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约化果园钾肥施用现状及钾素表观平衡状况研究——以福建省平和县琯溪蜜柚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许修柱 林瑞坤 +4 位作者 苏达 许锐能 杨文浩 张世昌 吴良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3-539,共7页
【目的】明确福建省平和县集约化蜜柚果园钾肥施用现状及钾素表观平衡状况,为指导蜜柚园科学施用钾肥提供参考。【方法】2016—2018年,以农户调研和土壤调查的方式,获取福建省平和县363个琯溪蜜柚果园的钾肥施用现状数据及29个蜜柚园的... 【目的】明确福建省平和县集约化蜜柚果园钾肥施用现状及钾素表观平衡状况,为指导蜜柚园科学施用钾肥提供参考。【方法】2016—2018年,以农户调研和土壤调查的方式,获取福建省平和县363个琯溪蜜柚果园的钾肥施用现状数据及29个蜜柚园的土壤剖面样品,对蜜柚园钾肥施用现状、钾素表观平衡状况及土壤钾素状况进行分析。【结果】福建省平和县蜜柚园钾肥(以K2O计,下同)平均施用量为955 kg/ha,96%果农钾肥年投入量超过400 kg/ha,复合肥是主要钾素来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钾肥投入量与蜜柚产量无明显相关性,与钾素表观平衡具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P<0.01),全县钾素表观平衡高达874 kg/ha,各乡(镇)间钾肥投入量与土壤钾素平衡状况变异较大。73%蜜柚果园土壤速效钾含量超过120 mg/kg,处于过量水平。0~20、20~40和40~60 cm土层的土壤速效钾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但各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处于丰富水平,分别为192.15、144.44和138.88 mg/kg,表层与亚表层间、亚表层与下层间土壤速效钾含量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结论】福建省平和县蜜柚园钾肥施用过量和钾素盈余严重等问题较突出,过量的钾素盈余导致蜜柚园土壤速效钾含量在表层富集并向深层迁移。今后应合理控制钾肥用量,减少钾素盈余和淋溶,提高蜜柚果园钾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琯溪蜜柚 钾肥 土壤速效钾 钾素表现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结瘤对大豆根际相关微生物群落的调控作用
2
作者 徐天驰 陈松鹤 +1 位作者 王存虎 钟永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3-201,共9页
为探究高低结瘤对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利用正常结瘤的野生型(WT)大豆Williams 82和以Williams 82为背景突变产生的高结瘤突变体HiN为材料,研究高低结瘤对大豆根际相关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种植上述2种大豆材... 为探究高低结瘤对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利用正常结瘤的野生型(WT)大豆Williams 82和以Williams 82为背景突变产生的高结瘤突变体HiN为材料,研究高低结瘤对大豆根际相关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种植上述2种大豆材料,开花期比较2种大豆的长势,同时收集根际相关微生物进行高通量16S rDNA测序,比较高低结瘤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差异。结果表明,高结瘤大豆(HiN)的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和根瘤数量极显著高于WT,分别提高41.22%,37.46%和119.23%。进一步研究发现,HiN与WT根际微生物菌落结构和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与WT相比,HiN大豆根际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在属水平上,HiN较WT大豆根际根瘤菌属、慢生根瘤菌属、金黄杆菌属、微杆菌属和类诺卡氏菌属的相对丰度提高。LEfSe分析也表明,HiN大豆主要富集了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的微生物,而WT主要富集了属于厚壁菌门的细菌。利用带GUS标记的慢生根瘤菌进一步证明了高结瘤大豆具有较强的富集慢生根瘤菌的作用。综上,通过解析和比较高结瘤大豆和正常结瘤大豆根际的微生物组,表明大豆高低结瘤性状也可以调控大豆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 根际土壤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科作物适应酸性土壤的养分高效根系遗传改良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欣欣 杨永庆 +1 位作者 钟永嘉 廖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6-194,共9页
