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约化果园钾肥施用现状及钾素表观平衡状况研究——以福建省平和县琯溪蜜柚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许修柱 林瑞坤 +4 位作者 苏达 许锐能 杨文浩 张世昌 吴良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3-539,共7页
【目的】明确福建省平和县集约化蜜柚果园钾肥施用现状及钾素表观平衡状况,为指导蜜柚园科学施用钾肥提供参考。【方法】2016—2018年,以农户调研和土壤调查的方式,获取福建省平和县363个琯溪蜜柚果园的钾肥施用现状数据及29个蜜柚园的... 【目的】明确福建省平和县集约化蜜柚果园钾肥施用现状及钾素表观平衡状况,为指导蜜柚园科学施用钾肥提供参考。【方法】2016—2018年,以农户调研和土壤调查的方式,获取福建省平和县363个琯溪蜜柚果园的钾肥施用现状数据及29个蜜柚园的土壤剖面样品,对蜜柚园钾肥施用现状、钾素表观平衡状况及土壤钾素状况进行分析。【结果】福建省平和县蜜柚园钾肥(以K2O计,下同)平均施用量为955 kg/ha,96%果农钾肥年投入量超过400 kg/ha,复合肥是主要钾素来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钾肥投入量与蜜柚产量无明显相关性,与钾素表观平衡具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P<0.01),全县钾素表观平衡高达874 kg/ha,各乡(镇)间钾肥投入量与土壤钾素平衡状况变异较大。73%蜜柚果园土壤速效钾含量超过120 mg/kg,处于过量水平。0~20、20~40和40~60 cm土层的土壤速效钾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但各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处于丰富水平,分别为192.15、144.44和138.88 mg/kg,表层与亚表层间、亚表层与下层间土壤速效钾含量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结论】福建省平和县蜜柚园钾肥施用过量和钾素盈余严重等问题较突出,过量的钾素盈余导致蜜柚园土壤速效钾含量在表层富集并向深层迁移。今后应合理控制钾肥用量,减少钾素盈余和淋溶,提高蜜柚果园钾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琯溪蜜柚 钾肥 土壤速效钾 钾素表现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肥对不同类型土壤中沙门氏菌存活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桃香 吴艺妍 +1 位作者 田梓莹 杨文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97-300,共4页
猪粪和鸡粪是沙门氏菌的主要传播载体。主要探讨了猪粪和鸡粪对土壤中沙门氏菌存活行为的影响,为防控土壤沙门氏菌污染和人畜共患疾病的暴发提供参考。研究采集了5种南方典型农业土壤,通过添加猪粪和鸡粪2种粪肥,利用室内培养试验,开展... 猪粪和鸡粪是沙门氏菌的主要传播载体。主要探讨了猪粪和鸡粪对土壤中沙门氏菌存活行为的影响,为防控土壤沙门氏菌污染和人畜共患疾病的暴发提供参考。研究采集了5种南方典型农业土壤,通过添加猪粪和鸡粪2种粪肥,利用室内培养试验,开展了沙门氏菌在土壤中的存活试验,探讨其存活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添加猪粪和鸡粪的供试土壤中沙门氏菌浓度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在培养初期有1个先升高后逐渐衰亡的过程。(2)添加猪粪土壤(21.11~45.26 d)中沙门氏菌的存活时间明显长于添加鸡粪的土壤(14.33~34.94 d),说明猪粪比鸡粪更能促进沙门氏菌在土壤中的存活。(3)土壤p H值(r=0.829)、有机碳含量(r=0.567)、总氮(r=0.466)和钾含量(r=0.429)是影响粪肥添加土壤中沙门氏菌存活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鸡粪 土壤 沙门氏菌 存活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蝇蛆预处理及辅料添加对鸡粪堆肥氨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尚斌 郑祥洲 +3 位作者 王煌平 吴一群 吕健 张玉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1162,共12页
