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导率与极端低温分布在闽中桉树引种决策上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祥泉 洪伟 +2 位作者 吴承祯 朱会芸 赵娟娟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8-333,共6页
依据闽中地区永安市1971~2005年的极端低温与极值分布数学模型和气象学原理,探讨5~10a内该区域不同海拔高度可能出现的极端异常低温,利用电导率测定引种区所引种的不同抗寒程度的桉树种的半致死温度,事前评价引种的可行性。首次提出... 依据闽中地区永安市1971~2005年的极端低温与极值分布数学模型和气象学原理,探讨5~10a内该区域不同海拔高度可能出现的极端异常低温,利用电导率测定引种区所引种的不同抗寒程度的桉树种的半致死温度,事前评价引种的可行性。首次提出利用极端低温与电导率进行引种决策,并把该方法称作"极端环境反应法"。结果表明:在出现10a以上异常低温时,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在该区域垂直分布可达海拔775m,巨桉(E.grandis)及相近抗寒能力的桉树可在海拔467m以下栽植,赤桉(E.camaldulensis)可在海拔960m以下栽植。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其它区域与不同树种引种的事前评价与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电导率 极端低温分布 引种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内生菌对尾巨桉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谢安强 洪伟 +4 位作者 吴承祯 封磊 林晗 李键 范海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8-144,共7页
采用菌液浇施方法对尾巨桉幼苗接种10株桉树内生菌,接种30 d后进行低温胁迫.结果表明,处理1、7、5、6、9、3、2、8的半致死温度分别比对照下降了2.71、2.28、1.98、0.77、0.61、0.61、0.26、0.08℃.植株在低温条件下,处理1、7、10、5、8... 采用菌液浇施方法对尾巨桉幼苗接种10株桉树内生菌,接种30 d后进行低温胁迫.结果表明,处理1、7、5、6、9、3、2、8的半致死温度分别比对照下降了2.71、2.28、1.98、0.77、0.61、0.61、0.26、0.08℃.植株在低温条件下,处理1、7、10、5、8、2、6、4的POD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5.40%、22.52%、12.11%、12.11%、10.04%、8.23%、4.04%和0.62%;处理1、3、4、5、7、8的SOD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6.39%、6.79%、0.06%、4.97%、12.98%和8.25%;处理5、7、1、4、9的MDA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0.40%、29.08%、28.86%、4.88%和1.78%.表明菌种1可提高桉树的抗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桉树 半致死温度 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桉树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张琼 洪伟 +1 位作者 吴承祯 吴继林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8-223,共6页
分别对永安市巨尾桉、巨桉和尾巨桉3种桉树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桉树的林木单株生物量和林分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3年生巨尾桉(1 483株.hm-2)和4年生巨尾桉(1 319株.hm-2)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40.79和55.33 ... 分别对永安市巨尾桉、巨桉和尾巨桉3种桉树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桉树的林木单株生物量和林分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3年生巨尾桉(1 483株.hm-2)和4年生巨尾桉(1 319株.hm-2)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40.79和55.33 t.hm-2;3年生巨桉(1 165株.hm-2)和6年生巨桉(1 889株.hm-2)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36.48和62.14 t.hm-2;4年生尾巨桉(1 517株.hm-2)和7年生尾巨桉(1 106株.hm-2)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70.80和112.80 t.hm-2.3和4年生巨尾桉人工林年均生产力达到气候生产力的77.13%和78.46%,6和3年生巨桉人工林年均生产力达到气候生产力的58.75%和68.97%,4和7年生尾巨桉生产力达到气候生产力的100.40%和9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安市 桉树 生物量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桉碳含量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琼 洪伟 +1 位作者 吴承祯 吴继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5-589,共5页
依据永安市巨桉人工林调查的基础,对巨桉碳含量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巨桉不同胸径个体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碳含量在42.30%~55.07%之间,地上部分各器官碳含量大小顺序为:叶>枝>干,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胸径标准木之间碳含量... 依据永安市巨桉人工林调查的基础,对巨桉碳含量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巨桉不同胸径个体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碳含量在42.30%~55.07%之间,地上部分各器官碳含量大小顺序为:叶>枝>干,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胸径标准木之间碳含量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而地上部分各器官碳含量差异显著,采用邓肯新复全距法和q检验法对其进行多重比较,两种方法检验结果均表明巨桉枝和干的碳含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叶和枝以及叶和干之间差异显著;不同高度层叶碳含量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把巨桉单株林木的树冠分为上下两部位,方差分析表明上下两部分叶碳含量也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大小根的碳含量大小顺序为:细根>中根>粗根>根兜;巨桉不同粗细枝的碳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枝越细碳含量的值越高;各器官碳含量中,叶的碳含量较高,为51.86%,果的碳含量最低,为46.62%,排列顺序为:叶>根>枝>干>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安市 巨桉 器官 碳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安市巨尾桉人工林生长的区位效应初步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琼 洪伟 +1 位作者 吴承祯 吴继林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4-147,共4页
