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园导向标识系统优化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魏文静 潘辉 韩百川 《热带农业工程》 2019年第4期148-151,共4页
在校园建设发展中,生态化、景观化、实用化是当代校园文化的标志。不仅选址、规划、建筑、景观等方面的建设十分重要,导向标识系统的建设也十分重要。好的导向标识系统不仅具有指明方向的功能,还可以体现校园文化。以福建农林大学本部... 在校园建设发展中,生态化、景观化、实用化是当代校园文化的标志。不仅选址、规划、建筑、景观等方面的建设十分重要,导向标识系统的建设也十分重要。好的导向标识系统不仅具有指明方向的功能,还可以体现校园文化。以福建农林大学本部校园的导向标识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等方法对福建农林大学的导向标识系统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解决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导向标识系统缺失、混乱、无系统性、文化性等问题,更好体现校园文化,提升校园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导向标识系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福建山樱花和日本樱花幼苗内源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书平 魏建康 +4 位作者 张迎辉 荣俊东 许雅明 郑郁善 陈礼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3-1147,共5页
以1年生福建山樱花和日本樱花实生苗为试材,设置对照(CK)、轻度干旱胁迫(LS)、中度干旱胁迫(MS)、重度干旱胁迫(HS)4种处理,探究干旱胁迫对福建山樱花和日本樱花幼苗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树种在LS处理下,GA3(赤霉素)和IAA(生长... 以1年生福建山樱花和日本樱花实生苗为试材,设置对照(CK)、轻度干旱胁迫(LS)、中度干旱胁迫(MS)、重度干旱胁迫(HS)4种处理,探究干旱胁迫对福建山樱花和日本樱花幼苗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树种在LS处理下,GA3(赤霉素)和IAA(生长素)的含量均高于对照,ABA(脱落酸)的含量和对照无显著差异。在MS和HS处理下,GA3和IAA含量呈现明显降低趋势,ABA、ABA/GA3和ABA/IAA的含量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随着干旱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在LS处理下,GA3、IAA和ABA的含量无显著变化,而MS和HS处理中,GA3和IAA含量呈现出下降趋势,ABA含量、ABA/GA3和ABA/IAA呈增加的趋势。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福建山樱花ABA、GA3、IAA、ABA/GA3和ABA/IAA的含量均要低于日本樱花,这表明日本樱花比福建山樱花可能存在着更强的通过调节自身的激素水平来应对外界干旱胁迫的能力,这可能正是日本樱花比福建山樱花更加抗旱的生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樱花 福建山樱花 内源激素 干旱胁迫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柏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德明 张娅欣 +3 位作者 沈少炎 荣俊冬 何天友 郑郁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59,共6页
蛋白质双向电泳是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之一,但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却因物种不同而有所差异,因而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是进行蛋白质分离、鉴定的首要步骤。本文对福建柏叶片蛋白质提取方法、IPG胶条、等电聚焦参数设定、丙烯酰胺... 蛋白质双向电泳是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之一,但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却因物种不同而有所差异,因而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是进行蛋白质分离、鉴定的首要步骤。本文对福建柏叶片蛋白质提取方法、IPG胶条、等电聚焦参数设定、丙烯酰胺分离胶浓度等因子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福建柏双向电泳技术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提取福建柏叶片的蛋白点多且图像清晰,p H4~7的IPG胶条最适合福建柏叶片蛋白的分离,等电聚焦参数设定为20 000 Vh,浓度为10%的分离胶进行福建柏双向电泳最好。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福建柏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为深入研究福建柏蛋白质组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电泳 福建柏 蛋白质组 等电聚焦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柏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单琦 谢德金 +4 位作者 王汉琪 周少卿 荣俊冬 何天友 郑郁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67,78,共6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濒危植物福建柏的7个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7个引物共扩增出202个位点,多态性位点167个,占总位点的82.67%;引物UBC849可以将24份福建柏样本完全鉴别出来;7个福建柏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在17.8...