为明确蝇蛆预处理及辅料添加对鸡粪堆肥过程中NH3挥发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将风化褐煤、厨余垃圾、蘑菇渣与鸡粪混合,在进行蝇蛆预处理后堆肥,研究试验过程中NH3挥发和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试验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无... 为明确蝇蛆预处理及辅料添加对鸡粪堆肥过程中NH3挥发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将风化褐煤、厨余垃圾、蘑菇渣与鸡粪混合,在进行蝇蛆预处理后堆肥,研究试验过程中NH3挥发和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试验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无蝇蛆预处理):纯鸡粪(CK1)、30%风化褐煤+70%鸡粪(CK2)、30%厨余垃圾+70%鸡粪(CK3)、30%蘑菇渣+70%鸡粪(CK4);试验组(蝇蛆预处理):纯鸡粪(T1)、30%风化褐煤+70%鸡粪(T2)、30%厨余垃圾+70%鸡粪(T3)、30%蘑菇渣+70%鸡粪(T4)。结果表明:蝇蛆预处理能够延长堆肥高温期,≥50℃天数均达到10 d以上,相比CK1增加5~9 d;在整个试验期间试验组NH3挥发集中在堆肥第2天,试验组NH3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降幅达到42.7%~61.1%,菇渣添加处理的NH3累积排放量在对照组中最低;风化褐煤的添加能够显著降低N2O排放,T2相比于T1降低84.2%,CK2相比于CK1降低51.7%。蝇蛆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CO_(2)排放当量,相比CK1降低32.1%~73.2%,其中,T4的CO_(2)排放当量最低。研究表明,蝇蛆预处理能够提高堆肥温度、延长堆肥高温期、显著降低NH3排放和CO_(2)排放当量,若从堆肥温度及CO_(2)排放当量方面考虑蝇蛆预处理和菇渣组合为最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蛆预处理 好氧堆肥 厨余垃圾 温室气体减排 氨挥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对可溶性有机和无机态氮的吸收与运转特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碧青 陈成榕 +2 位作者 杨文浩 张黎明 邢世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9-195,共7页
【目的】揭示亚热带茶树能否直接吸收利用分子态可溶性有机氮,探讨茶树吸收可溶性有机和无机氮后的运转特性差异。【方法】采用^(13)C、^(15)N双标记甘氨酸、^(15)N标记硫酸铵和^(15)N标记硝酸钾为同位素示踪剂,采用茶树(黄金桂)幼苗为... 【目的】揭示亚热带茶树能否直接吸收利用分子态可溶性有机氮,探讨茶树吸收可溶性有机和无机氮后的运转特性差异。【方法】采用^(13)C、^(15)N双标记甘氨酸、^(15)N标记硫酸铵和^(15)N标记硝酸钾为同位素示踪剂,采用茶树(黄金桂)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同位素示踪盆栽试验,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茶树植株地上和地下部的^(13)C、^(15)N丰度。【结果】供试土壤施用^(13)C、^(15)N双标记甘氨酸态有机氮后,2 h和6 h茶苗地下部和整株中的^(13)C增量/^(15)N增量比值均接近于1∶1的理论值;2 h和6 h茶苗地上部未检出^(13)C增量,而72 h地上部^(13)C增量达0.284μmol/(g,DW);施用铵态氮2 h、6 h和72 h茶苗地下部、地上部和整株中的^(15)N增量均极显著高于施用硝态氮和甘氨酸态有机氮;施用铵态氮6 h茶苗地上部^(15)N增量/地下部^(15)N增量比率分别比硝态氮和甘氨酸态有机氮的比率高34.7%和65.0%,72 h茶苗地上部^(15)N增量/地下^(15)N增量比率分别比硝态氮和甘氨酸态有机氮的比率高88.6%和133.0%,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结论】黄金桂茶苗具有从土壤中直接吸收利用甘氨酸分子态有机氮的能力,但吸收量不及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的可溶性分子态有机氮可以从茶树根系运转至地上部;不同形态氮素在茶树植株体内的迁移能力高低表现为:铵态氮>硝态氮>甘氨酸态氮,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可溶性有机氮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双标记示踪法 茶树 13C、15N标记甘氨酸 吸收 运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优化管理实现蜜柚高产高效和降低碳排放 被引量:17
5
