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及其在种群生态学与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1
作者 齐心 傅建炜 尤民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5-262,共8页
生命表是种群生态学与害虫治理的重要工具,由于传统雌性生命表无法正确描述昆虫的变态且忽略雄性个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普遍采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本文首先从昆虫种群的龄期分化、性比对种群增长的影响、总产卵前期与成虫产卵前期... 生命表是种群生态学与害虫治理的重要工具,由于传统雌性生命表无法正确描述昆虫的变态且忽略雄性个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普遍采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本文首先从昆虫种群的龄期分化、性比对种群增长的影响、总产卵前期与成虫产卵前期的差异、产卵期与产卵日数的差异4个方面概述了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age-stage, two-sex life table)的基本原理,进而阐明了基于bootstrap技术的生命表分析技术及其主要优点,然后介绍了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各软件(TWOSEX-MSChart, CONSUME-MSChart, TIMING-MSChart)的主要用途,即预测种群的增长与防治适期、正确分析天敌的捕食率与害虫的取食量、预测天敌的种群增长与捕食潜能以及指导天敌的大量繁育。昆虫生命表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分析技术,不仅在研究种群生态学和害虫治理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展望未来,这项技术还可以用于昆虫生理、抗药性、亚致死剂量、共生菌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表 存活率 繁殖率 种群动态 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重复取样技术与多项式定理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建宇 陈燕婷 +3 位作者 傅建炜 史梦竹 齐心 尤民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89-1400,共12页
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age-stage,two-sex life table)简称两性生命表,是种群生态学研究与害虫治理中常用的重要理论与分析工具。根据两性生命表理论而设计的方便用户的软件TWOSEX-MSChart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用于昆虫种群研究的... 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age-stage,two-sex life table)简称两性生命表,是种群生态学研究与害虫治理中常用的重要理论与分析工具。根据两性生命表理论而设计的方便用户的软件TWOSEX-MSChart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用于昆虫种群研究的数据分析。两性生命表软件的分析功能是由许多的统计技术与计算机模拟方法作为数据分析的支撑,其中自我重复取样(bootstrap)是其重要技术之一。本文详述了bootstrap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优缺点及其在两性生命表分析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其理论基础多项式定理(multinomial theorem)在生命表研究中的应用。与常用统计方法相比,bootstrap不需要数据分布假设就可以对数据总体的分布特性进行统计和推断。在两性生命表分析中,bootstrap不仅可以估算种群参数或一般统计值的方差和标准误,同时利用paired bootstrap test还可以比较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准确显示种群的变异性。利用相同的自我重复取样样本(same bootstrap samples)可以正确计算昆虫的孵化率与不同繁殖型对种群参数的贡献,并可连接天敌的生命表与捕食率分析,以正确分析昆虫种群的繁殖力或天敌种群的捕食潜能等。此外,本文介绍了bootstrap数学理论基础的多项式定理,其在两性生命表研究中的应用进一步证明了bootstrap重复取样技术能得到较稳定和可靠的总体参数估计,并分析了生命表研究中考虑无效bootstrap样本的重要性。近年来,关于两性生命表及bootstrap的应用相关研究较多,但是关于bootstrap技术的原理及方法很少报道。本文将有助于从事昆虫学和生态学的研究人员理解bootstrap技术和多项式定理的基本理论与原理及其在两性生命表分析中的应用,以更好地将其运用于相关科研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表 年龄 龄期 性别 两性生命表 自我重复取样 多项式定理 种群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种生态位模型的长芒苋潜在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心怡 赵健 +2 位作者 李志鹏 王苗苗 陈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82,共10页
恶性入侵杂草长芒苋Amaranthus palmeri S.Watson对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预测其潜在适生区对粮食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不同模型由于算法不同对长芒苋潜在适生区的预测结果存在差异。本研究综合4种生态位模型(Ma... 恶性入侵杂草长芒苋Amaranthus palmeri S.Watson对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预测其潜在适生区对粮食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不同模型由于算法不同对长芒苋潜在适生区的预测结果存在差异。本研究综合4种生态位模型(MaxEnt、GARP、BIOCLIM和DOMAIN)预测长芒苋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以提高预测准确性。结果表明,4种模型的平均AUC值均大于0.85。MaxEnt和DOMAIN的平均Kappa值大于0.81;BIOCLIM和GARP的平均Kappa值大于0.69。MaxEnt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要略胜一筹。BIOCLIM和MaxEnt的预测结果较为收敛,DOMAIN和GARP预测的适生区范围较广,由此预测的长芒苋潜在适生区分别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0.66%和32.38%,48.39%和49.76%。综合预测结果,长芒苋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西北和东北地区则是长芒苋存在的边缘环境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芒苋 潜在适生区 生态位模型 模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燕婷 尤士骏 +3 位作者 柯富士 刘天生 李建宇 尤民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11-1430,共20页
