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水产类教学实验室建设——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林明 何亮华 赵超 《河北渔业》 2025年第4期38-40,共3页
在海洋强国的背景下,各大高校相继开设海洋科学相关的专业。福建农林大学于2021年11月整合涉海领域的优势资源和团队,成立了海洋学院。学院根据相关专业国家标准,结合学校办学条件建立了海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实验中心的建成,为海洋、... 在海洋强国的背景下,各大高校相继开设海洋科学相关的专业。福建农林大学于2021年11月整合涉海领域的优势资源和团队,成立了海洋学院。学院根据相关专业国家标准,结合学校办学条件建立了海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实验中心的建成,为海洋、水产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必要条件,为学生科研活动、创新创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本文介绍了海洋学院实验室建设背景、建设内容、实验室运行成效等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为更多海洋、水产类学科实验室、实践平台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海洋科学 实验室建设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DDGS替代豆粕对中华圆田螺幼螺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消化系统组织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黄莹 刘轩宇 +8 位作者 张雯怡 廖梦香 林学文 朱晓鸣 刘昊昆 姜能座 娄格格 兰怡菲 黄小红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145,共13页
以玉米DDGS替代饲料中不同比例[0(D0)、25%(D25)、50%(D50)和75%(D75)]的豆粕蛋白,配制成玉米DDGS含量分别为0、13.63%、27.26%和40.89%的4种等氮等能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3.60±0.01)g的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幼... 以玉米DDGS替代饲料中不同比例[0(D0)、25%(D25)、50%(D50)和75%(D75)]的豆粕蛋白,配制成玉米DDGS含量分别为0、13.63%、27.26%和40.89%的4种等氮等能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3.60±0.01)g的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幼螺56d,探讨其对中华圆田螺幼螺生长性能、体成分、抗氧化能力和消化系统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D25组终末体重(FBW)、特定生长率(SGR)和增重率(WGR)显著高于D0组(P<0.05),D25和D0组之间存活率(SR)、摄食率(FR)、饲料效率(FE)和蛋白质效率(PER)无显著差异(P>0.05),但D50和D75组的FBW、SGR和WGR显著低于D0组(P<0.05);D25组中华圆田螺幼螺螺体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D0组(P<0.05);D50和D75组中华圆田螺幼螺肝胰腺和肠道的胰蛋白酶(TRY)及脂肪酶(LPS)的活性均显著低于D0组(P<0.05),而各组间淀粉酶(AMS)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2)D25组中华圆田螺幼螺肝胰腺和肠道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与D0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D50和D75组中华圆田螺幼螺肝胰腺和肠道CAT、SOD和GPx活性显著低于D0组(P<0.05),D75组肝胰腺和肠道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D0组(P<0.05);D50和D75组肝胰腺GPx、GST和SOD和肠道GST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低于D0组(P<0.05)。(3)D25组中华圆田螺幼螺肝胰腺和肠道组织结构与D0组无显著差异,D75组中华圆田螺幼螺肝胰腺部分肝小管结构紊乱,基膜破裂;D50和D75组中华圆田螺幼螺肠道上皮细胞受损,固有层萎缩。综上结果,玉米DDGS在中华圆田螺幼螺饲料中的添加比例以不超过13.63%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DDGS 蛋白源替代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中华圆田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光唇鱼与半刺厚唇鱼双列杂交子代胚胎发育及生长特性
3
作者 刘潮 薛凌展 +3 位作者 廖梦香 陈度煌 胡振禧 吴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5-364,共10页