世界上超过 40%的耕作土壤为酸性,养分效率低是酸性土壤限制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根系是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也是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互作的主要界面。挖掘根系对土壤养分吸收和利用的遗传潜力、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及活性是... 世界上超过 40%的耕作土壤为酸性,养分效率低是酸性土壤限制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根系是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也是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互作的主要界面。挖掘根系对土壤养分吸收和利用的遗传潜力、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组成及活性是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和提升土壤健康的重要策略。此外,豆科作物与根瘤菌共生所固定的氮素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清洁氮源,也是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组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大豆为代表,系统总结了酸性土壤中,豆科作物养分高效根系遗传改良、根系与根际微生物互作提高养分效率和土壤健康的研究进展。此外,本文还概述了应用养分高效大豆品种,通过接种高效根瘤菌剂并与玉米、茶树间套作的生态效益,为豆科作物养分高效遗传改良及推动其在可持续农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豆科作物 遗传改良 养分高效 根系 根际微生物 根瘤菌 间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症青综合危害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大刚 于国宜 +4 位作者 陈圣男 李杰坤 吴倩 胡国玉 黄志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8-714,共7页
近年来大豆症青在黄淮海地区发生较为普遍且呈愈发严重趋势,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大豆症青主要表现为大豆进入成熟期后,部分或全部豆荚未鼓粒或鼓粒不完全,豆荚、叶片和茎秆等一直保持绿色的症状。根据前人报道及调查分析发现,黄... 近年来大豆症青在黄淮海地区发生较为普遍且呈愈发严重趋势,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大豆症青主要表现为大豆进入成熟期后,部分或全部豆荚未鼓粒或鼓粒不完全,豆荚、叶片和茎秆等一直保持绿色的症状。根据前人报道及调查分析发现,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的主要症状类型有无症状整株症青、矮缩症青和部分复合症青3种类型。本文根据不同症状类型分析了导致不同症状大豆症青的危害因子。综合分析认为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除部分地区与气候异常或土壤营养失衡有关外,主要是由大豆病毒和虫害协同侵染所致。此外,针对主要危害因子提出大豆症青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主要从品种改良、种衣剂拌种、农药化肥优化、土壤改良等方面进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症青 病毒 虫害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藏条件和采摘方式对血橙花青素的影响
5
作者 王寒雪 赖长鸿 +5 位作者 陈文慧 杨斌 周泽威 苗鹏瑶 孙群 廖红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7,共4页
在四川省资中县以塔罗科血橙8号为试验材料,12月底至翌年2月进行留树贮藏、带8~10 cm枝(含叶)采摘后4℃低温贮藏(简称带枝叶低温贮藏)和不带枝叶采摘后4℃低温贮藏(简称不带枝叶低温贮藏)3种不同处理,于不同贮藏时间取样测定血橙果实花... 在四川省资中县以塔罗科血橙8号为试验材料,12月底至翌年2月进行留树贮藏、带8~10 cm枝(含叶)采摘后4℃低温贮藏(简称带枝叶低温贮藏)和不带枝叶采摘后4℃低温贮藏(简称不带枝叶低温贮藏)3种不同处理,于不同贮藏时间取样测定血橙果实花青素和糖酸等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塔罗科血橙8号果肉花青素由矢车菊素、芍药素和飞燕草素等成分组成,其中矢车菊素含量最高,在3种组分中的质量占比为97%;相比留树贮藏,低温贮藏可显著提高矢车菊素含量。30 d短期贮藏,不带枝叶低温贮藏的矢车菊素含量最高,可达(36.12±2.76)mg/kg;60 d长期贮藏,带枝叶低温贮藏的矢车菊素含量最高,可达(63.75±19.70)mg/kg。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表明,氮和磷可能是影响果实花青素和可滴定酸的主要养分因素。为获得高花青素血橙果实,生产上可不带枝叶采摘果实4℃贮藏1个月左右,带枝叶采摘果实4℃贮藏2个月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橙 贮藏条件 采摘方式 花青素 果实品质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柚果实粒化汁胞结构特征解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赖长鸿 王寒雪 +2 位作者 许艺嘉 胡逸宸 廖红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49,共6页