随着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昆虫基因组学及其相关研究成果与日俱增。把农田景观要素嵌入基因组结构、适应性遗传变异和基因功能的研究,揭示在特定景观背景下害虫适应性和致害性的分子机理,是景观基因组学与害虫治理研究的新... 随着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昆虫基因组学及其相关研究成果与日俱增。把农田景观要素嵌入基因组结构、适应性遗传变异和基因功能的研究,揭示在特定景观背景下害虫适应性和致害性的分子机理,是景观基因组学与害虫治理研究的新领域。景观基因组学是景观生态学与种群基因组学的交叉学科,旨在探究生物对所处环境适应性的遗传基础;研究重点是在环境因子的选择作用下,考察和分析物种的适应性进化及群体之间的基因流和遗传漂变;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空间采样策略的设计、分子标记的使用、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本文概述了景观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包括近年来的主要研究发现和成果,并进一步阐述了景观基因组学在昆虫抗药性治理、保护性生物防控、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害虫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应用及前景,旨在促进更加有效地开展可持续的害虫综合治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促进作物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基因组学 遗传学 适应 进化 转基因作物 抗药性 气候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细菌通过竞争生态位和保护肠道内壁降低小菜蛾对Bt的敏感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陶新娉 贾元虹 +2 位作者 孙燕 韩顺财 夏晓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45-1657,共13页
【目的】肠道微生物可能在介导昆虫宿主对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抗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拟通过探究肠道细菌影响Bt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杀虫活性的效应,分析肠道细菌在宿主保护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 【目的】肠道微生物可能在介导昆虫宿主对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抗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拟通过探究肠道细菌影响Bt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杀虫活性的效应,分析肠道细菌在宿主保护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检测小菜蛾3龄幼虫分别取食无菌人工饲料与含肠道总菌群、肠杆菌Enterobacter sp.IAE5(EbPXG5)、Bt菌株Bt8010、Bt8010+肠道总菌群和Bt8010+EbPXG5的人工饲料,以及分别取食无菌人工饲料与含EbPXG5上清、EbPXG5菌体破碎液、Bt8010+EbPXG5上清、Bt8010+EbPXG5菌体破碎液和Bt8010的人工饲料不同时间后的存活率,分析肠道细菌对小菜蛾Bt敏感性的影响;利用平板培养技术,测定分别取食含EbPXG5,Bt8010和Bt8010+EbPXG5人工饲料的小菜蛾3龄幼虫肠道和血淋巴中EbPXG5和Bt8010的丰度以及EbPXG5对Bt8010的体外抑制效应,分析肠道细菌对Bt8010在小菜蛾肠道中增殖以及入侵血腔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小菜蛾3龄幼虫无菌肠道组织的内壁形态以及EbPXG5,Bt8010和EbPXG5+Bt8010分别处理的肠道组织的内壁形态,揭示肠道细菌对肠道内壁的保护功能。【结果】与取食无菌人工饲料的对照组相比,取食含肠道总菌群饲料和含EbPXG5饲料的小菜蛾3龄幼虫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取食含Bt8010+EbPXG5和含Bt8010+肠道总菌群饲料的3龄幼虫在24,36,48和60 h时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取食含Bt8010人工饲料的;取食含EbPXG5上清和含EbPXG5菌体破碎液饲料的3龄幼虫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取食含Bt8010+EbPXG5上清和含Bt8010+EbPXG5菌体破碎液饲料的3龄幼虫存活率与取食含Bt8010饲料的相比也无差异。分别取食含EbPXG5和Bt8010+EbPXG5人工饲料的小菜蛾3龄幼虫肠道中EbPXG5菌株的丰度均没有显著差异,但取食含Bt8010+EbPXG5饲料24,36和48 h的小菜蛾3龄幼虫肠道内Bt8010丰度显著低于取食含单一Bt8010饲料;血淋巴中,取食含Bt8010+EbPXG5饲料的小菜蛾,36 h和48 h的EbPXG5丰度高于取食含单一EbPXG5饲料的,同时取食含Bt8010+EbPXG5饲料的血淋巴中Bt8010丰度显著低于取食含单一Bt8010饲料的。牛津杯抑菌圈试验表明小菜蛾肠道细菌EbPXG5在体外对Bt8010菌株无抑制作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Bt8010会破坏小菜蛾幼虫肠道形成孔洞,同时介导Bt8010及其他细菌穿越肠道屏障进入血淋巴;肠杆菌EbPXG5能定殖于小菜蛾肠腔内壁,减弱Bt8010对肠道内壁的破坏,降低Bt8010在小菜蛾肠道和血淋巴中的丰度。【结论】肠道细菌EbPXG5在保护小菜蛾,降低其对Bt敏感性方面起一定作用,推测该菌通过竞争生态位和保护肠道内壁等方式减弱病原体的定殖和入侵,从而降低宿主对Bt的敏感性。该结果对于促进小菜蛾的生物防治和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肠道微生物 苏云金芽孢杆菌 肠杆菌 定殖抗性 Bt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种群性诱测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60