【目的】探究温州光唇鱼(WW)与半刺厚唇鱼(HH)杂交子代的胚胎发育情况和生长特性,为光唇鱼优质品种的杂交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温州光唇鱼和半刺厚唇鱼为亲本进行双列杂交,获得正交组(WH)、反交组(HW),以及自交组(WW和HH),观察子代... 【目的】探究温州光唇鱼(WW)与半刺厚唇鱼(HH)杂交子代的胚胎发育情况和生长特性,为光唇鱼优质品种的杂交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温州光唇鱼和半刺厚唇鱼为亲本进行双列杂交,获得正交组(WH)、反交组(HW),以及自交组(WW和HH),观察子代胚胎发育特征,并分析4个试验组的受精率、孵化率以及仔鱼生长性能。【结果】获得可存活正、反交子代,胚胎发育表现出偏母本遗传特性;不同母本的受精卵在眼晶体形成期与肌肉效应期的发生顺序出现差异;两杂交组合的受精率均显著高于两自交组合,两杂交组合的孵化率与HH组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WW组;杂交子代幼鱼早期的生长速度表现出偏父本遗传特性,且均低于WW组。经120 d养殖试验,杂交子代在肥满度上均高于自交组,但其体质量和体长并未表现出杂交的中亲优势。【结论】温州光唇鱼和半刺厚唇鱼可进行杂交,子代可正常发育且反交组生长速度优于其母本自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光唇鱼 半刺厚唇鱼 种间杂交 胚胎发育 生长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刺鳅syce3基因表达特征及其对温度胁迫的响应
4
作者 翁曼欣 薛凌展 +4 位作者 陈度煌 曾高雄 胡振禧 高宇 张伟妮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02-1912,共11页
【目的】研究大刺鳅联会复合体中心元件蛋白3基因(syce3)结构,分析其在不同性别、不同组织、不同胚胎发育阶段的表达特征和细胞定位,以及其对温度胁迫的响应,为大刺鳅性别控制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克隆大刺鳅syce3基因,利用生物... 【目的】研究大刺鳅联会复合体中心元件蛋白3基因(syce3)结构,分析其在不同性别、不同组织、不同胚胎发育阶段的表达特征和细胞定位,以及其对温度胁迫的响应,为大刺鳅性别控制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克隆大刺鳅syce3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构及功能位点预测和系统进化分析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syce3基因在11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其在性腺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温度对胚胎发育及syce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获得大刺鳅syce3基因序列,长度为303 bp,共编码87个氨基酸残基;syce3蛋白分子量为10.03334 kD,理论等电点(pI)为4.85,平均亲水性指数为-0.609,预测为亲水性蛋白;syce3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63.22%,无规则卷曲占29.88%,延伸链占6.90%。同源性对比发现,大刺鳅syce3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较低;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大刺鳅syce3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其他物种亲缘关系较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syce3基因在11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性腺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并在精巢中特异性高表达;荧光原位杂交试验验证,大刺鳅syce3基因在精巢的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中,以及卵巢的皮层滤泡期表达。通过温度孵化试验,发现syce3基因在26℃卵裂期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胚胎发育期(P<0.05),且26℃的syce3基因相对表达量高于32℃。【结论】成功克隆并鉴定了大刺鳅syce3基因,发现该基因在精子细胞、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及精子中均有表达,表明syce3基因参与大刺鳅早期胚胎发育及性腺分化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刺鳅 联会复合体中心元件蛋白3基因(syce3) 性别分化 温度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禁食对大黄鱼生长、生理生化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王晓萌 刘晃 +5 位作者 姜旭阳 张成林 朱晨 龙丽娜 徐金铖 马天利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2,共9页
为研究饥饿与恢复投喂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影响,试验以初始体质量为(122.62±11.08) g,体长为(17.9±1.04) cm的大黄鱼为样本,试验分成5组,分别为饥饿0 d(S0)、饥饿2 d(S2)、饥饿4 d(S4)、饥饿8 d(S8)、饥饿16 d(S1... 为研究饥饿与恢复投喂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影响,试验以初始体质量为(122.62±11.08) g,体长为(17.9±1.04) cm的大黄鱼为样本,试验分成5组,分别为饥饿0 d(S0)、饥饿2 d(S2)、饥饿4 d(S4)、饥饿8 d(S8)、饥饿16 d(S16),然后再恢复投喂至第32天。结果显示:各组大黄鱼饥饿时体质量呈现降低趋势。恢复投喂后,在试验结束时所有饥饿组仅表现出部分补偿生长能力,其中S8组和S16组补偿生长能力较低。血清中甘油三酯以及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随饥饿时间的延长均降低。试验结束后,其指标在再投喂8 d后恢复不明显。此外,皮质醇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饥饿8 d时升至最高,再投喂后恢复不显著。