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层次分析法评价12种虾脊兰属植物的观赏性和生长适应性 被引量:30
1
作者 黄元贞 刘海平 +3 位作者 马良 吴沙沙 张一鸣 翟俊文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7-672,共6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福建农林大学森林兰苑引种的12种兰科虾脊兰属植物的观赏性、生长适应性、潜在价值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在观赏性方面,大黄花虾脊兰、三褶虾脊兰、银带虾脊兰评价得分分别为24.679 2、24.091 6、22.328 8分.(2)...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福建农林大学森林兰苑引种的12种兰科虾脊兰属植物的观赏性、生长适应性、潜在价值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在观赏性方面,大黄花虾脊兰、三褶虾脊兰、银带虾脊兰评价得分分别为24.679 2、24.091 6、22.328 8分.(2)在生长适应性方面,三褶虾脊兰、银带虾脊兰、大黄花虾脊兰评价得分分别为12.936 0、12.936 0、12.289 2分,生长适应性最强.(3)在潜在利用价值方面,Ⅰ级(>33.885 0分)、Ⅱ级(32.330 0~33.880 0分)、Ⅲ级(<32.300 0分)植物各有4种.综合分析认为,三褶虾脊兰、大黄花虾脊兰、银带虾脊兰适合在福州地区的园林景观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脊兰属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 园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种独蒜兰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分类学意义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中煊 张豪 +4 位作者 陈蕾 赵亚梅 翟俊文 陈世品 吴沙沙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27-1538,共12页
为解决兰科(Orchidaceae)独蒜兰属(Pleione D.Don)植物分类学问题并探索叶片超微结构在分类学中的意义,该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独蒜兰属15种植物成熟叶片的细胞界限、角质层纹理、气孔器分布等15个叶表皮超微特征进行观测分析,以... 为解决兰科(Orchidaceae)独蒜兰属(Pleione D.Don)植物分类学问题并探索叶片超微结构在分类学中的意义,该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独蒜兰属15种植物成熟叶片的细胞界限、角质层纹理、气孔器分布等15个叶表皮超微特征进行观测分析,以明确它们的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1)细胞界限、表皮细胞蜡质量、角质层纹理、气孔器分布、气孔器周围蜡质、气孔器外拱盖内缘、角化现象、气孔器相对高度、表皮细胞长度、表皮细胞面积、保卫细胞长度和保卫细胞面积这9个指标对于该属分类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2)利用上述特征可以对春花独蒜兰组(S.Humiles)、独蒜兰组(S.Pleione)和独蒜兰复合体(P.bulbocodioides complex)的组内区分进一步细化。(3)聚类分析将15种独蒜兰属植物聚类为4个分支,与传统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认为,大理独蒜兰(P.×taliensis P.J.Cribb&Butterfield)与云南独蒜兰[P.yunnanensis(Rolfe)Rolfe]、黄花独蒜兰(P.forrestii Schltr.)在多个叶片微观特征方面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大理独蒜兰的亲本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蒜兰属 叶表皮微形态 聚类分析 扫描电镜 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学时代下植物—传粉者互作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逸 林瀚 +4 位作者 韩晓文 兰思仁 刘仲健 罗毅波 马晓开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1-649,共9页
植物—传粉者互作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农业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它是自然界中进化与生态理论研究的理想模型.由于植物—传粉者互作机制涉及面广、尺度难以把握等因素,该领域的研究面临重重挑战.伴随着高通量技术革命性的发展,生命科... 植物—传粉者互作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农业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它是自然界中进化与生态理论研究的理想模型.由于植物—传粉者互作机制涉及面广、尺度难以把握等因素,该领域的研究面临重重挑战.伴随着高通量技术革命性的发展,生命科学进入了解译海量多元数据的组学时代,这为植物—传粉者互作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平台.目前,组学在植物—传粉者互作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花性状遗传基础与生殖隔离、传粉者化学感受、传粉者学习记忆、植物—传粉者化学交流、植物—传粉者系统发育及多样性等方面.这些领域的研究为全面揭示植物—传粉者生命活动中相关功能基因、系统发生、进化轨迹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了基础.未来,我们期望通过组学技术从更深层次上了解植物—传粉者互作关系,从而解答一些长期存在的进化生物学和生态学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传粉者互作 组学 功能基因 遗传基础 系统发生 进化轨迹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苏独蒜兰与大花独蒜兰的分类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艺祎 吴小倩 +3 位作者 曹孟霞 沈立明 翟俊文 吴沙沙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1-666,共6页
独蒜兰属Pleione D. Don的属下分类是兰科分类的难点之一.为了厘清流苏独蒜兰P.barbarae Braem和大花独蒜兰P.grandiflora (Rolfe) Rolfe的分类关系,基于形态鉴定、核基因序列(nrITS)和4个叶绿体基因片段(matK、trn T-trnL、trnL、trnLt... 独蒜兰属Pleione D. Don的属下分类是兰科分类的难点之一.为了厘清流苏独蒜兰P.barbarae Braem和大花独蒜兰P.grandiflora (Rolfe) Rolfe的分类关系,基于形态鉴定、核基因序列(nrITS)和4个叶绿体基因片段(matK、trn T-trnL、trnL、trnLtrnF),以云南玉溪的流苏独蒜兰和云南文山的大花独蒜兰为材料,构建独蒜兰属部分植物的系统发育树,探讨流苏独蒜兰与大花独蒜兰的分类关系.结果表明:流苏独蒜兰唇瓣上的附属物与大花独蒜兰相同,但背萼片、花瓣、唇瓣形状和花色存在差异; nrITS和叶绿体基因序列(cp DNA)系统发育树表明,流苏独蒜兰与大花独蒜兰互为姐妹支,没有与独蒜兰复合体中的任一种聚为一支,排除了独蒜兰复合体中任一种是其亲本的可能.鉴于形态和分子证据,认为流苏独蒜兰不是天然杂交种,与大花独蒜兰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蒜兰属 形态特征 DNA序列 系统发育树 分类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chidBase 3.0:一个兰花基因功能和基因组进化研究的数据库 被引量:1
5
作者 蔡文杰 付志雄 +5 位作者 萧郁芸 吴宛霖 章迪杨 兰思仁 刘仲健 陈虹桦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0-446,共7页
兰科为被子植物的最大科,兰科植物是经济价值非常高的世界性观赏植物,其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可为进一步推动兰花育种和研究提供帮助.本研究团队在建立的OrchidBase1.0、2.0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小兰屿蝴蝶兰的全基因组数据建立了基于... 兰科为被子植物的最大科,兰科植物是经济价值非常高的世界性观赏植物,其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可为进一步推动兰花育种和研究提供帮助.本研究团队在建立的OrchidBase1.0、2.0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小兰屿蝴蝶兰的全基因组数据建立了基于网页版的OrchidBase3.0数据库.OrchidBase3.0数据库包含了小兰屿蝴蝶兰基因组拼接支架序列的信息以及基因注释、基因定位、基因结构、KEGG途径和BLAST搜索等内容;此外,该数据库也提供了小兰屿蝴蝶兰的基因序列和每千碱基读数每百万映射读数(RPKM).OrchidBase3.0数据库的在线资源可以通过网页浏览、文本和BLAST搜索获取,搜索结果会显示在网站上并可供下载,用户可通过该数据库下载小兰屿蝴蝶兰的基因组拼接支架序列及预测的基因和蛋白质序列.http://orchidbase.itps.ncku.edu.tw为OrchidBase3.0数据库的免费网站链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 OrchidBase 转录组 全基因组 小兰屿蝴蝶兰 RPK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