作者 罗自威 陶晶霞 +7 位作者 侯凯捷 张利军 陈晓辉 王玉雯 廖文强 吴良泉 李延 郭九信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8-700,共13页
【目的】科学施肥是实现低碳排放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针对当前果园施肥量过大的问题,以福建省平和县琯溪蜜柚[Citrus grandis(L.)Osbeck cv.Guanximiyou]为例,研究通过因地制宜的养分优化管理,缓解果园土壤质量下降和次生环境风险... 【目的】科学施肥是实现低碳排放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针对当前果园施肥量过大的问题,以福建省平和县琯溪蜜柚[Citrus grandis(L.)Osbeck cv.Guanximiyou]为例,研究通过因地制宜的养分优化管理,缓解果园土壤质量下降和次生环境风险的潜力。【方法】于2019—2020年,以10年生盛果期红肉蜜柚为试验材料,在平和县开展了田间试验。设置农户习惯施肥(N 1050 kg/hm^(2)、P_(2)O_(5)880 kg/hm^(2)、K_(2)O 870 kg/hm^(2)和有机肥7500 kg/hm^(2),FFP)和养分优化管理(OPTs)两个施肥模式。优化施肥模式又包括化肥减施处理(N 200 kg/hm^(2)和K_(2)O 200 kg/hm^(2),OPT1);化肥减施+土壤调酸处理(N 200 kg/hm^(2)、K_(2)O 200 kg/hm^(2)和CaO 2010 kg/hm^(2),OPT2)和化肥减施+土壤调酸+有机肥替代20%化肥氮处理(N 160 kg/hm^(2)、K_(2)O 176 kg/hm^(2)、CaO 2010 kg/hm^(2)和有机肥2000 kg/hm^(2),OPT3)。调查了不同施肥管理模式下蜜柚的产量、品质、树体养分和经济效益,分析了土壤pH、碳排放变化和碳足迹。【结果】2019年OPTs处理的蜜柚产量、单果重和挂果数与FFP均没有显著差异,2020年OPT1和OPT2处理与FFP相似,而OPT3处理则显著增加了单果重和蜜柚产量。与FFP相比,2019和2020年OPTs处理的氮肥和钾肥偏生产力分别平均提高了5.49和4.75倍,OPT2和OPT3处理的果实酸度显著降低,固酸比和维生素C(Vc)含量显著提高。OPTs处理显著降低了蜜柚新生器官(叶片、枝条和果实)中的氮含量,对磷、钾含量影响较小,OPT2和OPT3处理显著增加了新生器官中的钙含量和叶片中的钾含量,平衡了树体的养分含量。OPTs处理的生产成本投入较FFP处理降低了35.66%,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了12.80%,年碳净排放量和碳足迹分别大幅降低了89.89%和90.18%。【结论】福建琯溪蜜柚生产存在长期过量施肥问题。通过合理降低氮磷钾化肥的用量,调整氮磷钾比例,并用20%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在化肥总量减施86%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蜜柚产量、品质,增加了肥料利用率。肥料投入的减少大幅降低了整个蜜柚生产周期的碳排放量和碳足迹。因此,因地制宜的制定养分优化管理措施是实现果园稳产增产、提质增效和降低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琯溪蜜柚 优化施肥 产量 品质 碳排放 碳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橙缺钼症的诊断及光合生理响应 被引量:1
6
作者 陆芃希 张峻 +4 位作者 肖本木 衣萌 王平 李延 吴良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34-2042,共9页
开展脐橙钼缺乏症的诊断及其光合生理响应研究,为柑橘缺钼诊断和合理施用钼肥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调查结合形态诊断、叶片分析诊断以及钼酸铵喷施试验,明确脐橙叶片的黄斑型黄化是缺钼引起,采集不同程度缺钼的脐橙叶片,研究缺钼胁迫对脐... 开展脐橙钼缺乏症的诊断及其光合生理响应研究,为柑橘缺钼诊断和合理施用钼肥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调查结合形态诊断、叶片分析诊断以及钼酸铵喷施试验,明确脐橙叶片的黄斑型黄化是缺钼引起,采集不同程度缺钼的脐橙叶片,研究缺钼胁迫对脐橙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黄化、重度黄化和正常叶片的氮、钾、镁、硼含量均处于柑橘营养适宜范围,锌、钙含量三者间无显著差异,但轻度黄化和重度黄化叶片的钼含量低于柑橘钼缺乏的临界值(0.10 mg/kg),且均显著低于正常叶片。喷施0.05%钼酸铵可矫治脐橙叶片的黄化症状,进一步证实了缺钼是造成脐橙叶片黄化的原因。新叶出现近圆形、鲜黄色水渍状斑点或斑块,叶扭曲、叶缘向上向内卷曲是诊断脐橙缺钼的主要特征。缺钼显著降低脐橙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RUBP羧化酶活性、PSⅡ反应中心的潜在活性(F_(v)/F_(o))、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电子传递能力(ETo/RC)以及量子产额(ETo/CSm),明显提高热耗散系数(DIo/RC),引起光合速率(P_(n))的降低,叶片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减少,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橙 缺钼症状 诊断 光合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好氧发酵技术:堆肥快速腐熟与污染控制机制 被引量:39