大黄鱼肠道组织结构与其生理生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肠绒毛高度和肌层组织厚度均在饥饿8 d时降至最低,而再投喂后恢复并不明显。肠道中IL-1β、IL-10和TNF-α基因表达量随饥饿升高,S4组最高,恢复投喂后表达量下降。研究认为:在该试验条件下,饥饿胁迫持续8 d及以上会对大黄鱼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为保证饲养效果,建议大黄鱼的饥饿时长宜控制在8 d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饥饿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肠道组织学 免疫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注意力模块改进StarGAN的水下图像增强
6
作者 郑浩君 王振 +4 位作者 张佳鹏 刘胜男 钱程 涂雪滢 刘世晶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6,共12页
围绕水下图像色偏和模糊的特点,针对不同浑浊度的水下图像差异较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改进的星型生成对抗网络(Star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StarGAN)用于水下多... 围绕水下图像色偏和模糊的特点,针对不同浑浊度的水下图像差异较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注意力模块(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改进的星型生成对抗网络(Star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StarGAN)用于水下多浑浊图像增强。首先使用水下相机采集实验室和养殖平台环境2组水下多浊度图像数据集;其次优化StarGAN,在每个ResidualBlock模块后引入一个由通道注意力模块和空间注意力模块串联组成的CBAM;最后进行消融实验,并与其他方法比较,使用水下图像质量评估(Underwater image quality measurement,UIQM)、水下彩色图像质量评估(Underwater color image quality evaluation,UCIQE)和图像熵作为图像质量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实验室数据集增强后,UIQM达到1.18,UCIQE达到30.13,图像熵达到12.83;养殖平台数据集增强后,UIQM达到0.52,UCIQE达到10.35,图像熵达到9.94。该方法对实验室和养殖平台环境中不同浑浊度的图像增强均有较好的效果,在消融实验及与其他方法的比较中,该方法的得分均为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浑浊度图像 水下图像增强 注意力模块 星型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罗诗怡 黄小红 严美姣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4-803,共10页
在当前的饲料“禁抗”大背景下,以植物源活性成分作为饲料添加剂已成为鱼类养殖业的研究热点。姜黄素作为植物源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氧化及抗炎等多种生理功能,是一种值得开发的新型绿色鱼类饲料添加剂。本文综述了姜黄素的理化... 在当前的饲料“禁抗”大背景下,以植物源活性成分作为饲料添加剂已成为鱼类养殖业的研究热点。姜黄素作为植物源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氧化及抗炎等多种生理功能,是一种值得开发的新型绿色鱼类饲料添加剂。本文综述了姜黄素的理化性质及其对鱼类生产性状、抗氧化、脂质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期为姜黄素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及抗生素替代品应用于鱼类养殖提供参考,促进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水产养殖 饲料添加剂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壳聚糖小肽复合制剂在美洲鳗鲡黑仔鳗养殖上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黄春芳 卓玉琛 +4 位作者 张电光 樊海平 陈斌 林煜 张晶晶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7-23,共7页
在养殖美洲鳗鲡黑仔鳗的饲料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小肽复合制剂35 g·kg^(-1),以未添加为对照,在水温25~29℃条件下饲喂60 d,研究低聚壳聚糖小肽复合制剂对美洲鳗鲡黑仔鳗的生长性能、免疫能力以及肠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 在养殖美洲鳗鲡黑仔鳗的饲料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小肽复合制剂35 g·kg^(-1),以未添加为对照,在水温25~29℃条件下饲喂60 d,研究低聚壳聚糖小肽复合制剂对美洲鳗鲡黑仔鳗的生长性能、免疫能力以及肠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聚壳聚糖小肽复合制剂能显著提高美洲鳗鲡黑仔鳗的平均体质量相对增长率、平均体质量特定增长率和平均饲料转化率(P<0.05),对日摄食率、平均肝体比、平均脏体比、平均肥满度影响不显著(P>0.05),对消化道α-淀粉酶和脂肪酶的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对肝脏和肠道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总抗氧化能力和丙二醛等抗氧化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对血浆中的补体C3、免疫球蛋白M、溶菌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总抗氧化能力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能显著提高中肠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厚度、肌层厚度(P<0.05)。