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本粮油补贴政策实际效果分析及其经济学解释 被引量:3
1
作者 洪燕真 冯亮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3-119,共7页
【目的】激励农户扩大木本粮油种植面积,提高生产效率,缓解粮油安全问题是木本粮油补贴政策的主要目标。确定木本粮油补贴政策在主产省份的实施效果,并从农户行为响应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验证政策效果,有助于探究木本粮油补贴政策的实施... 【目的】激励农户扩大木本粮油种植面积,提高生产效率,缓解粮油安全问题是木本粮油补贴政策的主要目标。确定木本粮油补贴政策在主产省份的实施效果,并从农户行为响应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验证政策效果,有助于探究木本粮油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理论机制,从而为制定针对性更强和效率更高的木本粮油补贴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基于调查研究法,梳理木本粮油补贴政策的主要内容;其次,利用访谈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木本粮油主产省的补贴政策实施和产业发展情况,归纳出木本粮油补贴政策的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上,将木本粮油市场看作完全竞争市场,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木本粮油补贴政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对不同规模农户的影响以及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对木本粮油种植户规模的区分,研究木本粮油补贴政策对不同规模种植户生产行为和生产效率的影响,为补贴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提供经济学解释。【结果】1)木本粮油补贴政策实施后,主要种植地区木本粮油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2)板栗、枣、核桃、油茶等大部分木本粮油产品市场价格呈现下降趋势。3)木本粮油新型林业经营组织增多,单户种植规模扩大,规模集中效应明显。4)主要针对种植面积的一次性资金补贴难以有效改进"重造轻管"问题,对木本粮油生产率提高效果有限。5)在农业补贴标准和造林成本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木本粮油补贴标准偏低且缺乏及时调整弱化了激励效果。【结论】1)木本粮油补贴政策对扩大木本粮油种植规模具有积极作用,继续实施木本粮油补贴政策具有必要性,但应实现补贴的连续性,低产林改造补贴适当倾斜小规模种植户。2)造林补贴为主的木本粮油补贴政策导致"重造轻管",对木本粮油生产率的提高效果有限。应逐步对林业补贴政策由造林补贴为主向抚育管理补贴调整。3)最低补贴面积太高或补贴标准太低造成小规模种植户种植规模的减少和福利的损失。应扩大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补贴标准。4)只同种植面积挂钩的生产环节补贴政策使大规模种植户的生产效率低于小规模种植户,应通过补贴条件设置引导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边际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粮油 补贴政策 市场均衡 挤出效应 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实用性与可行性的有效融合--评《林业经济学》
2
作者 谢乐辰 王文烂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0-140,共1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相继提出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等发展理念,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在这一发展背景下,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课程体系覆盖面较广,涉及林业经济学、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和林业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相继提出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等发展理念,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在这一发展背景下,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课程体系覆盖面较广,涉及林业经济学、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和林业技术经济学等多个分支,包括经济学、统计学、林学、数学等学科领域。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对促进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科发展的基石。目前,我国林业经济管理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为理论讲解不充分、学术规范性不强和实用性不足,导致林业经济管理教学的实际效果与预期设想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可见,各类学校在林业经济管理教学上亟待进一步改善,尤其应该加强研究教学实用性与可行性的有效融合,从而使林业经济管理教学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林业经济管理相关问题,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本文结合邱俊齐主编的《林业经济学》一书,对林业经济管理教学实用性和可行性的有效融合展开研究,为林业经济管理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管理教学 林业经济学 有效融合 经济管理学科 林业经济管理 生态文明建设 可持续发展 技术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崇铁 郑义 洪流浩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1期71-75,共5页
中等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度模型分析了福建省及其九地市2007年至2012年的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中等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度模型分析了福建省及其九地市2007年至2012年的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福建省及九地市的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系统均处在颉颃时期,说明现阶段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虽然有所发展,但仍不能很好地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对高素质劳动力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不过即将进入良性耦合的磨合阶段。第二,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耦合度在稳步增长,但增长速度缓慢。第三,福建省各地市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区域布局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社会经济发展 福建省 耦合度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碳汇经济价值评估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66
4
作者 张娟 陈钦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128,共8页
