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产地珊瑚菜叶绿体基因组特征的差异性研究
1
作者 安昌 徐文波 +6 位作者 陆琳 李登麟 姚艺新 林彦翔 杨成梓 秦源 郑平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9-242,共14页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的叶绿体基因组的特征及其系统发育关系,从细胞器基因组角度揭示珊瑚菜物种内的遗传变异和群体分化,为其新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遗传学基础。【方法】对产自福建的珊瑚菜叶绿体基...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的叶绿体基因组的特征及其系统发育关系,从细胞器基因组角度揭示珊瑚菜物种内的遗传变异和群体分化,为其新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遗传学基础。【方法】对产自福建的珊瑚菜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组装和注释,随后对6个来自不同产地样本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其基因组结构、重复序列分布、密码子使用偏好、核苷酸多态性、基因组边界特征以及系统发育关系,探讨不同产地珊瑚菜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进化特征。【结果】6个叶绿体基因组均呈典型的双链环状四分体结构,基因组长度为147445-147552 bp,GC含量为37.51%-37.52%,结构高度保守。均注释出129个基因,包括85个蛋白编码基因,8个核糖体RNA和36个转运RNA。SSR数量在77-79之间,共包含6种类型,以A/T类型为主。密码子使用分析表明,编码精氨酸的密码子中福建和中国台湾产地的珊瑚菜倾向于使用的CGA,而深圳和浙江产地的珊瑚菜更偏好CGT。基因组边界特征基因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差异主要位于JLB和JLA边界。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共检测出24个的多态性区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产于韩国的珊瑚菜在演化上独立于其他样本,中国台湾产地与其余地区样本分化最早,显示出独特的遗传特征;福建产地随后分化,深圳和浙江样本形成一个小分支。【结论】不同产地珊瑚菜在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保守,但在密码子使用、基因组边界及核苷酸多态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变异,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其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反映了其适应性进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菜 叶绿体基因组 不同产地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抗寒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丹 邓彪 +8 位作者 刘业强 齐金岗 刘润泽 王路路 郑平 杜路淼 王露儒 秦源 王小媚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9-247,共9页
低温是限制菠萝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菠萝种植适宜区冬季周期性地受到低温等自然灾害影响,且近年来频繁遭遇严峻气候环境挑战,造成减产或失收,严重影响菠萝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关于菠萝抗寒性研究主要集中于抗寒种质资源鉴... 低温是限制菠萝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菠萝种植适宜区冬季周期性地受到低温等自然灾害影响,且近年来频繁遭遇严峻气候环境挑战,造成减产或失收,严重影响菠萝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关于菠萝抗寒性研究主要集中于抗寒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抗寒性评价方法、生理生化测定、抗寒基因挖掘和抗寒防治措施等方面,而在菠萝抗寒性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较缓慢,本文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菠萝抗寒性状的遗传改良及生产上防寒防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低温 抗寒机制 防寒措施 生理生化 抗寒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视角下风味分子研究及其在茉莉花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庞杰 李小林 +3 位作者 王芹 张钦华 黄世国 孙意岚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2,共9页
旨在探讨机器学习在风味分子研究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其在茉莉花茶风味分析中的实践。风味分子的研究是理解和优化食品、特别是茶类饮品味道和品质的基础。机器学习技术的引入为风味分子的识别和分析打开了新的视野。概述了风味分子的基... 旨在探讨机器学习在风味分子研究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其在茉莉花茶风味分析中的实践。风味分子的研究是理解和优化食品、特别是茶类饮品味道和品质的基础。机器学习技术的引入为风味分子的识别和分析打开了新的视野。概述了风味分子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详细讨论了机器学习在解析分子结构与风味特性关系、茉莉花茶品质预测与控制、风味分析、预测与优化、智能化加工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研究展望,以期为提升茉莉花茶的品质和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分子 机器学习 茉莉花茶 品质预测与控制 风味优化 智能化加工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2种新归化菊科药用植物 被引量:1
