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4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植物黄酮醇对动物肠道黏膜屏障的调控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洁 李康乐 +6 位作者 付馨乐 张冶秋 梁焰晖 刘庆华 高玉云 庄绍龙 张婧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37,共8页
肠道黏膜屏障是维持机体肠道稳态平衡和阻碍病原菌入侵的重要屏障,包括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微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4个部分,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维持动物肠道健康至关重要。肠道黏膜屏障损伤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影响机体健康。植物黄... 肠道黏膜屏障是维持机体肠道稳态平衡和阻碍病原菌入侵的重要屏障,包括物理屏障、化学屏障、微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4个部分,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维持动物肠道健康至关重要。肠道黏膜屏障损伤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影响机体健康。植物黄酮醇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类黄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黄酮醇具有调节肠道功能、减轻肠道炎症和抗氧化等作用。针对槲皮素和山奈酚两种典型的植物黄酮醇对动物肠道黏膜屏障生理调控作用及对畜禽动物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植物黄酮醇作为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禽养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黄酮醇 槲皮素 山奈酚 肠道黏膜屏障 畜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3年福建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ORF5基因变异分析
2
作者 黄文琳 于慧 +5 位作者 蓝欣 杨圆 陈洪博 范克伟 魏春华 刘建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6,共8页
为了研究2020-2023年福建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和变异规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福建不同地区收集的240份疑似PRRSV的组织样品和血清进行PRRSV-1和PRRSV-2检测,对阳性样品采用RT-PCR方法扩增PRRSV ORF5基因,应用... 为了研究2020-2023年福建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和变异规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福建不同地区收集的240份疑似PRRSV的组织样品和血清进行PRRSV-1和PRRSV-2检测,对阳性样品采用RT-PCR方法扩增PRRSV ORF5基因,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同源性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PRRSV总体阳性率为18.8%(45/240),其中PRRSV-2的阳性率为16.3%(39/240),PRRSV-1的阳性率为2.5%(6/240)。经RT-PCR成功扩增35个PRRSV-2 ORF5基因和3个PRRSV-1 ORF5基因。序列比对分析表明,35个PRRSV-2 ORF5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1.3%~99.8%,与代表毒株VR2332、NADC30、NADC34、QYYZ和JXA1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0.9%~99.3%。3个PRRSV-1 ORF5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2.8%~98.5%,与代表毒株LV、Amervac PRRS、FJQEU14、FJEU13等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1.5%~99.7%。遗传进化分析表明,福建省PRRSV-2可分为Lineage1、Lineage3和Lineage8,其中Lineage1占比最高,为68.6%(24/35,18株为NADC30-like毒株,6株为NADC34-like毒株),PRRSV-1均属于SubtypeⅠ。氨基酸分析表明,PRRSV-1 GP5蛋白氨基酸变异主要集中于信号肽区域(aa 1-33)和2个胞外域(aa 33-67和aa 89-109);PRRSV-2 GP5蛋白氨基酸变异主要集中于信号肽区域(aa 1-25)、aa 27-36区域和抗原表位C(aa 52-62)。综上表明,PRRSV-1和PRRSV-2同时在福建省流行,NADC30-like PRRSV-2为优势流行毒株且呈现遗传多样性,NADC34-like PRRSV-2和PRRSV-1可能已在福建省潜在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ORF5基因 序列分析 遗传进化分析 NADC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阳性鸡源大肠杆菌的流行性及耐药性分析
3
作者 戴婷婷 陈海玉 +11 位作者 段楚楚 庄丽云 刘荣昌 陈慧慧 余小珍 杨欣 陈梦诗 包银莉 程艳青 华宝玉 黄翠琴 郑新添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6,共8页
为了解福建省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阳性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性,本研究于2022年~2024年从福建省4个不同地区养殖场、屠宰场、菜市场的肉鸡和蛋鸡中分离到786株鸡源大肠杆菌,采用PCR鉴定mcr-1阳性大肠杆菌,统计不同地区、不同来源... 为了解福建省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阳性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性,本研究于2022年~2024年从福建省4个不同地区养殖场、屠宰场、菜市场的肉鸡和蛋鸡中分离到786株鸡源大肠杆菌,采用PCR鉴定mcr-1阳性大肠杆菌,统计不同地区、不同来源及不同种类鸡源mcr-1阳性大肠杆菌的检出率;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mcr-1阳性大肠杆菌对7大类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PCR检测mcr-1阳性菌的6大类12种耐药基因,利用卡方检验分析分离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之间的相关性;通过PCR鉴定分离菌中质粒的类型。