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花米草幼苗对NaCl和CdCl_2交互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侯栋梁 何东进 +6 位作者 游巍斌 王韧 蔡金标 王鹏 肖石红 简立燕 李威威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1,共7页
以互花米草幼苗为材料,利用室内河沙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盐(NaCl)浓度和重金属(CdCl2)浓度下互花米草幼苗叶片内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体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CdCl2浓度范围在0.2-0.8 mmol/L时,高NaCl浓度(700、900 mmol/L)... 以互花米草幼苗为材料,利用室内河沙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盐(NaCl)浓度和重金属(CdCl2)浓度下互花米草幼苗叶片内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体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CdCl2浓度范围在0.2-0.8 mmol/L时,高NaCl浓度(700、900 mmol/L)交互胁迫下处理组均枯死,表明NaCl和CdCl2交互胁迫并不能促进互花米草幼苗的耐盐机制,反而加速其灭亡,交互胁迫下互花米草幼苗生长所能忍受的胁迫浓度下降,互花米草幼苗最大耐NaCl浓度为500 mmol/L;在4组CdCl2浓度胁迫下,NaCl增加了互花米草幼苗叶片中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且3个指标均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升后降的单峰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在NaCl浓度(500-700 mmol/L)达到峰值,POD活性最大值出现在NaCl浓度为500-900 mmol/L处,SOD活性最大值出现在胁迫浓度低的处理组中,也说明SOD先于另外两种酶出现在互花米草幼苗抗氧化过程中;SOD活性同时与POD活性和CAT活性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P〉0.05),只有渗透调节物质中的游离脯氨酸和抗氧化酶体系中的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考虑各个指标,互花米草在0-0.8 mmol/L CdCl2和0-900 mmol/L NaCl交互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中的可溶性蛋白与抗氧化酶体系中的SOD活性、POD活性均较为敏感且对胁迫浓度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CDCL2 幼苗 胁迫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沿海褐藻的种类与分布
2
作者 陈明军 严新 +1 位作者 陈玉青 赵超 《食品安全导刊》 2017年第01X期51-51,共1页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以侵蚀海岸为主,岛屿星罗棋布,是大型海藻的理想栖息地。然而,目前近岸海域大型海藻藻场日渐衰退。本文根据福建海区的褐藻物种组成、物种的性质、特有属(种)情况,统计调查福建大型褐藻的种类与地理分布,...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以侵蚀海岸为主,岛屿星罗棋布,是大型海藻的理想栖息地。然而,目前近岸海域大型海藻藻场日渐衰退。本文根据福建海区的褐藻物种组成、物种的性质、特有属(种)情况,统计调查福建大型褐藻的种类与地理分布,并对福建褐藻8目12科20属51种的各物种生理特征进行了简述,为福建大型褐藻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沿海 褐藻 种类 物种组成 大型海藻 保护与开发 东南沿海 近岸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平潭岛填海活动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异 被引量:4
3
作者 夏天 黎璇 +1 位作者 何东进 游巍斌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0-547,共8页
基于2006年Landsat5 TM影像与2017年Landsat8 OLI影像,通过大气校正法对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主岛——平潭岛进行地温反演,分析了平潭岛的填海造地变化以及全岛热岛效应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分析2006-2017年平潭岛填海活动与该岛热岛... 基于2006年Landsat5 TM影像与2017年Landsat8 OLI影像,通过大气校正法对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主岛——平潭岛进行地温反演,分析了平潭岛的填海造地变化以及全岛热岛效应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分析2006-2017年平潭岛填海活动与该岛热岛效应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平潭岛12 a来人工填海面积增加约26 km^2(约占该岛面积的1/10)。2017年平潭岛人工填海区域的热岛效应显著增强;绿岛面积缩减明显,由14.48 km^2锐减至2.19 km^2,而强热岛与极强热岛面积分别从0.45和0.08 km^2增长至7.39和3.65 km^2。部分填海区域因植被覆盖率较高,在人工填海后仍然维持弱热岛甚至绿岛特征。平潭岛热岛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2006-2017年热岛影响范围有所扩张;高-高关联的高温中心扩张与填海区域热岛区的扩张匹配度高。人工填海区周边1 km缓冲区内的极强热岛效应显著增强(增幅高达59.08%),其中极强热岛区域57.31%由早期强热岛区域演变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人工填海 平潭 城市热岛效应 空间自相关 转移概率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花米草入侵对闽东滨海湿地红树林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白静 严锦钰 +6 位作者 何东进 蔡金标 王韧 游巍斌 肖石红 侯栋梁 李威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7,共8页
以空间代替时间,结合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闽东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不同阶段群落类型(秋茄红树林群落、秋茄红树林-互花米草共生群落、互花米草群落和光滩)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及二者相关性进行了差异分析... 以空间代替时间,结合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闽东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不同阶段群落类型(秋茄红树林群落、秋茄红树林-互花米草共生群落、互花米草群落和光滩)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及二者相关性进行了差异分析,试图解释互花米草成功入侵的土壤学机理。