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饲料添加剂对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3
1
作者 马玉芳 刘建成 +3 位作者 黄一帆 乔建国 方金福 林国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6-499,共4页
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种不同精制的中药饲料添加剂,研究其对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饲料添加剂 和 均能有效地防止保育阶段的仔猪发生腹泻,改善其生长性能,并能促进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补体(C3、C4)和白细胞介... 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种不同精制的中药饲料添加剂,研究其对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饲料添加剂 和 均能有效地防止保育阶段的仔猪发生腹泻,改善其生长性能,并能促进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补体(C3、C4)和白细胞介素-2的生成,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饲料添加剂 仔猪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血浆中去呋喃甲酰基头孢噻呋浓度的HPLC测定 被引量:8
2
作者 李长流 俞道进 +4 位作者 马玉芳 李健 徐敏祥 杨志民 黄一帆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2,共5页
建立了测定猪血浆中去呋喃甲酰基头孢噻呋(DFC)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血浆样品经DTE-磷酸缓冲液提取,过SPE小柱净化浓缩,甲醇洗脱,用XDB-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由乙腈(A)和0.1%三氟乙酸水溶液(B)组成.采用梯度洗脱:0 min为12%A和88%B,1... 建立了测定猪血浆中去呋喃甲酰基头孢噻呋(DFC)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血浆样品经DTE-磷酸缓冲液提取,过SPE小柱净化浓缩,甲醇洗脱,用XDB-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由乙腈(A)和0.1%三氟乙酸水溶液(B)组成.采用梯度洗脱:0 min为12%A和88%B,15 min为18%A和82%B,18 min为12%A和88%B,平衡至20 min.流速0.8 mL.min-1,波长266 nm.以DFC峰面积定量,浓度在0.25-40.0μg.mL-1时,其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7,平均回收率为82.1%-87.4%,其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RSD)分别为5.04%-8.58%和6.83%-9.34%.该方法适用于血浆中DFC的浓度测定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呋喃甲酰基头孢噻呋 血浆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鸭呼肠孤病毒YB株σNS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异健 王劭 +1 位作者 黄一帆 吴宝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8-136,共9页
参考GenBank鸡正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和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ns,DRV)σ非结构蛋白(σNS)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对番鸭呼肠孤病毒YB(DRV-YB)株σNS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并对克隆产物进行... 参考GenBank鸡正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和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ns,DRV)σ非结构蛋白(σNS)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对番鸭呼肠孤病毒YB(DRV-YB)株σNS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并对克隆产物进行PCR鉴定和测序;DRV-YB株编码σNS的基因全长为1 191bp,其5’和3’端具有典型的禽正呼肠孤病毒的特征,开放阅读框从24~1 127位碱基,编码367个氨基酸残基。DRV-YB株与法国番鸭呼肠孤病毒89026(DRV-89026)株和鸡呼肠孤病毒S1133(ARV-S1133)株σNS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7.3%和76.5%;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8%和90.5%。进化树分析表明DRV-YB株σNS与DRV-89026株亲缘关系较近,处在番鸭呼肠孤病毒的分支上。分析发现DRV-YB株S组基因大小和编码蛋白与法国番鸭呼肠孤病毒89026、89330株S组一致,具有法国番鸭呼肠孤病毒89026、89330株S组的特征,而与ARVS1133、176等鸡源呼肠孤病毒差异较大。表明不同禽正呼肠孤病毒株S组基因的大小和编码同一蛋白的等位基因呈现多态性,自然界中禽正呼肠孤病毒不同毒株之间存在基因交换和基因重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呼肠孤病毒 σNS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水源粪肠球菌耐药情况 被引量:2
4
作者 易秀丽 俞道进 黄一帆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2-95,共4页
