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格搜索-随机森林算法的农业碳足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福建省为例
1
作者 陈明圣 洪小燕 +2 位作者 彭清霞 林文雄 苏凯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871-6885,共15页
农业碳排放是继工业之后的第二大碳源,降低其强度对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基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核算了2001—2021年福建省农业碳足迹水平,并利用改良的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05年福建省农业碳足迹变化平稳,略... 农业碳排放是继工业之后的第二大碳源,降低其强度对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基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核算了2001—2021年福建省农业碳足迹水平,并利用改良的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05年福建省农业碳足迹变化平稳,略微下降;2006—2018年为农业碳足迹水平急剧下降时期;2019—2021年农业碳足迹水平呈现倒“V”增长态势。2)三明市、漳州市、南平市、龙岩市为高碳足迹水平城市,福州市、宁德市、莆田市、泉州市为碳足迹平稳城市,厦门市为低碳足迹水平城市;高碳足迹城市主要碳源不尽相同,碳足迹平稳城市碳源主要为稻田甲烷排放,低碳足迹城市农业碳足迹水平则源自各类碳源的微弱叠加。3)城市化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特征、技术水平、人口规模总量、经济发展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农村供电规模和财政助农水平是制约农业碳足迹水平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如下优化措施:1)着眼于农业碳足迹强度变化趋势,推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2)利用区域“空间溢出”效应,协同推进农业碳减排工作。3)发挥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协同作用。4)重视环境子系统和支撑子系统的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足迹 碳中和 随机森林算法 网格搜索法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山区玉米与花生不同间作比例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生态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罗晓棉 林文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8-344,共7页
"八山一水一分田"准确指出福建耕地稀缺状况。占总耕地面积达45%的山区低产田和有限的灌溉条件严重制约着全省作物产量,对低产田的高效利用显得尤为关键。本试验选取玉米∥花生的间作方式,设置3∶6、3∶8、3∶10、3∶12等4种... "八山一水一分田"准确指出福建耕地稀缺状况。占总耕地面积达45%的山区低产田和有限的灌溉条件严重制约着全省作物产量,对低产田的高效利用显得尤为关键。本试验选取玉米∥花生的间作方式,设置3∶6、3∶8、3∶10、3∶12等4种间作比例,在福建莆田大洋乡试验基地,借助生物的生态位关系及其原理,开展不同间作比例对间作系统种间关系的影响研究,探讨间作增产的机制,以期为福建红壤山区农业作物安排提供借鉴。试验结果表明:(1)相比单作,玉米与花生在适合比例下是可以取得不同程度的间作效益;(2)3∶8间作比例因具有最良好的种间竞争关系,表现出最大的竞争正效应和最高的资源利用率,因而其系统生产力最大,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花生 间作 种间关系 间作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酸化对茶园土壤氮形态转化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3
作者 林舜贤 刘芷君 +2 位作者 王钰超 林伟伟 何海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4-554,共11页
【目的】研究土壤酸化对茶园土壤氮形态转化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提高酸化茶园的氮素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以茶园土壤P3(pH=3.75)、P4(pH=4.74)、P5(pH=5.26)为研究对象,测定各形态氮的含量,并采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氮转化酶的活... 【目的】研究土壤酸化对茶园土壤氮形态转化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提高酸化茶园的氮素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以茶园土壤P3(pH=3.75)、P4(pH=4.74)、P5(pH=5.26)为研究对象,测定各形态氮的含量,并采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氮转化酶的活性。同时,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不同酸度茶园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差异。【结果】茶园土壤酸化后,土壤中的NH_(4)^(+)-N、有效氮和全氮含量均明显下降,而NO_(3)^(-)-N含量则相反。其中,P3的NO_(3)^(-)-N含量分别是P4和P5的1.67倍和1.38倍。土壤硝铵比分别为8.37(P3)、0.88(P4)和1.43(P5)。酸化后茶园土壤中的脲酶、蛋白酶、天冬酰胺酶和N-乙酰胺基葡萄糖核苷酶活性明显下降,而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则相反。宏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茶园土壤微生物主要以细菌为主,酸化茶园土壤中的酸杆菌门、疣微菌门、芽单胞菌门等相对丰度明显下降,而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菌属、罗思河小杆菌属等与硝化、反硝化和致病作用相关的微生物明显增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H通过影响微生物群落间接介导茶园土壤氮素转化。【结论】土壤酸化导致茶园土壤中氮素转化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土壤中可供茶树吸收利用的NH_(4)^(+)-N含量下降,影响地上部茶叶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土壤酸化 氮形态 氮转化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茶树根际土壤自毒潜力、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海斌 陈晓婷 +4 位作者 丁力 邱丰艳 孔祥海 叶江华 贾小丽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2-857,共6页