6
作者 和伟 赵胜园 +3 位作者 葛世帅 姜玉英 赵新成 吴孔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53,115,共7页
草地贪夜蛾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生产的重大害虫,准确地预测预报是指导防治的基础。本研究采用国产草地贪夜蛾性诱剂诱陷多测试了3种不同类型诱捕器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诱捕效果。结果表明,诱陷多有效期可达60d以上,3种诱捕器中以桶型诱捕器... 草地贪夜蛾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生产的重大害虫,准确地预测预报是指导防治的基础。本研究采用国产草地贪夜蛾性诱剂诱陷多测试了3种不同类型诱捕器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诱捕效果。结果表明,诱陷多有效期可达60d以上,3种诱捕器中以桶型诱捕器诱捕量最高。实验室研究显示,不同日龄草地贪夜蛾雄虫精巢长轴长度有显著性差异,精巢长轴长度随日龄增加不断减小。据此规律,制定了按照精巢长轴大小判断雄蛾日龄的指标,并反演重构了田间雌、雄虫种群羽化的动态曲线。本研究表明,可以利用性诱到的雄虫的精巢发育状况推算田间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而达到通过预测雌虫产卵与幼虫孵化动态指导防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精巢 性诱剂 种群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肢动物内共生菌Wolbachi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翔宇 尤士骏 +2 位作者 刘天生 张玲 尤民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89-901,共13页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为母系传播的胞内共生菌,可通过对宿主产生多种调控方式扩大其自身在宿主种群的传播。据推测,有40%~60%的节肢动物都感染有Wolbachia,并可根据不同株系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将其分为多个超群。为了有助于深入研究Wolba...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为母系传播的胞内共生菌,可通过对宿主产生多种调控方式扩大其自身在宿主种群的传播。据推测,有40%~60%的节肢动物都感染有Wolbachia,并可根据不同株系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将其分为多个超群。为了有助于深入研究Wolbachia对其宿主的调控方式及其调控机制及提出更为有效的害虫生物防治策略,本文综述了节肢动物内共生菌Wolbachia的研究现状。1924年Wolbachia被报道首次发现于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的生殖组织中,1971年确认其与宿主的胞质不亲和现象有关。Wolbachia可以通过胞质不亲和、杀雄、雌性化、孤雌生殖等作用方式调控宿主的生殖。除生殖调控之外,Wolbachia对宿主的调控方式还包括调控宿主新陈代谢、抵制病原菌、影响宿主生殖力等。Wolbachia调控的胞质不亲和现象可用“修饰-营救”(modification-rescue)模型解释,且已有与Wolbachia诱导宿主胞质不亲和相关的功能基因被报道。w Mel株系是首个公布全基因组序列的Wolbachia株系,随后又有数十种不同株系的Wolbachia基因组陆续被破译。w Mel株系Wolbachia可起到抑制登革热病毒传播的作用;同时,Wolbachia和昆虫不育技术的结合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野外种群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鉴于目前节肢动物内共生菌Wolbachia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未来应开展以下研究:(1)Wolbachia基因组及生殖调控作用关键功能基因的研究;(2)Wolbachia与宿主间互作机制的研究;(3)Wolbachia在生物防治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肢动物 WOLBACHIA 生殖调控 基因组 功能基因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模拟昆虫种群动态及其在害虫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史梦竹 傅建炜 +2 位作者 李建宇 齐心 尤民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5-266,共12页
计算机模拟昆虫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对于昆虫种群预测和害虫治理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以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age-stage,two-sex life table)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模拟预测昆虫的种群动态、种群捕食、寄生和取食的波动、害虫防治时机以及模拟... 计算机模拟昆虫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对于昆虫种群预测和害虫治理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以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age-stage,two-sex life table)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模拟预测昆虫的种群动态、种群捕食、寄生和取食的波动、害虫防治时机以及模拟的变异性。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软件(程式)TWOSEX-MSChart与捕食率软件CONSUME-MSChart分析生命表与捕食率数据,再将分析结果用模拟软件TIMING-MSChart模拟预测种群增长过程中龄期结构以及捕食能力、寄生能力和取食能力的变化。