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增加了土壤密度,降低了土壤p H值和含水率,减少了土壤有机碳、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互花米草入侵提高了闽东滨海湿地土壤的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因子存在密切关系,蔗糖酶与全氮、全磷和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脲酶与含水率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显著负相关;碱性磷酸酶与全磷、含水率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显著负相关;过氧化氢酶与理化因子无相关性。本研究为治理互花米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闽东滨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舌灵芝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多糖、三萜组分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田田 黄梓芮 +5 位作者 潘雨阳 贾瑞博 花朋朋 江小琴 陈弘培 刘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63-66,73,共5页
本研究测定了树舌灵芝子实体的粗多糖、粗蛋白、粗脂肪、矿物质元素以及三萜的含量,分析了其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元素组成,并通过测定DPPH·与HO·的清除率,研究三萜及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树舌灵芝子实体含有总... 本研究测定了树舌灵芝子实体的粗多糖、粗蛋白、粗脂肪、矿物质元素以及三萜的含量,分析了其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元素组成,并通过测定DPPH·与HO·的清除率,研究三萜及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树舌灵芝子实体含有总糖43.8%,三萜1.75%,蛋白质11.4%,粗脂肪0.40%,灰分1.80%,维生素C 10.5%,维生素A 15.6%;还包含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如Ca、Fe、Zn等,其含量分别为5740、29.7、15.6 mg/kg。树舌灵芝子实体还富含甲硫氨酸(19.3 g/kg)、天冬氨酸(5.5 g/kg)、缬氨酸(19.4 g/kg)、亮氨酸(4.2 g/kg)以及亚油酸(340.9 mg/kg)等,是一种营养丰富且气味独特的食药用菌,通过测定DPPH·的清除率与HO·的清除率得知,三萜与多糖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三萜的抗氧化能力比多糖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舌灵芝 化学成分分析 三萜 多糖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大黄鱼各部位磷脂组分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程新伟 梁鹏 +5 位作者 涂晓玲 钟机 李惠芳 孙鹤 张敏 陈丽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53,62,共6页
为明确大黄鱼各部位磷脂组分及其脂肪酸组成,本实验选取大黄鱼头部、背肌、腹肌、内脏、尾部以及鱼卵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各部位的磷脂含量、组分及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鱼卵中磷脂含量最高,为5.50 g/100 g。头部、背肌和腹肌磷脂组... 为明确大黄鱼各部位磷脂组分及其脂肪酸组成,本实验选取大黄鱼头部、背肌、腹肌、内脏、尾部以及鱼卵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各部位的磷脂含量、组分及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鱼卵中磷脂含量最高,为5.50 g/100 g。头部、背肌和腹肌磷脂组分一致,为溶血磷脂酰胆碱(LPC)和磷脂酰胆碱(PC);头部磷脂中LPC和PC的含量分别为39.23%、45.12%,背部分别为62.74%、36.12%,腹部分别为66.69%、33.31%。内脏磷脂组分为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磷脂酰肌醇(PI)和鞘氨醇磷脂(SM),含量分别为59.37%、12.77%、29.83%。鱼尾磷脂为LPC、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含量分别为21.41%、59.37%、19.22%。鱼卵磷脂为LPC、PI、PE和PC,含量分别为12.30%、1.09%、9.12%、76.36%。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大黄鱼各部位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鱼卵磷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比43.1%,明显优于大黄鱼其他各部位。研究结果说明大黄鱼是一种富含磷脂功能因子的海洋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磷脂组分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荫对刈割互花米草生物量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丽平 周亚圣 +5 位作者 刘君成 尤丽萍 王韧 蔡金标 游巍斌 何东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2-148,共7页
以闽东滨海湿地分布的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开展为期3个月的刈割加不同遮荫率试验,测定互花米草生物量、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分析不同遮荫率互花米草生物量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遮荫... 以闽东滨海湿地分布的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开展为期3个月的刈割加不同遮荫率试验,测定互花米草生物量、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分析不同遮荫率互花米草生物量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遮荫率对互花米草生物量、渗透调节物质有显著的影响,随着遮荫强度的加大,其生物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不断减少,游离脯氨酸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不同遮荫率互花米草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样方内生物量、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在90%遮荫处理达到最小值,分别为2.12、3.64、474.83 g、9.89、15.48 mg/g,分别占同期CK的43.35%、39.95%、45.16%、33.83%、33.04%,而游离脯氨酸含量在30%遮荫处理达到最小值58.42μg/g,在90%遮荫处理达到最大值241.59μg/g,说明高强度遮荫对互花米草生物量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更为显著,可以极大程度抑制互花米草的快速生长。各遮荫处理除了30%遮荫处理外,其他遮荫处理互花米草生物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同期CK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荫 刈割 生物量 渗透调节物质 互花米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