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濒危植物福建柏的7个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7个引物共扩增出202个位点,多态性位点167个,占总位点的82.67%;引物UBC849可以将24份福建柏样本完全鉴别出来;7个福建柏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在17.82%~54.95%之间;群体总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821 8,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31 3,Nei指数为0.258 2,Shannon指数为0.394 0;种群内平均Na指数为1.372 0,平均Ne指数为1.289 2,平均Nei指数为0.160 0,平均Shannon指数为0.203 5;基因分化系数Gst为32.41%,种群间基因流Nm为0.878 0;7个种群遗传相似度在0.668 3~0.806 9之间,遗传距离在0.214 5~0.404 3之间;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将泉州市、福州市和龙岩市种群分为第一类,将南平市、三明市和漳州市种群分为第二类,将宁德市种群分为第三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I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兀屿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白珮珮 史晶萍 +2 位作者 张赛 陈昱星 邓传远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9期12-13,24,共3页
为了解兀屿海岛植物资源状况,对兀屿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初步统计,结果表明:岛上共有植物98种,隶属于49科92属。根据园林观赏价值和不同生境的植物应用,将兀屿海岛植物分成观花、观果、观叶类和滨海沙生观赏类、岩石观赏类、林缘疏林... 为了解兀屿海岛植物资源状况,对兀屿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初步统计,结果表明:岛上共有植物98种,隶属于49科92属。根据园林观赏价值和不同生境的植物应用,将兀屿海岛植物分成观花、观果、观叶类和滨海沙生观赏类、岩石观赏类、林缘疏林观赏类等,概述了其中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为海岛以后的开发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兀屿 植物资源 园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声传情——从李清照词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声景意境 被引量:3
6
作者 韩晓慧 林婷婷 +2 位作者 杨利田 潘小婷 丁铮 《山东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98-101,共4页
在声景研究中,众多学者更侧重于对公共空间声景营造及评价的研究,而对文学作品中声景的分析则较少。李清照作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其词中声景与情感的关系,值得研究探讨。以声景理论为基础,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从声源的角度,分析李... 在声景研究中,众多学者更侧重于对公共空间声景营造及评价的研究,而对文学作品中声景的分析则较少。李清照作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其词中声景与情感的关系,值得研究探讨。以声景理论为基础,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从声源的角度,分析李清照词中的声景意境与中国古典园林声景营造案例。总结得出声音景观可以传达个人情绪,表达心灵内涵,是文学与景观意境塑造的重要手段。并根据声音与情感的关系,提出声景设计建议,为现代园林声景营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中国古典园林 声景 情感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木相思家系适地适树品种综合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赵玥桥 黄晓霞 +4 位作者 张露月 高文晶 程诺 丁国昌 赖日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70,共12页
[目的]为选出适宜南方山地的黑木相思家系,揭示黑木相思长势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异规律与地形变化的关系。[方法]本文以杉木采伐迹地上营造的15年生7个黑木相思家系(M1~M7)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描述性统计、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 [目的]为选出适宜南方山地的黑木相思家系,揭示黑木相思长势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异规律与地形变化的关系。[方法]本文以杉木采伐迹地上营造的15年生7个黑木相思家系(M1~M7)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描述性统计、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研究了7个黑木相思家系分别在不同坡位的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和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并通过因子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对7个黑木相思家系进行综合评价选优。[结果]7个黑木相思家系的理化性质在不同坡位的含量大多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显著高于其他坡位;家系间土壤结构和养分含量均表现出M7、M6和M5较好;研究区各养分含量总体呈块状或条带状分布,呈现从东北和西北方向往南方向递增的趋势。