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南地区佛寺园林景观环境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魏钰倩 林皎皎 《南方园艺》 2021年第2期60-63,共4页
佛寺园林是佛教建筑和园林环境的综合体,闽南地区佛寺园林因浓烈的闽南地方特色而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闽南佛教文化的传入、佛寺园林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并以闽南地区其中三座重点汉传佛寺即厦门南普陀寺、泉州开元... 佛寺园林是佛教建筑和园林环境的综合体,闽南地区佛寺园林因浓烈的闽南地方特色而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闽南佛教文化的传入、佛寺园林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并以闽南地区其中三座重点汉传佛寺即厦门南普陀寺、泉州开元寺、漳州南山寺为例,对佛寺园林环境从选址、布局、建筑艺术、植物配置四个方面进行概括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地区 佛寺园林 景观环境 布局 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日本经验的福建闽南文化资源保护探析——渐进式更新设计介入及启示
2
作者 沈慧玲 陈顺和 《南方园艺》 2020年第1期44-47,共4页
乡村建设中的渐进式更新设计介入对于闽南乡村更新中的文化资源保护性利用具有积极的意义。设计介入旨在对潜在的文化价值进行激活和转译,实现文化遗产的价值放大,其中涉及居民、政府、工作者等多个群体与策略。基于对当地居民及其文化... 乡村建设中的渐进式更新设计介入对于闽南乡村更新中的文化资源保护性利用具有积极的意义。设计介入旨在对潜在的文化价值进行激活和转译,实现文化遗产的价值放大,其中涉及居民、政府、工作者等多个群体与策略。基于对当地居民及其文化遗产的充分了解,乡村建设中渐进式的规划设计介入力图从资本开发转向人文行动,从而更好地保护聚落文化并传承和保护传统空间风貌,使聚落文化保存与观光不相矛盾,做到永续观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经验 乡村建设 文化资源 渐进式更新 福建闽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西洋杜鹃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余丽玲 何天友 +2 位作者 陈凌艳 张迎辉 郑郁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0-525,共6页
为了解水杨酸(SA)提高西洋杜鹃幼苗抗寒性的生理机制,以抗寒性不同的2个西洋杜鹃品种(粉红、普红)为材料,研究叶面预先喷施不同浓度的SA(0,0.3,0.5,1.0,1.5,2.0 mmol/L)对低温胁迫下西洋杜鹃幼苗气体交换参数、光化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 为了解水杨酸(SA)提高西洋杜鹃幼苗抗寒性的生理机制,以抗寒性不同的2个西洋杜鹃品种(粉红、普红)为材料,研究叶面预先喷施不同浓度的SA(0,0.3,0.5,1.0,1.5,2.0 mmol/L)对低温胁迫下西洋杜鹃幼苗气体交换参数、光化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A预处理能够:1)缓解因低温胁迫导致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粉红品种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下降;2)缓解低温导致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普红品种胞间CO2浓度(Ci)的上升;3)喷施0.5 mmol/L的SA能显著提高粉红品种的抗寒性,喷施1.5 mmol/L的SA能显著提高普红品种的抗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杜鹃 低温 水杨酸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岩国家森林公园冬季负离子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梓茹 杨小可 +4 位作者 傅伟聪 朱志鹏 董建文 俞晨圣 王敏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9-1126,共8页
于2016年1月份连续7 d,对龙岩国家森林公园5类游憩地15个检测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气象因子等数据进行实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园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均值为7 108.06个/cm3,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具有保健效果的浓度;(2)园内... 于2016年1月份连续7 d,对龙岩国家森林公园5类游憩地15个检测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气象因子等数据进行实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园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均值为7 108.06个/cm3,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具有保健效果的浓度;(2)园内林地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规律基本为双峰式,在07:00—09:00出现第1次峰值,在13:00—15:00出现第2次峰值;次生林在13:00—15:00达到1 d中的最高值;茶园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规律整体呈现从07:00—17:00逐渐下降的趋势;动态水的峰值出现在09:00—11:00,15:00—17:00 2个时段内;(3)园内日均负离子浓度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水体旁、茶园、次生林、空旷地、天然林;(4)气象因子与负离子浓度的相关性研究显示,负离子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同气压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顶茶园 游憩地 负离子 气象因子 日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与SBE法的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视觉评价 被引量:47
5
作者 齐津达 傅伟聪 +2 位作者 李炜 林双毅 董建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5-250,共6页
