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工程应用于作物育种的试验研究 第4报 外源DNA处理水稻遗传变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秀英 陈璋 +3 位作者 卢勤 林学健 郑莉 翁雪娇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1-6,共6页
以外源牛胰 DNA 培养处理水稻萌动种子,研究 D_1、D_2和 D_3植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外源 DNA 处理所引起的变异类型多、幅度大、频率高,但与外源 DNA 浓度之间没有明显相关.外源 DNA 处理对改良现有推广品种的... 以外源牛胰 DNA 培养处理水稻萌动种子,研究 D_1、D_2和 D_3植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外源 DNA 处理所引起的变异类型多、幅度大、频率高,但与外源 DNA 浓度之间没有明显相关.外源 DNA 处理对改良现有推广品种的某一不良性状较为有利,同时在变异后代中可获得优良的或特殊的变异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外源DNA 遗传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工程应用于作物育种的试验研究 第6报 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启锋 陈璋 王金陵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41-247,共7页
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R_2代的单株有效穗数、单株产量和株高等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选择潜力,生育期、千粒重、结实率、穗长和单株有效穗数等具有较高的遗传力(>50%).在抗病细胞突变体中进行丰产性选择,以穗实粒数、结实率或... 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R_2代的单株有效穗数、单株产量和株高等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选择潜力,生育期、千粒重、结实率、穗长和单株有效穗数等具有较高的遗传力(>50%).在抗病细胞突变体中进行丰产性选择,以穗实粒数、结实率或单株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等性状结合单株产量进行综合选择,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对R_3群体的主成分分析表明,高抗高产株系应该是穗实粒数和单株有效穗数中等偏多、结实率高、着粒密度大、中熟或中熟偏迟.经主成分分析入选的2个优良株系,通过R_4代种植鉴定,来自D_3[(沈农1033//Jaya/233)H_2]品系的88-334株系表现为高抗稻瘟病、整齐度好、中熟高产,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同时还选择出12个高产高抗稻瘟病的优良单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病性 育种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工程应用于作物育种的试验研究 第5报 水稻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的筛选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启锋 高汉芳 +1 位作者 陈璋 王金陵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479-486,共8页
以稻瘟病病原菌毒素滤液为选择压力,在水稻种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和分化过程中,筛选出一批水稻抗病细胞突变体。稻瘟病病原菌毒素滤液可代替孢子悬液直接用于抗病细胞突变体筛选与鉴定。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加入45%的毒素滤液,或... 以稻瘟病病原菌毒素滤液为选择压力,在水稻种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和分化过程中,筛选出一批水稻抗病细胞突变体。稻瘟病病原菌毒素滤液可代替孢子悬液直接用于抗病细胞突变体筛选与鉴定。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加入45%的毒素滤液,或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与分化培养基均加入30%或45%的毒素滤液,效果较好。经毒素处理筛选出的绿苗,其后代有一部分无性系的抗病性是稳定的,可供选择利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植株和愈伤组织的抗病性有关,可作为选择抗病突变体的指标。本文还对完善这项试验及与水稻育种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育种 生物工程 水稻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稻瘟病遗传育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4
作者 陈璋 《福建稻麦科技》 1993年第1期1-5,共5页
自1560年意大利首次发现稻瘟病以来,稻瘟病已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病害。由于其致病真菌的高度易变性,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长期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不论是在基础理论还是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有... 自1560年意大利首次发现稻瘟病以来,稻瘟病已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病害。由于其致病真菌的高度易变性,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长期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不论是在基础理论还是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有关报道也逐年增多。本文综述了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稻瘟病品种抗性鉴定、评价与利用,抗性遗传分析及抗病育种方法的研究结果,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盼能为今后水稻抗病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遗传育种研究 抗性鉴定 抗病育种 水平抗性 作物病害 抗性基因 垂直抗性 田间抗性 致病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作物数量性状基因与遗传标记连锁关系的方差分析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维明 吴为人 卢浩然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7-102,共6页
