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相良 万文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689-1692,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多发、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还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本文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中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2
作者 林清华 黄清勇 +2 位作者 吴玉英 黄春色 徐振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8-480,共3页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对AFP低中浓度升高的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AFP介于20~400ng/mL的284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总AFP和AFP—L3的含量并计算AFP—L3占AFP总量的...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对AFP低中浓度升高的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AFP介于20~400ng/mL的284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总AFP和AFP—L3的含量并计算AFP—L3占AFP总量的百分比即AFP—L3比率。结果:PHC患者AFP—L3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及急性肝炎患者(均P〈0.01)。根据ROC曲线,在AFP低中浓度升高条件下.AFP-L3比率的Youden指数及AUC值均比AFP高。在AFP处于20~200ng/mL低度升高时AFP—L3比率具有更高的诊断特异度及准确度。结论:在甲胎蛋白浓度低中度升高时,特别是在AFP浓度〈200ng/mL条件下,AFP-L3比率对PHC的确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异质体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颅术后细菌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卢珍玲 王文阳 +1 位作者 陈宝勤 傅建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8-689,共2页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细菌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430例开颅术患者病例资料,以术后是否发生细菌性脑膜炎为因变量,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脑脊液漏、手术持续时间、脑室外...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细菌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430例开颅术患者病例资料,以术后是否发生细菌性脑膜炎为因变量,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脑脊液漏、手术持续时间、脑室外引流、术前使用激素、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是发生细菌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脑脊液漏、手术持续时间、脑室外引流、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是发生细菌性脑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脊液漏、手术持续时间、脑室外引流、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的患者易发生细菌性脑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 细菌性脑膜炎 危险因素 脑脊液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润生长与无浸润生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MRI表现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鹏 丁玉芹 +2 位作者 罗荣奎 王明亮 周建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22-626,共5页
目的比较浸润与无浸润生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生长SPTP患者20例(浸润组)和无浸润生长SPTP患者26例(无浸润组)的平扫及动态增强MRI特点。结果浸润与无浸润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灶位... 目的比较浸润与无浸润生长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生长SPTP患者20例(浸润组)和无浸润生长SPTP患者26例(无浸润组)的平扫及动态增强MRI特点。结果浸润与无浸润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灶位置、病灶大小、类型、延迟期强化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病灶形态、周围侵犯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PTP形态不规则及侵犯周围组织时,提示恶性可能。即使病灶<30mm且无周围侵犯征象,也不能排除肿瘤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于“眩运者,中风之渐也”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桂文 陈少玫 《世界中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02-104,共3页
众所周知,眩晕症是中风病最常见的先兆症状之一,由于中风病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因此,重视眩晕症候在早期防范中风的发生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朱丹溪提出的"眩运者,中风之渐也"理论进行系统的文献整理,分析这一理... 众所周知,眩晕症是中风病最常见的先兆症状之一,由于中风病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因此,重视眩晕症候在早期防范中风的发生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朱丹溪提出的"眩运者,中风之渐也"理论进行系统的文献整理,分析这一理论的来龙去脉,阐述其深刻含蕴,为中风先兆理论研究提供依据,为临床防治中风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证 朱丹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痰瘀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致病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许正锦 陈进春 +6 位作者 邱明山 陈静 张倩 赵文杰 李依寒 张怡燕 彭海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1167-1170,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最常见的风湿免疫病之一,属中医痹病范畴。痰浊、瘀血既是其重要的病理产物,又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痰浊、瘀血同源同因又相互化生,两者密切相关,并在痹病的发生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研究不断揭示了痰瘀形成...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最常见的风湿免疫病之一,属中医痹病范畴。痰浊、瘀血既是其重要的病理产物,又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痰浊、瘀血同源同因又相互化生,两者密切相关,并在痹病的发生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研究不断揭示了痰瘀形成的物质基础、痰瘀相关的本质,以及痰瘀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化痰通络方能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与动物实验证实其能有效降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抑制VEGF介导的血管增生可能是化痰通络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病 类风湿关节炎 痰浊 瘀血 病因病机 化痰通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