[结论]综合评价值在上下坡位黑木相思家系M7值最高,其生长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最佳,在中坡位黑木相思家系M6最佳。研究结果对南方山地适地适品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可用于黑木相思人工林经营管理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相思家系 林木生长 土壤理化性质 空间异质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素形态对干旱胁迫杉木幼苗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树斌 周丽丽 +3 位作者 伍思攀 孙敏 丁国昌 林思祖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162,共11页
【目的】干旱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非生物因素之一,而适宜的氮素营养可以提高植物的抗旱性。本文探讨了供应不同形态氮源对干旱条件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幼苗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试验,... 【目的】干旱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非生物因素之一,而适宜的氮素营养可以提高植物的抗旱性。本文探讨了供应不同形态氮源对干旱条件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幼苗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试验,供试杉木材料为2个无性系幼苗(7–14号和8–8号),在营养液中添加10%(w/v)PEG-6000进行干旱胁迫。营养液中的氮源处理包括硝态氮、铵态氮、硝铵混合氮,氮素浓度均为4.571mmol/L,每个品种均设6个处理。培养20天后,测定了杉木幼苗根、茎、叶的养分含量及生物量。【结果】与正常水分供应相比较,干旱胁迫条件下供应铵态氮可促进叶片N、K以及茎叶P、K的吸收,供应混合氮可促进根部K的吸收;供应铵态氮可促进根、茎对Ca的吸收,对叶片Ca无明显作用。干旱胁迫对根部Fe、Mn、Cu、Zn吸收量影响显著,氮素供应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干旱胁迫下各器官Mg、Fe、Mn和Cu吸收量,表现为抑制吸收,但添加铵态氮比硝态氮的降低幅度小。3个氮源处理均降低了干旱条件下根部Zn吸收量,但没有降低甚至增加了茎、叶中Zn的吸收量,说明氮营养可调节Zn在各器官间的分配,缓解干旱导致的缺锌现象。不同器官之间各养分吸收量差异显著,3个氮源处理中,N和P吸收量表现为叶>根>茎,K和Ca为叶>茎>根,Fe、Cu为根>叶>茎,Mg、Mn和Zn在各器官之间的分配规律不一。铵态氮吸收量均表现为叶>根>茎,且各器官铵态氮吸收量显著高于硝态氮,说明杉木具有明显的喜铵特性。【结论】在干旱胁迫下,氮素供应形态显著影响杉木幼苗对养分的吸收及在各器官中的分配,作用效果因家系品种和元素种类而异。总体来讲,铵态氮提高干旱胁迫下杉木幼苗养分吸收的效果好于硝态氮,杉木可以认为是喜铵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氮源 杉木幼苗 大量养分 中量养分 微量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针阔混交林的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炜琪 陈辉 +3 位作者 林文俊 董建文 陈世品 赵伟村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6-140,共5页
通过测定群落内乔木层的重要值、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H')指数和Pielou(J)均匀度指数,以及郑元润改进后的M.Godron稳定性指数,对武夷山4个不同类型的针阔混交林群落进行所处演替阶段的分析和群落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A(... 通过测定群落内乔木层的重要值、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H')指数和Pielou(J)均匀度指数,以及郑元润改进后的M.Godron稳定性指数,对武夷山4个不同类型的针阔混交林群落进行所处演替阶段的分析和群落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 Makino.)处于从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演替阶段的中期;群落B(马尾松+细柄蕈树Altingia gracilipes Merr.)处于从阔叶马尾松林向阔叶混交林演替的中期;群落C(马尾松+甜槠Castanopsis eyrei Tutch.)处于从针阔混交林向阔叶混交林演替的中后期;群落D(杉木+赤杨叶)处于从针阔混交林向阔叶混交林演替的初期;(2)群落内灌木层的物种构成及多样性将影响并决定群落演替的方向;(3)4个针阔混交林乔木层仍有大量针叶树种存在,稳定性测定坐标值远离20/80这个点,表明这些森林群落均未达到顶级群落阶段,处于不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重要值 M. Godron法 针阔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三明市城市绿地应急避难能力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洪婷婷 吴荣良 +2 位作者 宋思宁 郭闽 郑郁善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1期55-59,F0003,共6页