本文提出利用自交作物单染色体纯合重组系检测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与遗传标记连锁关系的方差分析模型。增加重复可有效地减少样本容量、降低试验误差和提高检测QTL的灵敏度。应用方差分析将控制小麦每穗小穗数的两个QTL——Sn Ⅰ和Sn... 本文提出利用自交作物单染色体纯合重组系检测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与遗传标记连锁关系的方差分析模型。增加重复可有效地减少样本容量、降低试验误差和提高检测QTL的灵敏度。应用方差分析将控制小麦每穗小穗数的两个QTL——Sn Ⅰ和Sn Ⅱ定位在7D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和长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 遗传标记 方差分析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其遗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朱秀英 陈璋 卢勤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4,共4页
研究以20种不同基因型水稻的成熟或未成熟种胚为外植体,探讨了影响种胚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植株再生的主要因素,建立了1191个(丛)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大多数体细胞无性系(SC_1)的育性正常,而SC_2则有14.9%的株系生育期、株高、单株有效穗数... 研究以20种不同基因型水稻的成熟或未成熟种胚为外植体,探讨了影响种胚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植株再生的主要因素,建立了1191个(丛)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大多数体细胞无性系(SC_1)的育性正常,而SC_2则有14.9%的株系生育期、株高、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性状发生变异,大多数株系的主要性状劣于供体品种,倾向于迟熟、多蘖、每穗实粒数少、株谷重降低,但株系之间差异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体细胞无性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多胚现象研究综述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向东 陈启锋 李维明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本文综述了作物多胚现象胚胎学、遗传学和应用探索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和进展.并就需深入探讨的某些问题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关键词 作物 多胚 胚胎学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穗伸出度的遗传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梁康迳 王乃元 杨仁崔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380-385,共6页
分析了2个不同来源水稻高秆隐性种质的6个杂交组合F_1,F_2,BF_1以及相应亲本的穗伸出度.结果表明,穗伸出度受1对隐性主效基因和一些修饰基因所控制,F_2分离世代相关分析表明,穗伸出度与株高、穗长、第1节间长、第2节间长呈极显著正相关... 分析了2个不同来源水稻高秆隐性种质的6个杂交组合F_1,F_2,BF_1以及相应亲本的穗伸出度.结果表明,穗伸出度受1对隐性主效基因和一些修饰基因所控制,F_2分离世代相关分析表明,穗伸出度与株高、穗长、第1节间长、第2节间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第4节间长、第5节间长的相关不显著.与第3节间长的相关在不同种质杂交的组合中表现不一致.通过连续回交和选择,已将粳型长节间种质的eui隐性基因导人籼型保持系中,转育不包颈籼型不育系的育种工作正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伸出度 EUI基因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垦58S转育的四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邓晓建 周开达 李仁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86-193,共8页
2558S、2877S、8902S和W6154S都是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转育而来的籼型不育系,试验得出2558S是可育临界温度低的温敏系,2877S和对照农垦58S是临界温度较低的光敏系,8902S是临界温度较... 2558S、2877S、8902S和W6154S都是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转育而来的籼型不育系,试验得出2558S是可育临界温度低的温敏系,2877S和对照农垦58S是临界温度较低的光敏系,8902S是临界温度较高的光敏系,W61545是临界温度高的温敏系。这四个籼型不育系与四个常规品种杂交F_1育性都正常,同一组合正反交F1育性没有显著差异。在四川雅安夏季长光照但气温偏低的生态条件下,2558S和2877S与四个常规品种杂交F2和BF1育性基本上表现二对基因的遗传分离,而8902S和W6154S与四常规品种杂交F2和BF1育性分离表现不一致,有的组合表现二对基因的遗传分离有的组合则表现不育株显著偏少。由此认为这四个不育系的不育性由细胞核内二对独立遗传的隐性主基因控制,但遗传背景和环境光、温条件对育性分离表现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遗传分析 光温敏核不育 农垦58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抽穗期遗传研究——Ⅳ.光周期敏感性的遗传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元昌 蔡俊迈 李维明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269-273,共5页
