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L-甲硫氨酸和L-半胱氨酸混合液对抗二氯喹啉酸孔雀稗生长、生理和乙烯信号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汪鹏
周浪
+4 位作者
赵义
林熠斌
姚明
王向磊
宋圆圆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1,共9页
除草剂二氯喹啉酸长期使用已导致部分稗草出现高水平抗药性,氨基酸在植物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抗二氯喹啉酸的孔雀稗Echinochloa crus-pavonis为试材,研究了在500μmol/L二氯喹啉酸胁迫下,外源添加200、400、600和800μmol/L...
除草剂二氯喹啉酸长期使用已导致部分稗草出现高水平抗药性,氨基酸在植物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抗二氯喹啉酸的孔雀稗Echinochloa crus-pavonis为试材,研究了在500μmol/L二氯喹啉酸胁迫下,外源添加200、400、600和800μmol/L系列浓度的L-甲硫氨酸和L-半胱氨酸的等摩尔浓度混合液处理,对抗性型孔雀稗生长、抗氧化酶和解毒酶活性以及乙烯生物合成及氰化物解毒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没有除草剂胁迫时,上述氨基酸混合液处理对抗性孔雀稗生长无显著影响,对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也没有影响,仅600和800μmol/L氨基酸混合液处理可显著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而在500μmol/L的二氯喹啉酸胁迫下,氨基酸混合液预处理对抗性稗草的生长存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现象,同时,随着氨基酸混合液浓度升高,稗草抗氧化酶(SOD、CAT、PPO)及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整体表现为逐渐降低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逐渐升高。此外,外源添加L-甲硫氨酸和L-半胱氨酸混合液处理显著激活了乙烯信号途径,乙烯信号途径1-氨基环丙烷基-1-羧酸(ACC)合成酶基因、ACC氧化酶基因以及与氰化物解毒相关的β-氰丙氨酸合成酶基因EC_CAS均随着氨基酸混合液浓度的升高而上调表达,其中600和800μmol/L混合液预处理强烈诱导了所有5个测试基因的表达水平。本研究发现,外源施加L-甲硫氨酸和L-半胱氨酸混合液可通过影响植物乙烯信号途径而调控稗草对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的抗性,对降低稻田中除草剂的施用量以及减缓稗草对二氯喹啉酸抗性的产生和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稗
除草剂抗性
二氯喹啉酸
氨基酸
酶活性
乙烯信号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薯圆加工专用型甘薯种质资源筛选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紫钰
杨鸿
+3 位作者
杨志坚
陈选阳
陈凌华
许桦榕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5期58-63,共6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转变,以甘薯为主要原料的薯圆,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欢。以筛选适合薯圆加工专用型甘薯种质资源和研究薯圆加工专用型甘薯的最佳工艺配方为目的,采用福建农林大学洋中科教基地种植的145份甘薯种质为原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转变,以甘薯为主要原料的薯圆,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欢。以筛选适合薯圆加工专用型甘薯种质资源和研究薯圆加工专用型甘薯的最佳工艺配方为目的,采用福建农林大学洋中科教基地种植的145份甘薯种质为原料进行薯圆加工,根据感官综合评分,筛选出适合薯圆加工的专用型甘薯种质,并对筛选到的种质开展工艺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从145份甘薯种质资源中筛选出薯圆加工感官评价分数大于80分的甘薯种质5份,分别为SP1、SP4、SP35、SP70、SP87,以得分较高的SP1开展薯圆最佳工艺研究,其最佳工艺配方为木薯粉20 g、水6 mL、甜叶菊0.1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薯圆
加工专用型
种质资源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
3
作者
陈涛
薛婷
+3 位作者
杨志坚
陈选阳
陈由强
陈建楠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6期11-21,共11页
为了建立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矮化褪绿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检测方法,提高检测灵敏度,实现结果的可视化。根据SPFMV外壳蛋白...