低聚壳聚糖小肽复合制剂对美洲鳗鲡黑仔鳗的生长、肠道健康和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壳聚糖小肽复合制剂 美洲鳗鲡黑仔鳗 生长性能 免疫 肠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消毒剂对仿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试验
9
作者 李慧耀 梁一帆 +3 位作者 杨求华 李昭杰 葛辉 吴建绍 《渔业研究》 2025年第1期56-63,共8页
【背景】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作为重要的海水经济养殖品种,其育苗过程中的水质管理及病害防控尤为重要。预防和控制其疾病的关键手段之一是使用消毒剂对水质和底质进行消毒。消毒剂的选择需兼顾有效性与安全性,以避免对幼参... 【背景】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作为重要的海水经济养殖品种,其育苗过程中的水质管理及病害防控尤为重要。预防和控制其疾病的关键手段之一是使用消毒剂对水质和底质进行消毒。消毒剂的选择需兼顾有效性与安全性,以避免对幼参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目的】研究4种常用消毒剂对仿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为仿刺参育苗过程中合理地选择消毒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健康、规格一致的仿刺参幼参作为试验对象,采用静水试验法开展4种常用水产消毒剂的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各消毒剂在不同暴露时间下的半致死浓度(LC_(50))及安全浓度,以评估其毒性效应。【结果】当采用二氧化氯处理24、48、72和96 h时,仿刺参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2.97、2.06、1.56和0.96 mg/L,安全浓度为0.43 mg/L;当采用过硫酸氢钾处理24、48、72和96 h时,仿刺参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9.66、6.53、5.50和5.07 mg/L,安全浓度为1.32 mg/L;当采用二溴海因处理24、48、72和96 h时,仿刺参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2.80、7.84、7.01和6.02 mg/L,安全浓度为1.44 mg/L;当采用聚维酮碘处理24、48、72和96 h时,仿刺参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1.95、9.30、8.51和8.13 mg/L,安全浓度为2.17 mg/L。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表现出最强的急性毒性,其LC_(50)值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表明其对仿刺参幼参的毒性作用迅速且强烈。相比之下,过硫酸氢钾、二溴海因及聚维酮碘的毒性依次减弱。【结论】4种消毒剂对仿刺参幼苗的毒性依次为二氧化氯>过硫酸氢钾>二溴海因>聚维酮碘,结合不同消毒剂的抑菌能力,可优先选用过硫酸氢钾作为消毒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消毒剂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Bmf2的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促细胞凋亡功能研究
10
作者 蒋吉敏 张纪元 +3 位作者 黎球华 陈依婷 陈新华 敖敬群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319,共8页
B细胞淋巴瘤-2修饰因子(Bcl-2-modifying factor,Bmf)是Bcl-2家族中仅含BH3结构域促凋亡蛋白亚家族的一员,当凋亡刺激存在时,Bmf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启动细胞凋亡,从而在胚胎发育、器官发生、肿瘤抑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有关低等脊椎动... B细胞淋巴瘤-2修饰因子(Bcl-2-modifying factor,Bmf)是Bcl-2家族中仅含BH3结构域促凋亡蛋白亚家族的一员,当凋亡刺激存在时,Bmf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启动细胞凋亡,从而在胚胎发育、器官发生、肿瘤抑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有关低等脊椎动物Bmf的研究较少,仅在斑马鱼(Danio rerio)中有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序列比对、基因共线性分析及进化分析证实与高等脊椎动物Bmf主要以单个基因的不同剪切异构体形式存在不同,鱼类具有Bmf1、Bmf2两种不同的基因。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中克隆获得了其Bmf2(LcBmf2)的开放阅读框序列,该序列全长561 bp,编码187个氨基酸。尽管LcBmf2的氨基酸序列与人和小鼠Bmf的一致性较低,但具有对Bmf功能至关重要的DLC2结合基序和BH3结构域,提示其可能具有与哺乳动物Bmf相似的功能。大黄鱼Bmf2在HEK-293T细胞系中的过表达可诱导HEK-293T细胞脱壁、形态改变以及细胞内凋亡相关Caspase 3、Caspase 8的酶活性升高,展现出较强的促凋亡功能。这是鱼类Bmf在细胞与分子水平促细胞凋亡功能的首次报道,为进一步研究Bmf在鱼类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Bmf 细胞凋亡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液的不同处理方法对石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测定准确性的影响