在福州(26.05°N)自然条件下,用3个不感光的不育系:V_(20)A,宁A和珍鼎28A;3个基本不感光的恢复系:5460,IR_(30)和明恢63分别与两个感光的恢复系:印尼矮禾和红田谷杂交,共配制13个组合,调查其抽穗期表现,结果表明:13个组合中,除2个组... 在福州(26.05°N)自然条件下,用3个不感光的不育系:V_(20)A,宁A和珍鼎28A;3个基本不感光的恢复系:5460,IR_(30)和明恢63分别与两个感光的恢复系:印尼矮禾和红田谷杂交,共配制13个组合,调查其抽穗期表现,结果表明:13个组合中,除2个组合F_1表现为感光性不完全显性,F_2呈1:2:1分离外,其余组合均表现为感光对不感光或基本不感光显性,F_2分离为3感光:1不感光或基本不感光。表现为1对主效感光基因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穗期 遗传 光敏性 水稻 杂交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雄性不育遗传的核质关系浅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乃元 梁康迳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6-22,共7页
不同授粉方式的作物其育性基因型的整体分布不同是选育不育系不同途径的主要原因:白花授粉作物的自交导致基因同质化。其育性核基因型和胞质基因型演化成各种异质性的群体;异花授粉作物是互交、杂结合的群体。具有育性核基因复杂性和胞... 不同授粉方式的作物其育性基因型的整体分布不同是选育不育系不同途径的主要原因:白花授粉作物的自交导致基因同质化。其育性核基因型和胞质基因型演化成各种异质性的群体;异花授粉作物是互交、杂结合的群体。具有育性核基因复杂性和胞质基因多样性。提出细胞核、细胞质多育性基因基础上的核质互作雄性不育假说,试述了各种不同来源雄性不育的遗传模式。认为自花授粉作物的突变型雄性核不育可能在不同育性基因型群体中寻找相应的可育胞质基因而获得保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质互作 遗传 作物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温敏核不育性遗传规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光霖 潘润森 +2 位作者 吴春华 刘向东 李维明 《福建稻麦科技》 1992年第4期17-20,共4页
本文选用12个常规籼稻品种与四个籼型温敏核不育系杂交,综合采用花药形态和花粉育性鉴定指标,观察分析杂种F_2代植株育性表现。结果表明:温敏核不育水稻不育性多数受1~2对隐性主基因的控制,遗传方式复杂,有些呈独立遗传,有些为互作遗传... 本文选用12个常规籼稻品种与四个籼型温敏核不育系杂交,综合采用花药形态和花粉育性鉴定指标,观察分析杂种F_2代植株育性表现。结果表明:温敏核不育水稻不育性多数受1~2对隐性主基因的控制,遗传方式复杂,有些呈独立遗传,有些为互作遗传,遗传背景对不育性的遗传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感不育水稻 籼型 遣传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果黄麻花青素的遗传研究—“R”基因作用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郑云雨 王英娇 +2 位作者 祁建民 林培清 卢浩然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27-31,共5页
对6个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的观察和组织解剖研究表明,圆果黄麻色素减免基因“R”。在黄麻不同生育阶段对决定花青素分布强度的“A”不同复等位基因的减免作用不同。在苗期和后期。“R”基因的减免作用主要是减少花青素细胞的数量,对“A... 对6个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的观察和组织解剖研究表明,圆果黄麻色素减免基因“R”。在黄麻不同生育阶段对决定花青素分布强度的“A”不同复等位基因的减免作用不同。在苗期和后期。“R”基因的减免作用主要是减少花青素细胞的数量,对“A”基因的不同复等位基因,花青素细胞减少的数量不同;因此,尽管有“R”基因存在,由于“A”复等位基因的不同.F_1茎色的表现也不同,在旺长期阶段,由于“R”基因作用明显加强,不仅使花青素的细胞数量减少,而且花青素细胞内色素的浓度也受到抑制,“A”的不同复等位基因之间差异不明显,因此茎的表现为绿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果黄麻 花青素 色素减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物改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
14
作者 陈启锋 祁建民 +3 位作者 李维明 卢勤 陈璋 刘向东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263-268,共6页
扼要分析了作物改良的成就、问题和原因;根据作物育种面临的新任务,论述了作物育种应用生物技术与常规途径相结合的研究策略,提出了现阶段应以细胞工程为重点,较为系统地阐明了研究细胞育种技术新体系的依据与内容。
关键词 细胞育种 作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果黄麻(C.capsularis,L.)不定芽和叶形的遗传研究
15
作者 郑云雨 陈福强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3,共3页
试验采用四个性状不同,经多代自交的中国圆果黄麻品种为亲本,配制了四个杂交组合,对叶形、托叶形状二对性状的遗传关系和不定茅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形与托叶形状二对性状完全连锁或紧密连锁;有腋芽、无腋茅、不定茅的遗传涉... 试验采用四个性状不同,经多代自交的中国圆果黄麻品种为亲本,配制了四个杂交组合,对叶形、托叶形状二对性状的遗传关系和不定茅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形与托叶形状二对性状完全连锁或紧密连锁;有腋芽、无腋茅、不定茅的遗传涉及到二对基因的差异,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表现显性上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果种黄麻 不定芽 叶形 遗传 黄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类作物媒体介导DNA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陈璋 《福建农业科技》 1993年第2期22-24,共3页