汁胞粒化(木质化)是造成三红蜜柚(Citrus grandis‘Sanhongmiyou’)果实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为探究蜜柚果实的不同部位汁胞结构特征、木质化程度差异及其不同组织木质化程度的差异,本研究以福建省平和县9月下旬采收并在室内自然存放1... 汁胞粒化(木质化)是造成三红蜜柚(Citrus grandis‘Sanhongmiyou’)果实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为探究蜜柚果实的不同部位汁胞结构特征、木质化程度差异及其不同组织木质化程度的差异,本研究以福建省平和县9月下旬采收并在室内自然存放1个月的三红蜜柚果实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部位汁胞结构特征进行了解析,并评价了不同部位汁胞及汁胞内部不同组织木质化程度。研究发现,蜜柚果实汁胞具有竖直和横向两种排列类型,不同类型汁胞的品质特征及粒化程度不同。通过各部位木质素原位染色和定量分析发现,竖直汁胞(侧面维管束汁胞,靠近果心)易木质化,其木质素浓度是横向汁胞(背面维管束汁胞,靠近白皮层)的(5.11±2.26)倍。对粒化汁胞进行分析后发现,汁胞的简单组织易木质化,其木质素浓度是腔管的(79.95±23.00)倍,并且简单组织中的木质素主要累积在厚壁组织等部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蜜柚果实汁胞粒化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柚 粒化 汁胞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柚果实养分分配规律及与汁胞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赖长鸿 胡逸宸 +4 位作者 李培杰 许艺嘉 王浩民 王寒雪 廖红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2,共7页
研究蜜柚果实中养分分配规律及与汁胞品质的关系,可为改善蜜柚品质及柚园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于2022年9月20日在福建平和县一个树龄13年的盛产期“三红蜜柚”园,取54个0.60~1.50 kg柚果,将果实分为黄皮层(外果皮)、白皮层、囊衣... 研究蜜柚果实中养分分配规律及与汁胞品质的关系,可为改善蜜柚品质及柚园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于2022年9月20日在福建平和县一个树龄13年的盛产期“三红蜜柚”园,取54个0.60~1.50 kg柚果,将果实分为黄皮层(外果皮)、白皮层、囊衣和汁胞等4个部位取样,分析各部位氮(N)、磷(P)、钾(K)、可溶性氮[包括NH_(4)^(+)-N、NO_(3)^(-)-N和氨基酸态氮(AA-N)]和可溶性磷的含量及汁胞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滴定酸(TA)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果实中氮∶磷∶钾约为8.61∶1.00∶8.55;其中,氮主要分配在黄皮层,磷主要分配在汁胞,钾在各部位分配相近。果实可溶性氮占氮的19.35%±2.67%,以AA-N为主,AA-N占15.45%±0.70%,NO_(3)^(-)-N占2.55%±0.08%,NH_(4)^(+)-N占1.35%±1.89%,NO_(3)^(-)-N主要分配在白皮层,NH_(4)^(+)-N主要分配在汁胞,AA-N在各部位分配相近。果实可溶性磷占磷的10.63%±0.09%,且主要分配在汁胞。汁胞固酸比(TSS/TA)与汁胞可溶性磷极显著正相关,与汁胞NH_(4)^(+)-N含量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汁胞可溶性磷是影响汁胞固酸比的主要因素。果实氮磷钾及其可溶性形态在各部位分配的规律不同,建议“三红蜜柚”施肥遵循“高氮、低磷、高钾”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红蜜柚 养分分配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ELAB的大豆种皮颜色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8
作者 王存虎 许潇 +2 位作者 许锐能 钟永嘉 廖红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4-682,共9页
为探究基于色差仪的CIBLAB量化方法在大豆种皮颜色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274份大豆核心种质作为关联群体,基于CIBLAB方法,利用色差仪进行种皮颜色测定,获得6个颜色参数。利用主成分分析,明确表征大豆种皮颜色的最佳参数... 为探究基于色差仪的CIBLAB量化方法在大豆种皮颜色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274份大豆核心种质作为关联群体,基于CIBLAB方法,利用色差仪进行种皮颜色测定,获得6个颜色参数。利用主成分分析,明确表征大豆种皮颜色的最佳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遗传多样性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与大豆种皮颜色显著关联的SNP位点。主成分分析表明,大豆种皮颜色主要包括黄、绿、黑和其他等4个类型,其中黄色占比较大,且黄蓝色度值(b*)是表征大豆种皮颜色的最佳参数。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黄色相关性状在品种间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为-35.53%~48.19%。对172份黄色种皮大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462个与b*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包括287个新位点和175个与已报道的I和L1位点重合的位点。综上,利用色差仪精准量化种皮颜色是一种能够客观评估大豆种皮颜色的新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到一些与大豆种皮颜色显著关联的新SNP位点,有助于进一步解析调控大豆种皮颜色的遗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ELAB色彩空间 大豆 种皮颜色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琯溪蜜柚果肉中类胡萝卜素组分的特征解析
