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杆菌介导的病毒侵染方法在禾本科植物转化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吴祖建 林奇英 谢联辉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411-415,共5页
综述了农杆菌介导的病毒侵染方法(Agroinfection)在禾本科植物转化研究方面的进展.利用农杆菌的Ti/Ri质粒载体将病毒或类病毒的核酸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近年来在禾本科植物包括水稻、大麦、小麦和玉米等具有经济... 综述了农杆菌介导的病毒侵染方法(Agroinfection)在禾本科植物转化研究方面的进展.利用农杆菌的Ti/Ri质粒载体将病毒或类病毒的核酸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近年来在禾本科植物包括水稻、大麦、小麦和玉米等具有经济重要性的粮食作物的转化研究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它具有直接、高效、灵敏等特点,在导入植物过程中不需制备病毒或类病毒的核酸,也不需通过介体昆虫的介导.因此,农杆菌介导的病毒侵染方法是人们研究农杆菌及其禾本科寄主的相互关系、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病毒基因功能和核酸序列的很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病毒侵染 禾本科植物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毒RNA间重组的研究现状
2
作者 王海河 谢联辉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47-53,共7页
根据近几年来研究的最新资料,从植物病毒RNA间的重组位点的特征以及重组体亲本链双方的来源的角度对植物病毒RNA的重组类型作了介绍,并对其重组机制作了综述.
关键词 植物病毒RNA RNA重组 重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SSCP技术在植物病毒学上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魏太云 林含新 +2 位作者 吴祖建 林奇英 谢联辉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81-186,共6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作为一种区分检测基因组之间微小差异的有效方法 ,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和适用于大样品量筛选的特点 .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条件优化及改进策略 .该技术在植物病毒学上主要应用于 :(1)分子变异 ;(... 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作为一种区分检测基因组之间微小差异的有效方法 ,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和适用于大样品量筛选的特点 .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条件优化及改进策略 .该技术在植物病毒学上主要应用于 :(1)分子变异 ;(2 )混合侵染的检测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毒 应用 PCR-SSCP 分子变异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束顶病毒的提纯和血清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平东 张广志 +5 位作者 周仲驹 李梅 沈春奇 庄西卿 林奇英 谢联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42-46,共5页
以香蕉交脉蚜(Pentalonianigroncrvosa)人工接种表现典型束顶病症状的香蕉组培苗为材料,预预先经氯仿-正丁醇充分乳化的缓冲液抽提和澄清、差速离心、蔗糖垫部分纯化、蔗糖梯度离心,得到粒体完整的直径约1... 以香蕉交脉蚜(Pentalonianigroncrvosa)人工接种表现典型束顶病症状的香蕉组培苗为材料,预预先经氯仿-正丁醇充分乳化的缓冲液抽提和澄清、差速离心、蔗糖垫部分纯化、蔗糖梯度离心,得到粒体完整的直径约18-20nm的球状病毒。提纯的病毒制剂具典型的核蛋白紫外吸收光谱,最高吸收峰在257nm左右,最低吸收峰在240nm左右,A260/280=1.3,提纯产量最高可达3.4mg/kg组织。用上述提纯病毒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的抗血清,经对流免疫电泳方法测定效价为1:32。用该抗血清建立的A蛋白夹心ELISA(DAS-ELISA)及与单克隆抗体结合使用的异种抗体双夹心ELISA(DAS-ELISA)能检测各种香蕉束顶病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束顶病毒 提纯 血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花叶病毒亚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徐平东 谢联辉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82-91,共10页
综述了黄瓜花叶病毒(CMV)亚组研究的进展.根据寄主反应、血清学关系、病毒外壳蛋白肽链图谱分析、dsRNA分析、核酸杂交、RT-PCR产物酶解分析及核酸序列分析等方法,可将现有CMV株系或分离物区分成2个亚组,尤其是... 综述了黄瓜花叶病毒(CMV)亚组研究的进展.根据寄主反应、血清学关系、病毒外壳蛋白肽链图谱分析、dsRNA分析、核酸杂交、RT-PCR产物酶解分析及核酸序列分析等方法,可将现有CMV株系或分离物区分成2个亚组,尤其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核酸杂交、PCR及核酸序列分析,能准确地将不同亚组的分离物区分开.从已知序列的CMV株系分析,不同亚组株系的核苷酸序列同源率各RNA组分仅为58%~75%,同亚组株系的核苷酸序列同源率则达86%~100%.将CMV株系或分离物区分成2个亚组反映了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花叶病毒 亚组 单克隆抗体 核酸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菌物资源研究与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宗华 陈昭炫 谢联辉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446-449,共4页