依据种群动态可以预测害虫危害、天敌捕食、寄生蜂寄生能力,再用这些数据确定杀虫剂的施药时机和施药次数,预测生物防治中天敌释放的适当时机、释放数量和释放次数等;同时还可以依据生命表的变异性,利用自我重复取样(bootstrap)技术得到的2.5和97.5百分位(percentiles)或其他百分位的生命表预测种群增长的不确定性。借助基于两性生命表理论的计算机模拟可以预测害虫种群增长以及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最佳时期,以达到经济有效的害虫综合治理,并为农业可持续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 种群预测 种群动态 变异性 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对黄胸蓟马和南方小花蝽的吸引作用及诱集效率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涛 郭雅清 +3 位作者 陈晓瑜 杨风花 杨广 魏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6-1105,共10页
【目的】评估芳樟醇、茉莉酸甲酯和香叶醇3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对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和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的吸引作用,为利用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田间诱集南方小花蝽防控黄胸蓟马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形嗅觉仪测定980,... 【目的】评估芳樟醇、茉莉酸甲酯和香叶醇3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对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和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的吸引作用,为利用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田间诱集南方小花蝽防控黄胸蓟马提供依据。【方法】采用Y形嗅觉仪测定980, 10, 0.1和0.001 g/L芳樟醇、茉莉酸甲酯和香叶醇对黄胸蓟马成虫及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和成虫的吸引率,测定980, 10和0.1 g/L香叶醇对南方小花蝽和黄胸蓟马成虫吸引作用的时间效应以及吸引率;并进一步在田间大棚条件测定10 g/L香叶醇诱集的黄胸蓟马和南方小花蝽的成虫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石蜡油)比,测试的各浓度茉莉酸甲酯对黄胸蓟马成虫和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吸引率差异不显著,980 g/L芳樟醇对黄胸蓟马成虫吸引率显著提高,但测试的各浓度芳樟醇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和成虫的吸引率无显著变化;香叶醇纯品(980 g/L)对黄胸蓟马成虫的吸引率显著提高,高浓度(10和0.1 g/L)香叶醇对南方小花蝽成虫的吸引率均显著提高,但对南方小花蝽若虫的吸引率变化不显著。不同浓度香叶醇诱集的黄胸蓟马和南方小花蝽成虫数量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且980和10 g/L香叶醇在处理后2 h时诱集的南方小花蝽成虫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浓度香叶醇诱集的,并且无论是否被黄胸蓟马成虫为害,980和10 g/L香叶醇处理的青椒苗对南方小花蝽成虫的吸引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与对照组(喷洒清水)比,田间大棚喷洒10 g/L香叶醇的处理组在5 h内诱集的黄胸蓟马成虫数量差异不显著,但诱集的南方小花蝽成虫数量显著提高。【结论】芳樟醇、茉莉酸甲酯和香叶醇3种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对黄胸蓟马和南方小花蝽的吸引率存在差异,10 g/L香叶醇能够在5 h内有效诱集南方小花蝽成虫,但不显著吸引黄胸蓟马,这些结果为利用香叶醇诱集南方小花蝽防控黄胸蓟马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胸蓟马 南方小花蝽 植物挥发物 吸引作用 诱集 香叶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自我重复取样匹配技术组建生命表:以梨小食心虫为例
10
作者 孔维娜 王怡 +6 位作者 梅文浩 魏明峰 马敏 刘明蕾 张烨 齐心 马瑞燕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72-1387,共16页
【目的】针对一些昆虫在进行生命表研究时由于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发育、存活和繁殖数据无法连续记录或难以记录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引入一种适宜该类昆虫的生命表组建技术,并证明该技术的可靠性。【方法】将24个以传统方式组建的昆虫连续... 【目的】针对一些昆虫在进行生命表研究时由于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发育、存活和繁殖数据无法连续记录或难以记录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引入一种适宜该类昆虫的生命表组建技术,并证明该技术的可靠性。【方法】将24个以传统方式组建的昆虫连续记录生命表拆分为未成熟期与成虫期生命表,再利用自我重复取样匹配技术重新组建新的完整生命表,与原始生命表的主要种群参数进行比较与验证。利用该技术重新组建包含滞育期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生命表,并借助模拟软件预测越冬种群增长趋势,将预测的种群数据与田间取样数据进行对比。【结果】24个种群基于0.5百分位净增殖率(R_(0))和周限增长率(λ)采用自我重复取样匹配构建的生命表的种群参数与原始生命表一致。梨小食心虫自我重复取样匹配生命表无滞育期与含180 d滞育期的生命表周限增长率(λ)、内禀增长率(r)与平均世代周期(T)有显著差异,但净增殖率(R_(0))与平均繁殖率(F)无显著差异。进行种群增长预测时,忽略滞育期会高估田间种群的增长潜力,呈现不现实的快速增长,而包含180 d滞育期的同时降低繁殖率并增加越冬期幼虫的死亡率的生命表,可得到更接近田间观察的实际种群结构。【结论】本研究展示了分别独立收集未成熟期和成虫期数据,利用两性生命表软件经100000次自我重复取样和匹配,进而组建完整生命表的技术。借助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理论的计算机模拟可以预测害虫种群增长,有助于确定防治的最佳时期和制定有效的害虫管理方案,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表 自我重复取样技术 随机匹配 滞育昆虫 计算机模拟 梨小食心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饲养生命表:资料分析理论与转化为个体生命表的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敏 任芳旭 +5 位作者 王怡 孔维娜 魏明峰 齐心 Mehmet Salih ÖZGÖKCE 马瑞燕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7-1162,共16页