森林碳汇是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福建省作为重点林业大省,具有发展林业的优越条件.如何评价福建省现有森林碳汇经济效益,对于推动福建省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评估福建省森林... 森林碳汇是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福建省作为重点林业大省,具有发展林业的优越条件.如何评价福建省现有森林碳汇经济效益,对于推动福建省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评估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用市场价值法评估森林碳汇经济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森林碳汇潜力巨大,森林碳储量由1978年的28186.91万t增长到2018年的84500.07万t;森林碳汇量经济价值先下降后上升,2018年在92.36~150.66亿元之间,较1978年增长了两倍.福建省应不断发展森林碳汇资源,从而推动全国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福建省应从不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大科研投入,加大森林碳汇宣传力度和建立一套适用地方区域的森林碳汇计量体系4个方面入手,提出发展森林碳汇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蓄积量扩展法 森林碳汇 市场价值法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生茶叶消费研究——基于福建高校的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管曦 石琳 +3 位作者 林畅 李静芸 杨江帆 谢向英 《中国茶叶加工》 2018年第3期70-76,共7页
文章基于福建地区1090个高校大学生样本数据,对大学生茶叶消费做了科学的分析,并利用多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大学生消费不同类型茶叶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当前大学生的茶叶消费比例很高,调饮茶和茶饮料的消费比例基本与冲泡... 文章基于福建地区1090个高校大学生样本数据,对大学生茶叶消费做了科学的分析,并利用多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大学生消费不同类型茶叶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当前大学生的茶叶消费比例很高,调饮茶和茶饮料的消费比例基本与冲泡茶相当,由于大学生冲泡茶主要来自家庭,其饮用冲泡茶与月度开支无关,茶饮料和调饮茶消费则会随着月开支的增加而增加,大学生的冲泡茶消费主要受家庭因素影响,调饮茶和茶饮料消费更多的受到宿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茶叶消费与其对茶叶的认知有一定的正向关联。在此基础上,今后大学生茶叶市场的拓展,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的茶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大学生茶叶消费的家庭效应和宿舍效应,在拓展方式、途径和产品组合上做出针对性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茶叶消费 茶叶类型 宿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选择实验法的森林公园游憩经济价值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陈钦 黄巧龙 +3 位作者 于赟 魏玮婧 程秋旺 章琪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4-128,150,共6页
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莆田市九龙谷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例,在抽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选择实验法(CE)和条件log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管理因素等方面评价森林公园游憩经济价值,比较分析了森林公园游憩... 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莆田市九龙谷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例,在抽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选择实验法(CE)和条件log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管理因素等方面评价森林公园游憩经济价值,比较分析了森林公园游憩资源在目前、最佳和最差状态下的经济价值,并且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森林公园游憩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公园 游憩 经济价值 选择实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升级、农业结构调整与县域农民收入——基于福建省58个县域面板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41
7
作者 王海平 周江梅 +1 位作者 林国华 陈志峰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3-28,共6页
文章基于福建省58个县(市)2007-2016年平行面板数据,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产业升级与农业结构调整对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县域产业升级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产业升级类型选择在不同发展水平县域对农民收... 文章基于福建省58个县(市)2007-2016年平行面板数据,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产业升级与农业结构调整对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县域产业升级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产业升级类型选择在不同发展水平县域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异质性;第二,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欠发达县域其影响效果更大,但政策实施空间较小;第三,农业财政投入、城镇化率、经济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条件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都有积极影响,但在不同发展水平县域其影响效果略有不同。研究结论对乡村振兴战略中县域产业升级策略选择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政策实施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升级 农民收入 农业结构调整 固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员异质性、合作博弈与利益分配——一个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机制安排的经济解释 被引量:39
8
作者 应瑞瑶 唐春燕 +1 位作者 邓衡山 徐志刚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9,共8页