4
作者 林贵灿 庄怡雪 +3 位作者 朱宏阳 杨成梓 安昌 卢煌辉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27-131,共5页
报道了福建省2种新归化菊科植物,分别为欧洲千里光(Senecio vulgaris L.)、驱虫斑鸠菊(Vernonia anthelmintica(L.)Willd.),描述了这2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相应的生境状况,并讨论了这2种植物的应用价值及可能存在的生态入侵风险。凭证标... 报道了福建省2种新归化菊科植物,分别为欧洲千里光(Senecio vulgaris L.)、驱虫斑鸠菊(Vernonia anthelmintica(L.)Willd.),描述了这2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相应的生境状况,并讨论了这2种植物的应用价值及可能存在的生态入侵风险。凭证标本均保存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植物标本馆(FJT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新归化 药用植物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蛇菰科植物新记录种——多蕊蛇菰
5
作者 林贵灿 邱麒 安昌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1,共3页
2022年10月,在福建省华安县华丰镇发现福建省蛇菰科蛇菰属植物新记录种——多蕊蛇菰(Balanophora polyandra),凭证标本保存在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馆(FNU)。该种植株形态与福建原产3种蛇菰科植物相似,但其聚药雄蕊近圆盘状... 2022年10月,在福建省华安县华丰镇发现福建省蛇菰科蛇菰属植物新记录种——多蕊蛇菰(Balanophora polyandra),凭证标本保存在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馆(FNU)。该种植株形态与福建原产3种蛇菰科植物相似,但其聚药雄蕊近圆盘状、中央呈脐状突起、花药短裂、药室分成20~60小药室等特征可以明显与其他3种区分。详细描述该植物形态的主要特征及其民间主要药用价值等,并提供原植物的生境照片,进一步补充了福建省维管植物的本底资料,丰富了福建省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菰科 多蕊蛇菰 新记录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脱腥方法研究进展
6
作者 苏澈 孙意岚 +4 位作者 陈庆惠 林静 庞杰 黄世国 李小林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3期95-99,共5页
海藻中含有多糖、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提升免疫力、降血压等功能,被大众所喜爱。但是,海藻存在腥味重等问题,影响了消费者的接受程度,限制了海藻食品产业的发展。海藻腥味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海藻脂质氧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降解及... 海藻中含有多糖、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提升免疫力、降血压等功能,被大众所喜爱。但是,海藻存在腥味重等问题,影响了消费者的接受程度,限制了海藻食品产业的发展。海藻腥味的形成原因是由于海藻脂质氧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降解及酶促反应等生成的挥发性化合物,包含醛类、酮类、醇类等化合物,所产生的浓烈腥味严重影响了海藻产业的发展。针对海藻的腥味成分及海藻脱腥技术进行了总结,主要探讨了物理脱腥、化学脱腥、生物脱腥及复合脱腥的海藻脱腥技术,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挥发性化合物 物理脱腥 化学脱腥 生物脱腥 复合脱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香果新品种福香1号的选育
7
作者 张文斌 吴胜芳 +4 位作者 叶金巧 郑平 王小媚 郑振江 秦源 《中国果树》 2025年第8期154-156,共3页
福香1号是以福莲3号为母本,以台湾黄金百香果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百香果新品种。平均单果重166.0 g,果实近椭圆形,成熟时果皮呈黄色。果肉为橙黄色,香气丰富且浓郁,口感酸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91%、总糖含量13.82%、可滴定酸含量3.35... 福香1号是以福莲3号为母本,以台湾黄金百香果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百香果新品种。平均单果重166.0 g,果实近椭圆形,成熟时果皮呈黄色。果肉为橙黄色,香气丰富且浓郁,口感酸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91%、总糖含量13.82%、可滴定酸含量3.35%、可食率48.5%、果汁率37.8%、糖酸比4.13,可适用于鲜食、果汁果浆加工。在福建省龙岩市花期自6月上旬至10月上旬,果实生长发育期70~105 d,比母本、父本晚熟3~7 d。生长势强,自交结实率高,平均667 m^(2)产量1578.2 kg,耐热,但不耐寒,抗茎基腐病,适宜在福建、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新品种 福香1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放染色质的全基因组水平转录调控元件的研究方法与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韩金磊 李占杰 王凯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共8页
