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时代治国理政视野下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新思路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思敏 陈惠珍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8期1024-1028,共5页
在新时代治国理政视野下看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传播,应准确定位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文明发展以及“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战略实施中的系统战略功能,有效着力,助力民族复兴、国家... 在新时代治国理政视野下看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传播,应准确定位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文明发展以及“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战略实施中的系统战略功能,有效着力,助力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美好生活。而其重要着力点有:第一,助力经济发展,推动乡村经济振兴;第二,助力政治建设,赋能政党思想建设;第三,助力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第四,助力社会建设,推动健康中国发展;第五,助力生态文明,引领绿色生产生活;第六,助力大国外交,破解人类生命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治国理政 中医药文化 传承与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生命哲学议题及其时代价值——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思敏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6-135,共10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异化现象的批判贯穿着对人的整体生命本质的关怀,达至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初次系统辨析。其中的生命哲学议题阐明了人同自然完成本质的统一是人整体生命本质生成的基础,揭示了人与自然疏离...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异化现象的批判贯穿着对人的整体生命本质的关怀,达至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初次系统辨析。其中的生命哲学议题阐明了人同自然完成本质的统一是人整体生命本质生成的基础,揭示了人与自然疏离并引发人之生命本质异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根源,指出了共产主义是积极扬弃私有财产使人同自然完成本质的统一从而实现整体生命本质复归的必由之路。这成为当代反思人与自然关系和经济社会发展价值及方式的重要思想资源,人类应以人的整体生命本质生成为文明演进的根本价值依循,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的历史必然和时代选择中修复并构建人与自然多维、多层交互的关系样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全面而深刻的绿色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与自然关系 异化 生命哲学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质量健康治理探赜
3
作者 张忠 陈芳妹 陈第华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健康治理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的根本改善,为人的现代化提供周全的健康保障。高质量健康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与主要目标,也是其坚强保障与有力支撑...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健康治理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的根本改善,为人的现代化提供周全的健康保障。高质量健康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与主要目标,也是其坚强保障与有力支撑,满足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民多样化的健康需要。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高质量健康治理,要树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健康治理理念,着眼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构建整体联动的健康治理机制,以提高健康治理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健康治理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作用机理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晓枫 陈瑞旭 裴文霞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0,共8页
随着数字技术在乡村文化产业中的不断深入与融合应用,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数字技术可以在思维、动能、要素以及市场等方面为乡村文化产业全方位赋能,并从产业业态、产业模式、产业体系、产业生态等方... 随着数字技术在乡村文化产业中的不断深入与融合应用,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数字技术可以在思维、动能、要素以及市场等方面为乡村文化产业全方位赋能,并从产业业态、产业模式、产业体系、产业生态等方面助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依然存数字技术基础构建乡村文化产业新业态不足、乡村要素市场困境限制了数字技术赋能效应、乡村文化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程度不高以及乡村文化产业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应采取措施加强乡村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技术同乡村文化产业的充分融合和完善乡村文化产业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乡村文化产业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共富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忠 陈芳妹 陈第华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47,共6页
健康共富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健康治理的目标,它是对“人民至上、健康至上”理念的落实,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健康资源公平配置的结果,不仅具有工具价值,而且具有目的价值。实现健康共富,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 健康共富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健康治理的目标,它是对“人民至上、健康至上”理念的落实,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健康资源公平配置的结果,不仅具有工具价值,而且具有目的价值。实现健康共富,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以人民需要为导向提供健康公共产品、落实每个人的健康职责、实现健康治理成果人人享有,以共治实现共享;落实健康优先发展的价值要求,将健康优先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以凸显健康治理的价值;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的价值原则,提高健康治理效率、增强健康公共产品可及性、特殊照顾健康弱势群体,以提高健康治理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治理 共同富裕 全民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和医疗的伦理审视及其保障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第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31,共6页