用ARCGIS 9.3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工具,对三明市建成区绿地应急避难场所的避难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明市106块绿地中,仅47块处于城市安全区范围内,总面积为126.32 hm2;建成区的有效避难面积共计84.65 hm2,城市人均有效避难... 用ARCGIS 9.3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工具,对三明市建成区绿地应急避难场所的避难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明市106块绿地中,仅47块处于城市安全区范围内,总面积为126.32 hm2;建成区的有效避难面积共计84.65 hm2,城市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为2.72 m2,但5个组团叠加相应的人口数量后,人均有效避难绿地的比率为1∶2∶2∶8∶5;建成区内,以紧急避难场所的服务半径500 m提取的缓冲区所覆盖的居民区面积为2311 hm2;避难场所空间分布上较不均匀,局部区域低于平均值高达50%以上;通过对灾后3、5、10 min逃生距离内的绿地分布分析,仍有5.4%的人口未处于避难场所的覆盖范围内,各组团间可达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系统 缓冲区 有效避难面积 可达性 人均避难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低温胁迫下西洋杜鹃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余丽玲 何天友 +2 位作者 陈凌艳 荣俊冬 郑郁善 《农学学报》 2014年第1期48-53,共6页
为了解西洋杜鹃的抗寒机制,以西洋杜鹃‘粉红’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粉红’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从图表可... 为了解西洋杜鹃的抗寒机制,以西洋杜鹃‘粉红’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粉红’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从图表可以看出: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含量变化不明显,基本维持在正常水平;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较正常水平有缓慢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总体呈持续上升的变化规律;胁迫温度越低,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越高,温度低于3℃,即对‘粉红’产生较严重伤害,且温度越低,伤害程度越严重,经过0℃低温胁迫4天,可大大提高‘粉红’的抗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杜鹃 人工低温 抗寒性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红豆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何碧珠 郜祥雄 +1 位作者 彭东辉 王荣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9-57,共9页
【目的】对外植体采用特殊处理方法,并对不同培养时期的基本培养基进行调整,以建立高效、快速、繁殖系数高的鄂西红豆再生技术体系。【方法】以成熟度为80%的鄂西红豆种子为外植体,通过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和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 【目的】对外植体采用特殊处理方法,并对不同培养时期的基本培养基进行调整,以建立高效、快速、繁殖系数高的鄂西红豆再生技术体系。【方法】以成熟度为80%的鄂西红豆种子为外植体,通过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和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筛选适宜的芽诱导培养基、继代增殖培养基、壮苗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并对诱导生根培养的试管苗进行炼苗移栽,观察其成活率。【结果】最适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KT0.5mg/L+NAA 0.5mg/L+维生素B10.1mg/L+蔗糖30g/L+琼脂6.5g/L+活性炭1.5g/L,诱导率达85%;最适芽继代增殖培养基为WPM+6-BA 1.5 mg/L+KT 0.3 mg/L+TDZ 0.02 mg/L+NAA 0.5 mg/L+蔗糖30g/L+琼脂6.5g/L+活性炭1.5g/L;无根苗壮苗培养基为WPM+NAA 0.5 mg/L+IBA 1.0 mg/L+IAA 1.0mg/L+蔗糖30g/L+琼脂6.5g/L+活性炭1.5g/L。当无根苗生长到4-5cm时形成完整植株并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WPM+IBA 0.5mg/L+NAA 1.5mg/L+新型基因诱导生根剂0.05mg/L+蔗糖30g/L+琼脂6.5g/L+活性炭1.5g/L。【结论】建立的鄂西红豆再生技术体系可获得75%-85%的正常萌芽,生根率达85%以上,瓶苗移栽成活率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红豆 组织培养 高效繁殖 高效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三明市绿地避难责任区划分 被引量:4
13
作者 洪婷婷 吴荣良 +1 位作者 郭闽 郑郁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5-259,共5页
通过运用ARCGIS9.3分析城市安全空间,筛选城市绿地避难场所,根据避难场所的规模确定其服务半径从而计算出加权半径和加权距离。通过运用OVD和WVD方法分别得出避难场所的责任区。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OVD方法确定的避难场所责任区间的... 通过运用ARCGIS9.3分析城市安全空间,筛选城市绿地避难场所,根据避难场所的规模确定其服务半径从而计算出加权半径和加权距离。通过运用OVD和WVD方法分别得出避难场所的责任区。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OVD方法确定的避难场所责任区间的空间关系,使用WVD方法划分的避难场所责任区的覆盖范围更直观,划分的结果也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避难场所 VORONOI图 加权距离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场刺激对部分仙人掌科植物释放负离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邓传远 郑金贵 +2 位作者 王艳英 吴仁烨 黄巧玲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2-627,共6页