9
作者 赖长鸿 王寒雪 +1 位作者 李培杰 廖红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7,共7页
琯溪蜜柚(Citrus grandis cv‘Guanximiyou’)因其汁多味甜、色泽丰富等特点,广受消费者欢迎。琯溪蜜柚果肉色素主要为类胡萝卜素,其组分和含量直接影响果实品质。研究蜜柚果肉类胡萝卜素组分特征及其在不同养分管理下的差异,可为通过... 琯溪蜜柚(Citrus grandis cv‘Guanximiyou’)因其汁多味甜、色泽丰富等特点,广受消费者欢迎。琯溪蜜柚果肉色素主要为类胡萝卜素,其组分和含量直接影响果实品质。研究蜜柚果肉类胡萝卜素组分特征及其在不同养分管理下的差异,可为通过养分管理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首先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果实汁胞中类胡萝卜素的组分;通过施化肥(CF)和有机肥(OF)处理,比较分析不同养分管理对类胡萝卜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蜜柚汁胞共含23种类胡萝卜素,其中5种属于胡萝卜素、18种属于胡萝卜醇。汁胞中类胡萝卜素以胡萝卜素为主,质量分数为(346.27±69.39)μg/g,占比为98.98%。胡萝卜素中,以番茄红素为主,质量分数为(332.27±75.05)μg/g,占类胡萝卜素比例为95.97%。此外,养分管理显著影响汁胞类胡萝卜素的质量分数。与CF相比,OF处理番茄红素和E/Z-八氢番茄红素的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8.40%和16.48%,说明通过养分管理能够调控蜜柚果肉色素,为进一步调控果实品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柚(Citrus grandis) 品质 类胡萝卜素 番茄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共生固氮在农业减肥增效中的贡献及应用潜力 被引量:49
10
作者 李欣欣 许锐能 廖红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1-535,共5页
近年来,过度施用氮肥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有必要挖掘和寻求其它氮素来源。生物固氮是固氮微生物将空气中的分子态氮还原成氨的过程。其中,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占生物固氮量的60%以上,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大... 近年来,过度施用氮肥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有必要挖掘和寻求其它氮素来源。生物固氮是固氮微生物将空气中的分子态氮还原成氨的过程。其中,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占生物固氮量的60%以上,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大豆是我国主要的蛋白质和油料作物,也是农业生产中优良的轮作换茬和间套种作物。因此,充分发挥大豆的生物固氮作用,对减肥增效及发展环境友好型可持续生态农业意义重大。文章概述了生物固氮的生态效益、大豆生物固氮对农业生产的贡献潜力、以磷增氮机制及存在的问题等,以期为农业减肥增效及国内大豆产业提供一些可参考的途径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生物固氮 减肥增效 可持续性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3-2019年安徽省夏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大刚 陈圣男 +5 位作者 于国宜 李杰坤 韩千笑 吴倩 胡国玉 黄志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0-517,共8页
通过对105份安徽省1983-2019年培育的夏大豆品种进行分析,研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之间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普通夏大豆品种有100份,占95.24%,杂交夏大豆有5份,占4.76%。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是有效分枝,全生育期... 通过对105份安徽省1983-2019年培育的夏大豆品种进行分析,研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之间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普通夏大豆品种有100份,占95.24%,杂交夏大豆有5份,占4.76%。