本文介绍群体饲养生命表的资料分析基本原理及转换为个体生命表的方法。每日群体饲养生命表的记录实际上即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的矩阵N,而每日所有雌虫的总繁殖力记录即为矩阵F_(total)。利用矩阵N与矩阵F_(total)可以计算年龄-龄期存... 本文介绍群体饲养生命表的资料分析基本原理及转换为个体生命表的方法。每日群体饲养生命表的记录实际上即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的矩阵N,而每日所有雌虫的总繁殖力记录即为矩阵F_(total)。利用矩阵N与矩阵F_(total)可以计算年龄-龄期存活率矩阵S、繁殖力矩阵F及各种群参数。以桃蚜Myzus persicae和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为例,阐明群体饲养生命表分析的理论依据,证明群体饲养生命表得到的各项参数可靠,并介绍了一种将群体饲养生命表转化为个体生命表的方法。比较了群体饲养生命表和个体饲养生命表的特点。利用群体饲养研究昆虫生命表可以节省大量人力、时间与经费,群体饲养生命表可用于设计大量饲养生物防治天敌、鱼与鸟的饲料昆虫以及可供人类食用的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 群体饲养 电脑模拟 种群预测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小绿叶蝉危害乌龙茶茶树品种的挥发物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金珊 韩李伟 +3 位作者 叶乃兴 王蔚 黄伙水 刘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6-582,共7页
为明确茶小绿叶蝉危害不同抗性茶树品种后挥发物的变化,从而为抗虫茶树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本研究选择小绿叶蝉危害虫口密度最大和最小的乌龙茶茶树品种肉桂和铁观音为材料,以GC-MS为研究手段,进行茶树组成型和虫害诱导型挥发物的测定... 为明确茶小绿叶蝉危害不同抗性茶树品种后挥发物的变化,从而为抗虫茶树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本研究选择小绿叶蝉危害虫口密度最大和最小的乌龙茶茶树品种肉桂和铁观音为材料,以GC-MS为研究手段,进行茶树组成型和虫害诱导型挥发物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邻异丙基苯甲烷、?-罗勒烯、反式-?-罗勒烯、?-法呢烯、?-萜品烯和3-甲基-2-环己烯-1-酮为铁观音和肉桂的主要组成型挥发物成分。2个品种在健康茶树挥发物的成分组成和各组分的含量上都存在差异。芳樟醇只在铁观音的健康茶梢中被检测到,而十三(碳)烷、乙酸辛酯、十六烷和雪松醇只在肉桂的健康茶梢上检测到。?-月桂烯、?-罗勒烯、反式-?-罗勒烯和?-法呢烯在铁观音上的含量远远大于肉桂。另一方面,茶树受小绿叶蝉危害一段时间后,铁观音和肉桂在挥发物组成和含量上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二者都释放大量的?-月桂烯、?-罗勒烯、反式-?-罗勒烯、?-法呢烯和芳樟醇,在危害4 h和8 h的挥发物测定中,2个品种的这些成分较危害前的增加量从1.49倍到41.22倍。此外,茶小绿叶蝉的危害还诱导了新的挥发物的产生,包括(Z)-丁酸-3-己烯酯、癸醛、吲哚、己酸-3-己烯酯和苯乙醇。(Z)-丁酸-3-己烯酯、癸醛、吲哚、己酸-3-己烯酯、苯乙醇、?-月桂烯、?-罗勒烯、反式-?-罗勒烯、?-法呢烯和芳樟醇,这10种挥发性物质可能跟茶树的诱导抗性和铁观音的抗虫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小绿叶蝉 挥发物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和三氟苯嘧啶对黄胸蓟马及南方小花蝽的选择毒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林涛 林硕 +3 位作者 陈艺欣 杨风花 杨广 魏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95-1305,共11页
【目的】评估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和1种新型杀虫剂三氟苯嘧啶对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及其天敌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的选择毒性,为杀虫剂与南方小花蝽联合防控黄胸蓟马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膜法测定吡虫啉、呋虫胺、氟... 【目的】评估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和1种新型杀虫剂三氟苯嘧啶对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及其天敌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的选择毒性,为杀虫剂与南方小花蝽联合防控黄胸蓟马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膜法测定吡虫啉、呋虫胺、氟吡呋喃酮、氯噻啉、烯啶虫胺和噻虫嗪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及三氟苯嘧啶对黄胸蓟马成虫的毒力及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急性毒性,并评估其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暴露风险。【结果】供试的7种杀虫剂对黄胸蓟马成虫的半致死用量(median lethal rate,LR_(50))均低于田间最大推荐用量。氯噻啉对黄胸蓟马成虫的LR_(50)值最低(0.183 g a.i/hm^(2)),显著低于其他杀虫剂;氟吡呋喃酮和三氟苯嘧啶对黄胸蓟马成虫的LR_(50)值分别为3.066和3.949 g a.i/hm^(2),显著高于其他杀虫剂;两种烯啶虫胺制剂(2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和10%烯啶虫胺水剂)对黄胸蓟马成虫的LR_(50)分别为0.327和0.201 g a.i/hm^(2);两种噻虫嗪制剂(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黄胸蓟马成虫的LR_(50)值分别为0.970和0.685 g a.i/hm^(2);不同剂型和含量的烯啶虫胺和噻虫嗪对黄胸蓟马成虫的毒力差异显著。