采用DLY-4G-232型空气离子测量仪,在800 mm×800 mm×800 mm密闭的玻璃箱中对盆栽的8种仙人掌科植物在常态下和固定电压的脉冲电场刺激下释放的负离子浓度进行测定,并应用正交试验探讨最佳的脉冲电场组合.结果表明:(1)仙人掌科... 采用DLY-4G-232型空气离子测量仪,在800 mm×800 mm×800 mm密闭的玻璃箱中对盆栽的8种仙人掌科植物在常态下和固定电压的脉冲电场刺激下释放的负离子浓度进行测定,并应用正交试验探讨最佳的脉冲电场组合.结果表明:(1)仙人掌科植物在常态下可以释放负离子,但其释放负离子的能力有限,8种植株中释放负离子浓度最高的为金手指,为320 ion·cm-3,最小的为英丸,为104 ion·cm-3;(2)8 k V高压脉冲电场的刺激可以高效提高植物释放负离子的能力,其倍增效益显著,8种植物中提高率最大的为英丸,较对照组提高74839.2%;(3)每种植物都有一个高效释放负离子的最优脉冲电场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场刺激 仙人掌科植物 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年生直干大叶相思无性系多性状综合选择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莹莹 林皓辉 +5 位作者 何士宾 孙敏 孟晓蕊 何明辉 丁国昌 阮少宁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1-526,共6页
对福建省漳浦中西国有林场28个8年直干大叶相思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以及材积5个性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8个无性系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无性系效应明显;8年无性系胸径、材积有较强的重复力,分别为0.43和0.45;采... 对福建省漳浦中西国有林场28个8年直干大叶相思无性系的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以及材积5个性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8个无性系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无性系效应明显;8年无性系胸径、材积有较强的重复力,分别为0.43和0.45;采用综合得分法,将无性系分为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优、良、中、差,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5.47%、2.73%、-2.8%、-5.71%,其中遗传增益最大为3号无性系,材积遗传增益达6.85%,根据50%的入选率选出Ⅰ、Ⅱ类为直干大叶相思优良无性系;最后根据4年、8年材积排序变化在Ⅰ、Ⅱ类型中选出速生稳定型9、1、5、7、8、21号,后期速生型10、12、3、23、6、29、7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干大叶相思 无性系选择 重复力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的城市绿地应急避难机能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洪婷婷 杨文欣 郑郁善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3-137,213,共6页
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对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进行实地考察,选取城市绿地应急避难能力为目标层(Z),场所的规划设计(B1)、基础设施条件(B2)、管理维护(B3)为准则层,并相应选取场地周边环境等18个因子为指标层(C),建立AHP评价模型。采用1~... 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对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进行实地考察,选取城市绿地应急避难能力为目标层(Z),场所的规划设计(B1)、基础设施条件(B2)、管理维护(B3)为准则层,并相应选取场地周边环境等18个因子为指标层(C),建立AHP评价模型。采用1~9标度法为各因子打分,求出各因子的相对权重和合成权重;邀请专家为避难场所打分,结合合成权重计算出避难场所的应急避难能力得分并划分等级;未达满分的应急避难场所要求要计算出各个因子的影响力并进行排序,找出薄弱环节加以改进。并以福州市温泉公园为例,计算出其综合应急能力为82.7分,属于A级;通过δ值的计算得出:温泉公园的周边环境、应急避难指挥中心、应急物质储备室、监控系统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避难机能 AHP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东南沿海防护林树种对土壤碳、氮及主要盐基阳离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猛 丁国昌 +5 位作者 李树斌 林宇 黄玉梅 赵苗菲 黄志群 何宗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242-245,251,共5页
探索福建东南沿海退化木麻黄林地的改良树种——纹荚相思、巨尾桉、卷荚相思、厚荚相思、肯氏相思5种主要植物群落类型的土壤碳、氮含量及主要盐基阳离子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土壤层所含碳、氮含量不尽相同,但垂直分布... 探索福建东南沿海退化木麻黄林地的改良树种——纹荚相思、巨尾桉、卷荚相思、厚荚相思、肯氏相思5种主要植物群落类型的土壤碳、氮含量及主要盐基阳离子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土壤层所含碳、氮含量不尽相同,但垂直分布规律比较一致,即土壤表层集中了大部分的养分,并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降低。在0~10 cm土层,碳、氮含量分别占总量的48.6%~64.7%、38.4%~55.5%,与木麻黄林相比(CK),纹荚相思林土壤碳、氮含量分别增加4.2%、21.75%;不同树种、不同土壤层的盐基阳离子含量各不相同,其中Ca^(2+)、Na^+的含量远高于Mg^(2+);Na^+含量最高,其次为Ca^(2+),Mg^(2+)含量最低。作为最活跃的0~10 cm土壤层,纹荚相思林的交换性Na^+的含量最高,为0.23 g/kg;交换性Mg^(2+)可能是东南滨海沙地土壤碳、氮含量的决定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防护林 碳含量 氮含量 盐基阳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科蒙自兰快速繁殖和试管开花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邵丽 曾歆花 黄卫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36-2243,共8页
