与电路理论,按照“源地—阻力面—廊道”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系统构建科学的生态网络。研究结果表明:(1)2200 m粒度下连通性最优,共识别出30个生态源地,总面积为4895 km^(2)。(2)综合阻力面呈“南低北高”格局,南部生态流动顺畅,北部平原和城市建成区为连通的主要瓶颈。(3)识别出重要廊道39条,一般廊道36条,总长约388 km;同时定位28处生态夹点和37处生态障碍点,其中10处重叠区域为生态网络的薄弱环节。(4)提出优先保护生态源地、修复生态廊道以及优化关键节点的策略,以提升区域生态网络的连通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反推法 主成分分析 电路理论 生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西湖水利遗产的景观多功能性与多主体博弈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雪葳 林超涵 +1 位作者 任维 王向荣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6-42,共7页
水利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众多水利遗产已逐步纳入城市建成区范围,水利遗产的主导功能也由生态、生产为主逐步转向多功能兼容。但水利遗产的核心价值及可持续运行的关键还没有得到充分阐释。福州西湖至今已有1... 水利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众多水利遗产已逐步纳入城市建成区范围,水利遗产的主导功能也由生态、生产为主逐步转向多功能兼容。但水利遗产的核心价值及可持续运行的关键还没有得到充分阐释。福州西湖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经历了22次疏浚,逐步从官湖转变为公园、从城郊型湖泊转变为城市中的湖泊,是典型的“活着的”“转型中的”水利遗产。借鉴景观多功能性理论,通过民国《西湖志》文本与图示解析,从人类福祉角度探讨福州西湖水利遗产景观主导性与多样性在空间中的关系,梳理不同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及其对西湖水利可持续运行的影响。以期揭示水利遗产景观多功能性的时空演进过程、构建水利遗产“景观-功能-管理”的级联关系,为推动城市水利遗产从景观多功能性走向景观可持续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水利遗产 多功能景观 多主体博弈 时空演进 可持续发展 福州西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