为了分析茶树连续种植后对茶树根际土壤生理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植茶年限4、9、30 a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为材料,探讨植茶年限与土壤自毒潜力、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植茶年限的增长,茶树根际... 为了分析茶树连续种植后对茶树根际土壤生理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植茶年限4、9、30 a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为材料,探讨植茶年限与土壤自毒潜力、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植茶年限的增长,茶树根际土壤对受体莴苣、白菜、萝卜根长的抑制率呈现显著性上升。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蛋白酶、蔗糖酶、脲酶活性随着植茶年限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而多酚氧化酶及纤维素酶的活性呈上升趋势。BIOLOG ECO生态板法结果表明,随着植茶年限的增长,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酚酸类、脂肪酸类及氨基酸和胺类碳源的利用率呈显著增长,糖类碳源无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贡献率为44.29%的主成分1是羧酸类、酚酸类和脂肪酸类物质,贡献率为13.47%的主成分3是含氮物质,而贡献率为42.24%的主成分2是糖类碳源。上述结果表明,随着植茶年限的增长,土壤中酸类物质不断积累促使酸化程度加重,与抗氧化和营养循环相关的土壤酶活性降低,导致土壤养分循环能力下降,好酸性微生物的数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与功能单一化,土壤自毒潜力不断加剧,不利于茶树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根际土壤 自毒作用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酸度对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海斌 陈晓婷 +5 位作者 丁力 邱丰艳 叶江华 贾小丽 孔祥海 何海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8-454,共7页
为了分析茶树根际土壤酸度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树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树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p H值、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茶树根际土壤的p H值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呈现下降... 为了分析茶树根际土壤酸度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树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树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p H值、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茶树根际土壤的p H值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茶树根际土壤共检测到20个PLFAs,其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的个数分别为15、2、2、1;其中,细菌、放线菌、原生动物及总体标记性PLFAs总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真菌PLFAs总量则相反,且不同树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茶树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总量的荧光定量PCR结果验证了上述PLFAs测定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的PLFAs主要划分成2大成分,即主成分1和主成分2,贡献率分别为73.06%和25.51%,而与主成分1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PLFAs主要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原生动物,而与主成分2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主要为细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土壤酸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的微生物PLFAs标记11个,包含细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而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的微生物PLFAs标记6个,包含细菌和真菌。综上表明,土壤酸化程度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而增强,酸化可能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研究为退化茶园的修复及其酸化土壤的改良,进而保证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树龄 PH值 根际土壤 微生物多样性 磷脂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百香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及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晓婷 王裕华 +5 位作者 林立文 张清旭 汪鹏 丁力 郭万财 王海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5-502,共8页