阐述了菌物的含义及其经济重要性,总结分析了福建省菌物资源研究与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菌物资源 食用菌 菌根 菌物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簇矮病毒:植物呼肠孤病毒属的一个新成员 被引量:3
7
作者 谢联辉 林奇英 +1 位作者 谢莉妍 陈昭炫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312-319,共8页
水稻簇矮病毒(RBSV)是由黑尾叶蝉(Nephotetixcincticeps)和二点黑尾叶蝉(N.virescens)传播的持久性病毒,但不经卵传递;病害表现有奇特的多蘖症或节枝症,且其病株汁液与水稻矮缩病毒(RD... 水稻簇矮病毒(RBSV)是由黑尾叶蝉(Nephotetixcincticeps)和二点黑尾叶蝉(N.virescens)传播的持久性病毒,但不经卵传递;病害表现有奇特的多蘖症或节枝症,且其病株汁液与水稻矮缩病毒(RDV)抗血清不起免疫反应.采用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可获得RBSV提纯制剂,提纯制剂经紫外扫描,呈典型的核蛋白吸收曲线,A260/280=1.64.在电镜下观察提纯病毒,可见大量比较均一的球状粒体,直径为60.0nm.病毒粒体有双层衣壳,蛋白亚基清晰可辨.通过免疫扩散和免疫电镜试验,病毒粒体与RBSV抗血清有明显的血清学反应,而这种抗血清与RDV、水稻瘤矮病毒(RGDV)不起反应.提纯RBSV制剂以苯酚-甲基苯酚-SDS方法提取核酸.将其注射到昆虫介体内,具有侵染性.核酸制品有典型的核酸紫外吸收曲线,A260/280=2.02.根据核酸在不同离子强度下对RNase的稳定性等的测定,表明其核酸属双链RNA.根据紫外吸收测定,RNA在RBSV粒体中的含量为17.5%.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RNA的总分子质量为16.66×106.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70×106、2.30×1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簇矮病毒 病毒性质 传毒介质 呼肠孤病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细病毒属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春嵋 吴祖建 +1 位作者 林奇英 谢联辉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445-451,共7页
纤细病毒属(Tenuivirus)病毒粒体呈丝状,由核衣壳蛋白和基因组RNA 组成.到目前为止,水稻条纹病毒基因组所有4个片段、水稻草状矮化病毒所有6个片段以及水稻白叶病毒和玉米条纹病毒除RNA1外的其余片段的核苷酸... 纤细病毒属(Tenuivirus)病毒粒体呈丝状,由核衣壳蛋白和基因组RNA 组成.到目前为止,水稻条纹病毒基因组所有4个片段、水稻草状矮化病毒所有6个片段以及水稻白叶病毒和玉米条纹病毒除RNA1外的其余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已经测定.各成员所有RNA 片段末端均具有共同的保守序列,并且两端互补配对形成锅柄结构.病毒基因组主要采取双义编码策略,但大部分可能编码蛋白的功能未知. m RNA 的转录可能采用了抓帽机制.纤细病毒属与白蛉热病毒属、番茄斑萎病毒属在基因组序列、结构和编码策略上的相似性表明,纤细病毒属可能归属于布尼安病毒科(Bunyavirid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细病毒属 基因组 复制 分子生物学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毒学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谢联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0年第3期4-4,共1页
关键词 植物病毒学 病害控制 病害监测 病毒诊断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条纹病毒外壳蛋白和病害特异蛋白在寄主体内的积累 被引量:46
10
作者 林奇田 林含新 +2 位作者 吴祖建 林奇英 谢联辉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322-326,共5页
PASELISA检测结果表明:(1)水稻条纹病毒外壳蛋白和病害特异蛋白在水稻寄主体内累积量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而且均与寄主症状的严重度密切相关.(2)不同水稻品种中,2种蛋白的累积量和累积速率有明显差异.明恢63(... PASELISA检测结果表明:(1)水稻条纹病毒外壳蛋白和病害特异蛋白在水稻寄主体内累积量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而且均与寄主症状的严重度密切相关.(2)不同水稻品种中,2种蛋白的累积量和累积速率有明显差异.明恢63(高感)2种蛋白的累积量均比IR36(高抗)的明显大;06381(耐受性低)2种蛋白的累积速率均比岗优22(耐受性高)的明显快,06381病叶中2种蛋白累积量在其显症30d左右达到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条纹病毒 外壳蛋白 病害特异蛋白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稻瘟菌群体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鲁国东 王宝华 +3 位作者 赵志颖 郑学勤 谢联辉 王宗华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54-59,共6页
以 OPG、 OPH、 OPK等 3个系列 6 0个引物对福建稻瘟菌进行了 DNA随机扩增多态性 (RAPD)分析 .6 0个引物中有 2 1个扩增出多态性条带 ,表明福建省稻瘟菌群体有丰富的 RAPD多态性 ,可为该菌的遗传分析提供大量的遗传标记 .对 RAPD条带多... 以 OPG、 OPH、 OPK等 3个系列 6 0个引物对福建稻瘟菌进行了 DNA随机扩增多态性 (RAPD)分析 .6 0个引物中有 2 1个扩增出多态性条带 ,表明福建省稻瘟菌群体有丰富的 RAPD多态性 ,可为该菌的遗传分析提供大量的遗传标记 .对 RAPD条带多样性分析发现龙岩江山病圃稻瘟菌群体遗传多样性较简单 ,有明显优势种群 ,可能影响其抗瘟评定的代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菌 RAPD 群体遗传 多样性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番莲死顶病病原病毒鉴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平东 李梅 +1 位作者 林奇英 谢联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77-84,共8页