从成员异质性的角度解释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的安排,首先运用合作博弈框架理论分析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成员参与合作利益分配的博弈行为,然后基于江苏、四川和吉林三省66家有盈余分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 从成员异质性的角度解释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的安排,首先运用合作博弈框架理论分析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成员参与合作利益分配的博弈行为,然后基于江苏、四川和吉林三省66家有盈余分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明显的成员异质性,合作社发起人股份比例普遍高于交易量比例;股份比例越是高于交易量比例,合作社盈余分配中按股分红的比例越大,按交易量返还的比例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社 盈余分配 异质性 合作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乡村发展水平及主导类型划定 被引量:24
9
作者 陈文盛 范水生 +1 位作者 邱生荣 郑金贵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3-148,共6页
乡村发展水平测度是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在构建福建省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县域层面测度并划定福建省乡村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及主导类型。结果表明:1福建省乡村发展增长趋势显著,闽南地区、北部地区... 乡村发展水平测度是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在构建福建省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县域层面测度并划定福建省乡村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及主导类型。结果表明:1福建省乡村发展增长趋势显著,闽南地区、北部地区、闽西小部分地区具有较明显的区域特色,不同区域在不同时期内乡村发展水平具有波动性;2福建省乡村发展受地理、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痕迹明显,特色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等是主要驱动因素;3将福建省乡村发展类型划分为工商业导向型(Ⅰ)、农工业导向型(Ⅱ)、农工商导向型(Ⅲ)、农业主导型(Ⅳ)4个基本类型。针对不同类型区的优势、潜力和限制因素进行政策导向分析与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 主导类型 评价指标 美丽乡村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产业链运行绩效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研究--基于福建省1036个样本数据 被引量:10
10
作者 高水练 余文权 +1 位作者 林伟明 杨江帆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9,共9页
福建是全国第一产茶大省,涉茶主体众多,但行业利润率并不高,茶叶产业运行绩效较低。本文基于福建省主要茶叶产销地区1036个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识别茶叶产业链运行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政策环境因素、技术... 福建是全国第一产茶大省,涉茶主体众多,但行业利润率并不高,茶叶产业运行绩效较低。本文基于福建省主要茶叶产销地区1036个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识别茶叶产业链运行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政策环境因素、技术因素、沟通因素对茶叶产业链运行绩效产生的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02、0.002、0.22;质量因素、管理因素、关系因素对茶叶产业链运行绩效产生的直接影响系数分别为0.08、0.36、0.18。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统一政策安排、破解茶叶产业科技人才瓶颈、提高茶叶实际消费效率、维系畅通的茶叶产业链环关系、提升茶叶经营主体管理水平等途径提高茶叶产业链运行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产业链 运行绩效 影响因素 作用路径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与产量趋势预测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杨月锋 徐学荣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7-703,共7页
[目的]深入了解福建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预测福建省粮食产量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粮食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978~2012年福建省粮食产量的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并以2... [目的]深入了解福建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预测福建省粮食产量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粮食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978~2012年福建省粮食产量的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并以2007~2012年的粮食产量数据为样本,建立GM(1,1)预测模型对福建省未来5年(2013~2017年)的粮食产量进行预测.[结果]1978~2012年福建省粮食产量呈波动增长、快速下降和平稳发展的阶段特征,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南平、龙岩和三明市一带;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在确保信息量的基础上,提取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因素和价格政策因素两个主成分;灰色GM(1,1)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在政策扶持下2013~2017年福建省粮食产量将呈现小幅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模型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为0.87%,预测精度较高.[建议]应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加大粮食扶持政策实施力度,以保持福建省粮食生产能力及提高粮食产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影响因素 趋势 主成分分析 GM(1 1)模型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期南方林区农户林业收入结构分析--基于福建省500个固定观察户6年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梅英 刘伟平 +1 位作者 廖小玉 洪燕真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8-206,共9页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高农户的收入。本文基于福建省500个林区固定观察农户林改基年、2009—2013年的实地调查资料,探讨我国南方林区农户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期,他们的林业收入结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集体林权制度改...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高农户的收入。本文基于福建省500个林区固定观察农户林改基年、2009—2013年的实地调查资料,探讨我国南方林区农户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期,他们的林业收入结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期,南方林区农户的林业收入总体上显著增加。但对于林业收入的具体组成部分,则影响作用不同。其中用材林收入、竹林收入、经济林收入、林下经济收入和林业转移性收入受到林改的显著影响,林改后期农户这些收入明显增加;而涉林打工收入、涉林财产性收入并没有变化。同时发现,对于同一结构的收入,农户的收入差距程度普遍较大;林改促进的林地细碎化可能抑制规模化经营,影响林地产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农户林业收入 收入结构 南方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碳汇经济价值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碳控排企业支付意愿的调查 被引量:29