为了分析连作对百香果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以种植0(未种植)、1、2、3 a的百香果根际土壤为材料,分析连作百香果对土壤理化指标、自毒潜力、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对连作百香果根际土壤病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随... 为了分析连作对百香果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以种植0(未种植)、1、2、3 a的百香果根际土壤为材料,分析连作百香果对土壤理化指标、自毒潜力、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对连作百香果根际土壤病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百香果根际土壤pH呈显著下降趋势,土壤总氮、磷、钾含量变化较小,而有效性氮、磷、钾含量及有机质含量呈上升趋势。自毒潜力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0 a,未种植)相比,种植1、2、3 a的百香果根际土壤对受体莴苣的抑制率分别为39.84%、54.36%、61.83%。微生物数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百香果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与放线菌数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而真菌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百香果种植土壤的年限与土壤pH、细菌、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及真菌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微生物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9种不同类型的真菌,其中真菌BXG 3、BXG 7、BXG 9可显著影响百香果的正常生长;鉴定结果表明,真菌BXG 3、BXG 7、BXG 9分别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棕黑腐质霉菌(Humicola fuscoatra)和毛栓菌(Trametes hirsu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连作 土壤微生物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酸度对茶叶产量及品质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晓婷 王裕华 +4 位作者 林立文 张清旭 丁力 郭万财 王海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0-266,共7页
为了分析土壤酸度对茶叶产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选择4个不同酸度土壤的茶园(pH分别为3.29、4.74、5.32、6.38)为研究点,于2016年4月种植铁观音茶树,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春茶采摘时间)和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秋茶采摘时间)... 为了分析土壤酸度对茶叶产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选择4个不同酸度土壤的茶园(pH分别为3.29、4.74、5.32、6.38)为研究点,于2016年4月种植铁观音茶树,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春茶采摘时间)和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秋茶采摘时间)采样测定茶叶鲜叶产量及鲜叶品质成分(茶多酚、茶氨酸、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组分)含量,分析土壤酸度对茶叶产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2019年春茶、秋茶的茶叶产量及茶多酚、茶氨酸、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组分含量均随着土壤pH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不同pH土壤种植下,相应指标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当土壤pH为5.32时,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成分含量均达到最大值,以2018年春茶和秋茶为例,茶叶产量为5876、6102 kg/hm^2,茶多酚含量为273.42、281.57 mg/g,茶氨酸含量为13.41、10.89 mg/g,氨基酸含量为34.89、35.18 mg/g,咖啡碱含量为28.16、25.23 mg/g,儿茶素组分总量为98.30、100.84 mg/g。可见,随着茶园土壤酸度加剧,茶叶产量和品质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茶树 PH 产量 品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龄茶树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叶江华 王海斌 +3 位作者 李远华 贾小丽 孔祥海 何海斌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29,共5页