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福建南部地区杂交种西番莲(PassifloraedulisXP.edulisvar.flavicarpa)死顶的病原病毒为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cucumorirus,CMV)的一个分离物该分离物能通过摩擦接种侵染供试13科63种(或品种)植物中的1... 鉴定结果表明,引起福建南部地区杂交种西番莲(PassifloraedulisXP.edulisvar.flavicarpa)死顶的病原病毒为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cucumorirus,CMV)的一个分离物该分离物能通过摩擦接种侵染供试13科63种(或品种)植物中的11科54种(或品种);能够由挑蚜(Myzuspersicae)以非持久方式传播;失毒温度为50℃~55℃,稀释终点为10-3~10-4,体外存活期为2~3d。提纯病毒粒体球状,直径为24~26nm。外壳蛋白亚共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分子量约为27kD。从受侵染植物组织中提取dsRNA,电泳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PE2的核酸由5个组份组成,即含有卫星RNA、用该分离物提纯物制备的抗血清,经琼脂双扩散测定效价为1:256。该分离物与CMV抗血清具密切的血清学关系,而与西番莲木质化病毒(PFWV)、紫果西番莲花叶病毒(GMV)、西番莲黄花叶病毒(PFYMV)及烟草花叶毒病(TMV)等4种病毒的抗血清无血清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番莲 死顶 黄瓜花叶病毒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束顶病的研究 V.病株的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仲驹 黄志宏 +2 位作者 郑国璋 林奇英 谢联辉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77-181,共5页
5种聚集度指标测定和Taylor、Iwao法检验结果表明,香蕉束顶病病株在蕉园中分布的基本成分为极有限的个体群,而基本成分的空间分布型为均匀分布.m*-m和lgS2-lgm的回归式分别为m*=0.0389+0.761... 5种聚集度指标测定和Taylor、Iwao法检验结果表明,香蕉束顶病病株在蕉园中分布的基本成分为极有限的个体群,而基本成分的空间分布型为均匀分布.m*-m和lgS2-lgm的回归式分别为m*=0.0389+0.7613m(r=0.9875**)和lgS2=-0.181+0.7933lgm(r=0.9618**),理论抽样数可由n=(1.0389/m-0.2387)/D2来估计.植物保护上常用的对角线法、五点式、棋盘式、Z字型及平行跳跃式法均适于香蕉束顶病株的田间抽样.在发病率极低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束顶病 病株 分布型 抽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斑点杂交法和RT-PCR技术检测甘蔗花叶病毒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利君 周仲驹 谢联辉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342-345,共4页
利用地高辛标记不同长度的 DNA探针通过斑点杂交法对甘蔗花叶病毒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 ,可检测出2 0 0 mg稀释度为 1/10 4 病叶中的病毒 .但不同长度的探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较长的探针显示出较高的灵敏度 .根据克隆所得的病毒基因序列... 利用地高辛标记不同长度的 DNA探针通过斑点杂交法对甘蔗花叶病毒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 ,可检测出2 0 0 mg稀释度为 1/10 4 病叶中的病毒 .但不同长度的探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较长的探针显示出较高的灵敏度 .根据克隆所得的病毒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 ,利用反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进行检测 ,同样得到较好的检测效果 ,但灵敏度略低于杂交检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花叶病毒 检测 斑点杂交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A蛋白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鉴定黄瓜花叶病毒血清组 被引量:12
15
作者 徐平东 李梅 +1 位作者 林奇英 谢联辉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64-69,共6页
根据A蛋白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PAS-ELISA)试验结果可以将我国分离的16个黄瓜花叶病毒(CMV)分离物及4个CMV标准毒株(Fny、Lny、M、WL)区分为2个血清组.14个分离物及标准毒株Fny、M属DTL血... 根据A蛋白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PAS-ELISA)试验结果可以将我国分离的16个黄瓜花叶病毒(CMV)分离物及4个CMV标准毒株(Fny、Lny、M、WL)区分为2个血清组.14个分离物及标准毒株Fny、M属DTL血清组,2个分离物及标准毒株L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花叶病毒 血清组 酶联免疫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草矮病毒与品种抗性的互作 被引量:7
16