为了建立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矮化褪绿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检测方法,提高检测灵敏度,实现结果的可视化。根据SPFMV外壳蛋白基因(CP)的核苷酸序列和SPCSV的热休克蛋白基因(Hsp 70)的核苷酸序列设计4条RT-LAMP特异性引物,采取单因素优化试验,对RT-LAMP反应体系中的多个因素包括时间、温度、BST聚合酶、Mg^(2+)、RNase抑制剂、dNTPs和Betaine浓度优化,恒温扩增60 min。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SYBR Green I可视化显色,结果表明:SPFMV的优化反应体系为:FIP/BIP 2μL、F3/B30.5μL、BST聚合酶1.0μL、dNTPs 0.6μL、MgSO 41.5μL、RNase抑制剂1.0μL、Betaine 7μL,62℃60 min。SPCSV的优化反应体系为:FIP/BIP 2μL、F3/B30.5μL、BST聚合酶1.0μL、dNTPs 0.6μL、MgSO 41.5μL、RNase抑制剂1.2μL、Betaine 7μL,64℃60 min。进一步利用SPFMV全基因组的4个片段(SPFMV-1、SPFMV-2、SPFMV-3、SPFMV-4)、SPCSV-Hsp 70和RGNNV进行特异性检验,分别建立了SPFMV和SPCSV的特异性RT-LAMP检测方法,扩增出了具有RT-LAMP的典型瀑布状条带,与凝胶电泳和SYBR Green I显色结果一致,SPFMV和SPCSV的灵敏度检测下限分别为:1×10^(-6)、1×10^(-3)ng·μL^(-1),该方法检测灵敏度高,实现了结果的可视化。对田间甘薯苗和离体组织培养甘薯苗进行检测验证,SPFMV-RT-LAMP检测方法成功率为100%,SPCSV-RT-LAMP检测方法的成功率为95%,表明研发的SPFMV和SPCSV的RT-LAMP检测方法适用于SPFMV和SPCSV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
甘薯矮化褪绿病毒(SPCSV)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
建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L-甲硫氨酸和L-半胱氨酸混合液对抗二氯喹啉酸孔雀稗生长、生理和乙烯信号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汪鹏
周浪
赵义
林熠斌
姚明
王向磊
宋圆圆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
农学院
作物
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生物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农林大学
闽台
作物
生物
育种农业农村部
重点
实验室
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
出处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1,共9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1J020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1833)。
文摘
除草剂二氯喹啉酸长期使用已导致部分稗草出现高水平抗药性,氨基酸在植物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抗二氯喹啉酸的孔雀稗Echinochloa crus-pavonis为试材,研究了在500μmol/L二氯喹啉酸胁迫下,外源添加200、400、600和800μmol/L系列浓度的L-甲硫氨酸和L-半胱氨酸的等摩尔浓度混合液处理,对抗性型孔雀稗生长、抗氧化酶和解毒酶活性以及乙烯生物合成及氰化物解毒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没有除草剂胁迫时,上述氨基酸混合液处理对抗性孔雀稗生长无显著影响,对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也没有影响,仅600和800μmol/L氨基酸混合液处理可显著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而在500μmol/L的二氯喹啉酸胁迫下,氨基酸混合液预处理对抗性稗草的生长存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现象,同时,随着氨基酸混合液浓度升高,稗草抗氧化酶(SOD、CAT、PPO)及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整体表现为逐渐降低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逐渐升高。此外,外源添加L-甲硫氨酸和L-半胱氨酸混合液处理显著激活了乙烯信号途径,乙烯信号途径1-氨基环丙烷基-1-羧酸(ACC)合成酶基因、ACC氧化酶基因以及与氰化物解毒相关的β-氰丙氨酸合成酶基因EC_CAS均随着氨基酸混合液浓度的升高而上调表达,其中600和800μmol/L混合液预处理强烈诱导了所有5个测试基因的表达水平。本研究发现,外源施加L-甲硫氨酸和L-半胱氨酸混合液可通过影响植物乙烯信号途径而调控稗草对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的抗性,对降低稻田中除草剂的施用量以及减缓稗草对二氯喹啉酸抗性的产生和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孔雀稗
除草剂抗性
二氯喹啉酸
氨基酸
酶活性
乙烯信号途径
Keywords
Echinochloa crus-pavonis
herbicide resistance
quinclorac
amino acids
enzyme activity
ethylene signaling pathway
分类号
TQ457 [化学工程—农药化工]
S481.4 [农业科学—农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薯圆加工专用型甘薯种质资源筛选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
1
2
作者
吴紫钰
杨鸿
杨志坚
陈选阳
陈凌华