测试的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LR_(50)值均低于田间最大推荐用量,而三氟苯嘧啶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LR_(50)值高于田间最大推荐用量。三氟苯嘧啶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毒性最低(LR_(50)>65.736 g a.i/hm^(2)),吡虫啉和呋虫胺次之(LR_(50)值分别为21.317和24.486 g a.i/hm^(2))。吡虫啉、呋虫胺、三氟苯嘧啶对黄胸蓟马成虫和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具有较高的选择毒性。三氟苯嘧啶和吡虫啉对农田内、农田外南方小花蝽的风险均可接受,氯噻啉和噻虫嗪均不可接受。【结论】黄胸蓟马成虫对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和三氟苯嘧啶均具极高的敏感性,其中以吡虫啉和三氟苯嘧啶对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的风险较低;三氟苯嘧啶与南方小花蝽兼容性较高,二者在黄胸蓟马的联合防控中具备良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胸蓟马 南方小花蝽 新烟碱类杀虫剂 三氟苯嘧啶 急性毒性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境台湾果蔬主要病虫风险评估与早期监测预警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瑞 黄蓬英 +5 位作者 傅建炜 吴梅香 蔡鸿娇 冼晓青 朱春晖 尤民生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2019年第4期269-279,共11页
【目的】定量评估进境台湾果蔬主要病虫在大陆的入侵风险,为早期监测预警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基于外来物种传入、定殖、扩散和危害的一般过程,构建了包括4个层次26个指标的进境台湾果蔬有害生物入侵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规范了风... 【目的】定量评估进境台湾果蔬主要病虫在大陆的入侵风险,为早期监测预警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基于外来物种传入、定殖、扩散和危害的一般过程,构建了包括4个层次26个指标的进境台湾果蔬有害生物入侵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规范了风险指数的计算方法,评估了14种病虫随台湾果蔬入侵的综合风险;其次,利用气候生态位模型预测了它们在我国的适生区;最后,融合进境台湾果蔬到达港口、物流中转站、集散地和主要病虫的适生区的空间分布,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划定了它们在我国传入并定殖的风险区及其空间异质性。【结果】14种被评估病虫在我国的综合风险值均大于0.7,属高风险等级。14种病虫在我国都存在广阔的适生区,但不同物种适生区的面积和空间分布存在差异。福建、广东、海南等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是它们适生区的高度重叠区,超过95%的台湾果蔬到达港口、物流中转和集散地的集中分布区,潜在的入侵风险极高。【结论】进境台湾果蔬贸易能够促进或加剧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台湾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大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踏板。建议进一步加强海关检疫、开展和完善监测预警等措施预防和控制有害生物入侵,为农业生物安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果疏 风险评估 指标体系 早期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食不同食物对小菜蛾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吴晓露 夏晓峰 +2 位作者 陈俊晖 Geoff M.GURR 尤民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72-1185,共14页
【目的】植食性昆虫肠道细菌的组成与其食物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与其取食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适应的过程。【方法】本研究选取小菜蛾人工饲料品系(S)及其转寄主到结球甘蓝B... 【目的】植食性昆虫肠道细菌的组成与其食物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与其取食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适应的过程。【方法】本研究选取小菜蛾人工饲料品系(S)及其转寄主到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结球白菜Brassica rapa subsp. pekinensis和花椰菜Brassica olerocea var. botrytis饲养后第1代(分别为G1C, G1CC和G1WC)和第3代(分别为G3C, G3CC和G3WC)的4龄幼虫,提取小菜蛾肠道细菌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 MiSeq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肠道细菌多样性和丰度。【结果】α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取食不同食物的小菜蛾4龄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高低顺序为G1WC>G1CC>S>G1C。在菌群组成上,以人工饲料为食的S样品肠道细菌主要由厚壁菌门(Firmicutes)组成,转寄主植物后的G1C, G1CC和G1WC肠道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下降,G1C和G1CC小菜蛾肠道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上升成为优势菌群,G1WC肠道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成为优势菌群。在寄主植物上连续饲养3代后,与第1代相比,小菜蛾肠道细菌α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性改变,但在结球甘蓝和结球白菜上小菜蛾肠道菌群结构却发生了变化,相比G1C,G3C肠道中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相比G1CC, G3CC肠道中放线菌门(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的相对丰度均显著上升。