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时空演化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旷开金 郑开焰 +3 位作者 陈锐 陈博 洪宇 刘金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35,共7页
基于福建省县域统计经济数据和校准预处理后的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揭示县域统计经济数据与夜间灯光数据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探讨县域经济发展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夜间灯光总量与地区生产总值(GDP)高度相关,县域夜间灯光总量集... 基于福建省县域统计经济数据和校准预处理后的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揭示县域统计经济数据与夜间灯光数据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探讨县域经济发展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夜间灯光总量与地区生产总值(GDP)高度相关,县域夜间灯光总量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沿海县(市)单位面积夜间灯光总量高于内陆县(市),夜间灯光总量空间分布呈现高度不均衡性;(2)县域GDP全局自相关指数以及夜间灯光全局自相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水平,县域夜间灯光数据空间集聚水平低于县域GDP空间集聚水平,夜间灯光数据高高聚类区域相比县域GDP高高聚类区域呈扩张趋势;(3)夜间灯光数据和经济指数热点区域均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三明和南平等地区部分县(市),夜间灯光数据和统计经济数据冷热点之间存在一致性。为缩小区域发展差异,需加大经济政策扶持,促进区域经济交流,带动经济同步增长,研究结果可为县域经济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时空演化 县域经济 基尼系数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龟山伞花木所在群落乔灌层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罗敏贤 林碧华 +5 位作者 陈绪辉 肖丽芳 潘标志 叶宝鉴 刘宝 郑世群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72,共10页
为探明福建省明溪县龟山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Lévl.)Rehd.et Hand.-Mazz.〕所在群落主要树种的种间关系,采用χ2检验、联结系数、共同出现百分率和点相关系数,对乔木层和灌木层优势种(重要值大于等于2.0%)的种间联结... 为探明福建省明溪县龟山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Lévl.)Rehd.et Hand.-Mazz.〕所在群落主要树种的种间关系,采用χ2检验、联结系数、共同出现百分率和点相关系数,对乔木层和灌木层优势种(重要值大于等于2.0%)的种间联结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方差比率分别为0.72和1.33,统计量分别为14.36和33.30,说明该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优势种的总体种间联结性分别为不显著负联结和不显著正联结。χ2检验结果表明:乔木层优势种组成的45个种对的χ2值均小于3.841,种间联结性不显著,正、负联结种对数的比值为0.8∶1.0;在灌木层优势种组成的78个种对中,76个种对的联结性不显著,正、负联结种对数的比值为1.2∶1.0。乔木层和灌木层优势种的联结系数、共同出现百分率和点相关系数分析结果与χ2检验结果相似,多数种对的联结性不显著,伞花木与大部分优势种的联结性不显著。从联结系数看,伞花木在乔木层与木樨〔Osmanthus fragrans(Thunb.)Lour.〕和山牡荆〔Vitex quinata(Lour.)Will.〕呈显著负联结;其在灌木层与紫麻〔Oreocnide frutescens(Thunb.)Miq.〕和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Lindl.)Lem.〕呈显著正联结,与小蜡(Ligustrum sinense Lour.)呈显著负联结。从共同出现百分率看,伞花木仅在灌木层与紫麻呈显著正联结。综上所述,福建龟山伞花木所在群落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较低,因此,该群落亟待就地保护,积极实施人工辅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花木 乔木层 灌木层 优势种 种间联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流域生态效率时空动态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旷开金 郑开焰 +4 位作者 洪宇 陈芳 陈博 刘金福 鲍晓燕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55,共8页
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0年闽江流域面板数据,从环境影响、资源消耗、经济效益角度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面板空间误差模型,揭示闽江流域生态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0年闽江流域面板数据,从环境影响、资源消耗、经济效益角度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面板空间误差模型,揭示闽江流域生态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闽江流域生态效率均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效率未达到有效水平县(市)占全样本的比重增加,生态效率出现极化现象并形成“低低集聚、高高集聚”空间格局;生态效率空间分布变化显著且存在空间自相关现象,低生态效率区域呈增加趋势,较高生态效率区域呈减少趋势,生态效率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区域生态效率为正向驱动效应,科技水平、产业结构、政府宏观调控对区域生态效率为负向驱动效应。为此,在新发展格局下要推进闽江流域上游、中游、下游协同发展,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提升流域整体生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动态演变 超效率SBM 空间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岩市新罗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凌书伟 林碧华 +5 位作者 阮广鸣 陈泽平 张雨晨 蔡晨 李珂佳 郑世群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21,共10页
