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的路径研究——基于31个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婕 叶超杨 毛丽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74,共14页
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实现是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TOE)框架,探讨技术、组织和环境3类因素对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的组态效应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联动匹配... 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实现是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TOE)框架,探讨技术、组织和环境3类因素对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的组态效应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联动匹配关系。基于31个典型茶类农业文化遗产案例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sets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的方法挖掘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和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实现是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2)高水平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实现是核心条件联带边缘条件发挥作用的结果,其典型模式为“组织环境协同型”“社会资源主导型”和“综合联动型”3种;(3)非高水平与高水平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的驱动组合存在非对称性。因此,为促进我国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可以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外在条件因素选择不同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类农业文化遗产 “技术-组织-环境”框架 价值实现路径 组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福建省碳储量时空演变与预测
2
作者 包靖玲 叶超杨 +2 位作者 林池源 李文 范水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815,共8页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福建省碳储量的影响,预测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的碳储量,为该区域土地规划与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福建省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2000—2020年福建省碳储量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采用P...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福建省碳储量的影响,预测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的碳储量,为该区域土地规划与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福建省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2000—2020年福建省碳储量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采用PLUS模型预测2030年福建省土地利用格局,并用InVEST模型评估2030年碳储量。【结果】(1)2000—2020年福建省耕地面积减小了1758.44 km^(2),建设用地面积增大了3105.50 km^(2)。(2)2000—2020年福建省碳储量和碳密度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碳储量减少了13.02 Tg,碳密度降低了1.06 Mg·hm^(-2);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呈西北部与中部高、东南部低的分布格局。(3)福建省碳储量多情景预测结果显示:2030年在自然演化和粮食安全情景下福建省碳储量较2020年分别减少4.27 Tg和2.12 Tg,仅在生态保护情景下增加5.29 Tg。碳储量变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山区和沿海平原。【结论】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保护措施有助于提高福建省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如何影响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 被引量:7
3
作者 范水生 郑建成 +1 位作者 林以恒 陈佑成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9,共9页
基于武夷山388份茶农微观调查数据,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为中介变量、茶农家庭收入水平为调节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社会资本对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基于武夷山388份茶农微观调查数据,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为中介变量、茶农家庭收入水平为调节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社会资本对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其中社会参与对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最大,社会信任次之,社会网络最小;社会资本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具有直接促进作用,社会资本也可以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对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起到间接促进作用,其中社会信任所在路径的间接效应最大;高家庭收入水平茶农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对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影响更为显著。据此,提出利用社区资源培育和维护茶农社会资本,提高茶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对低家庭收入水平茶农提供相应政策保障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态视角的星创天地绩效影响路径探析
4
作者 林池源 范水生 毛丽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63-2874,共12页
【目的】基于学术界—产业—政府—社会公众四螺旋创新生态系统,探究星创天地运行绩效的影响机制,为今后构建星创天地及类似农村创新创业平台提供新的战略锚点。【方法】选取2020—2022年福建省46个星创天地案例的创新要素导入、投资金... 【目的】基于学术界—产业—政府—社会公众四螺旋创新生态系统,探究星创天地运行绩效的影响机制,为今后构建星创天地及类似农村创新创业平台提供新的战略锚点。【方法】选取2020—2022年福建省46个星创天地案例的创新要素导入、投资金额、成果转化与技术产业化水平等数据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从学术界、产业、政府、社会公众4个层面探析多组态因素对星创天地实现高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高水平运行绩效的星创天地共存在8种组态,可将其归纳为学研主导型路径、公众主建型路径、产业—公众共建型路径、学术界—产业—公众共建型路径及全系统型路径。在5种高绩效路径中,有4种路径含有高水平公众参与要素,说明社会公众参与对创新创业绩效有明显影响;高孵化成绩的公众主建型路径覆盖案例数最多,且对最多的单一案例具有唯一解释;孵化成绩与高绩效评价呈正相关不仅直观体现孵化器运营的有效性和创新创业项目的质量,也反映了现行绩效评定体系的合理性及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化。在稳健性检验中,非高水平星创天地运行绩效的驱动组态分为2种,且与高水平星创天地运行绩效的驱动组态不存在对称关系,即无法通过对立高水平星创天地运行绩效而逆向推导出致使星创天地运行绩效趋于非高水平的原因。【建议】对于非高水平运行绩效的星创天地,不能只停留在补短板的环节上,应从学术界、产业、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联系中挖掘各要素间的联动匹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最终实现多要素、全方位的发展:保障技术供给,强化转移转化;统筹多方力量,提高协同质量;注重优势发挥,突出要素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创天地 创新创业平台 影响路径 四螺旋创新生态系统 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环境如何影响农村居民健康——兼论健康体验的调节作用
5
作者 曾台鹏 苏宝财 +1 位作者 范水生 卢蕙娟 《广东蚕业》 2022年第12期124-128,共5页
为厘清社区环境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的机制,文章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实证检验社区环境从自然环境、建成环境、社会环境3个维度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并探究健康体验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农村居民对不同社区环境的感知呈现自然环境>建成环... 为厘清社区环境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的机制,文章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实证检验社区环境从自然环境、建成环境、社会环境3个维度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并探究健康体验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农村居民对不同社区环境的感知呈现自然环境>建成环境>社会环境的差异化特征;社区环境感知提升会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提升;健康体验在社区环境与农村居民健康的关系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同时,健康体验高低对不同乡村类型社区环境影响农村居民健康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当健康体验处于低水平时,滨海型村庄社区环境会负向影响居民的健康,而在山地型村庄,社区环境依然正向影响居民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环境 健康体验 农村 村民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我国茶产业生态效率及其时空差异
6
作者 杨丽慧 林冰倩 +4 位作者 林杰汉 蒋文强 于乐乐 郭永劲 苏宝财 《茶叶通讯》 2023年第1期129-135,共7页
生态效率是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测度。本文基于2008—2019年我国16个主产茶省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我国茶产业生态效率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损失原因。结果表明,江北茶区生态效率较高,华南茶区与江南... 生态效率是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测度。本文基于2008—2019年我国16个主产茶省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我国茶产业生态效率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损失原因。结果表明,江北茶区生态效率较高,华南茶区与江南茶区次之,西南茶区较低,我国茶产业生态效率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土地投入、劳动力投入与化肥投入冗余及总氮和总磷流失率过高是造成各主产茶省茶产业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产业 生态效率 时空差异 非期望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