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是有效分枝,全生育期和蛋白质脂肪总量变异幅度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极显著负相关(r=-0.318),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r=0.269)。蛋白含量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86),与蛋脂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9)。百粒重、产量和脂肪含量随年份更替均呈极显著上升,年平均升高量分别为0.06 g、16.59 kg·hm^(-2)和0.02%;全生育期变化不大,株高、有效分枝、蛋白含量和蛋脂总量以年平均0.23 cm、0.03个、0.07%和0.05%呈极显著下降趋势。2007-2019年安徽省审定的64份大豆品种对SMV优势株系SC3和SC7抗性均达到高抗和抗病的分别有3和11份,占比分别为4.69%和17.19%,属于抗病型(高抗+抗病)和中间型(中抗+中感)的品种数分别为28和35份,占比为43.75%和54.69%。显著性分析发现对SMV具有抗病型和中间型的品种其平均产量和蛋脂总量差异不显著。综上可知,在进行高产育种的同时,协同改良品种的抗病性与品质是安徽省大豆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品种 产量 品质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8年黄淮南部审定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大刚 陈圣男 +4 位作者 李杰坤 于国宜 吴倩 胡国玉 黄志平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1-680,共10页
为给黄淮南部高产优质大豆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文章从产量、品质和抗病性方面对黄淮南部2008-2018年审定的187份(次)大豆品种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1年来黄淮南部审定的大豆品种生产试验最高产量达到3 783.00 kg·hm-2,平均... 为给黄淮南部高产优质大豆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文章从产量、品质和抗病性方面对黄淮南部2008-2018年审定的187份(次)大豆品种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1年来黄淮南部审定的大豆品种生产试验最高产量达到3 783.00 kg·hm-2,平均产量为2 854.05 kg·hm-2,山东省审定品种的平均产量可达3 121.05 kg·hm-2的高产水平。187份(次)大豆的品质整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多数地区平均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均在40.00%、20.00%和60.00%以上,且不同年份间差异不显著,其中安徽省、江苏省品质较优。抗病性方面以抗病、中抗和中感大豆花叶病毒为主,尤其近5年,抗病和高抗的品种数明显增多,而中感和感病不断下降,未见高感品种出现。综上分析,2008-2018年黄淮南部审定的大豆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性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南部 大豆 品种 产量 品质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豆33对SMV株系SC3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定位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大刚 陈圣男 +4 位作者 黄志平 于国宜 吴倩 胡国玉 李杰坤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1-536,共6页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病严重影响我国大豆产量及品质。本研究利用抗病高产稳产大豆品种皖豆33配制抗×感和抗×抗杂交组合,接种SMV优势株系SC3,研究皖豆33的抗性遗传方式及其与不同品种抗性基因间的等位性...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病严重影响我国大豆产量及品质。本研究利用抗病高产稳产大豆品种皖豆33配制抗×感和抗×抗杂交组合,接种SMV优势株系SC3,研究皖豆33的抗性遗传方式及其与不同品种抗性基因间的等位性关系。结果表明:接种SC3后,抗感组合(W illiams82×皖豆33)及(皖豆33×南农1138-2)的F1单株均表现抗病,卡方测验结果显示F2群体符合3抗∶1感的分离比,F2∶ 3家系分离比符合1抗∶2分离∶1感,表明皖豆33对SC3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命名为RSC3(w))控制;抗×抗组合科丰1号、齐黄1号和大白麻×皖豆33的抗性基因等位性研究显示,科丰1号与皖豆33携带对株系SC3的抗性基因是等位的或紧密连锁的,齐黄1号、大白麻与皖豆33携带抗SC3的基因是不等位且独立遗传。利用皖豆33×南农1138-2的392株F2群体将皖豆33携带SC3的抗性基因RSC3(w)定位在大豆2号染色体SSR标记BARCSOYSSR_02_0610和ZL-5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29cM和0.35 cM,物理距离约为175 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抗性遗传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蛋白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皖豆3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6
