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子参多糖经Let-7d-3p下调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小鼠的炎症基因转录水平
1
作者 罗诗师 陈蓓蕾 +9 位作者 张蕾 冯启贤 吴瑞森 陈佳祺 王媛 简子昕 许丽惠 陈秋勇 马玉芳 王全溪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38-2450,共13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太子参多糖(Radix pseudostellariae polysaccharide,RPP)调控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Let-7d-3p对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引起炎症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理。体外培养猪肾细胞(porcine kidney 15,... 本研究旨在探究太子参多糖(Radix pseudostellariae polysaccharide,RPP)调控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Let-7d-3p对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引起炎症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理。体外培养猪肾细胞(porcine kidney 15,PK-15),使用不同浓度RPP(0.5~32.0 mg·mL^(-1))处理PK-15细胞,通过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接着将PK-15细胞分为空白组、PRV组、0.5 mg·mL^(-1)RPP组、1.0 mg·mL^(-1)RPP组、2.0 mg·mL^(-1)RPP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17的mRNA转录水平。转染Let-7d-3p抑制物至PK-15细胞,经0或0.5 mg·mL^(-1)RPP干预后,采用qPCR检测Let-7d-3p和炎症因子mRNA转录水平。选择15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PRV组、RPP(10 mg·kg^(-1))组(每组5只),qPCR检测小鼠肾组织中Let-7d-3p和炎症因子m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在0~4.0 mg·mL^(-1)浓度RPP无细胞毒性。与空白组相比,PRV感染PK-15细胞会显著上调炎症因子IL-6、TNF-α、IL-17的mRNA转录水平(P<0.01),显著下调Let-7d-3p转录水平(P<0.01)。与PRV组相比,三个浓度的RPP作用细胞后均显著上调Let-7d-3p的转录水平(P<0.01),同时显著下调3个炎症因子的mRNA转录水平(P<0.01)。抑制Let-7d-3p后,与PRV组相比Let-7d-3p抑制组的IL-6、TNF-α、IL-17的mRNA转录水平呈现显著上调(P<0.01)。而与PRV+RPP组相比,抑制Let-7d-3p后加入RPP干预,细胞炎症因子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上调(P<0.01)。体内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PRV感染组小鼠肾中Let-7d-3p的转录水平显著下降(P<0.01),且炎症因子IL-6、TNF-α、IL-17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PRV组相比,RPP处理小鼠后肾脏中Let-7d-3p转录水平显著上升(P<0.01),炎症因子IL-6、TNF-α、IL-17的转录水平显著下降(P<0.01)。体内体外结果表明,RPP可通过Let-7d-3p下调PRV感染引起的炎症基因转录水平,在mRNA水平上发现RPP具有一定的抗炎效用,为后续研究太子参多糖缓解PRV引起的炎症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多糖 伪狂犬病病毒 Let-7d-3p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头菇多糖对大黄鱼原代头肾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2
作者 安慧敏 王馨怡 +2 位作者 王永阳 黄小红 张伟妮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0-639,共10页
【目的】探究猴头菇多糖(HEP)对大黄鱼原代头肾巨噬细胞(PKM)的免疫调节作用,为HEP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大黄鱼PKM。用50、100、200、400、800μg·mL^(-1)HEP处理PKM 24 h... 【目的】探究猴头菇多糖(HEP)对大黄鱼原代头肾巨噬细胞(PKM)的免疫调节作用,为HEP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大黄鱼PKM。用50、100、200、400、800μg·mL^(-1)HEP处理PKM 24 h,采用CCK-8法测定HEP对PKM活性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HEP对PKM吞噬活性及活性氧(ROS)和一氧化氮(NO)生成量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200μg·mL^(-1)HEP对PKM 3种促炎细胞因子基因(IL^(-1)β、IL-6、IL-8)表达量的影响。【结果】100、200、400、800μg·mL^(-1)HEP均能显著增强PKM活性;100、200、400、800μg·mL^(-1)HEP均能显著增强PKM的吞噬能力;50、100、200、400、800μg·mL^(-1)HEP均可极显著抑制PKM ROS和NO的生成;200μg·mL^(-1)HEP能显著上调PKM IL^(-1)β、IL-6、IL-8的表达量,而HEP预处理能抑制灭活变形假单胞菌诱导的IL^(-1)β、IL-6、IL-8的上调表达。【结论】HEP对大黄鱼PKM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多糖 大黄鱼 头肾巨噬细胞 活性氧 促炎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太子参多糖对鸡毒支原体弱毒活疫苗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沛予 游泽龙 +1 位作者 廖丽华 王全溪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2-528,共7页