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选取可见度、连续度、清晰度、舒适度等10个评价因子,对福州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14个景点进行景观视觉资源评;同时,采用SBE法对以上14处景点进行评价,最后将GIS与SBE的评价结果进行加权。结果表明,景点S10的景观视... 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选取可见度、连续度、清晰度、舒适度等10个评价因子,对福州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14个景点进行景观视觉资源评;同时,采用SBE法对以上14处景点进行评价,最后将GIS与SBE的评价结果进行加权。结果表明,景点S10的景观视觉资源最好,景点S2的景观视觉资源最差。以此验证基于GIS和SBE的森林公园景观视觉资源评价模型,希望能为森林公园景观视觉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SBE 森林公园 景观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与AHP法的城市山地公园复愈性环境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硕 成林莉 +3 位作者 董建文 陈小燕 吴晓文 郑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3-240,288,共9页
景观视觉敏感度是构成景观资源开发保护重要依据,与人的主观关注度、所处位置与社会关注度相关,因此与复愈性景观构建研究有紧密联系,尝试探讨各类要素对山地公园景观复愈性的影响,从而构建城市山地公园复愈性环境研究机制,为山地公园... 景观视觉敏感度是构成景观资源开发保护重要依据,与人的主观关注度、所处位置与社会关注度相关,因此与复愈性景观构建研究有紧密联系,尝试探讨各类要素对山地公园景观复愈性的影响,从而构建城市山地公园复愈性环境研究机制,为山地公园景观提升及建设提供参考。运用GIS空间分析法与AHP法,选取相对坡度、相对距离、出现机率、醒目度4个因子,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植物颜色、植物种类丰富度等22个要素,最终利用AMOS软件建构山地公园要素、景观视觉敏感度对复愈性环境影响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1)景观视觉敏感度对复愈性评价有正向作用,相对距离和出现机率因子的影响较大;2)改变各要素能够对金鸡山公园复愈性景观评价产生相应的影响,其中植物、道路与铺装是重要指标;3)远离性、延展性、魅力性、兼容性对复愈性环境评价都能有效反映山地公园的复愈性评价,魅力性的影响最大。城市山地公园复愈性要素可通过景观视觉敏感度对复愈性评价产生影响,其中人工性因子有负向影响,需要合理设置人工性的要素,考虑游憩者对景观的客观需求,营造丰富的景观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山地公园 复愈性环境 视觉敏感度 金鸡山公园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福州市晋安区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姗 成林莉 +4 位作者 邱文 黄硕 季春悦 董建文 郑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7-265,共9页
以福州市晋安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绿地可达性进行评价,探究路网密度等微观因子对可达性的影响程度,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晋安区公园绿地可达性水平,促进城市公园空间配置优化。基于百度地图API路径规划接口及热力图等大数据,采用多... 以福州市晋安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绿地可达性进行评价,探究路网密度等微观因子对可达性的影响程度,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晋安区公园绿地可达性水平,促进城市公园空间配置优化。基于百度地图API路径规划接口及热力图等大数据,采用多种出行模式(步行、电动车、驾车)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对福州市晋安区公园绿地的空间可达性及其活力匹配特征进行研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工具对可达性与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1)晋安区绿地可达性在空间上呈现中心向外递减特征,可达性较高的多为综合公园,较低的多为社区公园和街头绿地;2)公园绿地活力分布呈现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特征,低可达性高活力类型和低可达性低活力类型的公园绿地面积占比多,高可达性高活力类型占比最少;3)在可达性与其影响因子的关系中,发现道路服务指数、路网连接度对公园绿地可达性有显著影响;公园的空间分布上,鼓山镇东部及东南部、岳峰镇东北部为公园资源匮乏区。建议通过建设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公共绿地及和小型的公共绿地,优化散落分布的社区公园,提高路网密度以及路网连接度,以提升晋安区公园绿地可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绿地 可达性 空间活力 道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火灾区生态环境时空恢复格局分析——以凉山州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杨鸿辉 余娇 +2 位作者 吴钺 尹金龙 丁铮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8-145,210,共9页
森林火灾严重影响生态系统及景观风貌,利用遥感技术定量评价受灾区生态环境质量恢复程度对促进灾后重建工作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获取凉山州2000、2010、2020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并提... 森林火灾严重影响生态系统及景观风貌,利用遥感技术定量评价受灾区生态环境质量恢复程度对促进灾后重建工作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获取凉山州2000、2010、2020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并提取绿度(NDVI)、湿度(WET)、热度(LST)和干度(NDBSI)4个生态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耦合上述指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模型(RSEI)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同时使用地理探测器对凉山州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驱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凉山州生态环境质量呈“先降后升”趋势,RSEI均值从0.53(2000年)下降到0.51(2010年),后上升至0.55(2020年),生态等级为一般及以上的面积占比为68.12%;2)凉山州生态环境质量呈差和较差的区域多集中于西部的盐源县,南部的会理县、会东县,中部的越西、喜德、昭觉、美姑、普格、布拖、金波、西昌8县等;3)生态环境质量最佳区域多集中于海拔3 831~4 624 m、坡度39°~51°和正北坡向等地;4)单因子探测结果为干度指标>绿度指标>湿度指标>热度指标>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坡度>经济密度>人口密度,且各因子在交互作用后对RSEI的空间分异解释力均得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州 Google Earth Engine 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驱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森林康养发展历程及我国森林康养发展建议 被引量:20