结果显示,786株鸡源大肠杆菌中mcr-1基因的检出率为21.25%(167/786),以闽东地区(24.28%,42/173)、菜市场(25.41%,47/185)和蛋鸡(27.95%,64/229)中分离的mcr-1阳性大肠杆菌的检出率最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四环素类的多西环素(DOX)和四环素(TE)耐药的mcr-1基因阳性菌占比最高,分别为92.22%(154/167)和89.82%(150/167);对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GEN)和氟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CIP)耐药的菌株最少,分别占44.91%(75/167)和56.29%(94/167);对氨基糖苷类、磺胺类、酰胺醇类、氟喹诺酮类、多黏菌素类、β-内酰胺类耐药的菌株占57.49%~73.65%。85.63%(143/167)的菌株为多重耐药菌(MDR)。不同地区、不同来源和不同种类鸡中分离的mcr-1阳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有差异;所测12种耐药基因均在mcr-1阳性菌中检出,其中四环素类的tet(A)(97.6%,163/167)、氨基糖苷类的aadA1(87.43%,146/167)、磺胺类的sul2(84.43%,141/167)、β-内酰胺类的blaTEM(81.44%,136/167)、氟喹诺酮类的qnrS(72.46%,121/167)及酰胺醇类的floK(67.66%,113/167)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均在50%以上;相关性分析显示,分离菌对氧氟沙星与其耐药基因qnrA、对环丙沙星与其耐药基因qnrS、对氨曲南和头孢他啶与其耐药基因blaTEM等均显著和极显著相关。分离菌主要携带IncI2型质粒(50.30%,84/167)、IncHI2型质粒(25.15%,42/167)和IncX4型质粒(19.76%,33/167)。目前福建省mcr-1阳性鸡源大肠杆菌的检出率较高,且多为多重耐药菌株,耐药现象非常严重。本研究为深入了解福建省mcr-1阳性鸡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以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多黏菌素 耐药基因 mcr-1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后生元对畜禽动物肠道健康的影响机制
4
作者 薛帅帅 刘鹏 +1 位作者 顾明珂 甘乾福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5期106-109,共4页
酵母后生元是指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无生命微生物和/或其他成分的制剂,既包括微生物细胞成分(如细胞内容物、细胞壁等),也包括其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具有调节肠道菌群、调节免疫力、抗氧化和吸附霉菌毒素等益生功能。相较于益生菌,酵母后生... 酵母后生元是指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无生命微生物和/或其他成分的制剂,既包括微生物细胞成分(如细胞内容物、细胞壁等),也包括其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具有调节肠道菌群、调节免疫力、抗氧化和吸附霉菌毒素等益生功能。相较于益生菌,酵母后生元安全性高、性质稳定、成分明确且便于储存生产,因此其作用机制研究备受关注。研究主要介绍了酵母后生元的组成、生物活性及其对肠道健康的调控机制,旨在为酵母后生元在畜禽养殖领域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后生元 肠道健康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动物吸血昆虫库蠓和蚋的初步调查和区系分析
5
作者 王寿昆 陈天铎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1995年第1期22-25,共4页
福建省动物吸血昆虫库蠓和蚋的初步调查和区系分析王寿昆,陈天铎(福建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库蠓(Culicoides)和蚋(Simulium)均为小型吸血昆虫。它们侵袭人畜、传播疾病、分布广、密度高;除了叮咬骚扰以外,还... 福建省动物吸血昆虫库蠓和蚋的初步调查和区系分析王寿昆,陈天铎(福建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库蠓(Culicoides)和蚋(Simulium)均为小型吸血昆虫。它们侵袭人畜、传播疾病、分布广、密度高;除了叮咬骚扰以外,还可作为某 些病原的传播媒介,对家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系分析 同物异名 吸血昆虫 初步调查 武夷山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库蠓 昆虫学 双翅目 中国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青素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动物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朱芳 陈鑫珠 +3 位作者 陆烝 黄秀声 俞成然 黄勤楼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4,共7页
花青素又称花色素,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水溶性天然食用色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肥胖、免疫调节、神经保护等作用。花青素大多数都是从水果、谷物、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对光照、温度、pH、金属离子、氧化剂等因素敏感,现已知的花青... 花青素又称花色素,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水溶性天然食用色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肥胖、免疫调节、神经保护等作用。花青素大多数都是从水果、谷物、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对光照、温度、pH、金属离子、氧化剂等因素敏感,现已知的花青素有22大类250多种,主要包括天竺葵色素、矢车菊色素、飞燕草色素、芍药色素、牵牛花色素和锦葵色素等六种。目前花青素被广泛用于保健品、医药、化妆品以及食品着色等方面。文章就花青素的生物活性以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高效利用花青素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天然食用色素 生物活性 抗氧化能力 动物生产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猪源葡萄球菌多重耐药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董紫凡 吴仁杰 +3 位作者 王隆柏 白丁平 周伦江 车勇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共10页
