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扁桃斑鸠菊叶促进灵芝胞外多糖高产条件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汤坤鹏 刘盛荣 +3 位作者 余明明 叶丽云 王圣铕 吴小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0-186,共7页
胞外多糖(EPS)是灵芝液体发酵的主要活性产物,为提高灵芝胞外多糖含量,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扁桃斑鸠菊叶粉末,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红外光谱表征灵芝多糖结构,并分析其抗氧化活性。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扁桃斑鸠菊叶粉末优... 胞外多糖(EPS)是灵芝液体发酵的主要活性产物,为提高灵芝胞外多糖含量,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扁桃斑鸠菊叶粉末,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红外光谱表征灵芝多糖结构,并分析其抗氧化活性。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扁桃斑鸠菊叶粉末优化的添加量为4 g/L,胞外多糖含量与对照相比提高到167%;正交试验优化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12 d、起始pH5.0、转速120 r/min、扁桃斑鸠菊叶粉末的添加量为4 g/L,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含量达到13.05 g/L;红外光谱图表明添加和未添加扁桃斑鸠菊叶粉末的灵芝胞外多糖类型相似;抗氧化活性实验显示扁桃斑鸠菊叶粉末添加对胞外多糖清除ABTS+·的影响较小,但增强了其对·OH、DPPH·清除能力和Fe3+还原能力。扁桃斑鸠菊叶能有效提高灵芝胞外多糖的含量,为灵芝多糖的高效生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胞外多糖 扁桃斑鸠菊叶 液体发酵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平菇(Pleurotus diamor)培育条件和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熊芳 朱坚 +1 位作者 邓优锦 谢宝贵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06-1011,共6页
从形态特征、生长与发育、农艺性状、栽培方式、栽培基质、接种管理和出菇管理等几方面阐述红平菇的品种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研究得出:红平菇子实体丛生,由菌盖和侧生菌柄构成;适宜熟料袋栽或菌筒栽培,也可进行生料袋栽或床栽;菌丝... 从形态特征、生长与发育、农艺性状、栽培方式、栽培基质、接种管理和出菇管理等几方面阐述红平菇的品种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研究得出:红平菇子实体丛生,由菌盖和侧生菌柄构成;适宜熟料袋栽或菌筒栽培,也可进行生料袋栽或床栽;菌丝生长温度控制在28~30℃、空间湿度控制在75%左右、于黑暗环境中培养;原基分化的适宜温度为18~25℃,子实体发育温度2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平菇 形态特征 品种特性 农艺性状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下鲜切芋艿的品质变化及其货架期预测模型
3
作者 陈琳 连伊阳 +5 位作者 陈琳琳 章敏 朱志远 陈炳智 傅海庆 江玉姬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1,共11页
为改善鲜切芋艿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以永定‘六月红'芋艿为试材,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AA)联合超声(ultrasound,US)处理鲜切芋艿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采用质量分数2%的AA溶液浸泡试材15min后,进行US处理,... 为改善鲜切芋艿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以永定‘六月红'芋艿为试材,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AA)联合超声(ultrasound,US)处理鲜切芋艿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采用质量分数2%的AA溶液浸泡试材15min后,进行US处理,分析贮藏期间4个不同贮藏温度(4、9、15、25℃)对处理鲜切芋艿品质的影响,并据此建立鲜切芋艿的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经AA联合US处理的鲜切芋艿在4℃低温下能明显延缓品质劣变,主要体现在抑制褐变度和失重率增加,减缓硬度和pH值下降,保持细胞膜完整性和较高的感官评分,延长贮藏期等方面。通过动力学模型结合Arrhenius方程对芋艿货架期进行预测,其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所建模型可有效预测鲜切芋艿在4~25℃温度范围内的货架期。综上,经AA联合US处理后的鲜切芋劳最佳贮藏温度为4℃,其在该条件下的货架期为20d,研究结果为鲜切芋艿的贮藏保鲜和销售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月红’芋艿 L-抗坏血酸 超声 贮藏品质 货架期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鉴别灰树花种质资源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温志强 熊芳 +2 位作者 陈吉娜 朱坚 谢宝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7期1330-1336,共7页