11
作者 曹冰冰 许子清 +6 位作者 田鹏 孙富城 贾志宇 肖家光 钟颖惠 王伟 牛文涛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5-622,共8页
珊瑚和虫黄藻形成的共生关系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营养和结构基础。共生虫黄藻密度的测定成为了研究珊瑚和虫黄藻间共生关系的关键技术。由于虫黄藻共生于珊瑚虫的内胚层细胞中,传统的虫黄藻液的处理方法存在藻细胞分离不彻底和藻细胞聚... 珊瑚和虫黄藻形成的共生关系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营养和结构基础。共生虫黄藻密度的测定成为了研究珊瑚和虫黄藻间共生关系的关键技术。由于虫黄藻共生于珊瑚虫的内胚层细胞中,传统的虫黄藻液的处理方法存在藻细胞分离不彻底和藻细胞聚团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虫黄藻密度测定的准确性。本研究使用曲拉通(TritonX-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氨苄西林(AMP)3种化学试剂并结合物理振荡,采用两两组合的方式,处理盾形杜沙珊瑚(Duncanopsammia peltata)的虫黄藻液。通过比较处理后测得的虫黄藻密度差异,探究藻液的不同处理方法对虫黄藻密度测定准确性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藻液处理方法。实验结果显示,虫黄藻液经过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后,测得的虫黄藻密度均有显著提升。在化学处理中,经过SDS处理后的虫黄藻液测得的虫黄藻密度最高。SDS处理既能显著减少上清液中的藻细胞浓度,又能显著减少藻液中藻团的数量。振荡处理能够显著减少藻液中藻团数量和藻团面积,减轻藻细胞聚团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经过SDS和振荡处理后,虫黄藻液测得的虫黄藻密度最高,是最佳的藻液处理组合。本研究有助于提高珊瑚生理和生态等研究中共生虫黄藻密度测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黄藻密度 藻液 造礁石珊瑚 共生关系 处理方法 珊瑚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鲢、鳙配比对山仔水库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的影响
12
作者 管永晶 刘惟潇 +8 位作者 田欣方 李覃楠 郭子翰 张心怡 林洛萱 覃盼 黄雄伟 吴龙地 方垂弘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67,共8页
【目的】探究鲢、鳙配比对山仔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影响,为通过增殖放流技术防控水库富营养化提供依据。【方法】设置鲢、鳙投放比例分别为2∶1(1#箱)、4∶1(2#箱)、6∶1(3#箱)3个生态围隔组(鱼类总密度为50 g·m^(-3)... 【目的】探究鲢、鳙配比对山仔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影响,为通过增殖放流技术防控水库富营养化提供依据。【方法】设置鲢、鳙投放比例分别为2∶1(1#箱)、4∶1(2#箱)、6∶1(3#箱)3个生态围隔组(鱼类总密度为50 g·m^(-3)),1个对照围隔组(4#箱,不投放鲢、鳙),1个库区组,每组设3个平行,试验为期3个月。【结果】试验期间共监测出浮游植物7门84属,丰度为1.09×10^(4)~13.6×10^(4)个·L^(-1),鲢、鳙配比为4∶1的浮游植物属数最多。鲢、鳙生态箱的浮游植物丰度低于库区。试验末期(7月份),鲢、鳙生态箱绿藻门丰度占比降低,库区绿藻门丰度占比升高,表明鲢、鳙能有效降低绿藻门丰度,其中,鲢、鳙配比为2∶1对绿藻门藻类抑制效果最为明显。作为试验初期(5月份)1#、2#箱优势种的硅藻门小环藻属、曲壳藻属藻类在试验末期(7月份)消失。各生态箱的水质呈弱碱性;鲢、鳙生态箱的氨氮含量、叶绿素含量均明显低于库区,达到了去除氨氮和控藻的效果;1#、3#箱的高锰酸盐指数较低,且这两个生态箱水体的透明度最高,表明鲢、鳙配比为2∶1或6∶1的水质状况最好。【结论】运用鲢、鳙预防山仔水库水华发生,建议鲢、鳙投放比例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鳙配比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非经典生物操纵 生态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鲢、鳙比例对山仔水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3
作者 黄雄伟 刘惟潇 +7 位作者 田欣方 李覃楠 郭子翰 刘毅凡 覃盼 管永晶 吴龙地 方垂弘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5-566,共12页