13
作者 黄宰胜 陈钦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121,共9页
林业碳汇的经济价值是决定林业碳汇生产和交易的重要指标。基于浙江省温州市碳控排企业调查数据,运用条件价值法(CVM),引入计划行为理论,从碳控排企业支付意愿视角探讨林业碳汇经济价值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碳控排企业对林业碳汇的... 林业碳汇的经济价值是决定林业碳汇生产和交易的重要指标。基于浙江省温州市碳控排企业调查数据,运用条件价值法(CVM),引入计划行为理论,从碳控排企业支付意愿视角探讨林业碳汇经济价值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碳控排企业对林业碳汇的支付意愿是"是否愿意支付"和"愿意支付多少金额"两个决策过程的统一。受访企业负责人个体特征、企业特征、气候变化认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变量显著正向影响碳控排企业是否愿意为林业碳汇支付;受访企业负责人个体特征、企业特征、林业碳汇认知、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行为经验变量显著正向影响碳控排企业的林业碳汇支付金额,反向行为执行意向则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利用PCE模型计算得到其平均支付金额,即林业碳汇经济价值为47.36元/t·C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碳汇 碳控排企业 支付意愿 计划行为理论 二元Logit模型 PC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城乡医疗资源配置公平度评价研究——基于泰尔指数的检验方法 被引量:24
14
作者 林晨蕾 郑庆昌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6-132,共7页
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出发,运用泰尔指数对福建省城市与农村地区间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度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泰尔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明显不均,提出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管理机制... 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出发,运用泰尔指数对福建省城市与农村地区间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度进行实证分析,表明泰尔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明显不均,提出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管理机制、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医疗资源配置 公平度 泰尔指数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农参与茶庄园经营模式的意愿与方式研究——基于福建省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7
15
作者 苏宝财 李禹萱 宫鹏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5-323,共9页
茶庄园是茶产业提档升级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它的推广与完善,离不开茶农的参与。本文从个体特征、社会经济特征、茶庄园功能认知3个维度探讨农户参与茶庄园生产的意愿和行为,构建一个茶农对茶庄园经营模式认知与参与的理论分析框架,并... 茶庄园是茶产业提档升级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它的推广与完善,离不开茶农的参与。本文从个体特征、社会经济特征、茶庄园功能认知3个维度探讨农户参与茶庄园生产的意愿和行为,构建一个茶农对茶庄园经营模式认知与参与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福建省438份茶农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茶农的年龄、茶叶收入、茶叶收入与预期比较、对茶庄园品牌和茶旅游的认知,对其参与茶庄园生产的意愿和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茶庄园生产是否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和茶庄园生产是否促进茶叶生产加工新技术的采用两者对茶农参与茶庄园生产的意愿和行为影响不显著。因此,完善地方政府服务职能,提高茶农对茶庄园经营模式的认知水平,政府应增加茶农参与茶庄园经营模式的财政补贴,培育茶庄园经营模式的示范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庄园 农户认知 参与意愿 参与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产业集群企业网络结构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基于福建林业产业集群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11
16
作者 洪燕真 戴永务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3-112,共10页
【目的】以福建省主要林业产业集群82家林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梳理集群网络结构产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并定量识别引起企业创新绩效差异的关键因素,为针对性地制定林业产业集群创新政策、实现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基... 【目的】以福建省主要林业产业集群82家林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梳理集群网络结构产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并定量识别引起企业创新绩效差异的关键因素,为针对性地制定林业产业集群创新政策、实现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基于企业社会资本理论,结合林业产业集群特点构建林业产业集群企业创新网络结构框架,分析网络结构、网络关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并运用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范式从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维度刻画林业产业集群企业创新活动的特征,提出研究假设;其次,使用Likert 5点量表法设计测量量表,确定因变量为创新绩效,自变量为网络规模、网络密度、网络开放度、网络居间性、网络资源丰富度等网络结构特征变量和网络关系强度、网络关系互惠性、网络关系稳定性、网络反馈机制等网络关系特征变量,并对测量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然后,基于访谈问卷调查法收集的82家样本林业企业数据,利用SPSS16.0软件对回归模型进行OLS拟合;最后利用R软件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得出影响林业产业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差异的关键因素。