【目的】明确多重耐药基因cfr、optrA和poxtA在福建省猪源葡萄球菌中的分子流行特征,为耐药葡萄球菌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PCR扩增16S rRNA对2020-2022年分离自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三明市、龙岩市、南平市、宁德... 【目的】明确多重耐药基因cfr、optrA和poxtA在福建省猪源葡萄球菌中的分子流行特征,为耐药葡萄球菌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PCR扩增16S rRNA对2020-2022年分离自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三明市、龙岩市、南平市、宁德市不同猪场的107株菌(样品为鼻拭子、唾液、粪便和肺脏)进行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cfr、optrA和poxtA多重耐药基因检测;采用MEGA软件对cfr和optrA阳性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琼脂稀释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对cfr和optrA基因阳性菌株进行3种抗菌药物(酰胺醇类抗菌药物氟苯尼考和氯霉素,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利奈唑胺)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结果】经鉴定107株菌均为葡萄球菌,分属18个种,其中以科氏葡萄球菌占比最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07株葡萄球菌主要来自猪鼻拭子样品(占67.3%),并且在福州市猪场的样品中分离率最高(36.4%)。PCR筛查结果显示,在107株葡萄球菌中未检出poxtA基因阳性菌株;检测出14株cfr阳性菌和6株optrA阳性菌,检出率分别为13.1%和5.6%,其中葡萄球菌FJNP2209-1和FJCT2212-1同时携带cfr及optr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14株cfr阳性葡萄球菌处于同一个分支内,其中菌株FJFQ2211与所研究的其他菌株亲缘关系稍远;6株optrA基因阳性葡萄球菌属于2个分支。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携带多重耐药基因cfr或optrA的18株葡萄球菌对氯霉素和氟苯尼考100%耐药,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83.33%。【结论】福建省不同猪场来源的葡萄球菌中多重耐药基因cfr和optrA阳性率较高,但poxtA基因未检出。福建省猪源葡萄球菌对氟苯尼考、氯霉素、利奈唑胺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应加强抗菌药物在养猪场中的规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猪病防制 多重耐药基因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锥菊及其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和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吴艳玲 杨楚 +1 位作者 王静 肖天放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7-1020,共14页
紫锥菊(Echinacea)是备受欢迎的天然植物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抑菌等多重生物活性。作为一种安全且具有强免疫活性的天然药物,紫锥菊及其提取物成为不同领域科学家的研究热点。从紫锥菊物种中分离出了多组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如多... 紫锥菊(Echinacea)是备受欢迎的天然植物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抑菌等多重生物活性。作为一种安全且具有强免疫活性的天然药物,紫锥菊及其提取物成为不同领域科学家的研究热点。从紫锥菊物种中分离出了多组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如多糖、糖蛋白、烷酰胺类化合物和咖啡酸类衍生物等,大量研究证明它们可能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如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c-Jun N-末端激酶(JNK)等发挥免疫作用,以及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Kelch样ECH关联蛋白1(Nrf2-Keap1)、核因子kappa B(NF-κB)等发挥抗氧化作用。近年来,在天然原料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紫锥菊及其提取物在动物养殖方面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动物试验表明,紫锥菊及其提取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动物生长,缓解氧化应激,提高繁殖性能,并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提高抗病能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从而保障动物健康和生产效益。这种天然的功能性添加剂符合现代消费者对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也为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行的选择。作者就紫锥菊的主要化学组分及其生物活性、作用机制,以及紫锥菊及其提取物在畜禽和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规范紫锥菊有效成分的标准化提取、深入探究紫锥菊及其提取物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进一步拓宽其在畜禽和水产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锥菊 烷酰胺类化合物 咖啡酸类衍生物 NF-κB/MAPK/TLR4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2022年福建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雨琪 许静茹 +12 位作者 郑欣 黄林洁 周娴静 朱智豪 陈芳婷 邓莹滋 蔡思思 靳雨欣 刘璐 董波 戴爱玲 李晓冰 范克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为了解2016年~2022年福建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流行现状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从福建地区采集的231份疑似猪流行性腹泻(PED)发病仔猪病料样品经RT-PCR进行PEDV的检测,选取不同地区22份PEDV阳性样品经PCR扩增S基因并测序,采用Meg... 为了解2016年~2022年福建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流行现状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从福建地区采集的231份疑似猪流行性腹泻(PED)发病仔猪病料样品经RT-PCR进行PEDV的检测,选取不同地区22份PEDV阳性样品经PCR扩增S基因并测序,采用MegAlign分析PEDV S基因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采用MEGA7.0软件构建其系统发育树,采用MegAlign分析S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分子特征,分别利用RDP4、SimPlot、MEGA7.0软件进行S基因的重组分析,并利用BEAST软件进行该基因分歧时间估算。