9
作者 闫帅 尹久娜 +2 位作者 田富学 黄晖 陈祖建 《南方园艺》 2020年第1期69-73,共5页
森林是地球之肺,良好的森林覆盖能有效地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而符合社会发展、绿色健康理念的森林康养产业越来越被现代人接受。森林康养是以森林可持续发... 森林是地球之肺,良好的森林覆盖能有效地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而符合社会发展、绿色健康理念的森林康养产业越来越被现代人接受。森林康养是以森林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提升人们的健康为主题,以养生休闲、医疗、康体服务为依托的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模式。本文通过对森林康养的发展历史的研究,从森林康养的兴起、发展进程、创新等方面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分析,旨在为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康养 发展进程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G综合法的金牛山综合公园视觉景观评价 被引量:20
10
作者 谢焕景 梁萍 +4 位作者 魏凌伟 杨舒婷 陈孝云 林皎皎 陆东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4-231,248,共9页
以金牛山主要景观点为研究对象,通过ASG综合法,按照主观评价与客观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主观层面基于SBE法进行评价得到90名评价者的主观偏好,客观层面以金牛山地理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相关技术,选取视点、视域、视线、坡度、相对... 以金牛山主要景观点为研究对象,通过ASG综合法,按照主观评价与客观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主观层面基于SBE法进行评价得到90名评价者的主观偏好,客观层面以金牛山地理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相关技术,选取视点、视域、视线、坡度、相对距离和视觉机率6个方面进行定量评价,最后将主观偏好评价与基于GIS的AHP评价相结合,构建AHP评价-主观偏好矩阵,将金牛山视觉景观划分为视觉景观关键区、自然发展区、次优先改进区和优先改进区,并根据其区域的本质区别,对各个景观点的保护与管理提供针对性的科学建议。结果表明,山中茶室、环湖步道、风铃塔位于AHP评价和主观偏好评价双高的视觉景观关键区;AHP评价偏低而主观评价相对偏高的自然发展区仅有景观台1个景点;梁厝亭、樱花园、817纪念园和双拥雕塑位于AHP评价和主观偏好评价都偏低的次优先改进区;环形坡道、杜鹃谷和月牙桥位于优先改进区。通过构建矩阵结合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结果,可以极大地提高景观视觉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为当下景观视觉评价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牛山 景观视觉 GIS SBE I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郑州市景观格局与生态承载力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依蕊 余学丹 +2 位作者 李唯唯 陈泽宇 丁铮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32-239,共8页
以平原重要中心城市郑州市为例,探究景观格局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内在相关关系,以期从生态学的角度上对郑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建议。通过RS和GIS软件获取2001、2008、2016年郑州市3期土地利用类型图,选取10个景观指数进行景观格局... 以平原重要中心城市郑州市为例,探究景观格局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内在相关关系,以期从生态学的角度上对郑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建议。通过RS和GIS软件获取2001、2008、2016年郑州市3期土地利用类型图,选取10个景观指数进行景观格局定量分析;结合生态足迹模型,对这3 a郑州市的生态承载力进行研究;运用SPSS软件计算郑州市景观指数与生态承载力的相关性指数,得出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由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结果发现,2001-2016年间郑州市的建设用地、其他用地的总体面积持续大幅度上升,耕地、林地、水域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持续减少。郑州市景观类型破碎程度持续增加,生态环境处于恶化的情形中。2)郑州市生态足迹呈增加趋势,生态承载力呈直线下降趋势。郑州市生态环境处于生态赤字状况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处于不可维持状态。3)通过SPSS进行相关关系分析得知,NP、GYRATE_AM、LPI、SHAPE_AM、SHDI、SHEI指数与生态承载力呈极显著相关,MPS指数与生态承载力呈显著相关。研究结果为提高生态承载力提供更多方法,为郑州市城市可持续规划提供更多科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景观格局 郑州市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粤北山区六古村空间发展规划
12
作者 潘振辉 陈春静 陶萌春 《南方园艺》 2021年第2期64-68,共5页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持续进行,乡村建设关乎民生,是大势所趋。乡村发展是复杂过程,必然存在规划失序、产业单一且粗放、资源认知和利用概念薄弱等诸多共性问题,为此,对乡村发展趋势的把握当从乡村空间规划方面进行思考,把握乡村特色与...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持续进行,乡村建设关乎民生,是大势所趋。乡村发展是复杂过程,必然存在规划失序、产业单一且粗放、资源认知和利用概念薄弱等诸多共性问题,为此,对乡村发展趋势的把握当从乡村空间规划方面进行思考,把握乡村特色与优势,对乡村资源整合开发及利用进行探索。文章将阐述乡村振兴战略下地处广东粤北山区的六古乡村发展的现状及方向,及针对乡村规划的思路下的空间策略与产业开发方面提出建设性的见解,为六古村整体融合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六古村 产业开发 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