作者 林丽明 吴祖建 +2 位作者 谢荔岩 林奇英 谢联辉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444-448,共5页
对当前推广的和近年选育的13个水稻品种抗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草矮病毒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以各品种的发病比率划分抗性等级,结果未发现有免疫品种.筛选出高抗品种1个,占总数的7.7%;中抗品种7个,占... 对当前推广的和近年选育的13个水稻品种抗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草矮病毒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以各品种的发病比率划分抗性等级,结果未发现有免疫品种.筛选出高抗品种1个,占总数的7.7%;中抗品种7个,占总数的53.8%;中感品种4个,占总数的30.8%;高感品种1个,占总数的7.7%.不同抗性品种的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利用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反应(SPA-ELISA)检测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抗性程度与病株中病毒含量呈负相关,且在水稻不同发病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草矮病毒 品种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束顶病的研究──Ⅲ.传毒介体香蕉交脉蚜的发生规律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仲驹 林奇英 +2 位作者 谢联辉 郑国璋 黄志宏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32-38,共7页
在福建香蕉种植区,香蕉束顶病的介体──香蕉交脉蚜以孤雌生殖方式进行繁殖,高度世代重叠.它主要分布在蕉株的假茎及吸芽上,密度大时可遍及心叶基部、叶片以及果轴上.可以有翅蚜飞迁以及无翅蚜爬行方式在株间迁移.在田间除为害香... 在福建香蕉种植区,香蕉束顶病的介体──香蕉交脉蚜以孤雌生殖方式进行繁殖,高度世代重叠.它主要分布在蕉株的假茎及吸芽上,密度大时可遍及心叶基部、叶片以及果轴上.可以有翅蚜飞迁以及无翅蚜爬行方式在株间迁移.在田间除为害香蕉外,在其高峰季节.还见少量寄生粉芭蕉、大蕉、姜、姜黄、芋.室内饲养在粉芭蕉、大蕉(柴蕉)、姜、姜黄、芋、芭蕉芋和美人蕉等上能少量繁殖.在香蕉园中一般在每年的9—12月份有一明显的发生高峰.香蕉束顶病株处理不当时,还促进香蕉交脉蚜的扩散和传病.香蕉交脉蚜在蕉园中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m-m和lgS2-kgm的直线回归式分别为。m=7.5854+7.937m(r=0.9771)和lgS2=1.0879+1.6003lgm(r=0.85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交脉蚜 寄主范围 发生规律 束顶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稻瘟菌的育性及其交配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宝华 鲁国东 +4 位作者 张学博 谢联辉 王宗华 袁筱萍 沈瑛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用来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标准菌株 2 539W(MAT1- 1)和 6 0 2 3(MAT1- 2 )对福建省长期保存的 118个稻瘟菌株进行了育性和交配型的测定 .结果表明 ,经长期保存的菌株仍具有性生殖能力 ,其可育菌株率为32 .2 % ,可育菌株的交配型均为 MAT1- 1.
关键词 稻瘟菌 育性 交配型 致病稳定性 水稻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鲁国东 王宗华 谢联辉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56-63,共8页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介入使稻瘟病菌遗传规律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人们已经建立了稻瘟病菌的遗传转化体系,构建其遗传图谱并克隆了数种与致病性有关的基因,同时利用重复DNA序列从分子水平上对病菌的群体遗传学进行了研究.稻瘟病菌分...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介入使稻瘟病菌遗传规律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人们已经建立了稻瘟病菌的遗传转化体系,构建其遗传图谱并克隆了数种与致病性有关的基因,同时利用重复DNA序列从分子水平上对病菌的群体遗传学进行了研究.稻瘟病菌分子遗传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分子遗传学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花叶病毒的提纯及抗血清制备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启建 周仲驹 +1 位作者 林奇英 谢联辉 《甘蔗(福建)》 1998年第1期19-21,共3页
以ScMV-A为材料,采用PEG沉淀结合差速离心技术,经10-40%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后再经浓缩后即为提纯病毒制剂。该提纯病毒具有典型的核蛋白吸收曲线,最大紫外吸收值在257nm处,最小紫外吸收值为240nm,A260... 以ScMV-A为材料,采用PEG沉淀结合差速离心技术,经10-40%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后再经浓缩后即为提纯病毒制剂。该提纯病毒具有典型的核蛋白吸收曲线,最大紫外吸收值在257nm处,最小紫外吸收值为240nm,A260/280=1.68,病毒产量可达1.25-1.37mg/kg。将提纯病毒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所制备的抗血清经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效价为1/1024,且可用于检测甘蔗花叶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花叶病毒 提纯 抗血清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