【目的】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探究鲢、鳙配比对山仔水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为鲢、鳙增殖放流以控制蓝藻、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23年4—7月在山仔水库进行。在4个容积均为27 m^(3)的围隔池中... 【目的】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探究鲢、鳙配比对山仔水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为鲢、鳙增殖放流以控制蓝藻、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23年4—7月在山仔水库进行。在4个容积均为27 m^(3)的围隔池中,鲢、鳙的投放比例分别为2∶1(C1组)、4∶1(C2组)、6∶1(C3组)、0∶0(C4组,为空白对照组),另设池外库区对照组(C5组)。C1~C3组鲢、鳙投放总密度均为50.00 g·m^(-3)。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各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测序获得5041个操作分类单元(OTU)的序列,归属于30门53纲133目223科417属,门水平下的最优势菌群为蓝藻门(Cyanobacteria),纲水平下的最优势菌群为生氧光细菌纲(Oxyphotobacteria),属水平下的最优势菌群为双色藻属(Cyanobium_PCC-6307)和微囊藻属(Microcystis_PCC-7914)。C1~C4组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差异均不显著,C1~C3组与C5组的差异显著。门水平下,C1~C3组微生物群落聚为一支,C4组与C5组聚为另一支,聚类结果与蓝藻门丰度有关。PCoA分析结果与聚类结果相符。鲢、鳙投放能明显减少蓝藻,起到控制蓝藻的效果。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与水温、溶解氧含量的相关性显著,而与鲢、鳙投放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鲢、鳙投放比例为4∶1时具有相对较好的水质净化和蓝藻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仔水库 鲢、鳙养殖 微生物群落 蓝藻控制 测序分析 水质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甲壳动物硬组织生长带计数鉴龄法研究进展
14
作者 彭源 王芮 +4 位作者 张然 刘世刚 妙星 李渊 林龙山 《渔业研究》 2025年第1期120-128,共9页
【背景】甲壳动物是渔业和水产养殖业中一类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生物资源。近些年来,由于某些传统渔业的衰退和人类对高蛋白食物需求的增长,甲壳动物如蟹、龙虾、虾、磷虾等资源被大量开发。因此,亟需发展甲壳动物的资源评估和管理工作,... 【背景】甲壳动物是渔业和水产养殖业中一类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生物资源。近些年来,由于某些传统渔业的衰退和人类对高蛋白食物需求的增长,甲壳动物如蟹、龙虾、虾、磷虾等资源被大量开发。因此,亟需发展甲壳动物的资源评估和管理工作,以维持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甲壳动物年龄鉴定的困难阻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目前,鉴定甲壳动物年龄的方法有许多种,主要包括饲养法、标记重捕法、体长频次法、脂褐素分析法、放射性同位素法以及硬组织生长带计数法等,其中硬组织生长带计数法被广泛应用,备受关注。【进展】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首先介绍了甲壳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硬组织结构,阐述利用硬组织生长带计数法鉴定水生甲壳动物年龄的主要实验过程,与以往水生甲壳动物年龄鉴定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该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对利用硬组织生长带分析水生甲壳动物年龄与生长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对该方法未来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作出展望。【展望】在未来水生甲壳动物年龄鉴定的工作中,需进一步了解生长带沉积机制,准确掌握硬组织生长带的计数,深入分析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并开展相关的验证实验等。【意义】本文可为水生甲壳动物的年龄鉴定工作提供一个系统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鉴定 甲壳动物 生长带 眼柄 胃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增养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5
作者 严美姣 罗诗怡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5年第4期15-17,共3页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情怀和技术应用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将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点有机融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情怀和技术应用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将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点有机融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对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本文提出了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并结合《鱼类增养殖学》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从教学团队、课程设计及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实践表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巩固专业思想、增强专业兴趣,为培养德才兼备的行业人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增养殖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6