真核生物转录调控过程是大量的顺式调控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这一调控过程与染色质核小体的动态定位相关,调控因子的结合需要裸露的无核小体的DNA区域,即开放的染色质位点.因此,高效精确地定位基因组上的开放染... 真核生物转录调控过程是大量的顺式调控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发现,这一调控过程与染色质核小体的动态定位相关,调控因子的结合需要裸露的无核小体的DNA区域,即开放的染色质位点.因此,高效精确地定位基因组上的开放染色质位点为成功地发掘基因组调控元件,乃至揭示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有效手段.本文对开放染色质位点的定义、主要研究方法以及功能注释进行概述,希望对在基因组水平上调控元件的发掘,尤其是在植物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染色质位点 DNASE I超敏感位点测序 调控因子印记 表观遗传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bHLH基因家族研究进展及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3
9
作者 安昌 陆琳 +4 位作者 沈梦千 陈盛圳 叶康卓 秦源 郑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6,共16页
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转录因子是植物中第二大转录因子家族,该家族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的基因组中,并在植物生长发育、次生代谢、非生物逆境胁迫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全面综述了植物bHLH基因家族成员的结构特征、分... 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转录因子是植物中第二大转录因子家族,该家族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的基因组中,并在植物生长发育、次生代谢、非生物逆境胁迫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全面综述了植物bHLH基因家族成员的结构特征、分类规则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重点梳理总结了bHLH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干旱、低温、盐、重金属)中的应答和调控,以及在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及动态积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可为深入研究bHLH在生长发育、植物抗逆及品质形成等方面的分子调控机制及种质资源的开发提供指导。同时,因bHLH广泛参与调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积累,已成为分子生药学和中药生态农业研究的热点。为此,本文进一步总结了近年来研究较为透彻的两种药用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黄花蒿Artemisia annua)中bHLH基因家族及其成员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药用植物bHLH基因家族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并为药用植物的分子育种、拟境栽培等工作的开展以及中药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BHLH 生长发育 非生物胁迫 次生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导读:加强麻类作物基因组学研究,推动优异等位基因发掘及种质创新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立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3-996,共4页
麻类作物是指以收获茎秆韧皮纤维和叶纤维为主的作物,主要包括黄麻(Corchorus spp.)、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苎麻(Boehmeria spp.)、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工业大麻(Cannabis sativa L.)与剑麻(Agave sisalana Perr.ex Enge... 麻类作物是指以收获茎秆韧皮纤维和叶纤维为主的作物,主要包括黄麻(Corchorus spp.)、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苎麻(Boehmeria spp.)、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工业大麻(Cannabis sativa L.)与剑麻(Agave sisalana Perr.ex Engelm.),与粮、棉、油、菜并列为第五大作物群[1],其种植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新石器至尧舜时代。我国是麻类生产大国。2009年,作为50个农产品之一的麻产品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11—2020,以二代、三代测序技术为主体,以Hi-C等技术辅助,先后完成了主要麻类作物染色体级别的草图或参考基因组,这标志着麻类作物科学已经进入基因组时代。为加强主要麻类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研究,《作物学报》以专栏形式集中刊发了8篇论文,方便相关研究工作者了解最新研究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类作物 叶纤维 《作物学报》 韧皮纤维 尧舜时代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麻产品 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鳄嘴花(忧遁草)的研究概况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安昌 陆琳 +4 位作者 叶康卓 陈盛圳 王炳锐 郑平 秦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35,共11页