以不同种植年限黄金桂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茶树树龄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根际土壤中与养分循环相关的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而上升,且与茶树树龄呈显著正相关,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则... 以不同种植年限黄金桂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茶树树龄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根际土壤中与养分循环相关的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而上升,且与茶树树龄呈显著正相关,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则相反;茶树根际土壤中与抗性相关的多酚氧化酶活性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而上升且与茶树树龄呈显著正相关,而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则呈下降趋势,与茶树树龄呈显著负相关。土壤酶对茶树树龄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壤酶响应茶树树龄变化的趋势为过氧化氢酶>脲酶>脱氢酶>蔗糖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可见,在茶树生产管理过程中应适当提高磷肥的施用量,老茶树应当加强土壤松耕,以提高土壤中抗性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黄金桂 根际土壤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源有机肥对茶树生长及其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丁力 张清旭 +5 位作者 陈晓婷 叶江华 贾小丽 孔祥海 林炜明 王海斌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0期121-125,共5页
以腐熟发酵过的猪粪、牛粪、羊粪为材料,采用外源添加处理的方法,探讨不同用量动物粪便对茶树光合指标、产量、茶叶品质指标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茶园土壤的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处理粪便用量的增加,茶树光合指标、产... 以腐熟发酵过的猪粪、牛粪、羊粪为材料,采用外源添加处理的方法,探讨不同用量动物粪便对茶树光合指标、产量、茶叶品质指标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茶园土壤的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处理粪便用量的增加,茶树光合指标、产量、茶叶品质指标含量及根际土壤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当猪粪、牛粪、羊粪用量分别为1. 5、2. 0、2. 0 kg/m^2时,各项指标达到最大值。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同用量粪便处理后,猪粪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而羊粪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猪粪处理有利于土壤中抗性相关酶、氮素循环相关酶活性的提升,羊粪和牛粪处理有利于土壤磷素、碳素活性的提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粪便施用后,茶树光合指标、产量、茶叶品质指标、根际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见,动物粪便施用后,土壤酶活性提高,茶树光合作用能力增强,茶树产量和茶叶品质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粪便 茶树 光合生理指标 产量 茶叶品质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对铅胁迫的响应及其组织铅化学形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叶江华 吴承祯 +8 位作者 贾小丽 陈晓婷 李远华 王飞权 卢莉 郑茂钟 胡永乐 张清旭 王海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07-1613,共7页
为了分析不同茶树对Pb(铅)胁迫的响应及其组织中不同化学形态Pb的累积特性,本研究采用盆栽种植法,探讨铁观音、肉桂2种茶树在不同浓度Pb胁迫下,茶树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包括光合作用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以及茶树组织Pb含量和不同化学形态Pb... 为了分析不同茶树对Pb(铅)胁迫的响应及其组织中不同化学形态Pb的累积特性,本研究采用盆栽种植法,探讨铁观音、肉桂2种茶树在不同浓度Pb胁迫下,茶树叶片光合生理指标,包括光合作用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以及茶树组织Pb含量和不同化学形态Pb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Pb浓度的增加,茶树光合生理指标呈现下降趋势,且与对照相比,铁观音下降的幅度高于肉桂。同一Pb胁迫浓度下,茶树组织中Pb含量表现为根>叶。不同化学形态Pb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b胁迫浓度的升高,2种茶树根部可交换态Pb、碳酸盐结合态Pb和残留态Pb含量百分比呈现下降趋势,而有机结合态Pb和铁锰氧化态Pb含量呈现上升趋势;2种茶树叶片碳酸盐结合态Pb、可交换态Pb、铁锰氧化态Pb和有机结合态Pb百分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而残留态Pb百分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在Pb胁迫下,不同的茶树表现出解毒模式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PB胁迫 化学形态 光合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龄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对其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海斌 陈晓婷 +5 位作者 王裕华 赵虎 张华彬 丁力 孔祥海 叶江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49-2159,共11页
