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水稻白转绿突变体的特性、遗传及其育种应用
被引量:8
- 1
-
-
作者
房贤涛
马洪丽
赵福源
章清杞
张书标
-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福建省作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出处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1,共7页
-
基金
农业部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803034)
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A07057)
-
文摘
对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具有白化转绿特性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突变体的遗传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突变体可分为3种类型:白化转绿类型(W2、W3、W4和W10),白化转黄绿类型(W9)和白化转绿后期转白复绿类型(W1和W7)。这些突变体的白转绿特性都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具有与原不育系"培矮64S"相似的农艺性状和育性转换特性,它们的杂种具有与原杂交稻相似的株叶形态、分蘖和株高生长动态,但是它们的产量构成因素依不同的突变系而表现不同,其中W1、W2和W3的杂种有与原杂交稻相似的产量潜力,具有较好的育种应用价值。
-
关键词
水稻
叶色白转绿
光温敏核不育系
生长特性
-
Keywords
rice
greenable albino leaf
photo-thermo-sensitive genic sterile line
agronomic traits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eui基因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马洪丽
谢其男
张书标
-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福建省作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出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28-2331,共4页
-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2J01080)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核技术在高效低碳农业中的应用”(No.201103007)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No.2013NZ0002-2)
-
文摘
eui基因具有遗传解除水稻不育系包穗的功能,被誉为杂交稻种子生产的第四遗传因子,现已成功地应用于杂交稻的生产。研究不同eui基因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eui基因具有遗传解除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包穗的功效,可育期解除不育系包穗的遗传效应显著地好于不育期,且eui1基因遗传解除包穗的效应强于eui2基因。eui基因的效应并未影响到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和花粉不育的类型。
-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EUI基因
农艺性状
-
Keywords
Rice
P(T)GMS line
eui gene
Agronomic traits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长穗颈光温敏核不育系福eS1的变异性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林龙湘
张书标
-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福建省作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7-661,共5页
-
基金
农业部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80303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81B02
+1 种基金
2009BAA24B05)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J01057)
-
文摘
为了明确长穗颈光温敏核不育系福eS1生产过程中产生高秆株和矮秆株的原因,对高秆株和矮秆株的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和花粉育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福eS1的生产应用过程中会出现高杆和矮杆2种异型株,它们出现的频率分别约为9.3×10-5和2.1×10-5。高秆株的株高比福eS1显著提高,株高的增加主要由于倒一节间长、倒二节间长、倒三节间长等的显著提高;高秆株的抽穗期比福eS1提早3~5d。矮秆株的株高比福eS1显著降低,包穗严重,倒一节间长缩短,主要农艺性状与培矮64S相似。遗传分析表明,福eS1中的高秆株仍为原来的长穗颈基因所控制,而矮秆株的产生是由于eui基因发生了回复突变。高秆株在可育期的结实率较福eS1高,在不育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可育。结果表明,福eS1中的高秆株是由于其育性转换温度升高,使其在可育期结实好,不育期表现不同程度的可育,导致高秆。
-
关键词
福eS1
高秆株
矮秆株
遗传变异
-
Keywords
Fu eS1
tall variant
dwarf variant
genetic variation
-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