龙岩市新罗区作为闽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周边城市人员、货物往来密切,使得外来入侵植物侵入本地,生物安全遭受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全面掌握龙岩市新罗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评估该地区外来... 龙岩市新罗区作为闽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周边城市人员、货物往来密切,使得外来入侵植物侵入本地,生物安全遭受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全面掌握龙岩市新罗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评估该地区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认知与应对能力,以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和科学管理体系。通过实地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运用样方法收集新罗区外来入侵植物情况并构建入侵风险评估体系,采用DPSIR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对外来植物的入侵驱动力、对本地环境适应性、本地分布情况、对本地影响、响应措施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等级划分标准和风险值将外来入侵植物划分为3个入侵等级(Ⅰ~Ⅲ级)。结果表明:新罗区城市绿地共有65种外来入侵植物,隶属22科52属,其中菊科(Asteroideae)植物种数最多,占比为29.23%,其次是苋科(Amaranthaceae, 12.31%)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 9.23%);生活型共有5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最多,共有32种,占比为49.23%;从地理来源来看,美洲是主要来源地,共有48种,占总数的73.85%;分析入侵途径发现,无意引入的植物最多,共35种,占总种数的53.85%;根据入侵现状评估结果,高风险入侵植物(Ⅲ级)有16种、中风险(Ⅱ级)18种、低风险(Ⅰ级)31种。表明新罗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种类较多,但入侵风险等级相对不高,多数处于中低风险(Ⅱ、Ⅲ级)。建议根据风险等级对危害程度最大的白花鬼针草(Bidens alba)和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进行重点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城市绿地 层次分析法(AHP) 风险评估 新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植物猫爪藤光合与生化特性对水分光照变化的响应
5
作者 陈泽平 罗敏贤 +1 位作者 林碧华 郑世群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2-521,共10页
近年来,入侵植物猫爪藤(Dolichandra unguis-cati(L.)L.G.Lohmann)在我国广东、福建等地呈快速蔓延之势,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本研究以猫爪藤幼苗为实验材料,设置3个土壤水分(W1~W3,分别为30%、60%、90%)和4个光照水平(L1~L4... 近年来,入侵植物猫爪藤(Dolichandra unguis-cati(L.)L.G.Lohmann)在我国广东、福建等地呈快速蔓延之势,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本研究以猫爪藤幼苗为实验材料,设置3个土壤水分(W1~W3,分别为30%、60%、90%)和4个光照水平(L1~L4,分别为0%、30%、60%、100%)的处理,研究不同水分和光照及其交互作用对幼苗光合生理与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低含水量(W1)以及黑暗环境能够明显抑制幼苗的光合作用,并对细胞造成损伤,但同时抗氧化酶活性也达到最高,从而消除自由基来抵御伤害。当水分及光照充足时,营养物质(可溶性糖、淀粉)快速积累。W2、W3处理中,F_(v)/F_(m)和F_(v)/F_(0)在L3时最大。不同处理下的气体交换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可塑性较高,最大值为0.963(过氧化氢酶)。主成分分析结果中排名前3的均为L3处理,最佳处理为W3L3。研究结果表明,猫爪藤幼苗喜光、喜湿润,充足的水分和适度光照对幼苗的生长有利,且其在重度胁迫时仍有一定生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爪藤 入侵植物 土壤水分 光照强度 表型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的统计数据共享模型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少凡 刘金福 +1 位作者 张盈谦 朱建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0-14,共5页
实现区块链技术在统计工作上的创新性应用成为新时代统计工作的重要课题。针对目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报表重叠上传反复审核、数据共享有限、数据信息安全性不高等问题,文章提出“区块链+联网直报”统计数据共享联盟链模型,从组织架构、... 实现区块链技术在统计工作上的创新性应用成为新时代统计工作的重要课题。针对目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报表重叠上传反复审核、数据共享有限、数据信息安全性不高等问题,文章提出“区块链+联网直报”统计数据共享联盟链模型,从组织架构、平台架构、共享流程、底层设计四个层面论述模型结构功能。实现以国家统计局为主导,省、市、县政府部门之间的报表数据共享,满足数据采集、存储需求,为完善和优化我国统计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区块链 数据共享 普查工作 主侧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青钱柳光合积累及黄酮合成的影响
7
作者 赵睿智 徐道炜 +4 位作者 何中声 刘金福 郭相亿 李伟森 张朝鹏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8,共10页