为了分析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对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植茶年限0、3、9、25 a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不同极性树脂吸附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并洗脱,探讨不同植茶年限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对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 为了分析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对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植茶年限0、3、9、25 a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不同极性树脂吸附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并洗脱,探讨不同植茶年限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对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限茶树根际土壤物质经树脂吸附后,洗脱液对受体干重的抑制率表现为,25 a>9 a>3 a>0 a,其中以ADS-7树脂洗脱液的抑制作用最强。不同极性树脂洗脱液外源添加处理茶树后,相同树脂处理下,茶树叶片的IAA和ZR含量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ABA含量则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当茶树树龄相同,不同极性树脂依然以ADS-7树脂洗脱液处理后,茶树叶片的IAA和ZR含量最低,ABA含量最高。茶树叶片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脂处理下,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茶树叶片氨基酸总量、亲水氨基酸、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等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疏水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综上表明,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对茶树存在一定的自毒作用,其中以25 a茶树根际土壤经ADS-7树脂吸附后的洗脱液最强。其次,不同树脂洗脱液可影响茶树的生长和品质,以ADS-7树脂对茶树叶片的激素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影响最大,ADS-7树脂洗脱液可显著影响茶树的生长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根际土壤 自毒作用 内源激素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紫苏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郑梅琴 魏燕霞 林瑞余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143-146,共4页
采用蒸馏法提取了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和白苏(Perrilla frutenscens L.)两种叶片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结合计算机检索分析了两种挥发油的组成成分,采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 采用蒸馏法提取了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和白苏(Perrilla frutenscens L.)两种叶片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结合计算机检索分析了两种挥发油的组成成分,采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紫苏和白苏叶中提取的挥发油,分别检测出66和65种化合物,其中共有的成分有15种。紫苏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洋芹醚(76.392%),白苏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2-己酰呋喃(89.4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 白苏(Perrilla frutenscens L.)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蒸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龄茶树叶片氨基酸含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叶江华 王海斌 +4 位作者 贾小丽 李远华 康晓燕 孔祥海 何海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0期5355-5358,共4页
以不同树龄黄金桂茶树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树龄对茶树叶片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叶片中必需的水解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茶树树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不同树龄间达到显著差异。水解氨基酸中有5个非必需氨基... 以不同树龄黄金桂茶树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树龄对茶树叶片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叶片中必需的水解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茶树树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不同树龄间达到显著差异。水解氨基酸中有5个非必需氨基酸随着茶树树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余5个差异不显著,而游离氨基酸中有8个氨基酸在茶树树龄为1年时最低,随后呈上升趋势,而6、9、15年茶树叶片中的8个氨基酸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龄茶树叶片的水解氨基酸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氨基酸总量分析结果表明,当茶树树龄达到9年时茶树叶片的必需、非必需水解氨基酸总量及水解氨基酸总量最高。当茶树树龄达到6年时茶树叶片的必需、非必需游离氨基酸总量及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黄金桂 水解氨基酸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限黄金桂茶树土壤的自毒潜力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海斌 陈晓婷 +2 位作者 丁力 张清旭 马小毛 《中国茶叶》 2016年第1期12-13,共2页