为研究口服太子参多糖(RPP)对鸡毒支原体(MG)弱毒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本实验选用SPF鸡90只,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CK组)、疫苗对照组(MG组)和3种不同剂量RPP组(RPP剂量分别为L组50 mg/kg、M组100 mg/kg和H组200 mg/kg)。除CK组和MG组... 为研究口服太子参多糖(RPP)对鸡毒支原体(MG)弱毒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本实验选用SPF鸡90只,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CK组)、疫苗对照组(MG组)和3种不同剂量RPP组(RPP剂量分别为L组50 mg/kg、M组100 mg/kg和H组200 mg/kg)。除CK组和MG组外,L组、M组和H组均在接种前1 d~7 d口服适量RPP,第8 d时除CK组外各组鸡均经滴鼻MG弱毒活疫苗30μL(1羽份)。每日称饲料用量并在给药后7 d、21 d时各组随机抽9只鸡称重,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肉比;给药前和给药后7 d、10 d、14 d、21 d时每组分别随机经翅下静脉采集6只鸡血液,采用间接ELISA测定细胞因子含量、抗体效价。给药后7 d、14 d、21 d,各组随机抽3只鸡剖杀无菌采集脾脏,分别测定脾脏指数。结果显示:与CK组、MG组相比,给药后21 d时L、M、H组鸡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升高(P<0.05),L、H组鸡料肉比显著降低(P<0.05),21 d时L、M、H组鸡MG抗体效价均显著升高(P<0.05),并达到有效免疫保护水平。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在给药后14 d时M、H组IFN-γ、IL-4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IL-1、IL-6含量均显著下调(P<0.05);给药后14 d、21 d时L、M、H组脾脏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分别选CK组、MG组和免疫效果最佳的H组5只鸡,于给药后21 d经滴鼻点眼MG MX-4株菌液,记录各组鸡攻毒后鸡体重、症状,2周后剖杀并采集攻毒后鸡肺脏,进行病变评分。结果显示,CK组鸡日增重显著低于(P<0.05)MG组、H组,而MG组和H组比较,MG组1只鸡日增重低于MG组平均值,其余鸡生长性能均无明显异常;CK组鸡肺脏病变较为严重(病变平均分值为6.8分),MG组鸡肺脏仅轻微病变(病变平均分值为1.8分),H组肺脏无明显病变(病变平均分值为0.6分)。上述结果首次表明,口服RPP能够使免疫MG弱毒活疫苗鸡的抗体效价快速上升,脾脏功能增强,提高鸡的生长性能,并升高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在鸡血清中的含量,从而促进免疫鸡的细胞免疫反应与抗原提呈能力;另外还可显著降低血清中促炎因子IL-1、IL-6含量,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同时可有效降低攻毒鸡肺脏病变程度,减缓MG感染导致鸡的生长性能下降。本研究为RPP在MG弱毒活疫苗免疫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多糖 鸡毒支原体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A-LFD检测RHdV-2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立荣 许高琳 +2 位作者 郑娱 游泽龙 王全溪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9-785,共7页
【目的】建立基于重组酶介导的核酸等温扩增(RAA)的侧流层析试纸条(LFD)方法,用于快速诊断兔出血症病毒(RHdV)2型(RHdV-2)。【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RHdV-2、RHdV 1型(RHdV^(-1))基因组,筛选RHdV-2特异且保守的片段,设计RAA-LFD... 【目的】建立基于重组酶介导的核酸等温扩增(RAA)的侧流层析试纸条(LFD)方法,用于快速诊断兔出血症病毒(RHdV)2型(RHdV-2)。【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RHdV-2、RHdV 1型(RHdV^(-1))基因组,筛选RHdV-2特异且保守的片段,设计RAA-LFD探针与特异性引物,以筛选最适引物及其浓度;对RAA-LFD检测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时间进行优化,并对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重复性进行评价及临床样品检测。【结果】同源性分析表明,RHdV-2的VP60基因存在特异且保守的序列。基于VP60基因设计3对引物,发现上游引物序列为5'-TCATTTGTACCCTTCAGCGGTACCACCATCC-3'、下游引物序列为5'-CCCGGCTGTTGTCTGGTTTATGCCATTT-3'的扩增效果最好,引物与探针混合液的最适浓度为5.000μmol·L^(-1)。用LFD-RAA方法检测RHdV-2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9℃,最适反应时间为30 min。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以RHdV-2 VP60重组质粒为模板的最低检出量为6.7×103 ng·μL^(-1)。用建立的RAA-LFD方法对RHdV^(-1)的检测结果呈阴性,对RHdV-2的检测结果呈阳性,表明该方法的特异性良好。重复性检测结果显示,同一批次和不同批次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均一致,表明重复性好。31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5份为RHdV-2阳性样品。【结论】建立的检测RHdV-2的RAA-LFD方法具有简捷、易操作的特点,适合养殖场对RHdV-2的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 重组酶介导的核酸等温扩增 侧流层析试纸条 诊断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子参参须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闵思明 赵晓瑶 +5 位作者 陈赛红 甘思言 陈俊宇 朱晶 黄一帆 马玉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28,共6页
为研究太子参参须多糖(RPFRP)对免疫抑制小鼠功能的影响,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建立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灌胃RPFRP,称量计算器官指数(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碳粒廓清法测定巨噬细胞功能,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 为研究太子参参须多糖(RPFRP)对免疫抑制小鼠功能的影响,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建立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灌胃RPFRP,称量计算器官指数(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碳粒廓清法测定巨噬细胞功能,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含量。结果显示,RPFRP能下调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脾脏指数,上调胸腺指数、碳粒廓清指数K和细胞因子IL-2、IFN-γ含量。说明RPFRP能通过改善免疫器官指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参须多糖 环磷酰胺 免疫调节 免疫抑制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子参参须多糖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乔石 闵思明 +4 位作者 李若南 于丛爽 张炎达 黄一帆 马玉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3-77,共5页