结果显示,福建地区PEDV总阳性率为51.51%(119/231),福建5个不同地区PEDV阳性率为40.00%~63.16%。从22份PEDV阳性样品中获得19条PEDV S基因序列,全长4149 bp~4161 bp,共编码1382 aa~1386 aa,19株PEDV S基因序列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之间相似性分别为94.4%~100%和93.8%~100%。19株PEDV S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其中18株PEDV属于GIIb亚型,1株属于GIb亚型。S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经典疫苗株CV777相比,18株GIIb亚型PEDV 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在aa55~aa56、aa135~aa136和aa155~aa156处存在插入与缺失,具有典型的PEDV变异株的分子特征;其中14株还出现了独特的aa1193缺失。与GII型疫苗株AJ1102相比,19株PEDV S1区氨基酸突变率为60.00%~83.82%,其中18株GIIb亚型PEDV S1区氨基酸突变位点中有10个位于S蛋白重要结构域;基因重组分析结果显示,有3株PEDV S基因存在重组事件,其中FJLY01-2018株由GD-B株和CH-S株重组而来,FJLY02-2018株由CH/HNPJ/2017株和PEDV4-S-3株重组而来,FJLY03-2022株由PEDV-1931-1-Valladolid-Molpeceres株和HUA-M17株重组而来;S基因分歧时间估算结果显示,福建地区GIIa亚型、GIIb亚型、GIa亚型及GIb亚型PEDV的最早分歧时间约为1995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上述结果表明福建地区PEDV流行率较高,田间流行株基因型具有多样性,且存在重组现象,临床上应予以高度重视。本研究为福建地区PED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S基因 遗传变异 基因重组 分歧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某规模化猪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1型的分离鉴定
10
作者 杨圆 于慧 +4 位作者 何乐 黄文琳 戴爱玲 魏春华 刘建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49-5458,共10页
【目的】对福建某猪场疑似患有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死猪肺脏进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的分离鉴定,并确定APP分离株的血清型及其生物学特性,以期为猪场临床合理用药和制定防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对福建某猪场疑似患有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死猪肺脏进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的分离鉴定,并确定APP分离株的血清型及其生物学特性,以期为猪场临床合理用药和制定防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例疑似APP感染致死的后备母猪的肺脏组织进行病原分离培养、染色镜检和生化鉴定,同时进行16S rRNA和ApxⅣ毒素基因PCR扩增及血清型分析,采用药敏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探究其耐药情况及毒力。【结果】从病死猪肺脏中成功分离到1株细菌,菌体形态为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呈灰白色半透明的圆形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可见多形性的革兰阴性短杆菌,具有APP的培养特征。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能利用木糖、葡萄糖、甘露醇,尿素酶、硝酸盐还原和甲基红试验均为阳性,与APP的生化特性一致。16S rRNA与ApxⅣ基因测序比对结果显示,扩增序列与GenBank中APP序列的相似性均>98%,进一步证实分离株为APP,将其命名为APP FJ2022。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为生长依赖NAD的血清1型菌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美唑、阿莫西林等药物敏感,对四环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耐药。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小鼠具有致病性,其半数致死量(LD 50)为7.71×10^(8)CFU。【结论】本研究从福建省某规模化猪场疑似患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死猪中分离获得1株血清1型APP,其对多种常见抗菌药物表现耐药,致病性较强。试验结果有助于了解福建省APP的血清型,并为猪场防控APP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分离 鉴定 药敏试验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菌草对育肥从江香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11
作者 张敏 杨锐 +7 位作者 黄逸州 林芷昕 郑贤跃 刘庆华 高玉云 林冬梅 林占熺 金灵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1-188,共18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巨菌草替代不同水平基础饲粮对育肥从江香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6月龄体重相近的健康从江香猪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对照组饲喂100%基础饲粮,试验Ⅰ、Ⅱ组分别用新鲜青绿巨菌草替代10%... 本试验旨在探究巨菌草替代不同水平基础饲粮对育肥从江香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6月龄体重相近的健康从江香猪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对照组饲喂100%基础饲粮,试验Ⅰ、Ⅱ组分别用新鲜青绿巨菌草替代10%、20%基础饲粮,试验期90 d。通过测定育肥从江香猪生长性能、肠道发育、肠道机械屏障和盲肠菌群结构,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为巨菌草在猪的生产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生长性能: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育肥从江香猪生长性能及胴体性状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巨菌草不计成本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的增重成本降低8.73%,试验Ⅱ组降低11.59%;巨菌草按市场价格0.35元·kg^(-1)计算时,试验Ⅰ组的增重成本降低2.78%,试验Ⅱ组增加1.35%。