依据调查样地资料,分别对永安市巨尾桉人工林在不同小地形、不同坡位和不同坡向上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脊和山坡的林分生长量相差不大;山洼林分生长最好,其次为山脊和山坡,山顶林分生长最差;不同年龄、不同坡向的林分中,不同坡... 依据调查样地资料,分别对永安市巨尾桉人工林在不同小地形、不同坡位和不同坡向上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脊和山坡的林分生长量相差不大;山洼林分生长最好,其次为山脊和山坡,山顶林分生长最差;不同年龄、不同坡向的林分中,不同坡位的生长差异不大;巨尾桉在阳坡上生长明显优于半阴半阳坡的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安市 巨尾桉 生物量 区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低温分布模型在邓恩桉抗寒性标准定量化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祥泉 朱会芸 +2 位作者 洪伟 郭祥堆 孙晓冬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5,共5页
依据闽北建阳市1971~2005年的极端低温资料构建极值分布数学模型,用电导率指标确定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优株的半致死温度,预测0~5年、5~10年和10年以上可能出现的极端临界低温分别是-7.47℃、-7.47~-8.5℃和-8.68℃。首次提... 依据闽北建阳市1971~2005年的极端低温资料构建极值分布数学模型,用电导率指标确定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优株的半致死温度,预测0~5年、5~10年和10年以上可能出现的极端临界低温分别是-7.47℃、-7.47~-8.5℃和-8.68℃。首次提出利用极端低温分布模型结合电导率指标的方法定量划分林木的抗寒性,称为"抗寒性极端低温分布法",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不同区域、树种的抗寒适应性定量评价和林木个体的抗寒适应性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低温分布 抗寒性 定量化 半致死温度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恩桉林地土壤pH空间变异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谭艳 吴承祯 +3 位作者 洪伟 陈建忠 肖应忠 陈灿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9,共6页
以福建省建阳市7年生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 Maiden)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土层土壤pH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该邓恩桉林地土壤pH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0~20、20~40和40~60 cm土层的土壤pH均值分别... 以福建省建阳市7年生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 Maiden)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土层土壤pH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该邓恩桉林地土壤pH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0~20、20~40和40~60 cm土层的土壤pH均值分别为pH 3.57、pH 3.62和pH 3.67;土壤pH的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3.90%、3.93%和4.05%。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pH的块金效应值分别为0.389 6、0.430 3和0.604 3,说明该林地土壤pH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性;经K-S非参数检验,该林地各层土壤pH服从正态分布。通过不同趋势效应下不同半方差函数模型预测误差的比较,确定该林地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pH空间变异最优模型分别适用0阶高斯模型、1阶指数模型和1阶球状模型。克里格最优插值分析结果表明:该邓恩桉林地各层土壤pH整体空间分布趋势均为由西向东递减,最高值出现在西南部;各层土壤pH插值标准差较小,且标准差分布均呈现以南部和中部为中心、向东北方向逐渐增大的趋势。根据研究结果推测:该邓恩桉林地土壤酸化程度较严重,其土壤pH的空间分布受结构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土壤pH插值标准差的分布特征可能与采样点的数量和设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土壤PH 空间变异 半方差分析 插值标准差 地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恩桉胸径生长对模拟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3
8
作者 侯丹 吕广林 +3 位作者 张艳荷 包和林 洪伟 吴承祯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5-130,共6页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方法,安排硫、氮复合沉降对邓恩桉幼林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邓恩桉幼龄林胸径增长量对模拟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排除年龄生长的影响,建立邓恩桉胸径生长响应的回归方程:■=0.776 3+0.193 5x1-0.125 6x2-0.510 0x1x...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方法,安排硫、氮复合沉降对邓恩桉幼林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邓恩桉幼龄林胸径增长量对模拟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排除年龄生长的影响,建立邓恩桉胸径生长响应的回归方程:■=0.776 3+0.193 5x1-0.125 6x2-0.510 0x1x2-0.245 0x12-0.597 5x22,分析硫、氮复合沉降对胸径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编码值为0.394 9(纯硫为28.20 kg.hm-2.a-1)和氮编码值为-0.105 1(纯氮为64.78 kg.hm-2.a-1)时,邓恩桉胸径年增长量可望达到最大0.84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人工林 硫、氮复合沉降 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胸径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恩桉优株在闽北适应性种植决策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郭祥泉 陈慈禄 +1 位作者 洪伟 郭祥堆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3期26-30,共5页
依据闽北建阳市1971—2005年的极端低温资料,构建极值分布数学预测模型,预测邓恩桉引种栽植区5 a、5~10 a和10 a间隔期可能出现的极端临界低温,预测结果分别是,-7.47℃、-7.47~-8.50℃和-8.68℃,用电导率确定邓恩桉不同优株的半致死温... 依据闽北建阳市1971—2005年的极端低温资料,构建极值分布数学预测模型,预测邓恩桉引种栽植区5 a、5~10 a和10 a间隔期可能出现的极端临界低温,预测结果分别是,-7.47℃、-7.47~-8.50℃和-8.68℃,用电导率确定邓恩桉不同优株的半致死温度;利用"极端环境反应法",分别对不同优良个体适宜栽植区进行栽植决策,提出以10 a间隔期进行预测决策比较合理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极端环境 优良个体 极端低温分布 种植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