长期以来,食用菌菌种同名异种、同种异名问题给科研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重复,也阻碍了菌种调剂供给。利用RAPD、ISSR、SRAP三种DNA分子标记分别对来源不同的30个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菌株进行鉴别,并将得到的部分多态性条带转化为SCAR... 长期以来,食用菌菌种同名异种、同种异名问题给科研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重复,也阻碍了菌种调剂供给。利用RAPD、ISSR、SRAP三种DNA分子标记分别对来源不同的30个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菌株进行鉴别,并将得到的部分多态性条带转化为SCAR标记。3种分子标记对30个灰树花菌株的分析结果表明,共产生77条多态性条带。采用Jaccard聚类距离中的类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可知,在D=0.77的相异系数水平上,可以将30个灰树花菌株分为10个类群,其中包括6个单一类别和4个复合类群。同时实验成功转化并验证了8个灰树花的SCAR标记。8个SCAR标记对30个灰树菌株的鉴定结果,也将30个灰树花菌株分为10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R RAPD SRAP SCAR 灰树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福菇的交配型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傅俊生 蔡衍山 +3 位作者 柯丽娜 林绍霞 邓优锦 谢宝贵 《食用菌学报》 2007年第3期10-12,共3页
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金福菇(Tricholoma giganteum)担子上着生4个担孢子。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金福菇的交配属四极性异宗结合。本研究还检测到重组B因子的新等位基因(Br)。
关键词 金福菇 担子 不亲和性因子 交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单、双核菌丝差异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叶丽云 鲁欣 +1 位作者 林强 吴小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11-215,共5页
通过菌丝形态特征、生长速度以及多糖和三萜含量的差异分析灵芝单核、双核的差异,同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了灵芝单核、双核菌丝指纹图谱,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三萜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双核菌株J-7/AL-2菌丝生长旺... 通过菌丝形态特征、生长速度以及多糖和三萜含量的差异分析灵芝单核、双核的差异,同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了灵芝单核、双核菌丝指纹图谱,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三萜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双核菌株J-7/AL-2菌丝生长旺盛且整齐,单核菌株菌丝长势较弱。双核菌株的生长速度(0.55 cm/d)明显快于两株单核菌株(p<0.05)。单核菌株J-7多糖含量(42.11 mg/g)较双核菌株高出20.8%。双核菌株三萜含量(42.54 mg/g)显著高于单核菌株30%左右(p<0.05)。高效液相色谱结果显示,双核菌株与两株单核菌株在三萜组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相似度为0.82;两株单核菌株的菌丝三萜组分相似度极高,相似度达0.96。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双核菌株的6个三萜关建酶基因的表达量都要显著高于其他两株单核菌株,说明基因表达可能存在协调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菌丝 双核菌丝 多糖 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壁灵芝孢子粉破壁率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倪伟锋 邢增涛 +3 位作者 赵晓燕 李明容 尚晓东 谢宝贵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45-49,共5页
通过筛选,得到7%的硫酸锌溶液与无水乙醇以10:1(体积比)的混合溶液能使灵芝孢子更好的悬浮。利用该悬浮体系,辅以超声60 min和涡旋处理30 s,通过血球计数板对不同质量的孢子粉进行计数,建立未破壁灵芝孢子粉质量和孢子数之间的标准曲线... 通过筛选,得到7%的硫酸锌溶液与无水乙醇以10:1(体积比)的混合溶液能使灵芝孢子更好的悬浮。利用该悬浮体系,辅以超声60 min和涡旋处理30 s,通过血球计数板对不同质量的孢子粉进行计数,建立未破壁灵芝孢子粉质量和孢子数之间的标准曲线,对同批未知破壁率的破壁孢子粉的破壁率进行检测,并人为混合7个标准破壁率的破壁孢子粉对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该悬浮体系下,灵芝孢子粉在0.01~0.05 g/25 mL与孢子数线性关系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破壁孢子粉 破壁率 血球计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KHQH-1的鉴定及其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付志英 陈晓波 +3 位作者 潘洁茹 邓优锦 赖腾强 刘彩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94,共6页