2)肠道发育: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育肥从江香猪胃的相对重量显著提高(P<0.05),小肠相对重量有升高的趋势(P=0.09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育肥从江香猪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空肠GLP-2和回肠IGF-1R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育肥从江香猪回肠绒毛高度、V/C及空肠GLP-2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3)肠道免疫及机械屏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育肥从江香猪回肠IFN-γ含量显著降低,试验Ⅱ组空肠TGF-β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Ⅱ组回肠ZO-1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试验Ⅱ组空肠Occludin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4)盲肠微生物区系: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育肥从江香猪Shannon指数显著提高,链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毛螺菌科未分类菌属有上升趋势(P=0.065),螺旋体门(P=0.085)、密螺旋体属(P=0.085)有下降趋势。综上所述,巨菌草替代部分基础饲粮对育肥从江香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经济效益并促进胃肠道的发育,提升肠道屏障功能,有利于肠道健康。巨菌草不计成本时,替代20%基础饲粮为宜,巨菌草按市场价格0.35元·kg^(-1)计算时,替代10%基础饲粮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育肥从江香猪 生长性能 盲肠菌群 肠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小鹅瘟差异表达基因及潜在治疗中药预测
12
作者 王劭 孙雪岩 +6 位作者 张烨淳 袁孝武 徐见光 邝启红 陈少莺 陈仕龙 俞道进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61,共9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小鹅瘟(gosling plague, GP)相关数据集的致病核心基因及主要信号通路,预测潜在治疗靶点和有效干预中药。【方法】通过收集GeneCards数据库中GP相关靶点并经Uniprot数据库标准化,提取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小鹅瘟(gosling plague, GP)相关数据集的致病核心基因及主要信号通路,预测潜在治疗靶点和有效干预中药。【方法】通过收集GeneCards数据库中GP相关靶点并经Uniprot数据库标准化,提取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肠道炎症数据集(GSE14841)和营养不良数据集(GSE43698),合并使用R语言Limmar包筛选GP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利用DAVID数据库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Ontology,GO)分析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ofGenesandGenomes,KEGG)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PPI),Cytoscape软件及其插件筛选子网络核心基因。将核心基因与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相互映射,筛选能够治疗GP的潜在中药。【结果】共筛选得到58个DEGs。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参与宿主细胞膜受体识别病毒蛋白、细胞质水解酶与转移酶活性等生物过程,定位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actin cytoskeleton,AC),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和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cytosolic DNA-Sensing and the STING, cGAS-STING)、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RK)与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TLR)信号通路。通过PPI鉴定出Degree值前10名关键基因:干扰素诱导螺旋酶C结构域3(interferon induced with helicase C domain 3,IFIH3)、干扰素诱导螺旋酶C结构域1(interferon induced with helicase C domain 1, IFIH1)、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itochondrial antiviral signaling protein, MAVS)、C-C趋化因子配体5(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5, CCL5)、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 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Ras相关C3毒素底物2(ras-related C3botulinumtoxinsubstrate2,RAC2)、 Toll样受体9(toll-likereceptor9,TLR9)、早期生长应答基因1(earlygrowth response1,EGR1)、 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3(erb-B2receptortyrosinekinase3,ERBB3)。TLR4、 TLR9、 NF-κB、ERBB3为筛选到的GP感染性炎症4个核心基因。预测出治疗GP的潜在中药50种,中药类别主要包括清热解毒药、补虚药、解表药、收敛止泻药等4类。【结论】本研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明确了与GP相关的4个核心基因以及50种潜在靶向中药,为防治GP的天然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鹅瘟 鹅细小病毒 中药预测 虚拟筛选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育猪群猪蓝耳病快速稳定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道进 《猪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4-35,6,共3页