7
作者 余震 周顺桂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81-789,共9页
高温好氧发酵(堆肥化)技术是实现有机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发酵温度低、腐熟周期长、无害化不彻底等缺点严重制约传统堆肥工艺广泛应用。超高温堆肥(或称超高温好氧发酵)作为一种新颖的好氧发酵技术,已在工程... 高温好氧发酵(堆肥化)技术是实现有机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发酵温度低、腐熟周期长、无害化不彻底等缺点严重制约传统堆肥工艺广泛应用。超高温堆肥(或称超高温好氧发酵)作为一种新颖的好氧发酵技术,已在工程实践中被证明能够克服传统高温堆肥的诸多缺点;该工艺利用外源添加的超高温好氧发酵菌剂,使堆体温度迅速上升至80℃以上,并能持续5~7 d,在促进堆肥快速腐熟和污染控制等方面展现出优越的技术性能。本文综述了超高温堆肥技术发展历程、核心技术特征以及在堆肥腐熟过程和二次污染控制机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超高温堆肥快速腐殖化、氧化亚氮减排、抗生素抗性基因消减、微塑料降解、重金属钝化等多种污染物去除或控制机制等,以期为有机固体废物超高温堆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好氧发酵 有机固体废物 极端嗜热微生物 腐殖质形成 污染物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的老化及其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袁海静 邓桂森 +1 位作者 周顺桂 秦树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07-1914,共8页
生物炭是生物质在无氧或限氧条件下经高温热解后产生的多孔富碳物质,其被广泛施加到土壤中改良土壤性质,调节温室气体排放。生物炭施入土壤后,长期受外界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环境作用导致生物炭性质发生缓慢改变,这个过程称为生物炭的老... 生物炭是生物质在无氧或限氧条件下经高温热解后产生的多孔富碳物质,其被广泛施加到土壤中改良土壤性质,调节温室气体排放。生物炭施入土壤后,长期受外界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环境作用导致生物炭性质发生缓慢改变,这个过程称为生物炭的老化。文章综述了原位生物炭自然老化和实验室模拟老化的方法以及老化后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变化,从理化性质变化的角度论述了生物炭老化过程对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这3种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并初步解释生物炭老化过程对增加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可能机制。主要内容如下:生物炭老化方法可以分为自然老化和人工模拟老化,模拟老化方法包括生物、物理和化学老化。生物炭发生老化后,生物炭的比表面积(SSA)和孔容根据老化强度而有不同变化,自然或人工模拟的温和老化方法使生物炭表面上有新的纳米微孔生成,生物炭SSA增加,而使用强酸或强氧化剂的强烈老化方式可破坏生物炭孔隙结构,导致SSA和孔容下降。从化学性质方面来讲,生物炭C/N比随老化过程而降低,但是O/C比却随老化过程而升高;此外,当生物炭老化时,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增加,例如羧基、羰基和酚基等,这些含氧基团可以和阳离子结合形成羧酸盐和酚盐,同时释放H^+,导致老化生物炭的pH值降低。基于有限的研究报道,老化生物炭仍然具有一定的CH4减排潜力,这得益于土壤通气状态的改善和甲烷氧化菌氧化CH4潜力提升。相反,由于生物炭极性增强和pH值降低,生物炭老化过程有促进土壤有机质矿化增加CO2和N2O排放的趋势。然而为了辅正这一论断,准确评估生物炭老化的环境效应,长期原位生物炭老化并同时设置新鲜生物炭对照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开展,以探明生物炭老化过程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机制,为生物炭生产和合理施用提供科学应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老化方式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粪便超高温好氧堆肥工程案例 被引量:15