为了探寻新的具有防腐保鲜功能的微生物资源,前期从柑橘防腐保鲜研究过程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具有抗菌活性的细菌。该研究对该菌进行了形态、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鉴定,确定该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命名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KHQH-1... 为了探寻新的具有防腐保鲜功能的微生物资源,前期从柑橘防腐保鲜研究过程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具有抗菌活性的细菌。该研究对该菌进行了形态、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鉴定,确定该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命名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KHQH-1。通过NCBI平台BLAST进行序列比对,结合Clustalw和Mega 7.0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确立了该菌株在系统发育上的地位。采用点植法和滤纸片法研究了KHQH-1对几种食品中常见霉菌和细菌的拮抗效果,结果表明,KHQH-1对根霉(Rhizopus spp.)、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有一定抑制效果,对食品中常见霉菌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青霉(Penicillium spp.)、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具有较强抑制效果,其抑菌圈大小分别为13.70、9.30和10.87 mm;KHQH-1对食品中常见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抑菌圈分别为3.20和8.20 mm。这为更进一步探索天然产物防腐保鲜技术和微生物制剂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系统发育 抗菌活性 分子鉴定 抑菌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浸提工艺及其复合饮料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朱坚 梁朔 +1 位作者 袁滨 王金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4期761-767,共7页
以多糖浸出量为指标,进行银耳、竹荪、香菇、姬松茸的浸提工艺优化,获得最佳浸提工艺参数为:银耳浸提料水比1∶100,温度90℃,浸提时间3 h;竹荪浸提料水比1∶110,温度100℃,浸提时间3 h;香菇浸提料水比1∶80,温度100℃,浸提时间3 h;姬松... 以多糖浸出量为指标,进行银耳、竹荪、香菇、姬松茸的浸提工艺优化,获得最佳浸提工艺参数为:银耳浸提料水比1∶100,温度90℃,浸提时间3 h;竹荪浸提料水比1∶110,温度100℃,浸提时间3 h;香菇浸提料水比1∶80,温度100℃,浸提时间3 h;姬松茸浸提料水比1∶100,温度100℃,浸提时间3 h。经复合饮料配制工艺优化,获得最佳配方为:银耳浸提液20 mL、竹荪浸提液30 mL、香菇浸提液10 mL、姬松茸浸提液10 mL、枸杞浸提液15 mL、山楂浸提液15 mL,添加蔗糖2.0 g,添加葡萄糖0.4 g,接受性检测结果表明,其色香味俱佳,具有食用菌特色。小鼠免疫试验结果表明,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显著提高,初步证明该复合饮料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 竹荪 香菇 姬松茸 浸提工艺 复合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铁蛋白基因转化银耳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坚 饶永斌 +4 位作者 谢宝贵 刘新锐 孙淑静 郑域茹 陈东兴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7期1137-1142,共6页
利用电穿孔转化法,把携带人乳铁蛋白基因(hlf)的银耳表达载体pCB-hlf导入银耳芽孢菌株Tr21,用PCR鉴定该基因阳性转化子,检测转基因菌株的GUS活性,并用Southern杂交检测hlf的插入位点。结果表明:电穿孔转化法的转化率可达到9.25×106... 利用电穿孔转化法,把携带人乳铁蛋白基因(hlf)的银耳表达载体pCB-hlf导入银耳芽孢菌株Tr21,用PCR鉴定该基因阳性转化子,检测转基因菌株的GUS活性,并用Southern杂交检测hlf的插入位点。结果表明:电穿孔转化法的转化率可达到9.25×106个/μg质粒DNA;抗性筛选的阳性转基因菌株中均能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hlf、GUS和Tnos序列,且GUS基因在转基因菌株中均有表达。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不同转基因菌株hlf的插入位点不同,有些菌株插入了2个或更多的拷贝。RT-PCR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在银耳中能正常转录成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铁蛋白基因 表达载体 银耳 电穿孔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醋饮料加工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梁朔 朱坚 +2 位作者 刘梦南 江丽琴 刘昆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3,共6页
为了深入挖掘灵芝优越的保健功效,本研究以灵芝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发酵菌株、优化发酵和调制工艺,经接受性检测,确定灵芝醋饮料加工工艺,切片灵芝按固水比1∶100加水,100℃下煮制浸提2 h,过滤;每100毫升滤液添加蔗糖16 g... 为了深入挖掘灵芝优越的保健功效,本研究以灵芝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发酵菌株、优化发酵和调制工艺,经接受性检测,确定灵芝醋饮料加工工艺,切片灵芝按固水比1∶100加水,100℃下煮制浸提2 h,过滤;每100毫升滤液添加蔗糖16 g,调配pH4.0,接种迪发酵母菌0.20 g,32℃下发酵144 h;发酵液接种沪酿1.01醋酸菌0.2 g,120 r.min-1、32℃恒温发酵14 d,抽滤获得灵芝醋酸发酵液;将灵芝醋酸发酵液和浸提液按1∶1混合,每100毫升添加蔗糖7 g、葡萄糖0.6 g、食盐0.04 g调配成灵芝醋饮料,然后包装灭菌,开发出一款具有灵芝独特风味的新型保健灵芝醋饮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迪发酵母 沪酿1.01 发酵工艺 醋饮料调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野生弯柄灵芝的鉴定与多糖、三萜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丽丽 叶丽云 +2 位作者 解凡 汤坤鹏 吴小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37-141,共5页