0引言后非洲猪瘟时代猪蓝耳病流行趋势及防控思路发生较大变化,最为重要的转变是猪场普遍建立起良好的针对人车物料的生物安全体系,外源性输入较为彻底的切断成为许多猪场构建阴性群体的重要基础。当然,后备猪和精液的猪蓝耳病病原输入... 0引言后非洲猪瘟时代猪蓝耳病流行趋势及防控思路发生较大变化,最为重要的转变是猪场普遍建立起良好的针对人车物料的生物安全体系,外源性输入较为彻底的切断成为许多猪场构建阴性群体的重要基础。当然,后备猪和精液的猪蓝耳病病原输入仍然时有发生。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以及两点式饲养等模式下猪蓝耳病的影响相对较小提供了更好的关于猪蓝耳病防控的思维。实际上,越来越多人认识到直接的接触传播是猪蓝耳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在中国南方,气溶胶传播被认为不是特别重要的传播方式,福建省目前众多的猪蓝耳病阴性场全部没有使用空气过滤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蓝耳病 生物安全体系 非洲猪瘟 后备猪 空气过滤系统 保育猪 全进全出 接触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对蚕豆秸秆青贮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4
作者 陈鑫珠 林平冬 +3 位作者 岳稳 杨雅妮 邱水玲 郑向丽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4-174,共11页
为研究不同添加剂对蚕豆秸秆青贮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设3%蔗糖(T_(1)组)、乳酸菌(T_(2)组)、乳酸菌+3%蔗糖(T_(3)组)、乳酸菌+0.2%柠檬酸(T_(4)组)、0.2%柠檬酸(T_(5)组)、0.03%NaCl(T_(6)组)、0.1%维生素C(T_(7)组)7个添加剂处... 为研究不同添加剂对蚕豆秸秆青贮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设3%蔗糖(T_(1)组)、乳酸菌(T_(2)组)、乳酸菌+3%蔗糖(T_(3)组)、乳酸菌+0.2%柠檬酸(T_(4)组)、0.2%柠檬酸(T_(5)组)、0.03%NaCl(T_(6)组)、0.1%维生素C(T_(7)组)7个添加剂处理组和无添加剂对照组(CK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青贮30 d后开封取样,进行青贮料的感官质量、青贮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感官质量上,7个添加剂处理组均为1级,优于CK组;2)在青贮品质上,与对照组相比,T_(1)组的乙酸(AA)含量显著提高(P<0.05);T_(2)组乳酸(LA)含量显著提高,pH值显著降低(P<0.05);T_(3)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LA和AA含量显著提高(P<0.0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pH值显著降低(P<0.05);T_(4)组WSC和LA含量显著提高(P<0.05),pH值和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T_(5)和T_(7)组的LA和AA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粗蛋白(CP)含量显著降低(P<0.05);T_(6)组WSC、LA和AA含量显著提高(P<0.05),CP含量显著降低(P<0.05);3)在微生物多样性上,各组在属水平上的优势菌群均为肠杆菌属(占比19.3%~41.3%)和乳植杆菌属(占比12.0%~40.0%);与对照组相比,T_(3)、T_(5)、T_(7)组的乳植杆菌属、片球菌属和魏斯氏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其中T_(3)组的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添加剂处理能够改善蚕豆秸秆青贮料的感官和青贮品质,调整青贮发酵微生物群落结构,其中乳酸菌联合3%蔗糖处理的青贮发酵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秸秆 添加剂 青贮品质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热应激蛋鸭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郝晓娜 缪中纬 +5 位作者 朱志明 李丽 章琳俐 黄勤楼 辛清武 郑嫩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热应激蛋鸭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400日龄健康状况良好的金定鸭240只,随机分为4组(NT、HS0、HS300、HS600),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蛋鸭,预试期1周,正试期4...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热应激蛋鸭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400日龄健康状况良好的金定鸭240只,随机分为4组(NT、HS0、HS300、HS600),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蛋鸭,预试期1周,正试期4周。NT组为对照组(环境温度(25±2)℃),饲喂基础日粮;HS0、HS300组和HS600组为热应激组(环境温度(35±2)℃),HS0组饲喂基础日粮,HS300和HS600组分别饲喂添加300和600 mg/kg EGCG的日粮。正试期分别测定各组蛋鸭生产性能(产蛋率、总蛋质量、平均蛋质量、料蛋比)、蛋品质(蛋黄质量、蛋壳质量、蛋黄比率、蛋形指数、蛋黄颜色、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壳厚度)、肝脏及血清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和肝脏抗氧化基因(SOD、HSP70、CAT、GSH-P X)表达水平。【结果】与NT组相比,HS0组蛋鸭产蛋率、总蛋质量和平均蛋质量均极显著降低,料蛋比显著升高;与HS0组相比,HS300和HS600组蛋鸭产蛋率、总蛋质量、平均蛋质量极显著提高,而料蛋比显著降低。与NT组相比,HS0组蛋鸭蛋壳质量极显著降低,蛋黄质量、蛋壳厚度均显著降低。与HS0组相比,HS300组蛋鸭蛋黄质量、蛋壳质量、蛋黄比率、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壳厚度均呈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差异;HS600组蛋壳质量、蛋黄质量、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与NT组相比,HS0组蛋鸭血清SOD活性极显著降低,CAT活性显著降低,GSH-Px活性和MDA含量差异不显著。与HS0组相比,HS300组蛋鸭血清CAT活性显著提升;HS600组蛋鸭血清SOD活性极显著提高,CAT活性显著提高,GSH-Px活性无显著差异,MDA含量极显著降低。与NT组相比,HS0组蛋鸭肝脏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MDA含量极显著升高,SOD和CAT活性无显著差异。与HS0组相比,HS300组蛋鸭肝脏MDA含量极显著降低,GSH-Px活性显著升高,SOD和CAT活性无显著差异;HS600组蛋鸭肝脏GSH-Px活性极显著升高,SOD、CAT活性显著提高,MDA含量无显著差异。