为了解水环境中粪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从某校鱼塘、污水沟和模型池塘中共分离出99株粪肠球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污水沟分离菌的耐药率最高,其中红霉素、土霉素... 为了解水环境中粪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从某校鱼塘、污水沟和模型池塘中共分离出99株粪肠球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污水沟分离菌的耐药率最高,其中红霉素、土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89.3%、89.3%、82.1%、46.4%和32.1%,且多数对3-5种抗生素多重耐药;其次为鱼塘分离菌,耐药谱多为对1-2种抗生素同时耐药;模型池塘分离敏感菌较多;3处均未分离出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提示不同水源粪肠球菌耐药情况与水源受抗生素污染程度存在联系,表明细菌耐药性监测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水环境 抗生素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呼肠孤病毒血清学相关性及S3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异健 梁英 +3 位作者 王劭 李文迹 李江森 吴宝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5-630,共6页
采用血清学交叉中和试验方法,分析了4株禽呼肠孤病毒株CL(鸡源禽呼肠孤病毒)、YH和YB(鸭源禽呼肠孤病毒)及S1133(禽呼肠孤病毒标准株)之间抗原的相互关系;并对CL株的S3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用DNAsis和Prosis等分析软件进行序列比较及推导... 采用血清学交叉中和试验方法,分析了4株禽呼肠孤病毒株CL(鸡源禽呼肠孤病毒)、YH和YB(鸭源禽呼肠孤病毒)及S1133(禽呼肠孤病毒标准株)之间抗原的相互关系;并对CL株的S3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用DNAsis和Prosis等分析软件进行序列比较及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4株禽呼肠孤病毒株之间具有共同的群特异抗原,但不同病毒株间存在中和抗原位点的不对称性;血清学相关性与S3基因序列及其推导的σB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不一致,表明禽呼肠孤病毒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的病毒蛋白不止σB蛋白一个,σB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与血清学相关性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孤病毒 交叉中和试验 S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饲料添加剂对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玉芳 刘建成 +3 位作者 黄一帆 乔建国 方金福 林国徐 《福建畜牧兽医》 2003年第z1期14-16,共3页
通过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种不同精制中药饲料添加剂,研究其对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45头平均体重为10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进行试验,试验分3组,分别为中药Ⅰ组(中药添加剂Ⅰ),中药Ⅱ组(中药添加剂Ⅱ),对照组(抗生... 通过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种不同精制中药饲料添加剂,研究其对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45头平均体重为10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进行试验,试验分3组,分别为中药Ⅰ组(中药添加剂Ⅰ),中药Ⅱ组(中药添加剂Ⅱ),对照组(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组),全程试验分保育Ⅰ阶段(23天)和保育Ⅱ阶段(30天),在每一阶段末期,分别采集血样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结果如下:中药Ⅰ组、中药Ⅱ组平均体增重和日增重提高,料重比及腹泻率下降;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和白细胞介素-2的含量明显升高。以上结果表明,中药饲料添加剂Ⅰ和Ⅱ能有效地防止保育阶段的仔猪发生腹泻,改善生长性能,并能促进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补体(C3、C4)和白细胞介素-2的生成,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添加剂 仔猪 日增重 料重比 腹泻率 免疫球蛋白 补体 白细胞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类呼肠孤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文兴 王劭 吴宝成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4年第8期19-22,共4页
关键词 禽类 呼肠孤病毒 分子生物学 病毒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类呼肠孤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文兴 王劭 吴宝成 《福建畜牧兽医》 2004年第z1期10-12,共3页
  1病毒特性   禽类呼肠孤病毒(ARV)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的成员,与哺乳类呼肠孤病毒相比较,一方面具有共同的理化特性和形态特征:病毒粒子呈二十面体、无囊膜、直径约为60~80 nm.病毒基因组由10个基因节段组成的dsRNA,...   1病毒特性   禽类呼肠孤病毒(ARV)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的成员,与哺乳类呼肠孤病毒相比较,一方面具有共同的理化特性和形态特征:病毒粒子呈二十面体、无囊膜、直径约为60~80 nm.病毒基因组由10个基因节段组成的dsRNA,其核酸由双层蛋白质衣壳所包裹;另一方面自身还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1)无血凝活性,能诱导细胞融合和多数毒株对自然宿主具有致病性.(2)血清学方法证实禽类呼肠孤病毒各毒株之间具有共同的群特异性抗原(与哺乳类RoeV无交叉抗原),但由于存在大量的交叉反应,有些群不能作为独立的血清型,故禽类呼肠孤病毒只能以抗原亚型存在.(3)通过对禽类呼肠孤病毒各代表株进行SDS-PAGE核酸电泳分析,禽类呼肠孤病毒的核酸电泳图谱明显有别于哺乳类呼肠孤病毒株,即使在禽类呼肠孤病毒株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多态性,但目前尚未发现这种差异与血清型及致病性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肠孤病毒 基因组 哺乳类 dsRNA 节段 衣壳 次要组分 ARV 呼吸道肠道孤儿病毒 RNA病毒 染色体组 基因编码 病毒株 禽类 源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鸭源呼肠孤病毒YJL株σNS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9