【目的】为青钱柳矮化经济林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青钱柳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选用矮壮素(500、1000、1500、2000 mg/L)、三碘苯甲酸(50、100、150、200 mg/L)、芸苔素内酯(0.05、0.10、0.15、0.20 mg/L)3种生长调节剂,分别设置4... 【目的】为青钱柳矮化经济林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青钱柳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选用矮壮素(500、1000、1500、2000 mg/L)、三碘苯甲酸(50、100、150、200 mg/L)、芸苔素内酯(0.05、0.10、0.15、0.20 mg/L)3种生长调节剂,分别设置4种质量浓度水平,喷施植株叶面,以清水CK处理为对照,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青钱柳幼苗光合积累和黄酮合成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适合青钱柳幼苗栽培的最优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组合。【结果】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够提高青钱柳幼苗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500 mg/L矮壮素溶液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比CK处理提高了35.5%。但施用矮壮素会抑制青钱柳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三碘苯甲酸溶液的处理效果则相反,叶片可溶性糖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在50 mg/L三碘苯甲酸溶液处理下达最大,比CK处理分别提高了71.6%和29.1%;叶片可溶性淀粉含量在150 mg/L三碘苯甲酸溶液处理下达最大,比CK处理提高了21.7%。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会影响青钱柳幼苗光合与非光合组织生物量的比值,中间浓度的生长调节剂溶液更有利于光合与非光合组织生物量比值的提高。黄酮合成方面,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青钱柳黄酮合成的2种关键酶的活性,即苯丙氨酸解氨酶和查尔酮合成酶,进而显著提高了青钱柳幼苗叶片的总黄酮含量,100 mg/L三碘苯甲酸处理下叶片总黄酮含量最高,比CK处理提高了34.9%;苯丙氨酸解氨酶和查尔酮合成酶的活性分别在1500 mg/L矮壮素溶液处理和0.20 mg/L芸苔素内酯溶液处理下达到最大。【结论】矮壮素、三碘苯甲酸和芸苔素内酯对青钱柳幼苗的光合积累及黄酮合成均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且大多为促进作用,其中150 mg/L三碘苯甲酸溶液的促进效果最好,其次为500 mg/L矮壮素溶液和0.05 mg/L芸苔素内酯溶液。综合来看,不同质量浓度的三碘苯甲酸处理均对青钱柳光合积累和黄酮合成产生较为明显的正面影响,更适合应用于青钱柳的矮化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植物生长调节剂 叶绿素含量 光合积累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WR模型的森林病虫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苏少强 阙翔 +5 位作者 严宣辉 何中声 刘金福 李梦航 黄朝法 刘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1-92,共12页
【目的】探究森林病虫害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关键因素驱动力的空间分布,为森林病虫害防控与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空间联系局部指标(LISA)和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分析2008-2018年福建省县域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时空变化特征,利... 【目的】探究森林病虫害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关键因素驱动力的空间分布,为森林病虫害防控与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空间联系局部指标(LISA)和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分析2008-2018年福建省县域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夏季均温、冬季均温、月均降水量、夜间灯光均值等变量构建时空加权回归(STWR)模型,分析各变量与森林病虫害发生率之间的时空异质性。【结果】①2008-2018年福建省有16个县域森林病虫害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以“低-低”聚集的空间聚集类型为主,空间分布范围先缩小后扩张。不同变量对森林病虫害发生率的影响程度从强到弱依次为夜间灯光均值、月均降水量、夏季均温、冬季均温。②4种不同变量的影响机制有明显的时空分异性,其中夜间灯光均值、夏季均温、冬季均温对森林病虫害发生有正向促进作用,月均降水量对森林病虫害发生有负向抑制作用。③在森林病虫害高发生率县域中,夜间灯光均值为最大的负向影响因素,月均降水量也通常为负向影响因素。【结论】STWR模型的拟合性能优于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与普通线性回归(OLS)模型,且STWR模型预测能力比GWR模型更佳,能更精细地分析4个变量对县域森林病虫害发生率影响的时空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异质性 森林病虫害 空间统计 时空加权回归(STWR)模型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植物猫爪藤入侵性与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罗敏贤 林碧华 +4 位作者 蔡明辉 东鹏敏 李国强 刘宝 郑世群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猫爪藤(Dolichandra unguis-cati)是一种原产于热带美洲的外来入侵藤本植物,最初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栽培,但随着生长区域的扩大,其对城市生态景观和物种多样性危害严重。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猫爪藤在南方,特别是一些主要沿... 猫爪藤(Dolichandra unguis-cati)是一种原产于热带美洲的外来入侵藤本植物,最初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栽培,但随着生长区域的扩大,其对城市生态景观和物种多样性危害严重。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猫爪藤在南方,特别是一些主要沿海城市呈现较严重的入侵态势,如不加以防范,可能发展成为危害严重的入侵物种。目前,国内关于猫爪藤的相关研究甚少,对其特性了解不多。在搜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繁殖策略、生长策略和竞争策略等3个方面归纳分析猫爪藤的主要研究现状。结果表明:块茎繁殖策略、运动习性、多胚现象、低叶片建成成本和凋落物遗留效应,这些特征或特性是猫爪藤入侵性的主要原由。通过研究分析,旨在揭示猫爪藤入侵性的源由和一般特点,阐明防除技术和利用价值,同时探寻研究空白点,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猫爪藤入侵特性提供参考,为做好预警、防除和价值利用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爪藤 入侵藤本 入侵策略 防治技术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