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昆虫防御分泌物及体内体外免疫权衡
被引量:4
- 1
-
-
作者
蒲宇辰
侯有明
石章红
梁馨予
-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昆虫生态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62-974,共1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182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1200605)
-
文摘
昆虫免疫在昆虫抵御有害外源刺激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调控作用,因而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虽然体内免疫和体外免疫皆为昆虫免疫防御系统的组成部分,但是传统观点普遍认为,体内免疫是昆虫迅速和主要的免疫反应,而体外免疫防御仅仅被认为是一种次要的免疫响应。然而,以分泌防御物为核心的体外免疫却构成了外源异物入侵昆虫的第一道防线。因此,体外免疫和体内免疫是昆虫的两种免疫防御策略。当昆虫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或外界不良环境因子影响时,为了抵御天敌或抵抗逆境,它们将优先选择体外免疫防御策略。但是,昆虫在整个防卫过程中,体内免疫和体外免疫却是同步进行的,这将涉及到两种免疫防御策略之间的能量分配问题。同时,当昆虫受到外源物入侵时,必然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响应来阻止潜在的威胁,这将严重影响到害虫生物控制的效果。本文以昆虫体外免疫为焦点,就昆虫防御分泌物、两种免疫防御策略及其权衡进行综述,旨在了解昆虫防御分泌物及体内体外免疫权衡的研究现状和重要作用,深入剖析昆虫和外源因子的免疫互作效应和多样化的免疫防御策略,为促进该领域的发展和开发以昆虫免疫系统为靶标的新型杀虫剂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关键词
防御分泌物
免疫防御策略
体外免疫
体内免疫
权衡
-
Keywords
Defensive secretion
immune defense strategy
external immunity
internal immunity
trade-off
-
分类号
Q966
[生物学—昆虫学]
-
-
题名昆虫免疫致敏研究进展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张鹤
黄舒宁
蒲宇辰
石章红
侯有明
-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昆虫生态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9-505,共1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17052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203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1200605)
-
文摘
通常认为昆虫缺少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且完全依赖天然免疫系统(innate immune defense system)来应对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昆虫等无脊椎动物早期的病原菌感染经历能够增强后期遭遇病原感染时的免疫力,这种现象称为免疫致敏(immune priming)。类似于脊椎动物的获得性免疫,一些昆虫在致敏后可以展现出极大程度的特异性和记忆性,致敏保护效应甚至可以达到种或菌株水平的特异性,并且可以跨代传递。昆虫在体内缺乏获得性免疫分子元件的基础上,仍然可以实现免疫的记忆性和特异性,说明昆虫的天然免疫系统存在独特的机制来调控该过程。本文综述了昆虫免疫致敏和跨代传递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昆虫免疫致敏发生的特定条件及影响因素,并对昆虫免疫致敏和跨代传递的潜在调控机理进行了阐述。此外,免疫致敏本身可能是耗能的过程,本文也从致敏可塑的角度探讨了致敏反应的适应性代价。最后,对昆虫免疫致敏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关键词
昆虫
免疫
免疫致敏
跨代传递
免疫记忆
致敏特异性
适应性代价
-
Keywords
Insect
immunity
immune priming
trans-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immune memory
priming specificity
fitness cost
-
分类号
Q966
[生物学—昆虫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