作者 罗松松 卓泽晟 +3 位作者 胡淞凯 彭聪慧 陈宝红 林峰 《渔业研究》 2025年第3期378-394,共17页
【背景】随着水产养殖行业的迅速扩张,其产生的养殖尾水对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日益显著。尾水含有的营养物质、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若未经妥善处理而直接排放,不仅会污染水体、破坏生态平衡,还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背景】随着水产养殖行业的迅速扩张,其产生的养殖尾水对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日益显著。尾水含有的营养物质、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若未经妥善处理而直接排放,不仅会污染水体、破坏生态平衡,还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养殖尾水的有效处理已成为行业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进展】目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及其组合处理技术。这些技术因处理机制不同,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性能各异。本文首先介绍了水产养殖尾水中的污染物组成及其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随后详细分析了各类处理技术的处理机制、优势及存在问题。【展望】未来,尾水处理将进一步向智能化、绿色化、集成化发展,在平衡经济、环保等因素的同时,通过联合处理方法来实现污染物的最大去除需进一步研究。【意义】深入研究和发展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对于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维护水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水处理 水产养殖 技术 存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菲律宾蛤仔产业发展报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位琅 连晨阳 +4 位作者 陈志 蒋奕雄 何家博 黄洪龙 林丹 《中国水产》 CAS 2022年第11期50-53,共4页
近年来,福建省蛤产业发展迅速,2020年产量高达46.8万t,其中菲律宾蛤仔养殖是福建省沿海水产养殖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介绍了福建省菲律宾蛤仔产业分布、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市场消费、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持等六方面情... 近年来,福建省蛤产业发展迅速,2020年产量高达46.8万t,其中菲律宾蛤仔养殖是福建省沿海水产养殖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介绍了福建省菲律宾蛤仔产业分布、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市场消费、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持等六方面情况,分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助力福建省菲律宾蛤仔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福建省沿海 对策建议 水产养殖业 政策扶持 加工流通 产业发展报告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组学在海洋生物微塑料毒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景雯 姜双城 +2 位作者 钟崇铭 潘文涛 林琪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6-134,共9页
【目的】综述转录组学技术的发展历程、转录组学在海洋生物毒理学中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为转录组学在微塑料胁迫下海洋生物分子层面上的毒理效应和机理机制研究领域更为广泛与高效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阐述转录组学发展历程及... 【目的】综述转录组学技术的发展历程、转录组学在海洋生物毒理学中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为转录组学在微塑料胁迫下海洋生物分子层面上的毒理效应和机理机制研究领域更为广泛与高效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阐述转录组学发展历程及其在海洋生物毒理学应用的基础上,综述转录组学在鱼类、贝类、藻类和甲壳类毒理学上的研究进展;概括微塑料胁迫下海洋生物体内基因与蛋白质转录本的变化,并对转录组学在海洋生物毒理学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结果】利用转录组学技术阐明海洋生物体内微塑料毒性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微塑料会对海洋生物的免疫功能、代谢功能和生长发育方面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都造成显著影响。但是在后续研究中仍需丰富海洋生物基因信息组信息,加强低浓度微塑料胁迫下海洋生物全周期毒理学研究与微塑料联合毒性研究。【结论】转录组学主要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表达情况,已是目前海洋生物毒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学 微塑料 海洋环境 生态毒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甲恶唑(SMX)对双齿围沙蚕的毒性效应研究