鳄嘴花是东南亚地区和我国两广、闽南等地的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近年来,大量针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陆续开展,目前已从鳄嘴花种分离出大量生物活性成分,如萜类、甾体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含硫化合物及各类糖苷类化合物等;现... 鳄嘴花是东南亚地区和我国两广、闽南等地的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近年来,大量针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陆续开展,目前已从鳄嘴花种分离出大量生物活性成分,如萜类、甾体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含硫化合物及各类糖苷类化合物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鳄嘴花具有抗炎、抗糖尿病、抗病毒、抗癌及抗氧化等药理作用。鳄嘴花被广泛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及健康管理,但是对于其作用方式及靶点,活性单体成分的分离和药理作用尚不清楚。对近10年来鳄嘴花的药用历史、植物化学、药理作用、栽培生产、成分提取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鳄嘴花的相关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同时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核心概念,预测分析了鳄嘴花中具有代表性的活性成分,建议以三萜类化合物如羽扇豆醇、黄酮类化合物如牡荆素、荭草素等化学成分作为鳄嘴花药材质量控制的指标。可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嘴花 忧遁草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麻组培再生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平平 王建勇 +3 位作者 祁建民 陶爱芬 徐建堂 张立武 《中国麻业科学》 2022年第3期133-142,共10页
研究以4份黄麻(圆果种和长果种各2份)为试验材料,采用黄麻组培苗的茎段为外植体,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建立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利用均匀设计法进行培养基配制,圆果种黄麻愈伤组织诱导效果优于长果种黄麻,4个黄麻品种的排序为179>梅... 研究以4份黄麻(圆果种和长果种各2份)为试验材料,采用黄麻组培苗的茎段为外植体,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建立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利用均匀设计法进行培养基配制,圆果种黄麻愈伤组织诱导效果优于长果种黄麻,4个黄麻品种的排序为179>梅峰4号(M4)>尤溪长果(YC)>广巴矮(GBA)。4个黄麻品种的最佳培养基如下,179:MS+0.53mg/L2,4-D+2.0mg/L6-BA,愈伤组织诱导率100%;梅峰4号:MS+2.0mg/LTDZ+0.5mg/L2,4-D,诱导率100%;尤溪长果:MS+2.0mg/LTDZ+2.0mg/L6-BA,诱导率63%;广巴矮:MS+2.0mg/LTDZ+2.0mg/L2,4-D+2.0mg/L6-BA,诱导率52%。以生长良好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配制培养基进行不定芽和不定根诱导分化,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诱导与再生能力差异显著,圆果种依然优于长果种,其诱导效果黄麻179>M4>YC>GBA。筛选出对4个品种都最佳的不定芽培养基9号,适合179的13号,适合M4和GBA的14号不定根培养基。黄麻179和M4获得再生植株,YC诱导出不定根,GBA只诱导出不定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 愈伤组织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氮抑制豆科植物结瘤固氮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柯丹霞 徐勤朕 +2 位作者 杨娜 柏梦焱 关跃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0-45,共6页
豆科植物通过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并进行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结瘤固氮作用在农业上具有减肥增效、改良土壤等重大意义。然而,高氮会抑制豆科植物结瘤固氮,形成“氮阻遏”效应。着重论述了高氮抑制豆科植物结瘤的分子机制,包括氮素通... 豆科植物通过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并进行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结瘤固氮作用在农业上具有减肥增效、改良土壤等重大意义。然而,高氮会抑制豆科植物结瘤固氮,形成“氮阻遏”效应。着重论述了高氮抑制豆科植物结瘤的分子机制,包括氮素通过结瘤自调控AON(Autoregulation of nodulation)信号、NLP(NIN-like protein)转录因子、植物激素信号等途径抑制根瘤数目和发育的最新进展;并探讨了高氮抑制根瘤固氮活性的假说及争议,包括亚硝酸盐毒性和碳饥饿等,以期为提高豆科植物应对“氮阻遏”效应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豆科植物 结瘤 固氮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的表观遗传修饰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建勇 邹永梅 +2 位作者 葛言彬 王凯 席梦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3-262,共10页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个复杂的发育过程,可分为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和不定根诱导3个主要阶段,将外植体成功诱导出愈伤组织在生物科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植物愈伤组织诱导是指将已分化的细胞逆转为多能性干细胞,是分化细胞内部的基...