通过生物学特性比较和ITS测序比对对野生灵芝进行鉴定,并通过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和子实体有效成分分析对其多糖、三萜含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野生菌株属于Ganoderma flexipes(弯柄灵芝)。有效成分分析中,菌丝三萜含量(8.85 mg/g)和子实... 通过生物学特性比较和ITS测序比对对野生灵芝进行鉴定,并通过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和子实体有效成分分析对其多糖、三萜含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野生菌株属于Ganoderma flexipes(弯柄灵芝)。有效成分分析中,菌丝三萜含量(8.85 mg/g)和子实体三萜含量(9.67 mg/g)都显著高于参考菌株(p<0.05);发酵液多糖含量(6.59 mg/m L)极显著低于参考菌株(p<0.01),子实体多糖含量(23.70 mg/m L)极显著高于参考菌株(p<0.01),是参考菌株的2.56倍。子实体三萜HPLC指纹图谱显示,野生菌株三萜有效成分种类单一且含量少。说明野生菌株可以通过优化栽培技术来提取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柄灵芝 ITS测序 多糖 三萜 HPLC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不亲和性因子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江玉姬 王秀全 +2 位作者 刘维侠 谢宝贵 朱坚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19,共4页
从29株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中经单孢分离获得的单核菌株,两两配对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锁状联合,配对结果将金针菇的A因子确定到10个,B因子确定到8个。13个黄色菌株的不亲和性因子包含了从A1到A9,B1到B8;而16个白色菌株的不亲和... 从29株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中经单孢分离获得的单核菌株,两两配对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锁状联合,配对结果将金针菇的A因子确定到10个,B因子确定到8个。13个黄色菌株的不亲和性因子包含了从A1到A9,B1到B8;而16个白色菌株的不亲和性因子大多为A2A3B2B3类型。有24个金针菇菌株获得的单核菌丝有4种交配型且符合1∶1∶1∶1比例,其它菌株获得的单核菌丝交配型与理论数据有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不亲和性因子 遗传关系 交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菌种液氮保藏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新锐 叶夏 +3 位作者 王玉青 宋秀高 陈传明 谢宝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7期1360-1363,共4页
液氮适合菌种的保藏。以香菇菌种为材料,从降温速率、保护剂浓度、解冻温度、培养基质和菌龄方面进行液氮保藏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4℃以下,以1℃/min的速率降至-40℃、添加10%甘油、35℃下解冻、木屑作培养基质和取生长旺盛的菌... 液氮适合菌种的保藏。以香菇菌种为材料,从降温速率、保护剂浓度、解冻温度、培养基质和菌龄方面进行液氮保藏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4℃以下,以1℃/min的速率降至-40℃、添加10%甘油、35℃下解冻、木屑作培养基质和取生长旺盛的菌块作为香菇菌种的液氮保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液氮保藏 萌发率 生长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灵对香菇菌丝生长影响及在子实体的残留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新锐 黎志银 +3 位作者 谢宝贵 高敏 邓优锦 江玉姬 《中国食用菌》 2015年第3期68-71,共4页
以香菇9319为材料,在拌料和出菇阶段使用多菌灵,研究多菌灵对香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菌灵对香菇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在出菇期喷洒300 g/667m2的多菌灵,其在子实体的半衰期为0.67 d,出菇阶段按100 g/667m2的... 以香菇9319为材料,在拌料和出菇阶段使用多菌灵,研究多菌灵对香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菌灵对香菇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在出菇期喷洒300 g/667m2的多菌灵,其在子实体的半衰期为0.67 d,出菇阶段按100 g/667m2的量喷洒子实体1次,间隔7 d和3 d检测其含量低于1 mg·kg^(-1),但高于0.1mg·kg^(-1),若量超过100 g/667m2的量使用,子实体的残留量易超过1 mg·kg^(-1)。因此,在香菇生产中应谨慎使用多菌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多菌灵 农药残留 无公害 绿色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金福菇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邓优锦 傅俊生 +2 位作者 谢宝贵 林娓娓 郑域茹 《食药用菌》 2008年第6期10-14,共5页