高等植物基因转化技术与机理是目前生物研究领域的热点领域。近年来,在各国学者的努力下,利用重组DNA技术,已对基因载体的构建、原生质体或细胞的转化、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作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为植物遗传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 高等植物基因转化技术与机理是目前生物研究领域的热点领域。近年来,在各国学者的努力下,利用重组DNA技术,已对基因载体的构建、原生质体或细胞的转化、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作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为植物遗传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类作物 DNA导入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绿豆地方品种的研究 Ⅲ.绿豆品种数量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17
作者 郑克平 陈璋 陈启锋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40-143,共4页
将50个绿豆地方品种的16个数量性状归成生育期、形态数量、产量构成、籽粒产量和籽粒品质性状等5组。结果表明,这5组性状两两之间都存在显著相关.籽粒产量与其构成性状、形态数量性状的多元相关高丁籽粒产量与生育期性状的相关,又高于... 将50个绿豆地方品种的16个数量性状归成生育期、形态数量、产量构成、籽粒产量和籽粒品质性状等5组。结果表明,这5组性状两两之间都存在显著相关.籽粒产量与其构成性状、形态数量性状的多元相关高丁籽粒产量与生育期性状的相关,又高于与品质性状的相关,且分别决定了88.00%和88.40%籽粒产量的相关变异.产量构成性状与形态性状的典型相关高于与生育期性状及品质性状的相关.各性状组间在关联性上起作用的主要性状为籽粒产量、生育日数、茎粗、收获指数、荚粒数、百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等7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品种 数量性状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麻数量性状遗传关系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祁建民 卢浩然 +1 位作者 郑云雨 王英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45-150,共6页
采用基因型单因素遗传设计,用54份较有代表性圆果黄麻遗传资源,研究了12个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参数,分析和比较了各性状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现实遗传力和相关遗传力,并估算了各性状对单株干皮产量的相关遗传变异贡献率。本文还进行... 采用基因型单因素遗传设计,用54份较有代表性圆果黄麻遗传资源,研究了12个数量性状的相关遗传参数,分析和比较了各性状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现实遗传力和相关遗传力,并估算了各性状对单株干皮产量的相关遗传变异贡献率。本文还进行了遗传相关信息与遗传相关贡献的估算,以及主成分等分析。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分枝高度、单株鲜茎重和生长日数等主要数量性状在产量构成及选择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 数量性状 相关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胚离体培养若干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璋 朱秀英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3-27,共5页
采用1/2p(p+1)半完全双列杂交法,研究了水稻种胚离体培养的遗传表现。水稻种胚离体培养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主要受亲本基因型的影响,不仅存在基因的加性效应,也表现非等位基因的互作效应,其遗传模型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胚性愈伤... 采用1/2p(p+1)半完全双列杂交法,研究了水稻种胚离体培养的遗传表现。水稻种胚离体培养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主要受亲本基因型的影响,不仅存在基因的加性效应,也表现非等位基因的互作效应,其遗传模型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胚性愈伤组织分化率与绿苗再生率的遗传表现符合加性-显性模型,表现为部分显性。同时,还对如何减轻水稻种胚离体培养研究中基因型的依赖性和提高绿苗再生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双列分析 遗传力 离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穗伸出度及若干茎秆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 被引量:15
20
作者 梁康迳 王乃元 +1 位作者 杨仁崔 高惠璇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59-263,共5页
选用籼、粳、爪哇稻品种(系)100个,研究了穗伸出度等12个茎秆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结果表明:穗伸出度和最下部节间长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各茎秆叶片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在95%以上;穗伸出度与叶片长、宽,第3、4节间长的遗传相关不显... 选用籼、粳、爪哇稻品种(系)100个,研究了穗伸出度等12个茎秆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结果表明:穗伸出度和最下部节间长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各茎秆叶片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在95%以上;穗伸出度与叶片长、宽,第3、4节间长的遗传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对穗伸出度作用最大的是第1节间长度,其次为第2节间长,且与第3、4节间长和倒二叶长的遗传通径均为负效应.育种上,在选育利于异交的长穗颈、短冠层叶片性状的同时,可兼得降低基部节间长度,从而不因增长穗颈长度而降低抗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伸出度 节间长度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