许桦榕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生物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农林大学
金山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
闽台
作物
生物
育种农业农村部
重点
实验室
泉州中禾富来高食品有限公司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5期58-63,共6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2020N0003)
福建省科技厅高校产学研联合创新项目(2020N5013)
+2 种基金
福建省种业工程项目(zycxny2021005)
福建省财政厅项目(闽财指[2021]848号)
福建农林大学创新训练项目(X202210389150)。
文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转变,以甘薯为主要原料的薯圆,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欢。以筛选适合薯圆加工专用型甘薯种质资源和研究薯圆加工专用型甘薯的最佳工艺配方为目的,采用福建农林大学洋中科教基地种植的145份甘薯种质为原料进行薯圆加工,根据感官综合评分,筛选出适合薯圆加工的专用型甘薯种质,并对筛选到的种质开展工艺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从145份甘薯种质资源中筛选出薯圆加工感官评价分数大于80分的甘薯种质5份,分别为SP1、SP4、SP35、SP70、SP87,以得分较高的SP1开展薯圆最佳工艺研究,其最佳工艺配方为木薯粉20 g、水6 mL、甜叶菊0.10 g。
关键词
甘薯
薯圆
加工专用型
种质资源
工艺优化
Keywords
Sweet potato
Sweet potato balls
Special use for processing
Germplasm resources
Process optimization
分类号
S5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
3
作者
陈涛
薛婷
杨志坚
陈选阳
陈由强
陈建楠
机构
福建
师范
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海洋
生物
医药与制品产业化开发
技术
公共服务平台
福建省
特色海洋
生物
资源可持续利用
重点
实验室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生物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6期11-21,共11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20N5013)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20N0003)。
文摘
为了建立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矮化褪绿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检测方法,提高检测灵敏度,实现结果的可视化。根据SPFMV外壳蛋白基因(CP)的核苷酸序列和SPCSV的热休克蛋白基因(Hsp 70)的核苷酸序列设计4条RT-LAMP特异性引物,采取单因素优化试验,对RT-LAMP反应体系中的多个因素包括时间、温度、BST聚合酶、Mg^(2+)、RNase抑制剂、dNTPs和Betaine浓度优化,恒温扩增60 min。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SYBR Green I可视化显色,结果表明:SPFMV的优化反应体系为:FIP/BIP 2μL、F3/B30.5μL、BST聚合酶1.0μL、dNTPs 0.6μL、MgSO 41.5μL、RNase抑制剂1.0μL、Betaine 7μL,62℃60 min。SPCSV的优化反应体系为:FIP/BIP 2μL、F3/B30.5μL、BST聚合酶1.0μL、dNTPs 0.6μL、MgSO 41.5μL、RNase抑制剂1.2μL、Betaine 7μL,64℃60 min。进一步利用SPFMV全基因组的4个片段(SPFMV-1、SPFMV-2、SPFMV-3、SPFMV-4)、SPCSV-Hsp 70和RGNNV进行特异性检验,分别建立了SPFMV和SPCSV的特异性RT-LAMP检测方法,扩增出了具有RT-LAMP的典型瀑布状条带,与凝胶电泳和SYBR Green I显色结果一致,SPFMV和SPCSV的灵敏度检测下限分别为:1×10^(-6)、1×10^(-3)ng·μL^(-1),该方法检测灵敏度高,实现了结果的可视化。对田间甘薯苗和离体组织培养甘薯苗进行检测验证,SPFMV-RT-LAMP检测方法成功率为100%,SPCSV-RT-LAMP检测方法的成功率为95%,表明研发的SPFMV和SPCSV的RT-LAMP检测方法适用于SPFMV和SPCSV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甘薯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
甘薯矮化褪绿病毒(SPCSV)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
建立
Keywords
Sweet potato
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
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
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
Establishment
分类号
S435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L-甲硫氨酸和L-半胱氨酸混合液对抗二氯喹啉酸孔雀稗生长、生理和乙烯信号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汪鹏
周浪
赵义
林熠斌
姚明
王向磊
宋圆圆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薯圆加工专用型甘薯种质资源筛选及工艺优化
吴紫钰
杨鸿
杨志坚
陈选阳
陈凌华
许桦榕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
陈涛
薛婷
杨志坚
陈选阳
陈由强
陈建楠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