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个复杂的发育过程,可分为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和不定根诱导3个主要阶段,将外植体成功诱导出愈伤组织在生物科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植物愈伤组织诱导是指将已分化的细胞逆转为多能性干细胞,是分化细胞内部的基因在复杂的外界因素刺激下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但受到众多外源信号的调控,还受到内部多样的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生物体内表观遗传信息的改变比基因组DNA序列的改变影响更为深远,可影响到植物组织培养的每个环节。前期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在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综述了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小RNA、转座子及染色质重塑等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对植物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分析了其中的调控机制,总结了表观遗传修饰在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推动表观遗传学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不但有助于深化对愈伤组织诱导过程的理解,更有助于顽拗植物愈伤组织的诱导工作,甚至对推动转基因植物的开发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伤组织诱导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小RNA 染色质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涛 张泽坤 顾连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5-154,共10页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使研究人员能够在单细胞分辨率下研究基因的表达,了解细胞的动态发育轨迹.然而,单细胞分辨率的基因表达矩阵往往具有高维度和高稀疏性的特点,使后续数据处理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本文综述了scRNA-seq数据分...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使研究人员能够在单细胞分辨率下研究基因的表达,了解细胞的动态发育轨迹.然而,单细胞分辨率的基因表达矩阵往往具有高维度和高稀疏性的特点,使后续数据处理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本文综述了scRNA-seq数据分析的一般流程和常用软件,这将有助于研究人员选择更合适的分析软件和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降噪 高通量 聚类 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晶帽石斛再生体系建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佩珂 林蔚 +4 位作者 李菁 王雪妮 范正阳 孙文忠 何碧珠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9期141-142,145,共3页
本文以成熟度70%原生大晶帽石斛荚果内种子为外植体,探究采用不同消毒时间、培养基成分构成及浓度配比对大晶帽石斛无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晶帽石斛荚果用5%次氯酸钠消毒15 min,可有效降低污染率;将消毒后荚果种子接入MS+蛋白胨2 g... 本文以成熟度70%原生大晶帽石斛荚果内种子为外植体,探究采用不同消毒时间、培养基成分构成及浓度配比对大晶帽石斛无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晶帽石斛荚果用5%次氯酸钠消毒15 min,可有效降低污染率;将消毒后荚果种子接入MS+蛋白胨2 g/L+NAA 0.5 mg/L+花宝1号2 g/L+0.1%活性炭+0.58%琼脂+2%蔗糖培养基中,种子萌发率达88%,是适宜大晶帽石斛无菌萌发的培养基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晶帽石斛 种子 无菌萌发 培养基 消毒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Remorin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功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温陈金 薛程 +3 位作者 柯美玉 蔡建法 高震 陈栩 《种子科技》 2020年第11期6-9,共4页
研究将FvREM2.1基因异源过表达到拟南芥中,结果表明:过表达FvREM2.1基因能明显抑制拟南芥根生长,引起根的向重性失衡,且在pSUC2:GFP背景下过表达FvREM2.1导致GFP在根部卸载受抑制,表明FvREM2.1通过调控胞间连丝的通透性,参与了草莓根的... 研究将FvREM2.1基因异源过表达到拟南芥中,结果表明:过表达FvREM2.1基因能明显抑制拟南芥根生长,引起根的向重性失衡,且在pSUC2:GFP背景下过表达FvREM2.1导致GFP在根部卸载受抑制,表明FvREM2.1通过调控胞间连丝的通透性,参与了草莓根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Remorin家族 全基因组 鉴定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R2R3-MYB基因家族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丹 郑平 +8 位作者 邓彪 柴改凤 安昌 邓考 张文斌 陆宇明 卢翔宇 王小媚 秦源 《果树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9,共18页