以蒙自兰种子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配比的生长调节剂对蒙自兰的无菌播种、快速繁殖和试管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授粉后105 d的蒙自兰种子活力强,萌发率高,1/2MS+0.6 mg/L NAA+1.0 mg/L 6-BA培养基较适合种子萌发;丛芽增殖适宜... 以蒙自兰种子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配比的生长调节剂对蒙自兰的无菌播种、快速繁殖和试管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授粉后105 d的蒙自兰种子活力强,萌发率高,1/2MS+0.6 mg/L NAA+1.0 mg/L 6-BA培养基较适合种子萌发;丛芽增殖适宜用含2.0 mL/L 6-BA的培养基,不添加NAA;生根壮苗用1/2MS+1.0 mL/L NAA+30 g/L土豆匀浆最佳;在1.0 mg/L 6-BA+0.5 mg/L NAA+1.0 mg/L PP_(333)培养基上蒙自兰开花率最高。研究结果为蒙自兰的物种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野外种群的恢复和重建提供重要材料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自兰 无菌播种 快速繁殖 试管开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采伐迹地轮作马尾松后的土壤肥力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起帆 孙敏 +4 位作者 郑莹莹 杨蕾 黄猛 黄玉梅 丁国昌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0-13,共4页
以福建省长汀县楼子坝国有林场杉木连栽(AA)、杉木—马尾松—杉木(ABA)轮作及杉木—马尾松轮作(AB)等3种利用方式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三种林地更新方式的土壤物理性质、有机质及全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 以福建省长汀县楼子坝国有林场杉木连栽(AA)、杉木—马尾松—杉木(ABA)轮作及杉木—马尾松轮作(AB)等3种利用方式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三种林地更新方式的土壤物理性质、有机质及全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物理性质、有机质和全氮差异均达显著性水平。物理性质方面,上坡的不同土层表现出杉木—马尾松—杉木轮作下的土壤水分条件比杉—杉连栽地的土壤中相对较好,而在中坡和下坡各个土层则没有明显规律;上坡和下坡的杉木—马尾松—杉木轮作下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规律较为明显,均表现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但中坡不同林分类型及不同土层变化规律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连栽 杉木—马尾松—杉木轮作 有机质 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外来相思类树种的物候期观测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猛 黄玉梅 +4 位作者 赵苗菲 阮少宁 丁国昌 何士宾 林巧慧 《福建林业科技》 2018年第4期28-32,共5页
于2015—2016年在福建省漳浦县中西国有林场,对5种外来相思类树种的物候期进行初步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5种外来相思类树种在1 a中有多次抽梢生长期,其中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厚荚相思(Acacia... 于2015—2016年在福建省漳浦县中西国有林场,对5种外来相思类树种的物候期进行初步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5种外来相思类树种在1 a中有多次抽梢生长期,其中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以及纹荚相思(Acacia aulacocarpa)在1 a中抽梢次数多达4次;所有相思树种第1次萌芽始期在2月上旬和中旬,展叶盛期在3月中下旬;第2次萌芽始期在4月中下旬,展叶盛期在5月下旬和6月初;第3次萌芽始期在7月中下旬,展叶盛期在8月下旬;第4次除卷荚相思(Acacia cincinnata)无萌芽现象外,所有相思树的萌芽始期在10月中下旬,展叶盛期在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在整个年抽梢生长周期中,大叶相思和纹荚相思的抽梢生长期相当且最长(167d),而卷荚相思的抽梢生长期最短(133 d)。在花期方面,纹荚相思相对来说较长(60 d),而厚荚相思相对较短(40 d)。观察中发现,所有相思树都有短暂的休眠期,除卷荚相思的休眠期在12月—次年1月外,其余树种的休眠期在次年1月;幼果初现最早的是马占相思,初果形成时间在10月中旬左右;幼果初现最晚的是纹荚相思,初果形成时间在12月下旬左右;马占相思的果实一般在次年6月上旬左右进入全熟;厚荚相思和卷荚相思的果实全熟期在次年5—6月;纹荚相思的果实全熟期在次年7月上旬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思树 物候学 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