9
作者 邢睿智 艾超凡 +5 位作者 王梦怡 唐荣 杨祖沐 秦树平 陈志 周顺桂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405-2411,共7页
超高温好氧堆肥是高效、绿色的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为了弥补超高温好氧堆肥在大规模工程性处理研究中的不足,通过对规模化畜禽粪便超高温好氧堆肥工程案例(处理量300 t·d^(-1))的分析,阐述了超高温好氧堆肥在工程应用中的原... 超高温好氧堆肥是高效、绿色的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为了弥补超高温好氧堆肥在大规模工程性处理研究中的不足,通过对规模化畜禽粪便超高温好氧堆肥工程案例(处理量300 t·d^(-1))的分析,阐述了超高温好氧堆肥在工程应用中的原理、工艺选择、运行参数以及经济效益。槽式及条垛式规模化畜禽粪便超高温好氧堆肥的最高温度可超过80℃,20~30 d完成堆肥。堆肥结束后,含水率和有机质分别保持在44%和35%左右,EC值为2.9 mS·cm^(-1),水溶性有机碳和水溶性总氮的含量分别保持在3.0 mg·kg^(-1)和0.9 mg·kg^(-1)。此外,腐熟料经过二次加工,可制备为功能性有机肥料。超高温好氧堆肥投资成本小、产品价值高,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目前,已形成的可复制的畜禽粪便循环利用新模式,可为农林残余、生活垃圾、厨房残余等其他有机固废的规模化超高温好氧堆肥处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超高温好氧堆肥 超嗜热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椪柑叶片硼毒害症状及光合生理响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峻 林伟杰 +3 位作者 李歆博 占园园 张生才 李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79-1886,共8页
【目的】准确及时诊断硼毒害,了解硼毒害对叶片造成的生理影响,为硼毒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和叶片养分含量测定,明确福建省安溪县椪柑叶片黄化和脱落是由硼中毒引起的。分别采集不同程度硼毒害椪柑叶片,测定... 【目的】准确及时诊断硼毒害,了解硼毒害对叶片造成的生理影响,为硼毒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和叶片养分含量测定,明确福建省安溪县椪柑叶片黄化和脱落是由硼中毒引起的。分别采集不同程度硼毒害椪柑叶片,测定叶片光合作用速率、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细胞膜透性。【结果】在正常、中度黄化和重度黄化叶片中,钾、镁、锌含量均处于椪柑适宜范围内,而中度黄化和重度黄化叶片的硼含量比正常叶片分别提高了11.11和19.71倍,显示硼毒害是造成椪柑叶片黄化的原因。椪柑叶片硼毒害症状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症状由叶尖沿主脉向下发展,叶肉和叶脉均褪绿黄化,黄化部位可见棕褐色的坏死斑点;二是症状由叶缘向主脉发展,主脉保持绿色,叶片呈不规则的黄、绿斑驳黄化。硼毒害椪柑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电子传递效率(ETR)、有效量子产额(ΦPS II)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随症状的加重而下降,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过剩激发能(E)和天线热耗散(D)则随症状的加重而提高,引起光合作用速率、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硼毒胁迫下椪柑叶片细胞膜透性明显提高。【结论】过量喷施硼肥所造成的硼毒害会导致椪柑叶片黄化、异常落叶,硼毒害使椪柑光合作用受抑、光合产物合成受阻,细胞膜受到伤害。柑橘生产上应重视含硼叶面肥的合理使用,以免造成硼中毒现象。有关椪柑硼毒害的防治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椪柑 叶片硼毒害 叶片黄化 光合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