14
作者 于国宜 李杰坤 +4 位作者 黄志平 陈圣男 胡国玉 吴倩 王大刚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9-512,共4页
皖豆39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国审高产品种合豆3号为母本,高蛋白品种冀豆1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20.38 kg·hm^(-2),较对照中黄13平均增产3.88%... 皖豆39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国审高产品种合豆3号为母本,高蛋白品种冀豆1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20.38 kg·hm^(-2),较对照中黄13平均增产3.88%。2018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36.50 kg·hm^(-2),较对照中黄13增产4.76%。经测试,皖豆39蛋白含量为45.81%,脂肪含量为18.56%,对SC3和SC7株系均表现抗病。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190017。其主要特点是优质、高产、抗病耐逆性强,适宜在山东西南部、河南中南部、江苏和安徽省淮河以北等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皖豆39 高蛋白 高产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茶园套种的绿肥型油菜资源筛选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梁丽妮 郭晓光 +2 位作者 廖星 秦璐 廖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5-834,共10页
为推广生态茶园油菜绿肥套种模式,于2017-2018年在茶园系统评价筛选适宜套种的油菜资源。比较23个不同油菜品种(品系)盛花期植株的生长与养分还田量,结果发现:茶园套种油菜的生物量、株高、养分还田量等指标表现存在差异;种植后根际土p... 为推广生态茶园油菜绿肥套种模式,于2017-2018年在茶园系统评价筛选适宜套种的油菜资源。比较23个不同油菜品种(品系)盛花期植株的生长与养分还田量,结果发现:茶园套种油菜的生物量、株高、养分还田量等指标表现存在差异;种植后根际土pH、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发生改变。综合比较发现,品种阳光131、圣光86和中双11表现相对较好:单株生物量达0.81~1.00 kg;植株养分还田量高,三者的氮磷钾养分还田量分别为49.21~72.48 kg/hm2、12.64~17.40 kg/hm^2和33.64~56.29 kg/hm^2,可基本满足茶青的生长需求,且三个品种种植后土壤有效养分和有机质的改善较为明显。大地69和油肥1号株高相对较矮,适宜在低龄或矮枞茶园中套种。于2018-2019年探索油菜品种阳光131作为绿肥在不同树龄茶园套种的应用,发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明显改善,pH值有所提升。综上,冬季茶/油菜(绿肥)套种模式中绿肥型油菜品种的优选及应用将有利于优质高效生态茶园建设,并将助力我国茶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茶园 套种 绿肥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解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东 齐婉冬 +5 位作者 冯燕 赵青松 张孟臣 杨春燕 杨永庆 廖红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5-172,共8页
利用亲本冀豆12(高蛋白)和冀nf58(高油)及其175份F_(9∶11)重组自交系(RIL)材料,对大豆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遗传分析,以期初步解析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亲本在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百粒重、油分含量、蛋白含量... 利用亲本冀豆12(高蛋白)和冀nf58(高油)及其175份F_(9∶11)重组自交系(RIL)材料,对大豆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遗传分析,以期初步解析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亲本在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百粒重、油分含量、蛋白含量和单株粒重7个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在RIL群体中,12个农艺性状均表现为典型的数量性状特征,且具有相对较高的遗传率。其中,株高的遗传率最高(0.98),茎干重最低(0.63)。除3个性状(油分、蛋白含量和百粒重)外,其它9个性状之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0~0.90;蛋白含量与6个性状显著负相关,但与百粒重显著正相关。各性状与单株粒重相关性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叶干重>株高>分枝数>叶片数>茎干重、主茎节数>百粒重>蛋白含量>油分含量。选取19个单产最高的家系材料进一步分析表明,所测试的9个农艺性状主要遗传于母本冀豆12,而株高和主茎节数受到父本冀nf58的改良,说明通过聚合不同品种优异性状仍有提高品种产量的潜力。本研究结果可为培育高产优质大豆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率 RIL群体 相关性 高产家系 数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慢生根瘤菌3种标记载体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小倩 钟永嘉 廖红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6-283,共8页