与NT组相比,HS0组蛋鸭肝脏SOD和CAT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降低,GSH-P X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与HS0组相比,HS300组蛋鸭肝脏SOD基因表达量极显著提高,CAT和GSH-P X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HS600组蛋鸭肝脏SOD基因表达量极显著提高,CAT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GSH-P X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差异。【结论】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EGCG可有效缓解热应激对蛋鸭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其添加水平以600 mg/kg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鸭 热应激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生产性能 蛋品质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携带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大肠杆菌耐药性与毒力基因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戴婷婷 陈海玉 +10 位作者 段楚楚 刘荣昌 李宇蓉 严淑涵 陈梦诗 刘露薇 包银莉 程艳青 林炜明 黄翠琴 郑新添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3-1404,共12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鸡源携带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毒力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并对mcr-1耐药基因质粒转移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临床分离的87株鸡源携带mcr-1基因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6大类1... 【目的】分析福建省鸡源携带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毒力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并对mcr-1耐药基因质粒转移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临床分离的87株鸡源携带mcr-1基因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6大类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PCR方法检测分离株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质粒类型,分析mcr-1基因阳性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以及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利用质粒接合试验,探究mcr-1基因的转移情况。【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96.55%(85/87)分离株为多重耐药菌,其中对四环素类的耐药最严重,多西环素和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88.51%(77/87)和82.76%(72/87)。分离株中检出11种耐药基因,其中以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检出率最高,为95.40%(83/87);共检测出18种毒力基因,其中侵袭素类mat为优势毒力基因,检出率为85.06%(74/87);部分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之间具有相关性。分离株携带12种质粒,主要类型为IncFIB(77.01%,67/87)。接合试验结果显示,共有42株分离菌接合成功,接合转移率为48.28%(42/87),IncI2、IncHI2、IncX4质粒均成功转移至接合子中,其中IncI2质粒检出率最高(57.14%)。【结论】87株鸡源携带mcr-1基因大肠杆菌多重耐药严重,其耐药基因检出率高,毒力基因种类多样,且部分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毒力基因之间存在相关性;48.28%(42/87)菌株的mcr-1基因可以利用IncI2、IncHI2、IncX4质粒作为载体进行传播。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福建省鸡源mcr-1基因阳性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情况、毒力特性以及传播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多黏菌素 mcr-1基因 耐药性 毒力基因 接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N-25发酵党参渣产物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露 马亚雄 +4 位作者 李美琴 彭松 赵梦诗 秦韬 李兆龙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8,共11页
【目的】研究植物乳杆菌N-25发酵党参渣对其代谢物成分变化及相关代谢通路的影响。【方法】以植物乳杆菌N-25发酵党参渣,设置空白对照组(Y1)、低剂量植物乳杆菌N-25组(Y2,接菌量1%)、中剂量植物乳杆菌N-25组(Y3,接菌量3%)、高剂量植物... 【目的】研究植物乳杆菌N-25发酵党参渣对其代谢物成分变化及相关代谢通路的影响。【方法】以植物乳杆菌N-25发酵党参渣,设置空白对照组(Y1)、低剂量植物乳杆菌N-25组(Y2,接菌量1%)、中剂量植物乳杆菌N-25组(Y3,接菌量3%)、高剂量植物乳杆菌N-25组(Y4,接菌量5%),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测定发酵前后党参渣中的物质成分变化,并对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植物乳杆菌N-25发酵后,党参渣的代谢物由2710种增加至2736种,从中筛选到560种共有的差异代谢物,被注释的有227种,包括脂质和类脂分子(14.54%)、苯丙烷和聚酮化合物(12.33%)、莽草酸及苯丙烷类(11.89%)、有机杂环化合物(10.13%)、生物碱及衍生物(8.81%)、有机酸及衍生物(8.37%)以及脂肪酸(7.93%)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增加1.13倍,木脂素含量增加1.04倍,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含量增加1.01倍,有机酸及其衍生物含量增加1.16倍。通过对共有差异代谢物富集的代谢通路进行分析,得到差异最具显著的代谢通路为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通路。另外,Y2、Y3、Y4组特有的差异代谢物数量为128、132、204种。Y2组特有的差异代谢物富集到的关键通路为氰氨酸代谢通路,Y3与Y4组特有的差异代谢物富集到的关键通路为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生物合成通路。不同的接菌量可以诱导党参渣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且涉及的功能也有所不同。【结论】植物乳杆菌N-25发酵党参渣,促进了黄酮类化合物、木脂素、生物碱及其衍生物、有机酸及其衍生物等活性物质的生成与释放;其共有差异代谢物富集的显著性差异代谢通路为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渣 植物乳杆菌 发酵 非靶向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编码微肽的鉴定和功能研究进展