【结果】1)从林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看,网络居间性(1%显著水平)和网络资源丰富度(1%显著水平)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从网络关系看,网络反馈机制(5%显著水平)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网络关系互惠性(5%显著水平)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结论】随着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林业企业创新越来越依赖于创新网络环境,优势的集群创新网络结构是林业产业集群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尤其是企业在集群网络中所处的居间位置和集群内丰富的知识、信息、人才等创新资源,增强了集群内林业企业支配创新资源的能力;此外,良好的集群创新网络关系是企业创新成功演化的助推剂,网络关系互惠性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的结论虽与其他产业的研究结果不符,但与福建林业产业集群发展阶段及林业产业链特点具有一定的契合性。本文分别从企业和政府层面提出提升林业产业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产业集群 网络结构 创新绩效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林翊 刘倩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2,共7页
本文首先运用典型性相关分析对福建省三次产业变动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然后用Johansen协整检验分析了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结果表明,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与福建省环境质... 本文首先运用典型性相关分析对福建省三次产业变动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然后用Johansen协整检验分析了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结果表明,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与福建省环境质量的变化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第二、三产业对水环境污染有较大的影响,第三产业对大气环境污染有较显著的影响,而第一产业的发展与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污染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产业结构 生态环境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学院对中国非遗产品出口的影响——影响机理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15
18
作者 林航 谢志忠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82,共11页
非遗文化可分为物质产品、生产技艺、文化功能和价值观四个层面,海外孔子学院的设立和发展,可以增进所在国(地区)民众对中国非遗技艺的了解,提升其对中国非遗艺术的鉴赏水平,增强其对中国非遗价值观的认同,进而可以促进中国非遗产品的... 非遗文化可分为物质产品、生产技艺、文化功能和价值观四个层面,海外孔子学院的设立和发展,可以增进所在国(地区)民众对中国非遗技艺的了解,提升其对中国非遗艺术的鉴赏水平,增强其对中国非遗价值观的认同,进而可以促进中国非遗产品的出口。选取37个样本国(地区),采用改进的贸易引力模型,根据2004—2014年的数据资料分析孔子学院对中国非遗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表明:无论是孔子学院数量,还是孔子学院影响力,都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对所在国(地区)的非遗产品出口;当所在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孔子学院对中国非遗产品出口的促进作用较强。应该更好地依托孔子学院这一文化交流平台来促进中国非遗产品的出口贸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孔子学院 非遗产品出口 文化贸易 非遗文化 文化折扣 文化距离 贸易引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权强度理论的林地流转行为研究——以福建省10县(市)50村农户调查为例 被引量:14
19
作者 史若昀 刘伟平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93,共8页
本文立足于产权理论,试图将产权强度延伸到林地流转领域,尝试从农户产权认知和行为能力角度对农户林地流转行为进行研究,以期对林地流转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补充。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Logit模型对福建省10县(市)50村506户调查数据进行实... 本文立足于产权理论,试图将产权强度延伸到林地流转领域,尝试从农户产权认知和行为能力角度对农户林地流转行为进行研究,以期对林地流转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补充。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Logit模型对福建省10县(市)50村506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农户产权认知角度看,农户在林地流转中表现出了较高的经济理性;从行为能力角度来看,农户的行为能力越强,其林地流转的主动性越高。农户产权认知体现出了广泛但与法律制度有偏差的社会认知。因此,提出加大林业产权知识宣传,培育林权流转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林业生产,加强林业科技服务建设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强度 产权认知 行为能力 林地流转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山区县农业生态效率综合评价——以福建省武平县为例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飞翔 钟平英 张文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4-99,共6页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生态效率是衡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以农业生态效率评价为研究中心,择取典型山区农业县——福建省武平县,通过构建农业生态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DEA模型,对武平县2008-...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生态效率是衡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以农业生态效率评价为研究中心,择取典型山区农业县——福建省武平县,通过构建农业生态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DEA模型,对武平县2008-2012年农业生态效率进行实证分析,从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对其17个乡镇进行综合评价,为低生态效率乡镇的改进提供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平县 山区农业县 农业生态效率 DE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