【目的】探究R2R3-MYB转录因子在代谢、发育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的调控作用。对百香果R2R3-MYB基因家族进行表达分析并探究其在花果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对深入研究R2R3-MYB转录因子在百香果中的生物学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目的】探究R2R3-MYB转录因子在代谢、发育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的调控作用。对百香果R2R3-MYB基因家族进行表达分析并探究其在花果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对深入研究R2R3-MYB转录因子在百香果中的生物学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百香果全基因组数据,通过HMM搜索对R2R3-MYB家族成员进行筛选鉴定,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其在百香果花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从百香果基因组中鉴定出99个R2R3-MYB基因,根据系统进化分析将其分为36个亚组。99个R2R3-PeMYB基因随机分布在9条百香果染色体上。基序和基因结构分析表明,R2R3-PeMYB在同一亚组中具有相对保守的结构特征。共线性分析表明,片段复制事件促进了百香果R2R3-MYB家族的扩张。基于转录组数据和qRT-PCR分析,发现R2R3-PeMYB基因在百香果花的不同组织的不同发育阶段中表现出差异的表达模式,说明R2R3-PeMYB基因在花不同组织和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PeMYB62和PeMYB63在百香果果皮转色期的高表达,说明其可能参与百香果花青素的合成。同时8个R2R3-PeMYB基因在非生物胁迫(冷、热、盐和渗透压)下也表现出不同的反应,说明R2R3-PeMYB基因还受到非生物胁迫的诱导。【结论】鉴定了99个R2R3-PeMYB基因家族成员,发现其在百香果花果发育和胁迫诱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今后研究百香果R2R3-MYB基因在花果发育中的功能和进化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R2R3-MYB转录因子 系统发育分析 花果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算法在预测茉莉花茶风味品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叶群 周晗林 +5 位作者 童秀平 吉伟明 孙意岚 饶建青 温成荣 庞杰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50,共9页
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子领域,因其能够在大量数据中学习模型总结经验的出色能力得到广泛应用。针对茉莉花茶风味品质预测中存在耗时耗力、客观性差、准确率低等问题,引入机器学习算法。机器学习算法作为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的一... 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子领域,因其能够在大量数据中学习模型总结经验的出色能力得到广泛应用。针对茉莉花茶风味品质预测中存在耗时耗力、客观性差、准确率低等问题,引入机器学习算法。机器学习算法作为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利用数据和算法来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在处理无关信息、提取特征变量、建立校准模型等方面具有强大能力,在食品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针对机器学习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报道较多,但有关该技术应用于茉莉花茶风味品质中的报道较少。本文综述了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卷积神经网络等常用机器学习原理模型及其对茉莉花茶风味品质预测,介绍了当前机器学习模型在其风味品质预测中物理测试、化学指标、微生物和病虫害检测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为机器学习在茉莉花茶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茉莉花茶 预测 风味品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香果鲜食加工新品种福蜜1号的选育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文斌 吴胜芳 +4 位作者 叶金巧 郑平 王小媚 郑振江 秦源 《中国果树》 2024年第6期154-156,共3页
福蜜1号是以福莲3号为母本、福砧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百香果新品种。平均单果重176.1 g,果实近圆形,果实成熟时果皮黄绿色,果肉黄色,香气浓郁,口感具蜂蜜和芭乐香甜复合风味,可作为鲜食加工两用型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80%、可溶... 福蜜1号是以福莲3号为母本、福砧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百香果新品种。平均单果重176.1 g,果实近圆形,果实成熟时果皮黄绿色,果肉黄色,香气浓郁,口感具蜂蜜和芭乐香甜复合风味,可作为鲜食加工两用型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80%、可溶性糖含量13.95%、可滴定酸含量2.64%、可食率50.9%、果汁率40.8%、糖酸比5.28。在福建省龙岩市花期自6月上旬至10月下旬,果实生长发育期65~100 d,较母本、父本提早成熟5~7 d。该品种生长势强,自交结实率高,平均667 m2产量1676.3 kg,耐热、不耐寒,抗茎基腐病,适宜在福建、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新品种 福蜜1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