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主要的氮来源之一,研究其互作机制意义重大,但是由于根瘤菌个体小,转化难,目前尚缺乏高效、稳定标记根瘤菌的方法,限制了其在互利共生方面的研究。为开发用于大豆与慢生根瘤菌互作研究的根瘤菌... 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主要的氮来源之一,研究其互作机制意义重大,但是由于根瘤菌个体小,转化难,目前尚缺乏高效、稳定标记根瘤菌的方法,限制了其在互利共生方面的研究。为开发用于大豆与慢生根瘤菌互作研究的根瘤菌标记方法,本研究通过改造原始载体pMG103,构建高效表达tdTomato、GUS、LUC的标记载体,以高效固氮的慢生根瘤菌株系Bradyrhizobium elkanii BXYD3为试验菌株,采用电击转化法进行标记。利用显微镜、GUS染液、化学成像仪观察标记的B.elkanii BXYD3根瘤菌在大豆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tdTomato、GUS及LUC标记的慢生根瘤菌转化菌株,携带不同标记的慢生根瘤菌株B.elkanii BXYD3能在大豆根表及根瘤内稳定定殖,并且可满足不同试验需求。本研究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表达多种标记蛋白的载体,且能较好地应用于慢生根瘤菌株系中,为直观研究大豆与慢生根瘤菌的互作提供有效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生根瘤菌 大豆 标记 共生固氮 tdTomato GUS LU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响应环境变化的长距离信号传导
18
作者 罗熹晨 刘慧 +3 位作者 刘学英 李欣欣 廖红 傅向东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56-566,共11页
高等植物在应对复杂环境变化时,需要整合和协调不同器官与组织感知的信息,并通过一套精细且复杂的机制经维管系统向受体组织或器官传递,进而系统性协调植物整体的生长发育和环境响应。在维管系统中移动的信号物质称为长距离信号。近年... 高等植物在应对复杂环境变化时,需要整合和协调不同器官与组织感知的信息,并通过一套精细且复杂的机制经维管系统向受体组织或器官传递,进而系统性协调植物整体的生长发育和环境响应。在维管系统中移动的信号物质称为长距离信号。近年来研究发现,能够长距离移动的信号分子主要有小RNA、mRNA、小肽、激素、第二信使以及蛋白质等几类,这些信号分子能够将细胞外刺激从感知组织传递到靶器官,从而系统性地调控植物发育进程和环境响应。本文重点总结了植物体内长距离移动的RNA、小肽和蛋白质这3类长距离信号分子在调控植物器官发育、养分吸收以及环境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在作物育种方面的应用潜力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以期为作物遗传育种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信号 长距离移动 维管 系统性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肉桂茶品质差异分析及其与矿质元素间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叶江华 张奇 +6 位作者 刘德发 刘扬 贾小丽 李奇松 徐斌 暨小红 张渤 《茶叶通讯》 2021年第1期105-113,共9页
为探明不同等级武夷肉桂茶品质差异,分析造成茶叶品质差异的原因,以649个不同等级武夷肉桂茶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感官审评及主要滋味物质和矿质元素测定。结果表明:获奖肉桂茶滋味物质含量比未入围肉桂茶丰富。不同等级武夷肉桂茶除K、M... 为探明不同等级武夷肉桂茶品质差异,分析造成茶叶品质差异的原因,以649个不同等级武夷肉桂茶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感官审评及主要滋味物质和矿质元素测定。结果表明:获奖肉桂茶滋味物质含量比未入围肉桂茶丰富。不同等级武夷肉桂茶除K、Mg、Mn、Co外,大多数矿质元素含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限制性主坐标轴分析表明,品质指标对武夷肉桂茶等级间差异的总差异解释达到43.391%,矿质元素解释度仅有26.996%。热图分析表明,武夷肉桂茶RA(特等奖)和RB(一等奖)在总黄酮、可溶性糖、茶多酚、咖啡因、EGCG、EGC、GC、GCG等指标显著积累,其酚氨比更高,RC(优质奖)和RD(未入围)在Mn和Mg有显著积累。相关性分析表明,武夷肉桂茶等级与茶多酚、EGCG、酚氨比、咖啡碱、ECG、EGC呈显著正相关,与M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客观判别武夷肉桂茶的品质差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茶 滋味物质 矿质元素 武夷山 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