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连作年限怀牛膝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39
1
作者 王娟英 许佳慧 +4 位作者 吴林坤 吴红淼 朱铨 孔露霏 林文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5621-5629,共9页
以不同连作年限怀牛膝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技术和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怀牛膝连作会使大部分大量元素(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上升,而全氮、全钾的变... 以不同连作年限怀牛膝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技术和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怀牛膝连作会使大部分大量元素(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上升,而全氮、全钾的变化并无明显趋势。全量钙、全量镁、全量锰和有效锌的含量也会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研究发现,怀牛膝连作1a的土壤与对照相比,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别不大,但是与连作10a和30a的土壤相比微生物多样性却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中总PLFAs、细菌、革兰氏阴性菌Gram(-)及真菌含量都随连作年限增加而明显上升,微生物多样性增加,且革兰氏阳性菌Gram(+)/革兰氏阴性菌Gram(-)的比值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下降。此外,土壤中一些嗜热解氢杆菌和真菌等参与土壤物质循环和木质素降解的微生物类群数量明显增加,假单胞菌等有益微生物类群也显著增多,这是牛膝连作促进作用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用药用植物怀牛膝证明了植物根际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对植物连作促进或连作抑制作用的产生与控制的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牛膝 连作促进 磷脂脂肪酸 根际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连作障碍形成机制及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2
作者 李艳春 陈志鹏 +2 位作者 林伟伟 李兆伟 林文雄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5期225-232,共8页
茶树多年宿根连作后茶园土壤退化严重,茶叶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严重制约了我国茶叶的可持续生产。面对如何维持茶树高产高质这一科学难题,连作障碍机制及其调控措施成为当前茶树栽培中急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据此文章从土壤养分失衡、土... 茶树多年宿根连作后茶园土壤退化严重,茶叶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严重制约了我国茶叶的可持续生产。面对如何维持茶树高产高质这一科学难题,连作障碍机制及其调控措施成为当前茶树栽培中急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据此文章从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酸化、自毒作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根际微生态等方面概述了茶树连作障碍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同时从化学改良、增施有机肥、生物质材料、生物菌肥、茶园多样性栽培等方面介绍缓解茶树连作障碍的主要措施,并对今后茶树连作障碍形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防控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解决茶树连作障碍问题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连作障碍 土壤微生物 自毒物质 土壤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生物质材料改良茶园土壤酸度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李艳春 陈志鹏 +3 位作者 王义祥 蒋宇航 李兆伟 林文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90-1194,共5页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稻秸、麦秸、生物质炭、羊粪等4种生物质材料对茶园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在茶园土壤中施入稻秸、麦秸、生物质炭、羊粪等4种物料培养90d后,土壤pH值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了0.72、0.53、0.77、0.72个单位(2...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稻秸、麦秸、生物质炭、羊粪等4种生物质材料对茶园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在茶园土壤中施入稻秸、麦秸、生物质炭、羊粪等4种物料培养90d后,土壤pH值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了0.72、0.53、0.77、0.72个单位(2%添加量)和0.89、0.76、1.16、1.32个单位(4%添加量)。4种生物质材料均能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增加土壤盐基离子量以及提高土壤盐基饱和度,且改良效果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只有羊粪处理能够显著提升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硝态氮含量,生物质炭处理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麦秸和稻秸反而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综合比较,羊粪改良茶园酸化土壤的效果最佳,生物质炭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材料 茶园 酸化土壤 改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植物物料改良茶园土壤酸度的效果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艳春 李兆伟 王义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4-209,共6页
以圆叶决明、印度豇豆、大豆、稻秸4种植物物料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它们对茶园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培养90d后,添加圆叶决明和稻秸的土壤pH值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0.39、0.71(2%添加量)和0.54、0.89个单位(4%添加量)... 以圆叶决明、印度豇豆、大豆、稻秸4种植物物料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它们对茶园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培养90d后,添加圆叶决明和稻秸的土壤pH值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0.39、0.71(2%添加量)和0.54、0.89个单位(4%添加量),其他处理对pH值的提升不显著。除2%添加量的大豆和印度豇豆处理外,其他处理都能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铝以及交换性酸含量。4种植物物料均能显著增加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以及土壤盐基饱和度,并且4%处理比2%处理的增加幅度更大。只有4%添加水平的大豆和圆叶决明处理能显著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其他处理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不显著或有所降低。大豆、印度豇豆、圆叶决明(4%添加量)能够显著提升土壤硝态氮含量,2%添加量的圆叶决明处理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相反地,稻秸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综合比较,圆叶决明和稻秸可作为改良茶园酸化土壤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酸化土壤 改良效果 有机物料 阳离子交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