设空白对照组及太子参参须多糖(RPFRP)组,给药12.5、25、50、100、200、400μg/mL,分别与小鼠的脾细胞共同培养。经分光光度法筛选RPFR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安全浓度范围,MTT法检测RPFR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 设空白对照组及太子参参须多糖(RPFRP)组,给药12.5、25、50、100、200、400μg/mL,分别与小鼠的脾细胞共同培养。经分光光度法筛选RPFR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安全浓度范围,MTT法检测RPFR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作用后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凋亡,ELISA法检测药物作用后小鼠脾淋巴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PFRP可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当RPFRP质量浓度在12.5μg/mL~400μg/mL时,其协同ConA可显著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当RPFRP质量浓度在50μg/mL~400μg/mL时,其协同LPS可显著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RPFRP处理组细胞总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当RPFRP质量浓度在25μg/mL~100μg/mL时,处理组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5),RPFRP在刺激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IL-4,IL-6和IFN-γ)中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P>0.05或P<0.05)。RPFRP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一定质量浓度内能减少脾淋巴细胞的凋亡,促进脾淋巴细胞因子分泌,为RPFRP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参须多糖 脾增殖细胞 细胞因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植物提取物复合物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吕明其 王小辉 +7 位作者 王冠淞 王文玫 林国徐 秦韬 李健 俞道进 黄一帆 马玉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87-1792,1842,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两种植物提取物对断奶仔猪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胎次相近(3~6胎次)、体重相近、25日龄断奶的"Y x L"仔猪1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两种植物提取物对断奶仔猪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胎次相近(3~6胎次)、体重相近、25日龄断奶的"Y x L"仔猪12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上添加20 mg/kg硫酸抗敌素+100 mg/kg杆菌肽锌、400 mg/kg植物提取物复合物I、400 mg/kg植物提取物复合物Ⅱ,试验期30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5日龄时两组植物提取物复合物组IgA、IgM、IgG、C3、C4、IL-2、IFN-γ含量均显著提高(P <0. 05),RBC总数与IL-6含量升高; 60日龄时,三个试验组IL-2、IL-6、IFN-γ显著提高(P <0. 05),两组植物提取物复合物组IgM、IgG、C3、C4含量及RBC总数均极显著提高(P <0. 01),IgA含量显著提高(P <0. 05)。上述结果表明,两组植物提取物复合物能够改善断奶仔猪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复合物 断奶仔猪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活疫苗(兔源)免疫猪体后血液转录组学变化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包松英 庄许诺 +1 位作者 江兴华 王全溪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55,共8页
为了研究猪瘟活疫苗(兔源)免疫猪体后的免疫应答,本试验选择未免疫猪瘟疫苗且猪瘟抗原抗体阴性的4周龄小猪10头,随机分成2个组别,分别免疫猪瘟活疫苗(兔源)、健康家兔脾淋组织(组织对照),采集免疫后3 d的前腔静脉血液样本,利用RNA-Seq... 为了研究猪瘟活疫苗(兔源)免疫猪体后的免疫应答,本试验选择未免疫猪瘟疫苗且猪瘟抗原抗体阴性的4周龄小猪10头,随机分成2个组别,分别免疫猪瘟活疫苗(兔源)、健康家兔脾淋组织(组织对照),采集免疫后3 d的前腔静脉血液样本,利用RNA-Seq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并采用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验证。结果表明:猪瘟活疫苗(兔源)免疫组与脾淋组织对照组相比,外周血中差异表达基因有317个(P<0.05),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数量为221个,下调表达的有96个;差异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与生物过程相关的有483个,细胞组分相关的98个,分子功能相关的有87个,其中显著差异转录的mRNA主要参与对病毒的防御反应(defense response to virus)、病毒过程(viral process)等生物过程;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涉及的通路数量有215个,与免疫和抗炎相关的有甲型流感(Influenza A)、EB病毒感染(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RIG-I样受体(RIG-I-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TNF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NOD-like受体信号通路(NOD-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等,其中CXCL10、RSAD2、OAS1、OAS2、MX1、ISG15等基因上调表达;随机筛选了CXCL10、NOS3、CD86、NOD14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RT-qPCR验证,结果显示RT-qPCR和测序结果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趋势基本一致,说明猪瘟活疫苗(兔源)免疫3 d可刺激猪体先天性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活疫苗(兔源) RNA-SEQ 血液 GO功能富集分析 KEGG信号通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