疾病诊治问题深刻触动着国人神经,成为改革往纵深推进中汇聚各种诉求、焦虑乃至抗争的"时代议题"。缓和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医学理念和医疗实践,对患者和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视、体认以及对患者主体性的尊重,使其呈现出与常规医... 疾病诊治问题深刻触动着国人神经,成为改革往纵深推进中汇聚各种诉求、焦虑乃至抗争的"时代议题"。缓和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医学理念和医疗实践,对患者和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视、体认以及对患者主体性的尊重,使其呈现出与常规医疗迥异的特质,也是社会成员死亡教育的生动素材和难得契机。缓和医疗在保障患者生存尊严、减轻患者经济压力、缓解医患关系等方面的积极效应有效回应了盘桓于医疗领域的社会关切。有限度的和有选择性的放弃治疗要求对缓和医疗进行最严格的伦理规范,患者知情与同意可以避免其被滥用,而制度性的规范与支持、多功能团队的介入合作为缓和医疗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 伦理审视 合伦理性 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对中个人的伦理责任--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第华 陈芳妹 +1 位作者 邱丽芳 张忠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8-52,65,共6页
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对可能出现公共利益挤压个人权利的问题,但这种非常态下的权宜之策对阻断病毒传播至关重要,经得起合法性考验。为有效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蔓延,每个人都要承担协调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适度让渡个人权利、参与疫情防... 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对可能出现公共利益挤压个人权利的问题,但这种非常态下的权宜之策对阻断病毒传播至关重要,经得起合法性考验。为有效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蔓延,每个人都要承担协调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适度让渡个人权利、参与疫情防控、平等对待患者和高风险地区同胞、合理约束自己需求等伦理责任。相关职能部门应当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引导树立共同体意识、制定伦理指南、加强沟通解释等方式确保个人的伦理责任落实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传染病 伦理责任 公共利益 个人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陈第华 张忠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06-608,616,共4页
当前医学类专业教育存在专业课程片面倚重临床训练,思政教育医学特色不明显等问题,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成为破解这种教育困局的必由之路。医学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在思政教学中凸显医学特色也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 当前医学类专业教育存在专业课程片面倚重临床训练,思政教育医学特色不明显等问题,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成为破解这种教育困局的必由之路。医学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在思政教学中凸显医学特色也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为此,要树立大医精诚的人才观和教育共同体观,凝练富含医学特色和思政意蕴的教学模块,建立思政课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的联席会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医学类专业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和医疗中公共卫生资源公平配置:一个分析框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第华 黄剑磊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2期48-54,共7页
"自费"诊治的错觉使人们在就医时鲜少顾及公共卫生资源公平配置问题,对致命性疾病的过度治疗不仅浪费公共卫生资源,阻碍其他患者获取公共卫生资源,更增添了患者痛苦。坚持有限度治疗的缓和医疗提高了公共卫生资源使用成效,在... "自费"诊治的错觉使人们在就医时鲜少顾及公共卫生资源公平配置问题,对致命性疾病的过度治疗不仅浪费公共卫生资源,阻碍其他患者获取公共卫生资源,更增添了患者痛苦。坚持有限度治疗的缓和医疗提高了公共卫生资源使用成效,在诊治中以"救人"而非"治病"为中心,重视患者生命质量而不仅仅是延长患者生存期,在缓解患者痛苦的同时开展死亡教育,这些价值为缓和医疗提供了伦理辩护。在推进公共卫生资源公平配置中借鉴缓和医疗理念,应当以协同共治为保障扩容公共卫生资源总量,以实现有尊严生活为指引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以重视患者生活质量为旨归引导医疗资源流向,以减轻"整体疼痛"为指引差别化分配公共卫生资源,为公共卫生资源公平配置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 公共卫生资源 配置 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子宫技术权力的运行逻辑与价值规约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世芳 封泉明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1-15,21,共6页
人造子宫生育技术权力运行的模式是排除,人工对自然的排除,机器对人的排除,生命工业大生产对家庭人口生产方式的排除,将产生新的不平等和对人的文化价值与生命权的挑战。生育技术的进展无法取代自然的神性,包括复杂性、系统性、多样性... 人造子宫生育技术权力运行的模式是排除,人工对自然的排除,机器对人的排除,生命工业大生产对家庭人口生产方式的排除,将产生新的不平等和对人的文化价值与生命权的挑战。生育技术的进展无法取代自然的神性,包括复杂性、系统性、多样性和无限性。在自然孕育中不仅诞生了婴儿,更诞生了属人的母性、人性与神性,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不能被还原为生物的功能性、简单性与计算性。因此,有必要对人造子宫的技术进展设立伦理价值规约,引导人类生育技术回归自然本身、生命本身以及人的文化价值意义本身,从而增进人类的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子宫 自然孕育 技术权力 科技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互话与意义的生成--医学生思政课生命价值教育的精准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世芳 封泉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5期573-577,共5页
医学生对生命存在的价值与追求的思考与认知差异大,主流价值观积极务实,但也存在分散化、多元化、个体化、易变性等特点,价值教育需要以对象为中心,关照学生的个体生命,理解并回答他们的真正问题,才能够更精准有效。在智能技术社会,思... 医学生对生命存在的价值与追求的思考与认知差异大,主流价值观积极务实,但也存在分散化、多元化、个体化、易变性等特点,价值教育需要以对象为中心,关照学生的个体生命,理解并回答他们的真正问题,才能够更精准有效。在智能技术社会,思政课对医学生的生命价值教育,要依托智能技术平台,通过问题互话的形式实现对象与价值目标的精准耦合。要超越医学科学视角的局限性,实现精准的生命价值教育,直面生命价值的虚无主义挑战,理解生命事件意义的系统性与辩证性,回归医学科学照料生命本身的初心与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社会 生命存在价值 问题互话 思政教育精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