作者 吴异健 王劭 +1 位作者 黄一帆 吴宝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5-501,共7页
参考GenBank上公布的禽呼肠孤病毒(ARV)和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σ非结构基因(σNS)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对番鸭源呼肠孤病毒YJL株σNS全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并对克隆产物进行PCR鉴定和测序;YJL株σNS的编码基因位... 参考GenBank上公布的禽呼肠孤病毒(ARV)和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σ非结构基因(σNS)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对番鸭源呼肠孤病毒YJL株σNS全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并对克隆产物进行PCR鉴定和测序;YJL株σNS的编码基因位于S4节段,基因全长1192 bp,其5′端和3′端序列分别为5′-GCTTTT和3′-TATTCATC,具有典型的禽正呼肠孤病毒基因末端碱基序列;σNS基因只有一个有效阅读框(24-1127 bp),编码由367个氨基酸组成的σNS蛋白;σNS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40.57 ku,等电点(PI)为7.875.YJL株与法国MDRV-89026株σNS基因核苷酸的同源性为77.8%,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0.2%;与ARV-S1133株σNS基因的同源性为99.4%,推导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9.5%;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YJL株σNS基因和蛋白与S1133株的亲缘关系更近,处在ARV分支上.可见,番鸭源呼肠孤病毒YJL株属于ARV,同时也表明我国发病番鸭群中存在不同基因群的呼肠孤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番鸭)呼肠孤病毒 σNS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类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es)感染
10
作者 吴异健 刘文兴 吴宝成 《福建畜牧兽医》 2004年第z1期13-15,共3页
  1病原学   1.1病毒特征禽类呼肠孤病毒为无囊膜,呈球形,双层衣壳和二十面对称的dsRNA病毒.粒子直径约60~80 nm,外层衣壳上有92颗中空的颗粒.在CsCl梯度离心中,感染病毒子的密度为1.29~1.30g/ml,无感染性空衣壳为1.29~1.30g/ml...   1病原学   1.1病毒特征禽类呼肠孤病毒为无囊膜,呈球形,双层衣壳和二十面对称的dsRNA病毒.粒子直径约60~80 nm,外层衣壳上有92颗中空的颗粒.在CsCl梯度离心中,感染病毒子的密度为1.29~1.30g/ml,无感染性空衣壳为1.29~1.30g/ml,病毒芯髓为1.44 g/ml.纯化病毒只含有RNA和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8.7%和81.3%.病毒在胞浆内复制,有时呈晶格排列.对热、pH 3和DNA代谢抑制物有抵抗力.MgCl2能增强病毒对热的稳定性,但当浓度太大时反而促其灭活.70%乙醇和0.5%有机碘可灭活病毒.一般无血凝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肠孤病毒 致病性 临床症状 火鸡 呼吸道肠道孤儿病毒 RNA病毒 Avian reoviruses 禽类 病毒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芪苓制剂血清药理学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玉琴 俞道进 +3 位作者 黄小红 王长康 马玉芳 黄一帆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8-71,共4页
以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为指标,考察中药芪苓制剂血清药理学试验中的给药剂量、给药天数、血清添加剂量和孵育时间等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按小鼠每公斤体重给生药0、12.5、25.0、50.0 g连续3和6 d,25.0 g.kg-1的剂量对小鼠脾淋巴... 以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为指标,考察中药芪苓制剂血清药理学试验中的给药剂量、给药天数、血清添加剂量和孵育时间等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按小鼠每公斤体重给生药0、12.5、25.0、50.0 g连续3和6 d,25.0 g.kg-1的剂量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显著或极显著地优于0、12.5、50.0 g.kg-1(P<0.01或P<0.05),其中连续6 d给药的效果更好;体外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体积分数为20%或40%的含药血清,与加入5%、10%、80%、100%含药血清比较,能够极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P<0.01),其中以添加20%的效果更好,孵育2 d比孵育3 d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苓制剂 血清药理学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白点肾”的病理学观察初报
12
作者 薛铭仁 姚金水 +2 位作者 祁保民 陈文列 卢惠明 《福建畜牧兽医》 2003年第z1期19-,共1页
关键词 传染病特征 内质网 滑面 颗粒变性 间质性肾炎 线粒体肿胀 饲养场 饲养建筑 肾脏病变 病理学 基础医学 猪群 猪肉批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