18
作者 黄桂英 王李伟 +3 位作者 刘嘉茵 王松 陈吉龙 池晓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9,共11页
随着翻译组测序、多肽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发现大量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含有可编码功能性微肽的短开放阅读框。这些由lncRNA编码的微肽不仅参与调控骨骼肌的生理功能、胚胎发育和神经细胞... 随着翻译组测序、多肽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发现大量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含有可编码功能性微肽的短开放阅读框。这些由lncRNA编码的微肽不仅参与调控骨骼肌的生理功能、胚胎发育和神经细胞发育,还对多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炎症反应及心血管疾病产生影响。研究这些微肽的功能对于深入理解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概述了鉴定lncRNA编码微肽的常用方法,以及这些微肽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短开放阅读框 微肽 鉴定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酶解产物对大黄鱼生长、消化吸收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19
作者 熊宇明 曾企辉 +5 位作者 梁萍 陈度煌 黄志坚 殷光文 林建斌 王登峰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0,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海藻酶解产物对大黄鱼生长、消化吸收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315尾健康状况良好、体重(109.30±2.94)g的大黄鱼幼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大黄鱼。A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的复合海藻酶解产物,B组在基... 试验旨在探究海藻酶解产物对大黄鱼生长、消化吸收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315尾健康状况良好、体重(109.30±2.94)g的大黄鱼幼鱼,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大黄鱼。A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的复合海藻酶解产物,B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的海带酶解产物,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A组和B组大黄鱼末重、存活率(SR)、平均增重(AWG)、增重率(WGR)显著高于C组(P<0.05)。A组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水分和灰分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大黄鱼肠道绒毛高度(VH)和隐窝深度(CD)均显著大于C组(P<0.05)。C组大黄鱼血清补体C3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补体C4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0.5%海藻酶解产物或0.5%海带酶解产物可提升大黄鱼生长性能及SR,改善肌肉营养成分,促进肠道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加抗病力,以0.5%复合海藻酶解产物添加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海藻酶解产物 肌肉营养成分 肠道功能 抗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水禽圆环病毒感染调查及自然共感染病例病毒基因组分子特征
20
作者 林永强 李卫 +13 位作者 梁齐章 傅秋玲 焦文龙 曹申 程龙飞 万春和 刘荣昌 陈红梅 江南松 王威威 林建生 郑小兰 黄瑜 傅光华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0,共8页
【目的】探明鹅群水禽圆环病毒(waterfowl circovirus, WFCV),包括鹅圆环病毒(goose circovirus, GoCV)和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 DuCV)的感染情况及首例自然共感染病例中两种WFCV(GoCV和DuCV)基因组分子特征。【方法】应用三引物... 【目的】探明鹅群水禽圆环病毒(waterfowl circovirus, WFCV),包括鹅圆环病毒(goose circovirus, GoCV)和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 DuCV)的感染情况及首例自然共感染病例中两种WFCV(GoCV和DuCV)基因组分子特征。【方法】应用三引物PCR方法对2023—2024年自福建、广西和安徽等地养鹅场收集的153份患病鹅组织样品进行WFCV检测,并对发现的一例GoCV和DuCV自然共感染病例中两种病毒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自153份鹅样品中检测到53份WFCV阳性样品,阳性率为34.6%,其中GoCV单纯阳性样品47份,DuCV单纯阳性5份,1份安徽来源的样品(AH2367)为GoCV和DuCV共感染。AH2367样品中的GoCV(Go-AH2367)基因组全长1 821 nt,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GoCV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2.9%~99.0%,与DuCV序列同源性在67.0%~70.9%;DuCV(Du-AH2367)基因组全长1 992 nt,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DuCV序列同源性在84.4%~99.7%,与GoCV序列同源性在66.1%~68.8%。共感染病毒的两个主要功能蛋白(Rep、Cap)氨基酸序列仅出现零星位点变异,未出现基因重组、位点缺失和插入,蛋白中的重要功能基序均高度保守。遗传进化分析表明,GoAH2367株与基因I型GoCV处于同一进化分支,Du-AH2367株与基因1型DuCV亲缘关系最近,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结论】鹅群中WFCV感染较为严重,以GoCV为主,伴有DuCV的跨种感染及GoCV和DuCV共感染,呈现病毒生态多样性流行。共感染样品中的两株病毒基因组遗传稳定,未出现基因缺失或重组等明显基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圆环病毒 鸭圆环病毒 跨种感染 共感染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