以野外采集的一株暂定名为拟金福菇的野生食用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子实体形态、菌丝形态等分类,初步认定该野生菌为巨大口蘑,即金福菇;以太白3号作为对照菌株,测定并比对野生菌与太白3号的ITS序列,同源性为99.84,从而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确... 以野外采集的一株暂定名为拟金福菇的野生食用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子实体形态、菌丝形态等分类,初步认定该野生菌为巨大口蘑,即金福菇;以太白3号作为对照菌株,测定并比对野生菌与太白3号的ITS序列,同源性为99.84,从而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确认该野生菌为金福菇。以荆西口蘑、太白2号作为对照,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的结果:拟金福菇生长速度快,可达0.41cm/d,在15~35℃温度下都可以生长,最适生长pH为6,对光强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福菇 鉴定 野生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芹侧耳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表达和酶活性与菌盖颜色相关性
17
作者 聂梦涵 陈莉莉 +2 位作者 罗莉媛 张拓 谢宝贵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7,共10页
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株Pe0100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序列进行分析,对PAL基因在菌丝、原基、幼菇、伸长、成熟5个时期的表达量进行分析,并对其在幼菇、伸长、成熟3个时期的菌盖和菌柄表达差异进... 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株Pe0100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序列进行分析,对PAL基因在菌丝、原基、幼菇、伸长、成熟5个时期的表达量进行分析,并对其在幼菇、伸长、成熟3个时期的菌盖和菌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构建过表达载体Pe-PAL1转化刺芹侧耳菌株Pe0100,分别对野生型菌株和过表达菌株的表型进行观察;对过表达菌株成熟期菌盖表皮组织PAL酶活性与基因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e0100基因组中有2个苯丙氨酸解氨酶编码基因PePAL1、PePAL2;与菌柄相比,PePAL1在幼菇、伸长、成熟3个时期的菌盖中表达量较高;PePAL2在菌丝期表达量最高。共获得4个过表达菌株OE#3、OE#10、OE#16、OE#18,其菌盖表皮均产生深褐色条纹状色素沉着,且成熟期菌盖PePAL1基因表达量与酶活性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刺芹侧耳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表达 基因表达量 菌盖 菌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拮抗试验的杏鲍菇菌株分类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盛荣 张维瑞 +2 位作者 柯斌榕 刘新锐 吴小平 《食药用菌》 2015年第1期33-36,共4页
利用拮抗反应对全国各地收集的81株杏鲍菇进行分类研究。结果显示,81个菌株可分为11个类群,最大群包含25个菌株,最小群仅含1个菌株。从中显示我国杏鲍菇菌株既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又可能存在严重的同物异名现象。
关键词 杏鲍菇 拮抗反应 分类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芝菌丝体的固体培养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志伟 程祖锌 +1 位作者 谢宝贵 郑金贵 《中国食用菌》 2015年第2期29-32,共4页
研究樟芝菌丝体的固体培养特性,探索其最佳生长条件,为樟芝的固态发酵和人工栽培奠定基础。采用木屑培养基和PDA培养基,研究樟芝菌丝体固体培养过程中,培养基配方、含水量、pH值及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杂木屑和麦皮(或稻草粉)为... 研究樟芝菌丝体的固体培养特性,探索其最佳生长条件,为樟芝的固态发酵和人工栽培奠定基础。采用木屑培养基和PDA培养基,研究樟芝菌丝体固体培养过程中,培养基配方、含水量、pH值及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杂木屑和麦皮(或稻草粉)为主料的培养基可培养出生长良好的樟芝菌丝;菌丝生长适宜的PDA培养基pH值为4~8;在木屑培养基中添加3%~5%的过磷酸钙可促进菌丝生长;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樟芝菌丝的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差异,但在黑暗条件下,樟芝菌丝的长势较好,分生孢子较多。探明了樟芝菌丝体固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含水量和pH值,发现暗培养更有利于樟芝菌丝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芝 菌丝体 固体培养 生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栽培料中的农药在常压灭菌过程中的分解规律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瑞清 严俊杰 +2 位作者 黎志银 江玉姬 谢宝贵 《食药用菌》 2016年第4期239-241,共3页
以生产上常用的木屑棉籽壳栽培料为基质添加敌敌畏等9种常用农药,研究农药拌入栽培料后不同常压灭菌时间的残留量和降解率。结果:9种农药在高温灭菌时的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联苯菊酯〉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溴氰菊酯〉多菌灵〉毒死... 以生产上常用的木屑棉籽壳栽培料为基质添加敌敌畏等9种常用农药,研究农药拌入栽培料后不同常压灭菌时间的残留量和降解率。结果:9种农药在高温灭菌时的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联苯菊酯〉氯氰菊酯〉甲氰菊酯〉溴氰菊酯〉多菌灵〉毒死蜱〉甲基托布津〉百菌清〉敌敌畏。其中,敌敌畏在常压灭菌6小时后几乎完全分解,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在灭菌12小时后降解率达到90%以上,但甲基托布津在降解的过程中会产生多菌灵;而多菌灵和毒死蜱在灭菌30个小时后仍有10%~15%的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原料 灭菌时间 农药残留 降解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