连作障碍(自毒作用)现象普遍存在于农业、林业、园艺生产中,国外众多学者在连作障碍上已做了大量的研究,而我国对连作障碍的研究起步较晚。连作易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和病虫害加剧,已成为影响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连作障碍(自毒作用)现象普遍存在于农业、林业、园艺生产中,国外众多学者在连作障碍上已做了大量的研究,而我国对连作障碍的研究起步较晚。连作易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和病虫害加剧,已成为影响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茶树是多年生作物,是否存在连作障碍?茶园土壤自毒潜力高低还鲜有报道。本研究以不同年限黄金桂茶园土壤为材料,探讨了不同年限茶园土壤的自毒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桂 茶园土壤 茶树根 连作障碍 潜力分析 多年生作物 自毒作用 园艺生产 农业生产 农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连作年限怀牛膝根际芽孢杆菌和镰刀菌的多样性分析
15
作者 陈婷 王娟英 +4 位作者 吴林坤 陈军 吴红淼 林生 林文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34-1243,共10页
【目的】针对药用植物怀牛膝耐连作甚至表现连作促进的特殊现象,分析不同连作年限怀牛膝根际土壤关键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探讨不同连作年限怀牛膝根际微生物组的演变过程,为破解大多数药用植物连作障碍提供理论借鉴。【方法】本研究以连... 【目的】针对药用植物怀牛膝耐连作甚至表现连作促进的特殊现象,分析不同连作年限怀牛膝根际土壤关键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探讨不同连作年限怀牛膝根际微生物组的演变过程,为破解大多数药用植物连作障碍提供理论借鉴。【方法】本研究以连作1年、10年、15年怀牛膝根际土壤与撂荒田对照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芽孢杆菌属和镰刀菌属群落结构差异。【结果】在怀牛膝根际土壤中,芽孢杆菌属种类丰富,其中优势菌群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tubtilis)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且与1年土壤相比,连作10年和15年的土壤中会明显增加枯草芽孢杆菌和耐盐芽孢杆菌的相对含量。镰刀菌属的条带数目相对较少,种类多样性少,在群落结构上CK和15Y比较相似,1年和10年相似,优势菌群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qPCR定量分析显示,怀牛膝连作下会增加其有益细菌的含量,而有害菌镰刀菌属基本维持在一个水平。【结论】多年连作怀牛膝能够增加根际有益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种群丰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种群丰度,通过选择性促抑影响根际微生物组成而自我塑造健康的根际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牛膝 连作 芽孢杆菌 镰刀菌 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茶树对铜胁迫的响应及其组织铜化学形态变化的比较研究
16
作者 王海斌 叶江华 +3 位作者 孔祥海 丁力 邱丰艳 贾小丽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6-225,共10页
为了分析不同茶树对Cu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组织中不同化学形态Cu的累积特性,本研究采用水培法,探讨铁观音、肉桂2种茶树在不同浓度Cu胁迫下,茶树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茶树组织Cu含量及不同化学形态Cu含量的变化,以期为重金属对茶树毒... 为了分析不同茶树对Cu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组织中不同化学形态Cu的累积特性,本研究采用水培法,探讨铁观音、肉桂2种茶树在不同浓度Cu胁迫下,茶树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茶树组织Cu含量及不同化学形态Cu含量的变化,以期为重金属对茶树毒害机理和茶树对重金属的自我防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Cu胁迫浓度的增加,茶树根系活力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与对照相比,铁观音下降的幅度远高于肉桂。不同茶树品种在相同浓度Cu胁迫下,其根、茎、叶组织的Cu含量差异不显著,而不同组织中则表现为根>叶>茎。不同化学形态Cu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u胁迫浓度的升高,2种茶树根部可交换态Cu、碳酸盐结合态Cu、有机结合态Cu含量百分比呈现下降趋势,而铁锰氧化态Cu和残留态Cu呈现上升趋势;茎部可交换态Cu、有机结合态Cu含量百分比呈现下降趋势,碳酸盐结合态Cu、铁锰氧化态Cu和残留态Cu呈现上升趋势;叶部可交换态Cu、碳酸盐结合态Cu、有机结合态Cu含量、铁锰氧化态Cu含量的百分比均呈现上升趋势,而残留态Cu呈现下降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Cu胁迫下,铁观音茶树根、叶部主要以采取提高有机结合态Cu的形式来降低Cu离子毒害,而肉桂则以提高铁锰氧化态Cu形式降低Cu离子毒害,叶部则以提高铁锰氧化态Cu和残留态Cu的形式降低Cu离子毒害。可见,不同的茶树在Cu胁迫下所表现解毒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胁迫 茶树 生理特性 化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NAC2d基因编辑水稻突变体的创建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兆伟 莫祖意 +5 位作者 孙聪颖 师宇 尚平 林伟伟 范凯 林文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5-376,共12页