【结论】取食人工饲料和不同寄主植物的小菜蛾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和群落构成存在显著差异,寄主植物对小菜蛾肠道微生物的结构组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且小菜蛾肠道微生物对寄主植物可能存在一个长期适应的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影响小菜蛾肠道细菌变化的因素,以及后续研究肠道细菌与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食物 寄主植物 肠道细菌 微生物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发育历期预测模型 被引量:102
16
作者 何莉梅 葛世帅 +3 位作者 陈玉超 吴秋琳 姜玉英 吴孔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26,共9页
温度是影响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地区的主要环境因素。本研究利用室内恒温饲养的方法,测定了草地贪夜蛾各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生命表参数,并构建了发育历期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温... 温度是影响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地区的主要环境因素。本研究利用室内恒温饲养的方法,测定了草地贪夜蛾各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生命表参数,并构建了发育历期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草地贪夜蛾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化蛹率、蛹的存活率与羽化率以及成虫繁殖力有显著影响。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5~35℃下幼虫的发育历期为55.26~9.58 d。20~30℃为种群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成虫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0~25℃。卵、幼虫、蛹和卵到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27、11.10、12.20和11.34℃,有效积温分别为44.57、211.93、135.69和390.55日·度。本研究结果可为预测草地贪夜蛾的发育历期、发生区域、发生期和发生世代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温度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周边景观格局对茶小绿叶蝉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金玉 牛东升 +2 位作者 陈杰 尤士骏 尤民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42-1259,共18页
【目的】研究不同茶园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种群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格局,探究其种群遗传结构差异和扩散特点及其与茶园景观格局的关系。【方法】以福建省安溪县为研究区域,在运用ArcMap10.5和R软件包raster分析研究区域景观组成和... 【目的】研究不同茶园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种群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格局,探究其种群遗传结构差异和扩散特点及其与茶园景观格局的关系。【方法】以福建省安溪县为研究区域,在运用ArcMap10.5和R软件包raster分析研究区域景观组成和结构的基础上,选取周边景观格局不同的18个茶园采集茶小绿叶蝉(530个个体),基于23个微卫星位点对这些个体进行PCR扩增和基因型测定,采用ARLEQUIN 3.5.2,FSTAT 2.9.3和R软件包adegenet 2.0.0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情况;采用STRUCTURE 2.3.4和R软件包adegenet 2.0.0中的DAPC程序分析其种群遗传分化;利用BAYESASS 3.0.4估算种群间最近几代的迁移率;同时利用景观遗传学的统计方法Mantel、距离矩阵多元回归模型(MRM)和一般线性模型(GLMM)将茶小绿叶蝉种群遗传分化与景观组成和景观结构的空间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供试18个茶小绿叶蝉种群的23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9~52,等位基因丰富度(AR)为3.686~4.397,基因多样性(DIV)为0.676~0.734,期望杂合度(He)为0.659~0.729。聚类分析显示,有大量森林生境的西北部5个相邻样点的种群组成一个类群,有大量居民点和其他作物田分布的东北部的5个相邻样点的种群分为两个类群,而集约化种植模式明显的南部样点的种群也分成两个类群。两两种群间的Nei氏遗传距离为0.042~0.984,Provesti氏遗传距离为0.207~0.650,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02~0.222。BAYESASS分析显示,种群间的现时基因流(Nm)相对较低,介于0.007~0.180,而在种群内部的基因流介于0.674~0.854。在此基础上,Mantel和距离矩阵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地理距离和采样点周围1000 m范围内草地面积占比是与茶小绿叶蝉种群遗传分化有关的两个关键因子;一般线性模型分析进一步证实茶小绿叶蝉种群遗传分化与这两个关键因子线性关系显著,茶小绿叶蝉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采样点周围半径1000 m范围内草地面积占比线性关系显著。