19
作者 陈志 陈銮淇 +3 位作者 胡丰晓 周洪磊 何家博 霍朋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0-359,共10页
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X)作为一种广谱型抗生素,由于大量使用而在水体中广泛存在。为研究SMX对海洋多毛类动物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的毒性效应,将双齿围沙蚕暴露于1、10和100μg·L^(-1)SMX的海水中15 d,... 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X)作为一种广谱型抗生素,由于大量使用而在水体中广泛存在。为研究SMX对海洋多毛类动物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的毒性效应,将双齿围沙蚕暴露于1、10和100μg·L^(-1)SMX的海水中15 d,从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探究SMX对双齿围沙蚕的生长、掘穴行为、抗氧化防御、非特异性免疫以及细胞凋亡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μg·L^(-1)和10μg·L^(-1)SMX对沙蚕体质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所有SMX处理组双齿围沙蚕的体长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暴露于SMX的双齿围沙蚕掘穴率显著降低,且高浓度SMX(100μg·L^(-1))对双齿围沙蚕有明显的神经毒性作用,表现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显著降低。SMX暴露诱导了氧化应激,导致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升高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下降。此外,10μg·L^(-1)和100μg·L^(-1)SMX暴露下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降低,表明暴露于高浓度的SMX可能会降低双齿围沙蚕的免疫力。最后,高浓度SMX暴露下,双齿围沙蚕凋亡相关基因大都呈现下调趋势,抑制细胞凋亡。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SMX污染对水生无脊椎动物的毒性效应,增进对SMX生态毒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X 双齿围沙蚕 氧化应激 神经毒性 基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和营养小肽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坤 张蕉南 +5 位作者 胡兵 张电光 卓玉琛 张晶晶 陈斌 樊海平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8-64,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和营养小肽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规格一致的3000尾大口黑鲈幼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 g/kg壳聚糖及20 g/kg营养小肽,每组3个重...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和营养小肽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规格一致的3000尾大口黑鲈幼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 g/kg壳聚糖及20 g/kg营养小肽,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0尾幼鱼。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第30 d,试验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肠道淀粉酶、脂肪酶、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肠的组织结构明显优于对照组;肠道中封闭蛋白-4(Claudin-4)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34(IL-3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60 d,试验组大口黑鲈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KP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肠道形态优于对照组,闭合小环蛋白-1(ZO-1)、封闭蛋白-1(Claudin-1)、Claudin-4、闭合蛋白(Claudin)、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2 g/kg壳聚糖和20 g/kg营养小肽能够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壳聚糖 营养小肽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