为探究转录因子OsNAC2d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水稻耐旱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编辑技术对粳稻中花11中的OsNAC2d基因进行突变,并考察osnac2d突变体在田间种植下的农艺性状,以及突变体幼苗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情况和OsNAC2d基因表达... 为探究转录因子OsNAC2d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水稻耐旱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编辑技术对粳稻中花11中的OsNAC2d基因进行突变,并考察osnac2d突变体在田间种植下的农艺性状,以及突变体幼苗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情况和OsNAC2d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OsNAC2d基因主要在水稻成熟籽粒、叶片和花药中表达,在根系和茎中的表达量较低,并且受干旱胁迫诱导,在10株阳性OsNAC2d基因突变株系的T2代植株中,筛选出6种纯合osnac2d突变体,田间试验调查表明,osnac2d突变体与野生型中花11相比,株高、有效穗、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在干旱胁迫时,osnac2d突变体幼苗的根系与植株生长、根系和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均受到抑制,且OsNAC2d在osnac2d突变体中的表达量维持在较低水平,而野生型水稻的OsNAC2d表达则受干旱胁迫诱导而增强,植株生长与生物量积累未受到显著抑制,表明转录因子OsNAC2d正调控水稻响应干旱胁迫。创建的osnac2d突变体材料为进一步揭示OsNAC2d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响应干旱胁迫的精细调控机制提供了优质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旱胁迫 基因编辑 OsNAC2d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稗草种植液诱导对不同化感潜力水稻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奇 张清旭 +4 位作者 汪鹏 林舜贤 陈尧 李家玉 何海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3-439,共7页
采用抑草圈法研究化感水稻PI31277和非化感水稻Lemont在稗草种植液诱导下对水稻化感潜力的影响,以及对水稻生长和水稻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稗草种植液诱导可以增强化感水稻PI312777和非化感水稻Lemont对稗草株高的抑制,抑制... 采用抑草圈法研究化感水稻PI31277和非化感水稻Lemont在稗草种植液诱导下对水稻化感潜力的影响,以及对水稻生长和水稻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稗草种植液诱导可以增强化感水稻PI312777和非化感水稻Lemont对稗草株高的抑制,抑制率分别提高5.17%和7.18%.诱导处理对化感水稻PI312777的生长指标的提高并不显著,对非化感水稻Lemont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氮素含量都有显著提高,分别提高1.21倍和1.11倍.诱导处理后,化感水稻PI312777根际土壤的多酚氧化酶、蔗糖酶和磷酸单酯酶活性显著提高,分别提高1.12倍、1.84倍和1.45倍;非化感水稻Lemont只有磷酸单酯酶活性显著提高1.92倍.本研究表明,化感水稻诱导提高化感作用与土壤酶活有间接关系,而非化感水稻诱导提高竞争作用主要通过提高生长优势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化感 稗草种植液 诱导 生长指标 土壤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相关蛋白的耐药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文杰 张香玉 +3 位作者 吴倩 林梅贵 黄小芳 林向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体与土壤的人-畜-鱼共患病原菌。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生物被膜状态下嗜水气单胞菌在抗生素金霉素的胁迫下,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蛋白表达上升,但具体特性与功能尚不明确。为进...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体与土壤的人-畜-鱼共患病原菌。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生物被膜状态下嗜水气单胞菌在抗生素金霉素的胁迫下,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蛋白表达上升,但具体特性与功能尚不明确。为进一步探究这些蛋白在抗生素胁迫下的变化规律与功能,设计引物克隆乙酰辅酶A羧化酶羧基转移酶α亚基(AccA)、乙酰辅酶A羧化酶羧基转移酶β亚基(AccD)、酰基载体蛋白质合成酶(FabB)以及丙二酸单酰辅酶A酰基载体蛋白酰基转移酶(FabD)。通过比较各高表达菌株在金霉素作用下的生存率,来分析相关蛋白的耐药特性。结果表明,高表达AccD、FabB和FabD蛋白能够显著提高细菌在抗生素胁迫下的生存率,而高表达AccA蛋白则只在前期提高细菌存活率。此研究揭示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相关蛋白在细菌的耐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也为后续研究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脂肪酸生物合成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低分子质量蛋白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礼宁 王娟英 +3 位作者 欧阳家和 余小岚 孙莉娜 林向民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82,共9页
以水产养殖中鱼类致病细菌-嗜水气单胞菌为材料,采用DS法对该菌的低分子质量蛋白(LMW)进行分离提取,LMW蛋白的纯度为90%,通过LC MS/MS分析鉴定了97个蛋白,其中理论分子质量小于25 ku的蛋白有57个,这些蛋白在蛋白合成转录、细胞代谢调控... 以水产养殖中鱼类致病细菌-嗜水气单胞菌为材料,采用DS法对该菌的低分子质量蛋白(LMW)进行分离提取,LMW蛋白的纯度为90%,通过LC MS/MS分析鉴定了97个蛋白,其中理论分子质量小于25 ku的蛋白有57个,这些蛋白在蛋白合成转录、细胞代谢调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研究LMW蛋白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质量蛋白 DS方法 嗜水气单胞菌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