【结论】结果说明研究区域内茶小绿叶蝉种群形成了明显的遗传分化结构和地理距离隔离格局,异地种群间现时基因交流受限明显,因此推测茶小绿叶蝉其自主扩散能力比较有限,不具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茶园周围1000 m范围内草地生境对茶小绿叶蝉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茶园周边景观组成和尺度范围可能通过影响茶小绿叶蝉种群的扩散和定殖过程而与其种群遗传结构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茶园 景观格局 遗传结构 基因流 害虫可持续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周期对棉铃虫羽化、生殖和飞行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孙晓婷 徐瑞斌 +3 位作者 葛世帅 付晓伟 赵新成 吴孔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5-1056,共12页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害虫,探讨光周期变化对其羽化节律、生殖和飞行能力的影响,可为准确预测该虫种群动态的季节性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报道了,在温度为22℃±1℃,相对湿度为75%±5%...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害虫,探讨光周期变化对其羽化节律、生殖和飞行能力的影响,可为准确预测该虫种群动态的季节性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报道了,在温度为22℃±1℃,相对湿度为75%±5%的条件下,不同光周期(L∶D=24∶0、L∶D=16∶8、L∶D=12∶12、D∶L=12∶12、L∶D=8∶16和L∶D=0∶24)对棉铃虫羽化节律、成虫生殖力和飞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棉铃虫的羽化活动具有节律性,不同光周期条件下棉铃虫的羽化高峰均集中在暗期,羽化活动均随光周期的光暗交替而变化。蛹期感受不同长短的暗期也会影响棉铃虫的羽化节律,暗期缩短,羽化有提前的趋势。光周期对棉铃虫产卵前期、卵孵化率和交配次数也有显著影响,但对单雌产卵量、产卵历期和交配率均无显著影响。另外,光周期对棉铃虫成虫的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也有显著影响,而对平均飞行速率影响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光周期是影响棉铃虫羽化、生殖和飞行的重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光周期 羽化节律 生殖力 飞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交配对小菜蛾精包形成与生殖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邹明民 刘莉莉 +4 位作者 董诗杰 黄梦琪 曹敏慧 尤民生 彭露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78-1686,共9页
【目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主要为害十字花科作物的一种世界性害虫,强大的生殖能力是其成为田间最难防治的害虫的主要原因之一。交配是营两性生殖昆虫繁衍后代必要的一个生理过程,明确小菜蛾雌雄成虫的交配行为及交配后的生... 【目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主要为害十字花科作物的一种世界性害虫,强大的生殖能力是其成为田间最难防治的害虫的主要原因之一。交配是营两性生殖昆虫繁衍后代必要的一个生理过程,明确小菜蛾雌雄成虫的交配行为及交配后的生理响应,对于小菜蛾种群监测和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解剖观察小菜蛾成虫生殖腺及精包形成;利用行为学与生物学实验,测定和分析小菜蛾成虫交配与再交配能力、精包形成与消化,以及交配次数对精包形成以及雌虫生殖力的影响。【结果】小菜蛾雄成虫在交配过程中精液以精包的形式传递给雌成虫,在交配囊中精包呈白色、不透明、气球状结构,交配结束后精包可被充分消化和吸收。成虫交配能力观测结果显示,小菜蛾雌雄成虫均具有多次交配行为。首次交配后,雄成虫表现出短暂的再交配延迟,20 min内其交配成功率为54.6%,显著低于首次交配。虽然交配次数不会影响雄成虫的交配时长,但雄成虫交配史对其自身的精包大小以及雌成虫的生殖力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雌成虫表现出明显的再交配抑制性,交配过的雌成虫在12 h内的交配率显著低于未交配雌成虫的,这可能取决于首次交配后精包的消化和吸收速率。雌成虫多次交配后,其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与单次交配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多次交配会使小菜蛾雄成虫再交配延迟,雌成虫再交配受到抑制;多次交配产生的雄成虫精包显著减小,雌成虫产卵量与卵孵化率并没有从多次交配中获得收益。本研究为解析小菜蛾雌雄成虫生殖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交配行为 精包 生殖力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的飞行能力测定 被引量:59
20
作者 葛世帅 何莉梅 +3 位作者 和伟 徐瑞斌 孙晓婷 吴孔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33,共6页
迁飞是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快速扩散的生物学基础。本研究对草地贪夜蛾1~13日龄成虫飞行参数的测定表明:1~5日龄的个体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3日龄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3日龄个体吊飞24 h,平均飞行距离、飞行时间... 迁飞是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快速扩散的生物学基础。本研究对草地贪夜蛾1~13日龄成虫飞行参数的测定表明:1~5日龄的个体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3日龄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3日龄个体吊飞24 h,平均飞行距离、飞行时间和飞行速度分别为(29.21±1.54)km、(11.00±0.47)h和(2.69±0.10)km/h。1~11日龄成虫的振翅频率无显著差异,平均振翅频率范围为42.39~44.64 n/s。相同日龄雌、雄蛾的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均无显著差异,但1日龄雄蛾的平均飞行速度显著大于雌蛾。补充营养组成虫的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显著高于未补充营养组。研究结果为深入阐明草地贪夜蛾的飞行生物学和迁飞机制提供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迁飞 振翅频率 飞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